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空巢老人關懷的探討

2017-10-09 11:04陶建平蔡國興
資治文摘 2017年6期
關鍵詞:空巢老人孤獨保障

陶建平+蔡國興

【摘要】空巢老人是具有特殊性的弱勢群體,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從個人、家庭、社會分析這一群體產生的原因,運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剖析老人需求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提出了如何針對這一群體不同個體的關懷途經,滿足他們在生理、心理、情感、尊重、自我價值實現需求,在幸福和快樂中慢慢變老。

【關鍵詞】空巢老人;孤獨;需求層次;保障

一、引言

2006年全國老齡委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1.43億,占總人口的11%,2007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3.4億個家庭中,至少有2340多萬名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需社會照料。2000-2010年十年間,我國城鎮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農村由37.9%上升至45.6%[1];2013年我國空巢老人已超過1億,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進入老年,預計到2030年,我國空巢老人數量將達2億多,占老年人總數的90%[2]。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獨居或與配偶居住的老人,分三種情況:①“三無”(無兒、無女、無老伴)孤寡老人,②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③兒女遠在外地的寂守老人。把單身或與配偶同住的稱為純空巢家庭;子女不在身邊,其他親屬在身邊的類空巢家庭。純空巢家庭中獨居的稱為絕對空巢老人,夫妻同住者稱相對空巢老人。

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首次提出,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五個層次,即:生理、安全、交往(情感)、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認為高層次是建立在低層次基礎之上,是追求高一層次需要的行為動力,其中生理、安全、交往歸屬于低一級的需要,可以通過外部條件來實現。尊重和自我實現是高級需求,必須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不同的需求欲望同國家的經濟、科技、文化和自身的教育程度息息相關。

馬斯洛認為:人具有潛在的五種需求,受個體的生理、心理、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環境等影響,呈現出不同時期五種需求的表現形態和實現狀況有所側重,各不相同,具有明顯的個人和社會痕跡。

三、空巢老人的成因及需求

1.空巢老人的形成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家庭結構的改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養老方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第一,社會因素,成年后的子女為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選擇在國外就業,出國留學等方式提升自己;由于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收入差距巨大,迫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壓力,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成為農民工中的一員,使得農村出現了許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形成城市子女無時間、農村子女無資金的尷尬局面。第二,家庭因素,受四二一家庭結構的影響,經濟條件、住房條件的改善,三代或四代同堂的生活模式已不多見[3],成家后的子女一般選擇和老人分開居住。第三,個人原因,受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價值觀念、人生閱歷等方面的影響,一些健康狀況較好的初老老人,為避免代際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老人自己選擇獨立生活[4],這部分老人大都經濟上獨立,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2.空巢老人的需求。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在不斷增加,生理和認知功能也在不斷減弱,生活自理能力(ADL)下降,疾患增多,慢性病增多。

贍養老人包含物質上的供給、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慰藉三方面的內容。生理(衣、食、住、行)上的需求必須建立在經濟有所保障的前提下,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個人勞動所得、退休工資、個人積蓄、子女資助、社會救濟一項或幾項,經濟上存在依賴心理。2016年發布的第四次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顯示,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他們更多的是生理上的一種依賴,老年人隨著個體的不斷老化和社會角色的脫離,交流圈不斷縮小[5],主要情感紐帶是配偶和子女,空巢老人表現出更強烈的人際交往需求,存在社交上的依賴。

空巢老人在情感上更加脆弱,對外界的支持和關心更加渴望,心理健康問題更加突出,首先是依存需求,即來自生活上的照顧和幫助,心理上尤其是情感上的溫暖和關懷。其次是尊重需求,包括自尊和他尊,再次是求助需求,高齡的空巢老人由于活動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下降,需要得到來自家庭外部的幫助和照顧。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將會產生憂郁、孤獨、被拋棄、恐懼等負面情緒,一旦得不到緩解和釋放,將會引起癡呆、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嚴重者可能有自殺傾向,影響他們的健康和主觀幸福感。

四、對空巢老人關懷的有效途徑

1.對空巢老人關懷的外部因素。社會支持是消除空巢老人孤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6],來自子女和配偶的情感支持是首位的,讓老人們體會到親情的回歸,往往親人的支持常常給老人帶來更多的生活動力,感覺生活有意義,精神有寄托;其次是鄰居的支持和幫助,老人們常說的老屋不能舍,不僅指的是生活環境,還指的是幾十年的鄰里關系;最后是同齡朋友,有共同的語言,相互了解有助于他們之間的溝通和勸慰,老友不能忘道出了空巢老人心聲。

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增強老人的安全感。在醫療服務項目、醫療補貼標準上向老年人群傾斜,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求。加大醫療救助力度,特別要關心高齡絕對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健康,關注相對空巢老人,對于重度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采取長期護理保險?;踞t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個人商業保險;長期照護險四級醫療保障體系。

對需要照護的空巢老人,社區采取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統計。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多數老人還是以居家養老為主,通過有償的家庭保姆護理服務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家庭醫生同社區老年人建立契約關系[7],提供最基本的衛生服務;養老院是由政府投資籌建的非營利性機構,在此居住的大多是低收入或無收入的孤寡老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和基礎的醫療;護理院兼有生活和醫療護理的雙重功能。endprint

2.對空巢老人關懷的內部因素。城市空巢老人由于親子支持的缺失,缺少家庭關愛、支持與理解[8],陷入無趣、無助狀態,感到孤獨和寂寞;農村空巢老人活動范圍和交流圈相對比較狹窄,限制了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就個體而言,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具有共同語言的老友們也可成立互助組,自找樂趣,我們稱之為“抱團取暖”。

發揮老年人的知識、關系、和成本優勢,在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實現再就業;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公益助老(以初老照顧老老的一種積分養老模式)等方式融入家庭和社會活動中,提升老人的價值感和被需求感,增強自尊和自信,實現自我。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改變,空巢老人數量在不斷增加,面對機體衰老、情感的缺失、精神的寂寞,帶來了負面的情緒,造成不良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與活動能力[9],他們渴望得到來自家庭、朋友、社會的關注和幫助,提高自己的主觀幸福感、歸屬感和自尊感。

近日,《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書》由北京大學正式發布,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_老年癡呆預防及陪伴項目”委托“或或心理”咨詢機構通過專業測評問卷調查,研究發現,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經濟狀況、身體機能、文化程度存在正相關關系。老年何所欲,唯愿且平康,關注和善待他們,就是善待明天的你我。

【參考文獻】

[1]韓布新,李娟,陳天勇.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

[2]王培培,王雪丹,孫健等.邯鄲市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及社會支持現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7):1744-1755

[3]高利平.健康老齡化研究[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79-80)

[4]張志杰,王銘維.老年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63-165)

[5]楊心德.老年心理障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210-215)

[6]張翔,蘇少貞,謝芳等.農村空巢中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及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1):191-193

[7]譚華偉,陳菲,張培林等.城市家庭醫生契約式服務支付意愿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10):2528-2530

[8]許加明.淮安市社區空巢老人抑郁情緒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4):997-998

[9]郭敏璐,王偉,朱曉健等.居家高齡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4-725endprint

猜你喜歡
空巢老人孤獨保障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推行電力物資供應鏈管理 促進電網應急物資保障
農村“空巢老人”權益保護值得關注
民間文學藝術權利主體的確定與保護
“空巢老人”一樣老有所樂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實施
圈套里的個性化講述
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
從《山河故人》看賈樟柯的變化與堅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