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自媒體在科普傳播中的應用

2017-10-09 04:18許翀
科技傳播 2017年18期
關鍵詞:科學普及自媒體傳播

許翀

摘 要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提高民族科學素質,已成為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自媒體在傳播上擁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表達方式鮮活、傳播效果持久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將自媒體運用于科普傳播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的科學普及事業。但自媒體也存在其先天缺陷,在運用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嚴加監管,使其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 自媒體;科學普及;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5-0092-02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在世界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為了更好的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民族科學素質,已成為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特別是將自媒體運用在科普傳播中,將會使得科學普及工作越發高效,有力推動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健康發展。

1 自媒體的定義

自媒體(We media)這一概念通常認為來源于硅谷IT專欄作家在2001年提出的觀點,并在2003年被美國兩位學者歸納為“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

然而自媒體并不是現代互聯網的伴生產物,從廣義上講,獨立發表見解并能在一定范圍內傳播,都可以視之為自媒體。只是在信息傳播不發達的年代,這種自媒體受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的限制,其傳播范圍很小,無法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因而影響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被傳統主流媒體所淹沒。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這項對人類歷史進程影響深遠的技術,打破了自媒體固有的傳播壁壘,使得自媒體在新時期煥發出了無比耀眼的光彩,人們才開始正視這曾經籍籍無名的傳播方式。所以與其說自媒體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才產生的新生事物,不如說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自媒體賦予人類充滿時代象征的新內涵。

2 現代科學普及的特點

科學技術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體系,承載著人類社會進步的希望,是人類邁向文明的源動力。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其龐大而復雜的體系早已超出個人的能力范圍,所以今天的社會如達·芬奇一般嚴格意義上的通才已經完全不存在,需要有很多研究面更窄而研究深度更深的專才才能共同承載。這使得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識盲點。因而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科普傳播不但沒有逐漸失去其價值,而是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本質上說,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作為社會教育它既不同于學校教育,也不同于職業教育,其基本特點是:社會性、群眾性和持續性??茖W普及的特點表明,科普工作必須運用社會化、群眾化和經?;目破辗绞?,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多種流通渠道和信息傳播媒體,不失時機地廣泛滲透到各種社會活動之中,才能形成規模宏大、富有生機、社會化的大科普[1]。

自然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學普及。也就說科學普及兼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雙重屬性,科學普及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社會的進步也會加速科學普及的發展。因而隨著互聯網等一批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也給科學普及打上了時代的印記。

3 自媒體在科普傳播中的優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以手機為載體的互聯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通過手機獲取外界的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暗皖^族”越來越普遍,無論是在地鐵上、在公園里,幾乎在所有場合都能見到低頭看手機的人,這給自媒體搭建了廣闊的平臺,而科普傳播通過自媒體的方式來實現,無疑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

3.1 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

自媒體無論是通過微信、微博或是其他傳播方式,都是借助大型門戶網站作為其平臺。而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門戶網站有著不同于傳統媒體的特點。

首先,自媒體憑借互聯網擁有不受空間限制的特點。傳統媒體無論是書刊、雜志、廣播、電視都會受到空間的限制,進而影響其傳播范圍,影響其傳播效果。自媒體由于借助互聯網的傳播方式,這使得無論身處何地,只要能夠接入互聯網——無論是借由網線接入還是手機信號接入——都可以快速的獲取資訊,這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在空間上的傳播壁障,從而達到更廣的傳播覆蓋范圍,進而能夠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其次,自媒體有著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信息傳播,速度為王。傳統媒體由于有采寫、編輯、審核、發表等一系列流程,雖然在內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上有著優勢,但是這一系列流程無疑拖慢了傳播的節奏,延緩了傳播的速度。而自媒體由于發聲主體為個人,沒有繁復的流程,在信息傳播中無疑會搶先傳統媒體一步;同時,為了適應互聯網的傳播方式,自媒體有著內容精悍,言簡意賅的特點,更兼自媒體平臺功能設置人性化,使得自媒體在信息發布、信息轉載上無疑有著更加明顯的速度優勢。

3.2 表達方式鮮活,受眾接受程度高

傳統媒體有著各種規范,無論是書刊雜志等紙質媒體的遣詞造句還是廣播電視的鏡頭場景運用,都有需要嚴格遵循的體例。這種嚴格的規范確保了表達的嚴謹和信息的準確,但也同時造成了和受眾的疏離感,給人一種高高在的上仰視感覺。自媒體則以站在和受眾同樣的高度來闡述,這種平視的視角,天然讓受眾有一種親切的感覺,進而能夠提高受眾的接受程度,強化其傳播效果。

同時,自媒體所采用輕松自如的文字風格,以及圖文混排、視頻文字混排等現貨的表達方式,對于現代人來說,無疑是很討喜的方式。在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人們早已不能滿足于單純刻板的表達方式,“有圖有真相”早已經成為人們衡量信息價值的重要標準??茖W技術是人類文明王冠上璀璨的明珠,不易理解是其固有屬性,科普傳播則必須要客服其晦澀難懂的障礙才能為大眾所接受,從而達到廣泛傳播的目的。而自媒體鮮活的表達方式恰恰符合科普傳播的要求,能夠更好的達成科普傳播的目的。endprint

3.3 受眾黏性大,傳播效果持久

在沒有電視的年代,人們習慣于用閱讀和聽廣播的方式來獲取信息;在其后電視普及的年代,人們會用大塊的時間來看電視,通過電視來獲取信息;當互聯網時代來臨后,人們在書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上投入的時間日趨減少,從傳統媒體獲取信息也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傳統媒體的受眾粘性日漸降低。

從互聯網的發明至今,已經走過幾十個年頭,依托互聯網而發展的自媒體也經過了從泥沙俱下的紛亂年代,到逐漸走上打造品牌有序發展的道路。大浪淘沙中存活下來的自媒體,在品牌影響力的作用下,都有著動輒數十萬、數百萬乃至更多的粉絲群體,而這種粉絲群體有著相當程度的品牌忠誠度,從而使自媒體這種傳播方式有著受眾黏性大的特點。

科普傳播天然具有自然科學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如果在傳播手段上無法保持一定程度的受眾粘性,那么科普傳播就會呈現破碎和片面的狀態,無法實現良好的科普效果。自媒體由于品牌效應,具有受眾黏性大的特點,如果將自媒體手段應用于科普傳播,將會使科普傳播具有相當程度的系統性,從而極大程度的提高科普傳播效果。

4 自媒體在科普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的時代是獨立思考的時代,互聯網的時代是敢于質疑權威的時代。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也給基于互聯網的自媒體在科普傳播中的應用蒙上些許陰影。

4.1 信息不對稱,受眾容易被誤導

互聯網的時代是眼球的時代,誰能夠吸引眼球,誰就能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而基于互聯網的自媒體也難逃用噱頭吸引眼球的怪圈,為了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為了吸引更多的粉絲,有些自媒體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意打造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來制造噱頭。打開自媒體的頁面,其中不乏“不知道就晚了”“真相令人震撼”“重磅消息”等夸張的字眼,甚至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故意制造緊張氣氛。這些違反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原則,特別是應用在科學普及傳播上,這將是對科學普及甚至是對科學的一種傷害,這將在相當程度上使受眾被誤導。不但降低科普傳播的效果,而且有可能會造成大眾對科學普及的抵觸,進而增加科學普及傳播的難度。

4.2 過分解讀,局部夸大,表達失實

過分解讀是自媒體的常用手段之一,前一陣“腌肉熏肉致癌”的消息通過自媒體大肆傳播就是過分解讀,局部夸大,表達失實的典型案例。消息已經發布就在人群中快速傳播開來,很多民眾不辨真假紛紛轉發,甚至一度造成了民眾的恐慌,嚴重扭曲了科普傳播的初衷。雖然后來經由“不談劑量只談毒性都是不負責任的”發聲解除了民眾的恐慌情緒,但是事后回想,如果不是權威媒體應對及時,恐慌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給自媒體科學普及打來極大的傷害。

4.3 監管薄弱,謠言、偽科學泛濫

隨著互聯時代的來臨,自媒體已經獲得了快速地發展,然而恰恰是因為自媒體的發展速度過快,相對完善的管理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將自媒體應用于科普傳播,如果沒有有力的監管,就會給謠言和偽科學以可乘之機,特別是披著科學普及的外衣也將更有其脾性。在監管薄弱的狀態下,借由自媒體推動的科普傳播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推動科學普及更快更好地發展,也可能是謠言和偽科學的溫床,給科學普及帶來傷害。

5 幾點建議

隨著自媒體影響力的逐步顯現,將自媒體與用于科普傳播中也給科學普及開辟了一條新路。然而這對于科學普及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更好的發揮自媒體在科普傳播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權威要發聲,正確引導自媒體。自媒體在科普傳播中固然作用明顯,但權威不可以失聲,不但要發聲,更要起到引導自媒體的作用,形成層次搭配的科普傳播態勢。其次,要加強監管,培養自媒體的自律性。督促自媒體平臺建立企業負責監管機制,過分解讀,表達失實、有誤導傾向的自媒體言論扼殺于萌芽。

綜上所述,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在傳播上擁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表達方式鮮活、傳播效果持久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將自媒體運用于科普傳播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的科學普及事業。但自媒體也存在其先天缺陷,在運用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嚴加監管,使其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壽.現代科學技術概論[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歡
科學普及自媒體傳播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科學普及助力科學教育做加法——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科學教育論壇會議綜述
自媒體時代慕課對民辦院校高等化學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全民記者團”:濟南電視臺與“百姓記者”的“握手”實踐
大眾文摘期刊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實現“內容突圍”
高校教師參與科學普及工作的激勵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