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皮日休山水詩中的隱逸情懷

2017-10-09 14:40白月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年19期
關鍵詞:山水詩

白月

[摘要]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詩人之一,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受到時代社會、個人思想及周圍環境和人物等多方面影響,他由積極入仕轉而隱居出世,表露出放浪形骸于山水、江湖中,追求散淡自然的隱逸生活。他的歸隱是對初、盛唐隱逸精神低落的一種撥正,說明隱逸精神在晚唐時期有所回轉,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皮日休;山水詩;隱逸精神

[中圖分類號]1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9-018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8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皮日休青年時期,曾隱居鹿門山讀書,志在科舉及第。他尊崇儒學,心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積極入仕,想要建立功勛。他的骨子里是一個地道的儒生,并為實現遠大的政治理想而奮斗。他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第進士,本應為能進入仕途而高興,但事實并非如此。他的熱情用世之心經過黑暗現實的打擊,已所剩無幾。他于咸通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結識了隱居的陸龜蒙。由于深受陸氏影響,皮日休的心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積極入仕轉向追求閑適、飄逸的隱居生活。詩人在心態、思想上的變化,進而影響到了他的詩歌創作,于是寫出了許多縱情山水的隱逸詩。

一、皮日休由積極“入仕”到遁隱“出世”轉變的淵源探析

皮日休十分推崇儒學,懷有“濟世救民”之志,有強烈的用世之心。他曾說:“吾得志,弗為也。不仕非君,孰行其道?不治非民,孰急天下?”因此,創作了很多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矛盾、弊端,抨擊政治黑暗、腐朽的諷喻詩。如《三羞詩三首》《正樂府十篇》等。及第后,皮日休用世之心漸減,轉而追求瀟灑的隱居生活,并創作了許多山水隱逸詩。如《太湖詩二十首》《西塞山泊漁家》等詩。實際上,皮日休由“積極入仕”到“遁隱出世”心態的轉變,是有主客觀多方面的原因。

(一)混亂的社會現實

皮日休生活于宣宗、懿宗、僖宗這段晚唐社會最黑暗的時期。當時宦官專權、戰亂頻繁、藩鎮割據、賦役沉重,再加上統治集團的窮奢極欲、昏庸腐朽,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使唐帝國處于風雨飄搖的境地。懿宗時期的翰林學士劉允章在《直諫書》中,就曾用“國之九破”寫出當時的社會政治情狀。皮日休面對黑暗的社會現狀卻無能為力,只能慨嘆“國家選賢良,定制兼拘忌”、“何不廣取人,何不廣歷試”,呼吁統治者要廣用賢人治國救民。在這樣黑暗的社會中,詩人感到絕望,于是他想要隱居。

(二)黑暗的科舉制度

隋朝開始設立科舉制,唐沿隋制??婆e便成為唐人人仕的一條有效途徑,不但為寒士、知識分子進入仕途、實現抱負提供了可能性,而且也為封建統治階級選拔了許多人才,促進了封建社會的發展。隨著科舉制發展到晚唐時,科場風氣敗壞,第進士者多為“權豪子弟”,寒士及一些不善鉆營的有識之士被困于考場,屢次不第,甚至終生不第。即便有少數人中舉進入仕途,也很難憑借他們的真才實學進入上層統治階層中。而皮日休能在晚唐這樣黑暗、腐朽的科舉中第進士,實屬人生之幸事,本應感到驕傲,但事實并非如此。根據錢易《南部新書》卷丙記載:“大中以來,禮部放榜,歲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謂之色目人,亦謂曰榜花?!笔挏旆窍壬茰y,日休及第可能是因為他的“皮”姓罕見。這樣的及第,讓他感到恥辱,使他積極入仕之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使他看清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認識到自己的抱負是不可能實現的,轉而從山水中尋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如《太湖詩》二十首、《襄州春游》等詩,都透露出他歸隱的情懷。

(三)受周圍人物的影響

皮日休雖心懷“兼濟”之志,但苦于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壓抑絕望。他于咸通十年入蘇州幕府為蘇州刺史從事,結識了陸龜蒙。陸龜蒙閑散自處,縱情于自然山水,過著怡然自樂的悠優生活。因為他深知在唐末黑暗的社會中,即使有“兼濟”之志,也是“命既時相背,才非世所容”,所以果斷選擇歸隱。皮日休被陸魯望的這種散淡、閑適、任性的隱士情懷所感染,一改從前的“濟世”之志,轉而從山水中尋找慰藉,并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風格清淡自然。在靜謐的山水中,寄托了作者的隱逸情懷。

此外,我們在皮日休的詩歌中發現有他與張賁的唱和之作。張賁,字潤卿,南陽人,曾隱于茅山,大中時期第進士,后居吳中,與皮、陸二人同游。雖新、舊《唐書》均未記載他的事跡,但從皮日休的存詩中,可知張賁是一個道教信徒。日休或多或少會受到其道家思想影響。如《懷華陽潤卿博士三首》其一、其三寫的是張賁煉丹求仙,其二寫了他不問世事,只追求閑適隱逸的神仙生活。

(四)思想構成

皮日休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及第前,以儒家積極有為的“入仕”思想為主;及第后則以道家、佛家超脫塵世的歸隱思想為主。

儒、道兩家思想在前面已有所論及,現在主要談一下佛家思想對皮日休的影響。佛教從漢末傳人中土以來,就與本土文化相融合,影響文人士大夫的心態。唐代文士染禪很普遍,皮日休也不例外,在仕途失意、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時,他很自然地會受到佛家超脫塵囂、摒棄功名富貴、追求平淡的隱居生活的影響。他寫了很多游覽寺院、與僧人交往的詩作,表現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從山水詩中看皮日休的隱逸情懷

皮日休前期想要積極入仕、建立殊勛的宏圖大志,遭到打擊后,逐漸心灰意冷。后來,東游蘇州受到陸氏隱居避世之心的影響,詩人的心態也逐漸轉向佛、道思想,將自己的隱逸情懷寄托于山水中,也過起了逍遙自在的隱居生活。雖然他的隱居稍顯無奈,但也從縱情山水的樂趣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宿,從精神世界里找到了慰藉,以撫慰自己不得志、受挫的心靈。

首先,皮日休從幽絕、靜謐的自然山水、田園中,努力尋找理想的生活境界,從而表現出他的隱逸情懷。如《太湖詩.桃花塢》:“夤緣度南嶺,盡日穿林樾。窮深到茲塢,逸興轉超忽?!正S蒸柏葉,野飯調石發??樟w塢中人,終身無履襪?!泵鑼懥嗽娙舜┻^深林來到桃花塢,還以為是來到世外桃源武陵溪。依山建造的精巧屋舍,云霧環繞在半山腰,飛禽在悠閑婉轉地啼叫,微風輕拂,塢中景色宜人。他用典雅的語言寫出了桃花塢幽奇、秀美的景色?!翱正S蒸柏葉,野飯調石發”寫出了塢中人古樸的生活方式?!翱樟w塢中人,終身無履襪”則表達出詩人對這種與世隔絕、悠閑自在生活的羨慕之情。又如《太湖詩·銷夏灣》這首詩前六句交代銷夏灣的地理位置及名稱,七至十四句寫了銷夏灣的“赤日”、“清風”、“沙嶼”、“松竹”、“山果”、“水苔”、“木陰”等景色。接著“我來此游息,夏景方赫曦”交代我來此地的目的。再接下來的八句則是描寫了在河上泛舟、觀蓮、“弄輕浪”盡情游玩的情態,忘卻了自我,忘卻了塵世的名利權勢,最后發出“此中便可老,焉用名利為”的慨嘆,表達出詩人縱情山水、瀟灑自由的心境,對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的滿足。此外,還有《縹緲峰》《明月灣》《入林屋洞》等詩。endprint

其次,皮日休通過描寫居住地吳中清新秀麗的環境,幽奇的風景,表現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如《臨頓為吳中偏勝之地陸魯望居之不出……奉題屋壁》日:“一方瀟灑地,之子獨深居。繞屋親栽竹,堆床手寫書。高風翔砌鳥,暴雨失池魚。暗識歸山計,村邊買鹿車?!萁駸o骨,誰為世外交?!狼槎继?,俗意就中憎。云態不知驟,鶴情非會徵。畫臣誰奉詔,來此寫姜肱?!痹娙擞檬椎慕M詩極力描述了友人陸龜蒙清幽、秀麗的隱居之地,進而反襯出陸氏瀟灑、閑適、自得其樂的隱逸生活,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縱情山水、放形江湖隱居生活的鐘愛。又如《褚家林亭》:“廣亭遙對舊娃宮,竹島蘿溪委曲通。茂苑樓臺低檻外,太湖魚鳥徹底池中。蕭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蘋花上釣筒。爭得共君來此住,便披鶴氅對清風?!痹撛娡ㄟ^描寫“廣亭”、“竹島”、“蘿溪”、“茂苑樓臺”、“太湖魚鳥”、“桂影”、“茶具”、“釣筒”等一系列景物,勾勒出一幅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圖,如此勝地詩人發出感慨“爭得共君來此住,便披鶴氅對清風”。

再次,皮日休通過描寫山村漁家優美的居住環境和人們悠閑自在、知足常樂的生活情態來表現對隱居山水田園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遁隱情志。如《崦里》(傍龜山下有良田二十頃):“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頃。風吹稻花香,直過龜山頂?!赐ト‘愂?,包山極幽景。念爾飽得知,亦是遺民幸?!痹娭虚_篇交代崦里環境“幽奇”,接著描寫此地擁有肥沃廣闊的土地。水稻飄香,青苗細臥,田中有小舟,幾戶人家居住在潭洞旁“垂釣”、“煮茗”、“焙茗”,八十歲的老翁仍怡然自樂地居住在此,一定是幸存的遺民。不僅寫出了崦里清幽的景色,豐收的年景,還寫出了人們悠閑自足的生活情態,表達了詩人的羨慕之情。又如《西塞山泊漁家》描繪了詩人泊船于西塞下,看到老者垂釣、婦人采桑、小兒買蓑衣,雨中莼菜多,春后鱸魚肥的淳樸、和樂的漁家生活,心中頓生羨慕之情,透露出對這種悠閑、自得其樂的漁家生活的向往。此外,還有《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云南》等詩。

最后,皮日休受到佛、道思想的濡染,寫了大量的游覽寺院,與僧道交游的詩篇,表現了他摒棄功名利祿,超脫塵世,追求精神上安寧的隱逸情懷。如《開元寺客省早景即事》:“客省蕭條柿紅葉,樓臺如畫倚霜空。銅池數滴桂上雨,金鐸一聲松杪風。靜時來珠像側,鴿馴多在寶幡中。如何塵外虛為契,不得支公此會同?!边@首詩描寫了深秋清晨開元寺火紅的柿子樹,霜中如畫的樓臺、銅池、金鐸聲、鶴、鴿的清寂、空曠的美景,由此景引出詩人歸隱山林的愿望“如何塵外虛為契,不得支公此會同”。又如《游棲霞寺》:“不見明居士,空山但寂寥。白蓮吟次缺,青靄坐來銷?!螘r石上月,相對論逍遙?!痹撛妼懥藯妓驴諘?、寂寥、清幽的環境,從中流露出詩人隱居的想法。此外,《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慶寺》《宿報恩寺水閣》等詩也表達了詩人向佛家遁隱出世,崇尚空無觀,追求身心超脫的這種思想的靠攏。

三、皮日休隱居的價值與意義

皮日休苦于政治上找不到出路,于是他選擇了縱情于山林、江湖,這種選擇雖稍顯無奈,但也使心靈得到了解脫?!岸蓦[”不僅是當時社會局勢所迫,更是個人理智的選擇,他的隱居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皮日休的隱居表現了隱逸精神在晚唐時期,較初、盛唐時期有所回升。初、盛唐時期,人們把隱居作為一種出仕的工具和手段,“遁隱”是為了華麗的復出,用它來獲得高官厚祿、名利權勢,這樣,隱居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與意義,隱逸精神一度低靡。隨著唐帝國走向衰落,混亂的社會政治,險惡的官場,鄙薄的人情,使文人知識分子備受打擊,無法進入仕途,只好選擇歸隱。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只有這樣才能遠害全身、撫慰受傷的心靈,找到人生的歸宿與立足點。晚唐的歸隱,使隱逸本身又開始向它真正的狀態回歸,它是與“出仕”相對的一種生活方式。皮日休的山水隱逸詩正說明隱逸精神有所回轉。

其次,皮日休在隱居期間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和描寫日常生活中瑣碎事物(如飲酒、垂釣等)的詩,擴大了詩歌的寫作范圍,使一些前人覺得不宜人詩的事物、題材受到重視,影響了宋詩以細小瑣物入詩的創作風氣。事實上,皮日休的詩歌向前繼承了白居易,向后漸人宋代,在唐宋詩歌過渡、銜接上有其獨特地位。袁枚在《答沈大宗伯論詩書》中曾說:“初盛一變中晚,再變至皮陸,已浸淫宋氏矣?!?/p>

結語

皮日休創作了大量的山水隱逸詩,表露出放形于山林江湖中,追求瀟散、自然、悠閑的隱逸生活。他由積極入仕到遁隱出世的轉變,受多種因素影響。他的歸隱是對初、盛唐隱逸精神低落的一種撥正,表明隱逸精神在晚唐時期重新回轉。endprint

猜你喜歡
山水詩
甌江山水詩意盡在“SONG”
瞻謝公亭
論中國山水詩的成因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楠溪江:永遠的山水詩
王維山水詩中的空山意象探微
論王維山水詩的“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