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017-10-21 06:12董微微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自學能力培養

【摘要】自學能力是指學生獨立的獲取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的具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學可助不可替原理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原理指導上針對目前學生自學能力低下的原因,試圖提出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學可助不可替原理 自學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40-02

目前,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信息的高速運轉,知識加速更新,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知識都教給學生。所以培養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運用已學到的知識去應付千變萬化的復雜世界,是當今教育界應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而教育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正確的教育原理作指導。我國學術界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提出對我國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問題的研究,但并沒有明顯的實質上的改變和提高。而基本的教育原理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概括抽象而得到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指導意義。本文就基于學可助不可替原理來探討我國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問題。

一、學可助不可替原理

學可助不可替原理認為兒童的成長只能在學習與生活的雙邊活動中發生,不學習、不參與生活活動人就不會產生社會性的成長。教師和家長不能替代學生去學習,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應起輔助的作用。我國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無論是從生活還是學習各方面都是如此。從小學到大學以前,學生一直是一種被“抱著走”的被動的學習狀態。家長和教師就像包辦婚姻一樣將學生的學習進行包辦,使學生缺乏作為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其實,教育的幫助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可能是替代學生學習。我國絕大多數教師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對學生是千叮嚀萬囑咐,使學生在自己的指導、監護下成長。這種傳統雖然體現了教師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也是當好教師的必要前提,但它對學生過分的關心和無微不至的愛,無意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權,必然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不能替代學生學習,而是起到輔助的作用,調動學生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并將其作為提高學習成效與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

二、我國學生自學能力現狀與原因分析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更多的是以階段性考試的最終分數決定學生的升學資格和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填鴨式的教育在短時期內的確有一定成效,可以讓我國學生快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但是,這種教育只是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機械地去記憶知識,并不是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參與,不利于兒童健康地社會性成長。所以。造成我國學生“基礎好,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差”的結果與我國這種填鴨式的教育現狀有一定的聯系。據統計分析,現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升學壓力大,課業時間緊,教師活動約占上課時間的75%,學生活動甚少,這種教師的教取代學生的學的“全包制”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忽視學生心理和人格的塑造,很難激發和調動學生自學的情緒和動機,學生也就沒有了自我發展的動力。

三、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

1.轉變教師的角色和教學理念

根據學可助不可替原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改變的是教師的角色和教學觀念。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注重對知識的系統講解和全面傳授,要求學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聽講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因而也不可能形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求教師拋棄以教師為中心的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學理念;學會與學生建立一種新的相處模式,形成亦師亦友、互幫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要從一個知識的講授者、傳播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輔助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從而激發學生自學的內在潛能,真正做到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替代學生學習。

2.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沒有教師、家長督促的情況下,學生的自學意愿幾乎完全源于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知識的增長、學習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主動學習。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并自主學習的巨大動力源泉。當學生對喜歡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接觸它、思考它、研究它,從而產生求知欲和主動學習的興趣。老師和家長在學生這種初步探索學習樂趣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采取強制的手段,而是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當學生面對枯燥、難于理解的知識時,老師和家長不要采用“填鴨式”的反復教育,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心,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學習的興趣,逐步養成自學的習慣。

3.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

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以及如何進行高效率地自學。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對學生以后學習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影響。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思維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和聯想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一種自學學習的系統的方法體系。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要告訴學生應標記哪些知識要點,切記不能強制學生,而是啟發和引導學生。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也就可以養成脫離父母和學校之后繼續自學的習慣教師和家長要相信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學、自練、自批、自評。讓學生在不斷的自學實踐中,逐漸培養成一種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華.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教師角色轉換思考[D]. 蘇州:蘇州大學,2009(6):24-26.

[2] 龐國維. 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

[3] 高麗.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意義與途徑[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6(4):56-69.

作者簡介:董微微(1993-),女,黑龍江綏化人,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院系: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

猜你喜歡
自學能力培養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分層教學模式研究
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武術搏擊訓練的運動反應能力探討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