?

大學班級管理中心理學的滲透

2017-09-15 05:09王靜媛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學習環境班級管理教師

【摘要】通過閱讀和思考《教育心理學》的部分內容,我初步了解到了創建以及保持學習環境的基本方法,深刻體會到班級管理在班級創建初期以及班集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本篇論文中,我首先概述了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在第二部分針對書中的一些觀點闡明了個人的所思所想,最后結合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以及書中的觀點提出了當今大學班級管理應注意以下三點:創建良好的大學生學習環境,高度參與式的大學班級管理模式,心理學在大學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習環境 班級管理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72-02

引言

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規范學生管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只有學校和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科學的管理,才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本書的第十二章創建學習的環境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以多種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模式說明了教師如何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在這一班級管理過程當中的注意點。

一、創建學習的環境

Anita Woolfolk在著作的第十二章深刻剖析了教師如何進行班級管理為學生創造積極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要具備應對班級學生日?;顒雍蛦栴}的有效程序和規則。程序指的是在班級里進行的各種活動的步驟,如確定學生管理課桌、教室設備和其他裝置的辦法,學生如何進入或離開教室以及布置、發放或收集練習或作業的程序等等。規則是對被期望和被禁止的行為的描述,和程序不同的是,規則通常是被明確記錄并張貼出來的。在制定規則和程序時,教師必須要明確對于那些不按既定程序做事以及違反規則的學生的處理辦法,這樣學生在違反規則和遵循錯誤程序,才會明白他們面對的狀況。處理辦法可使用自然/邏輯的結果,即讓學生重做、彌補或以某種形式面對他們行為所帶來的后果,盡量避免懲罰。其次,要設計開放的,并且能夠為教師想在其中進行的任何活動提供的學習空間。在教室壞境設計方面,通常有兩個基本考慮。第一是個人區域,教師在教學時可通過在教室盡可能的多走動,和學生建立眼神的交流,經常幫學生調換位置等方式擴大學習參與度的最大區域。第二是興趣區域,教師需要不斷改善興趣區域的設計,提升學生使用該區域的積極性和效率。最后,要制定計算機的使用計劃,包括編寫計算機使用說明,訓練學生計算機專家來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為學生使用計算機提供便利。

Anita Woolfolk還在本章提到了維護良好的學習環境的三種方式:鼓勵學生參與、預防問題的發生、正確應對紀律問題。同時,Anita Woolfolk強調了教師利用釋義規則、移情式傾聽來實現和學生的有效準確的交流在創建以及維持良好學習環境的必要性。

二、讀書感悟

1.創建和維持積極的學習環境需要學生的參與

學校和教師制定規范是為了協助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而不是使得學生服從他人的管理。如果教師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一意孤行,不鼓勵學生參與,不征求學生意見,不取得學生的配合與支持,這樣的管理必然是低效的,這種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習環境也必然是與學生真正的需求不符的。在班級管理方面,高效的老師通常會在班級創建的初期注重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的培養,讓每一位學生融入到班集體中,形成集體榮譽感,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創建學習環境這些班級管理工作中來。然而,創建和保持學習環境的過程中的每一項活動都有各自的規則,很多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差,這很大程度上歸結為學生不明白活動的參與結構。所以教師必須明確每項活動的規則,保證學生知道如何參與各項活動。同時,教師還需要講清任務的要求,監督學生完成任務,并在每一階段予以及時的反饋,從而保持學生全程高效參與。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到一系列的班級管理活動中來,可以慢慢實現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目標即學生的自我管理。

2.教師使用懲罰需謹慎

學生違反規則和紀律的情況時有發生,每當這時,教師是否懲罰或者如何懲罰犯錯的學生便成了關鍵。如果教師隨意使用懲罰措施,不僅不會起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避免再犯的效果,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強化學生的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教師事先規定好對學生所犯的種種錯誤的對應處理方式,本著公平公正,對事不對人的原則,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進行自我反思,控制自己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凡是可以通過教師悉心的教育、引導可以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的,盡量不要使用懲罰措施。在必須采取懲罰措施的情況下,要注意不要公開懲罰學生,避免使用一些降低學習層級、地位或類似的嚴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方式,保證懲罰最終給學生帶來的都是積極影響。

3.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是班級管理的關鍵

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從而不斷地改善班級管理的方式,使得通過班級管理創建出的學習環境更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交流也是解決學生行為問題的重要法寶。對于一些對班級活動正常開展沒有什么影響的學生的問題行為,教師可采用移情式傾聽的方式,保持開放性的交流態度,讓學生充分的相信老師,敞開自己心扉,了解誘發問題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但是,如果學生的行為已經嚴重干擾了班級活動的正常開展,并且老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進行處理之后發生沖突的,教師要和學生進行談判,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雙方都贊成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化解沖突。

三、借鑒與啟示

作為一名以高等教育為研究方向,并且未來會承擔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生,讀了這一章內容,我深刻意識到以下三點在現代大學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

1.創建良好的大學生學習環境的策略

大學生由于和中小學生在自身特點、學習模式等很多方面有差異,所以創建學習環境的關鍵點和中小學生會有所不同。第一,由于大學生對學生理應遵守的規則、各項活動的程序已經十分了解,所以班級相關規則和程序應由大學生完成制定,輔導員負責監督和指導。第二,為學生挑選固定的學習場所,學生只能在學習場所里進行與學習相關的活動。這一策略運用到條件反射原理, 即學習這一行為總在一個固定的場所發生,該場所就成了發生學習行為的暗示,每當學生進入固定的學習場所,就會自覺開始學習,進入學習狀態。第三,控制干擾,此策略通常要求使得學生在聽覺、視覺、以及嗅覺等干擾最小的地方學習,學生在這樣的地方能夠專心學習,不能有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小學生發生其他活動的可能性。

2.高度參與式的大學班級管理模式

高度參與式的班級管理就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是把學生作為管理的客體,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信息、知識以及權利等,使得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進行自主管理。大學生身心發展已十分成熟,并且產生了高度參與班級管理的心理需求,他們渴望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展現自我,實現自身的價值。在班級管理中,大學生通過參與到班級目標的擬定、班規的制定以及學習空間的設計等班級管理活動中,不僅能及時發現班級的問題,使得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持久發揮,更重要的是能夠最大程度上讓大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參與班級管理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3.心理學在大學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大學班級管理是輔導員的基本職責,也是建設優良的的班集體、保證大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手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在大學班級管理中,我們若遵循并運用恰當的心理學原理,就可以大大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例如我們可以運用激勵性原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目標整合原則,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運用人際關系的原則,處理好班級成員之間的沖突。輔導員如果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并能夠在管理班級工作中巧用活用心理學原理,則可以使工作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譚竺雯.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學生參與式管理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33).

[2]崔榮國.參與式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與思考——以江南大學學生管理為例[J].江南論壇,2006(9).

作者簡介:王靜媛(1993年3月-),女,漢,江蘇揚州。研究生,揚州大學,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學習環境班級管理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