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娃娃家”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探究

2017-09-15 05:09何含姣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材料投放小班幼兒

何含姣

【摘要】區域活動是廣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游戲方式,其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巴尥藜摇眲t是小班幼兒最喜愛和最適合他們的區域游戲,小班幼兒主要進行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材料有很大的依賴,教師應格外注意材料的有效投放。

本文通過對幼兒園“娃娃家”活動中的案例進行分析,針對材料選擇、投放、更新及幼兒操作中的問題,提出材料的吸引性、操作性和教育價值三方面投放標準,并對影響材料投放的因素進行探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娃娃家”環境創設和活動開展的指導建議,以期使材料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娃娃家 材料投放 小班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226-02

一、“娃娃家”活動現狀及存在問題

1.“娃娃家”活動現狀

近幾年來,各個幼兒園更加重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重要性,開設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區域活動成為老師隱性指導的重要渠道。對小班幼兒來說,“娃娃家”的對幼兒心智和身體發展的重要性更加突顯出來,老師們致力于為幼兒打造溫馨、輕松的家庭環境,通常開設客廳、臥室、廚房幾種環境,將區角布置為暖色調,把家里常見的家具和電器的仿真品或實物擺放到區域內,如沙發、茶幾、床、灶臺等,讓幼兒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下進行角色扮演。老師幾乎能夠通過材料來預知并控制幼兒的游戲過程,可以想象到幼兒進行的游戲主要以抱娃娃,做飯,喂娃娃吃飯等活動簡單的展開,不利于活動的長期開展。

2.“娃娃家”活動中的問題

(1)多為高結構材料

案例1:在廚房做飯的小志

游戲開始時,扮演爸爸的小志負責做午餐,他來到廚房操作老師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蔬果筐里有用布縫制的雞蛋、白菜、青椒等,還有塑料制成的胡蘿卜、西紅柿、西蘭花等,這套蔬菜材料每個都被一分為二,中間縫著粘貼布,可以將兩半蔬菜粘在一起,小志拿起大把蔬菜,在水龍頭下假裝清洗過后放到案板上,拿起塑料刀開始切菜,但是沒切兩分鐘他就被扮演媽媽的小艾玩的小音樂鋼琴所吸引,兩人開始給寶寶彈奏音樂,把做飯忘到一邊了。玩了幾分鐘后,小艾說“寶寶餓了,我們帶她吃飯吧”,小志才意識到飯還沒做好,又回到廚房把菜放到鍋中,拿飯鏟翻炒幾下,顧不上撒調料就盛盤去和家人開飯了。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雖然老師準備了許多蔬菜讓幼兒做飯,形象非常仿真,老師的制作也較辛苦,但是廚具和兩類蔬菜材料都屬于高結構材料,固定的形狀和用法限制的了幼兒的創造行為,他們只能按材料應有的用途簡單操作幾下,像案板和菜刀要用來切菜,鍋和飯鏟只能用來炒菜,那些布縫制的蔬菜用刀切也不會改變形狀,塑料的蔬菜不僅觸感不夠真實,而且切的動作也只能維持一兩下,隨后幼兒的興趣便會減少,容易被其他玩具或其他區域的游戲所吸引,案例中小志就被會發出音樂的小鋼琴玩具所吸引,便放下做飯的工具去玩彈琴游戲,在其他游戲中也常出現過由于材料的高結構,限制了幼兒的操作而終止游戲的情況,使得行為難以持續發生。

小班幼兒的思維能力剛開始發展,他們的思維依靠直觀行動性進行,其內容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頭腦中儲存的經驗還不足,所以材料一定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要使他們有操作的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的想象以無意想象為主,是一種自由聯想,想象無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1]。因此只有材料適合幼兒的能力,適時的投放與應用,才能使他們逐漸由無意想象向有意想象過度,才能逐漸由自由聯想到出現創造想象,將故事和動畫片中的情節與生活中積累的經驗相結合,對活動的內容進行創新改造。

(2)對材料安全性的疏忽

案例2:幫娃娃化妝的糖糖

老師新在“娃娃家”中投放了許多化妝的材料供幼兒操作,有小鏡子、梳子、化妝盒和乳液瓶,糖糖作為今天“娃娃家”的媽媽開始為娃娃梳妝打扮。她先用梳子給娃娃梳頭發,把自己的發卡戴到布娃娃頭上,隨后打開乳液瓶蓋,往出倒乳液給幼兒抹。結果真的有殘余的乳液倒了出來,糖糖很開心,為娃娃涂抹后,隨機也往自己的臉上抹了一些。過了十分鐘后,糖糖起身到其他區域參觀,隨手拿著乳液瓶,無意識的用嘴咬瓶口。

案例中糖糖的無意識的行為可能會給她帶來傷害,由于老師的疏忽,竟把沒有清洗干凈的乳液瓶直接放到了區域中供幼兒玩耍,成人所用乳液中會有許多化學物質,不僅不適合抹在幼兒的皮膚上,而且殘留在幼兒手上的乳液,萬一揉到眼睛里或進入嘴里,會對幼兒的身體造成極大危害。幼兒園中各項活動材料的首要要求就是安全、無害,區域活動較開放自由,老師不能觀察到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突發狀況,出現安全隱患的物品是萬萬不可讓幼兒接觸到的。幼兒的許多行為都是無意識的,糖糖并沒有注意到乳液的危險,在觀看別的小朋友游戲時又不自覺的玩弄手中的瓶子,生活中愛用嘴咬東西的行為又進而導致她將瓶子放入嘴中,用嘴咬東西是許多幼兒認識物品的方法,卻會給他們帶來極大地危險,玻璃球、紐扣、小叉子等物品常被成人忽視,卻容易對幼兒造成傷害,教師在投放材料時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3)同類材料數量少,出現爭搶行為

案例3:小晗和小易的游戲沖突

在這次區域游戲開始時,小晗和小易就因為誰當爸爸而爭論了一番,老師進行了協調說到“我們的家里每次只能有一個小朋友當爸爸,你們兩個石頭剪刀布,誰贏了就先當爸爸,輸的小朋友下次當好嗎?”兩個幼兒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小晗贏得的猜拳,由他來當爸爸給寶寶洗衣服,小易則作為客人來小晗家做客。不到五分鐘,小易便去搶小晗正在給寶寶洗的衣服,并說“你做的不好,我來做?!毙£弦膊蛔尣?,說到“你是客人,應該去客廳坐著,我是爸爸應該由我來洗?!眱扇吮氵M行了一番爭搶,最終衣服被小易搶去,小晗生氣的去向老師告狀,小易也認為自己能做的更好而不愿讓步。

案例中兩個幼兒都想扮演爸爸的角色,小易由于猜拳輸了有些不服氣,看到小晗在洗衣服他也想洗,便產生了爭搶的矛盾。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還沒有完全建立,他們也不容易承認一次的小比賽結果導致伙伴間角色扮演的差別,每個幼兒都想作游戲中的主角,沒有當上爸爸的小易便會不開心。且幼兒通常以自我為中心看待事情,行為以對自己有利為標準,難以換位思考別人的感受,所以小易會認為自己能做的更好就應該由他來做,而沒有顧忌伙伴的感受。遇到幼兒難以做到遵守規則的情況,如果有更多數量的同類材料,案例中兩個幼兒或許可以一人一件衣服合作將它們洗完,不用認準一物而去爭搶了。

二、提高“娃娃家”材料投放有效性的策略

1.投放符合幼兒發展水平及受其感興趣的材料

(1) 根據幼兒的興趣確定材料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吸引幼兒,使他們愿意操作的材料才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鮮艷明亮、許多材料價格不菲,但其顏色和造型不受幼兒歡迎,幼兒也只是玩幾次便會將它放到一邊。加上這就需要老師觀察幼兒,提供既符合他們興趣,又符合操作能力的材料,幫助他們組織個別的活動。

(2)根據“最近發展區”創設環境和提供材料

維果茨基認為“最近發展區”,即獨立解決問題的真實發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導下或與其他幼兒合作下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2]。區域活動給予幼兒極大地自主性,同時對老師的環創能力有更高要求,在“娃娃家”中要投放對不同發展程度的,對幼兒有提升作用的針對性材料,如用勺子給娃娃喂飯的動作,能力強的幼兒可以一次性舀到碗里的豆類、糖果等材料,可以投放玻璃珠、彈力球等較重的材料鍛煉他們的手眼協調和小肌肉發展,能力稍弱的幼兒能舀起的材料較輕且需多次嘗試,像海綿、卡紙、布等做的食物,老師要給他們越來越小的材料,鍛煉他們的操作能力。

(3)及時更新材料

一個良好的角色游戲環境,從墻面背景和裝飾,較大型的用具,到可隨意變換造型的材料,每一個物品都要老師精心選擇并適時投放,例如廚房里的微波爐、電磁爐、吸油煙機、電飯煲等電器,要在幼兒有了大致概念后不斷豐富更新,豐富幼兒的認知和實踐經驗。

幼兒的興趣隨時會變,在他們熟悉了一種材料后,就要根據他們的興趣點和能力水平隨時更換材料,老師要時刻和幼兒保持親密互動,傾聽幼兒經歷的事情,例如在國慶小長假后,幼兒各自陳述自己在假期里做了什么,然后選出大家認為最有意思的經歷,如果去旅游的幼兒的描述最受大家喜歡,就把“娃娃家”及其周圍的區域都加上旅游勝地風景和民俗的裝飾;如果去孤兒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故事最受歡迎,就把“娃娃家”投放許多布娃娃,改造成“爸爸媽媽”帶著娃娃們的聚會;要了解最近受幼兒喜愛的故事和動畫片,例如“熊出沒”的動畫最受幼兒喜愛,就新投放進兩只熊和“光頭強”的玩偶,幼兒拿它們扮演角色,又可以創造出更多有趣的故事情節。

2.以豐富安全的材料支持幼兒游戲

(1)提供豐富的材料,數量多而種類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必S富的材料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豐富性又包含數量與樣式兩方面,小班幼兒好模仿,喜歡和同伴玩一樣的物品,不愿別人有的東西而自己沒有,也不論自己是否喜歡這件物品,給予小班幼兒的任何操作材料,都要做到足量,否則在游戲中容易出現爭搶和攻擊性行為,比如幼兒都喜歡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可以提供更多的代表男性和女性的材料,為爸爸的角色準備領帶、小西裝、公文包、眼鏡等材料,為媽媽的角色準備圍裙、購物袋、發卡等材料,這樣沒有當上“娃娃家”中爸爸媽媽的幼兒,也可以選取材料作為客人來串門,或者在其他區域中扮演角色。但是小班幼兒的關注范圍和操作能力也有一定限度,給予他們的材料種類不能太多,只取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即可,讓他們熟悉了一類材料后再進行下一類材料操作。

(2)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小班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差,他們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材料便會用各種方法去探索,有可能會誤食有害物品,被危險材料傷害,有許多悲劇因為材料的誤用和操作不當引起,因此老師要為幼兒準備無毒、無害、無異味的安全材料,并隨時檢查、清潔,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過程,防止危險事情發生,并以故事和歌曲等易懂的方式,向幼兒講述有關安全操作的材料的知識,幫助他們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確保幼兒健康活動。

3.以低結構材料輔助幼兒自主探索

低結構材料即結構較松散,加工程度小,可變性強,無規定玩法,并且來源廣泛易使用的材料。低結構材料有助于幼兒動手操作,因為材料的原始形態或輕微的改動更能夠給予幼兒想象的空間,幼兒可以隨意組合并一物多用,隨意的改動材料,更加適合幼兒的創作和發展。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游戲形式和探索能力,他們剛開始認識事物,有時無意識的動作或對話就能引起一系列的獨自或平行游戲,在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千變萬化的,一個水瓶可以當作幼兒的話筒、飛船、炸彈等任何他所見所想的物體,簡單的物體和零碎的材料反而能引起他們對游戲的思考。建議教師可以將美工區的繪畫作品,手工制作的折紙、動植物卡片、模型等作品添加到“娃娃家”內,讓幼兒賦予他們生命;也可將吸管、彩紙、貼紙、碎布等原始材料給予幼兒讓他們自由改造。例如老師可以準備白色的海綿紙剪成圓形當作餃子皮,把染色的泡沫粒作為餃子餡,讓幼兒自己動手包餃子,老師在旁邊輔導,幫助他們粘合餃子;可以用皺紋紙剪出不同的小紙條,從室外撿回掉落的樹葉和花瓣,由幼兒為他們命名,加工成自己想要的蔬菜,不斷提高幼兒的材料操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

[2]李季湄,馮曉霞主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5]陳琦,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劉雪.角色游戲中幼兒使用物質材料狀況的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2007.

[7]夏小芳.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有效性之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2014.

猜你喜歡
材料投放小班幼兒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思考
小班幼兒“自我中心”的表現與分析
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
主題區域環境創設淺析
簡談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的主動發展研究
有效創設幼兒園學習型區域的探討
區角游戲創編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