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詞語的豐富內涵,創造插圖意境的美

2017-09-20 18:25楊立紅
新課程·小學 2017年8期
關鍵詞:突破點美育

楊立紅

摘 要: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充斥學生的生活,讀圖習慣的流行使學生更喜歡沉迷于漫畫世界,漫天飛舞的各種動畫,想象離奇的玄幻小說等在一定程度上扭曲著學生對傳統審美觀念的認識。作為小學教育主園地的語文教材,在炫動迷離的高科技手段下,也愈加顯得蒼白無力。就如何拉近小語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挖掘出語文教材的美育因子,進行了一些探討,希望就改變這一現象做出一些有益嘗試。

關鍵詞:美育;突破點;永生點

一、突破點——挖掘詞語內涵的美

字詞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基本單位,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詞語教學若是以理性為舵,以感性為帆,以美的享受為目的,就可以使學生參透符號的內涵,領略其深藏的韻味,驚嘆其創造出的奇異世界。所以,抓住語文教材中的詞語教學,可以打開學生審美觀念的盲區,求得一點突破。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文《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第四自然段有這樣一個詞語“摻和”,初讀此詞,毫無美感,字典中的解釋也是干癟生澀:混雜,夾著。怎樣讓學生從這個詞語里感受到維也納人是一天也離不開音樂,音樂之都是如何整天縈繞著優美迷人的音樂呢?有一位教師是這樣處理詞語教學的:她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再讓學生聯系有關句子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語言描繪夏日的夜晚人們是如何在音樂中生活的。教師出示了這樣一組句式引導學生練說:

在公園里,人們( )。

在家庭聚會的時候,人們( )。

在舉行慶典的時候,人們( )。

在召開政府會議的時候,人們( )。

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想象中對“摻和”有了朦朧的感受。此時,教師再回到文本,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進一步去體會夏天的夜晚,聲色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你聞,夏日的夜晚——花草茂盛,芬芳四溢,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花香;你聽,露天音樂會——無遮無擋,樂聲飛揚,似浪漫的精靈隨著微風輕輕流蕩;你看,靜謐的夜晚——沒有干擾,蟲兒睡了,星星醉了,人們在夜色中微瞇著眼,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之中。這所有所有的一切是那么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早已分不出哪兒是天,哪兒是地;哪兒是自然,哪兒是人造;哪兒是高貴,哪兒是貧窮。所有的人都陶醉在音樂之中,所有的景,所有的物,都沉浸在華章之里,使人們感覺到此時音樂就是“天”,“民以食為天”的“天”,它就像美味的食物一樣滋養著維也納人的身心,人們怎么能離開它呢?最后,教師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摻和”的理解。一句句生動的解釋從學生的口中流出:

“摻和”是指花香與音樂混雜在一起,讓人陶醉。

這兒的“摻和”是指花香和音樂聲融合在一起。

“摻和”一詞讓我聯想到迷人的花香與美妙的音樂全都流動在夜晚的空氣中。

要求語感的美味,不能單靠查字典。單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靈動的感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因此,要讓學生體會到“摻和”的美妙,教師就應該善于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一邊讀一邊回想自己所經歷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邊讀一邊到現實生活中去,將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起來,使學生在學習詞語的時候,仿佛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在耳畔傾聽一首首優美的樂曲,在鼻前嗅到一陣陣誘人的美味。有了具體可感的畫面,有了豐富多彩的感受,有了全感官的參與,“摻和”一詞所體現的意境,教師即使一字不講,學生也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用這樣的手段去學習詞語,學生獲得的不再是干巴巴的解釋,而是活生生的畫面欣賞,閃亮亮的妙語連珠,沉甸甸的情感激蕩,這樣的學習,豈是漫畫能比擬的?這樣的學習,會使語言文字的營養一點一滴滲入學生的身心,成為一股智慧的瓊漿,潤澤著學生的閱讀歷程,構建出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永生點——尋找人性永恒的美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蘊藏著豐富無比的思想內涵,如審美能力、認識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辨別能力等等。如果能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摒棄枯燥無味的說教,學生同樣能從平淡的文圖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誠實與信任》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教材中配了這樣一幅插圖:朦朧的燈光下,一位男子手中拿著一張紙條,站在一輛小汽車旁。他滿臉微笑地看著前方,似乎在期待著什么……

備課的時候,我不禁產生了疑惑:插圖上的這個年輕人為什么要面帶微笑?無論是誰,在發生這樣的事情時,都應該是面色凝重,甚至有些緊張與不快。

于是,我在《讀者》上找了幾篇類似的文章,讀完之后,我豁然開朗。原來,的確有一些國家是這樣平淡而真誠地處理類似的情況。這不由得讓我生出幾分感慨:只有在一個充滿文明的國度,在一個國民素質高的國家,才能生長出如此真誠的笑容。不知這是編者的真心贊美,還是美好的期待?但不管是哪種,引導學生對人性光輝的正確認識,都應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

學完課文,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插圖,想一想圖畫中的人是誰,他為什么微笑?有意思的是學生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

學生甲:我認為這個人是主人公,因為第一自然段寫得很明白:一天深夜,我驅車從外地回布魯塞爾。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圖上畫的情景正符合這樣的描寫。

學生乙:我覺得不對,這個人應該是小紅車的主人。你看,圖上的這個人滿臉笑容,哪有人撞了別人的車還笑瞇瞇的?應該面帶焦急、緊張才對!

學生丙:我也認為是小紅車的主人。當他看到主人公留下的字條,得知主人公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給他留下了誠實與信任,心里很感動,所以臉上才會有微笑。

學生甲:如果是小紅車的主人,那圖上畫的路燈該怎樣理解?當小紅車的主人發現字條的時候,應該是第二天的早上了,這時候路燈已經不亮了。

學生?。何艺J為是主人公。雖然他撞了別人的車,但責任不完全在他身上,他仍然主動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與電話。他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他才會坦然地微笑。

…………

學生各執己見,爭論不休。他們的意見似乎都有些道理,那插圖中的“他”到底是誰呢?此時,學生的眼睛都盯住了我,我注視著同學們,滿懷欣喜地說:“同學們,你們剛才的討論很好。其實,老師覺得同學們的意見都有道理,站在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角度去看,我們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但是,同學們應該牢牢記住的是,無論是小紅車的主人還是主人公‘我,他們都表現出了誠實正直,勇于承擔責任的做人之道,他們身上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p>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作為小學生,可能還不容易理解。但是,我們要想到,即便如此,只有從小播下誠實與信任,責任與義務的種子,將來才能綻放出文明和諧的社會之花。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教材中努力挖掘真善美的因子,將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引到健康的情趣之路上,從而有效抵制各種不良讀物與閱讀習慣對學生心靈的侵蝕。

我嘗試,我發現,我領悟: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信息技術如何發達,對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教材永遠都有研究的必要。對經典的追求,對人生的感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對人性的認識,是小語教材永恒的主題,更是學生成長必需的營養。我們只有在這塊主園地上辛勤耕耘,不斷開掘,才能使它開出健康向上的花朵,在各種“歪風邪氣”的熏染下,依然昂首挺立,傲然綻放璀璨的花蕊。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歡
突破點美育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二輪復習如何找突破點
美育教師
找到分級診療的突破點
淺析速寫教學改革的突破點
面對復雜局面必須找到突破點
尋找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突破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