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學生思維,做到“五注重”

2017-09-15 05:09范桂梅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注重思維發展

范桂梅

【摘要】在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開發的高峰期,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主陣地,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策略,啟迪學生智慧,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教學中,要注重激發興趣,以“趣”促“思”;要注重語言訓練,以“說”促“思”;要注重問題意識,以“疑”促“思”;要注重動手操作,以“動”促“思”;要注重變式訓練 以“變”促“思”。

【關鍵詞】學生 思維 注重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251-02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借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睌祵W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主陣地,在小學智力開發的高峰期,作為一名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致力于啟迪學生智慧,發展學生思維。

一、注重激發興趣,以“趣”促“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一個人積極探索知識的巨大內動力。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是獲得知識的開端,也是求知的基礎。如何讓學生自覺地思、自覺地議,這就需要興趣的支持。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學習知識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學 “用7的乘法口訣求商”這節課時:在愉快音樂聲中,快樂的動物旅游團一行56個人來到小兔飯店。飯店的女主人兔媽媽笑呵呵地告訴導游:“我們飯店里還有8張空桌子,請隨意坐?!睂в涡÷挂宦牸绷耍骸安?張桌子,我們這么多人坐得下嗎?”兔媽媽一聽也不知該怎么辦?它只好向小朋友討教:“聰明的小朋友,如果每張桌子坐7個人,他們56個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嗎?”。頓時,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展開討論,然后交流解題思路,最后得出:可以先算一算56人要坐幾張桌子?算式是:56÷7=8(張)。這節課,通過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誘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活了學生思維。

二、注重語言訓練,以“說”促“思”

數學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晰精煉地語言表達是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深刻性的妙方。例如低年級的孩子缺乏數學語言,他們的思維往往需要用語言來表達,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提供孩子子們說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學生通過“說數學”來理清自己的思路,說出不同的見解,從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教師請學生看圖說說數的組成:學生經過認真觀察,可以從不同角度說出數的組成;從色彩分,1和8組成9;從左右分,4和5組成9。這樣形數組合,學生愿說、敢說,初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又如:在教學8+5時,其實學生通過擺學具已經知道得數,,老師可以再問:小朋友們,如果不擺學具,還可以怎么算?以此激發學生說的興趣。生1:從8再往上數5個就是13了。生2:我可以畫圖。生3:我把5分為2和3,8加上2是10,10再加上3就是13了。生4:我還可以把8分為5和3,5加5得10,10加3也等于13。學生各敘己見,紛紛說出自己不同的思路,這時教師可以訓練孩子們說完整話,并贊賞他們的想法,讓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然后老師又適時引導學生優化算法,促進學生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的發展。

三、注重問題意識,以“疑”促“思”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睌祵W是由問題的產生發展起來的,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有興趣,才有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們積極思維。而問題的產生與解決離不開質疑,沒有質疑就沒有探索、就沒有思維、沒有創新。課堂教學中貴在善問和會問。通過問,吸引學生上課注意力,喚起學生渴望學習的動力——求知欲,啟迪學生思維。

例如:在教學倒數前,先讓學生去預習,學生產生了不少的想法,提出了許多問題:1的倒數是1,0的倒數為什么不是0;0為什么沒有倒數?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和、差、商也是1的兩個數為什么就不能互為倒數呢?學生開動腦筋,他們從各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思維的表現。又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先要求學生用連加的方法列出算式算出:一個盒子里有3塊橡皮,2個盒子里有幾支鉛筆?8個盒子里有幾支鉛筆?20個盒子里有幾支鉛筆?100個盒子里有幾塊橡皮?當學生用連加的方法計算感到困難的時候,我卻很快把答案報出來,學生頓時覺得很驚訝,紛紛質疑:“老師為什么一看到多少個盒子就知道有幾塊橡皮,真是太厲害了”“計算像這樣的題目,是不是有什么奧秘?”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勇于質疑,才能激活求知的內驅力,增強主體意識,提高思維能力。

四、注重動手操作,以“動”促“思”

“化靜為動,以動促思”的學習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時,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睂W生在操作學具的過程中,手和手指的動作能激發大腦的富于創造性的區域發達起來,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實踐活動,不斷豐富感性認識,變抽象為直觀,以“動”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教學中,學生已初步認識了1/2后,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月餅的1/2,你能用手中的長方形紙,通過折一折,找出長方形紙的1/2嗎?并把它的1/2,涂上你喜歡的顏色。學生動手操作,我們發現學生的折法很多,有的橫著折,有的豎著折,有沿對角線折,但沿著對角線折的孩子不確定,這時老師可以鼓勵他沿對角線剪下,看看是不是平均分,還有的斜著折……這樣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對分數1/2的直觀理解,又對平均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樣通過動手操作,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了理解知識的目的,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五、注重變式訓練 以變促思

訓練創新思維的深度,主要從縱向的發散思維向深處發展,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能夠洞察客觀條件的發展與變化,不受習慣定勢的局限,從各方面各角度思考問題,并在各種結構的比較中,選擇富有創造性的異乎尋常的新構思。

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我們把2根的胡蘿卜看成是一份,水蘿卜有這樣的2份,我們就說水蘿卜是胡蘿卜的2倍,同學們剛才我們是用圈一圈、擺一擺,畫一畫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好方法, 但如果數量太大, 你會覺得怎樣?(麻煩)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嗎?(請學生嘗試回答),這時學生回答,我們還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達。4÷2=2,如果水蘿卜有6根,那么水蘿卜是胡蘿卜根數的幾倍?8根呢?這時小白兔又買來了12根的紅蘿卜。那么紅蘿卜是胡蘿卜的幾倍?紅蘿卜又是水蘿卜的幾倍呢?為什么同樣是紅蘿卜,一會是6倍?一會兒又是2倍呢?這樣通過問題的變式訓練,學生對知識有了深刻地理解,思維也得到了訓練。又如一道有關中點的題目: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的中點向相反方向行駛,5小時后,客車到達甲地,貨車離乙地還有60千米,已知貨車與客車的速度比是5:7,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讓學生畫圖理解后列式解答,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我又把題目改編為:客車和貨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而行,5小時在距離兩地中點60千米的地方相遇,已知相遇時貨車與客車所行的路程比是5:7,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這樣通過變換題目的條件和形式,將一題演變為多題,讓學生隨時根據變化的情況思考,從中找出它們的聯系與區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實踐表明,興趣是培養思維能力最好的“老師”,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問題是培養思維能力的起點和動力,動手操作是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思維的“道具”,變式訓練,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課堂結構是拓寬思維的有效途徑。作為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恰當運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學手段和有效策略,幫助學生從小掌握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養成愛動腦筋、愛想問題的好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得到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

[2]胡道德.以動促思 以說促思 以變促思[J].小學數學參考,2013年17期 .

猜你喜歡
注重思維發展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區域發展篇
思維總動員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
發現新課改下音樂課的五個“注重”
把握好四個“注重”提高教員實戰化教學能力
注重教育培訓 保障職工安全
圖說共享發展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圖說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