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私有財產”的本質

2017-10-21 11:54王磊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私有財產異化資本

王磊

【摘要】: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進行了以異化勞動學說為核心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通過對私有財產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勞動、資本、私有財產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馬克思不僅從現實的經濟事實出發,分析了異化的、外化的勞動這個經濟事實,并且將其作為概念,進行了理解和陳述,重構了私有財產的概念,指出了私有財產的必要而又充分的條件——異化勞動、異化的人,達到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

【關鍵詞】:私有財產;勞動;資本;異化

馬克思對于私有財產的集中分析在三本著作之中有所體現,分別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共產黨宣言》以及《資本論》。其中,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費爾巴哈和赫斯異化思想的合理因素,創造性地用“異化勞動”的概念解釋了私有財產的本質,這標志著馬克思思想發展過程中的一次巨大的綜合和艱難的創造,它的寫成是新世界觀萌芽前的最后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步驟。下面我將以《手稿》文本為基礎,談一談私有財產的概念形成以及私有財產的本質關系。

一、“私有財產”的本質概念

馬克思在《手稿》寫到:“因此,我們通過分析,從外化勞動這一概念,即從外化的人、異化勞動、異化的生命、異化的人這一概念得出私有財產這一概念?!盵1]現在讓我們來考察一下馬克思是如何在現實中對私有財產進行從概念到概念的說明。

馬克思在分析異化勞動的經濟事實時指出了此概念的四個規定:(a)勞動者同它的勞動產品相異化;(b)勞動過程本身的異化;(c)人同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d)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異化。原本,勞動作為人的存在方式本身,是一種自我與對象、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生成與創造的能動關系,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是在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勞動卻成為了異化勞動,“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盵2]

因此,從工人對勞動產品的直接的、實踐的關系看來,工人所生產的勞動產品不屬于自己,而屬于外在的他人。工人的勞動過程也是使自己痛苦而滿足他人需要的活動,由此工人處于一種極為被動消極的處境。并且,工人的生命在這樣的勞動中已經同人的類本質相異化,不再是有意識的能動的類存在物,而這種關系“只有通過他人的關系才能得到實現和表現?!盵3]

從這四個規定中不難發現,存在一個有別于工人的并且是工人自身的異化勞動所創造的“他人”,那么這個“他人”究竟是誰,“他人”的背后的概念究竟是什么?這個包含向他物的轉化的自身與自身的異化關系又產生了什么?

“人與自身的關系只有通過他對他人的關系,才成為對他來說是對象性的、現實的關系?!盵4]也就是說,自我與自我的異化關系必須通過一個中介來實現,這個中介是對自我的否定,只有經過中介這個環節的否定過程,自我才能返回自身,實現自我與自我的關系。失去了這個中介,自我的關系就無法實現。

回到勞動來考察,勞動自身的相異化關系同樣也需要一個中介,即那個“異己的、敵對的、強有力的”[5]對象。工人在高強度的勞動中將異化了的勞動產品給予資本家,生產出財富,實現資本的增值,他必須時刻勞動,時刻受到資本的剝削和摧殘,否則就會淪為“絕對的無”[6],喪失維持肉體生存的基本需要。在這樣脫離不開的關系中,工人作為異化勞動的活動主體,通過對“他人”的實踐活動生產出了私有財產,也即資本和資本的代言人——資本家。

由此看來,異化勞動概念之中蘊含著一種本質的差別,是勞動自身與自身的對立關系,其對立也是一種本質的對立,對立面向對立面的過度也是一種質的、內在的運動,是一種異化勞動自身的運動,私有財產作為勞動的客體存在,是這個運動的中介,也是這個運動的結果。

二、“私有財產”的本質關系

這樣,馬克思就從異化勞動的概念得到了私有財產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本質應該被理解為一種關系,是勞動和資本的關系,也就是“私有財產的關系潛在地包含著作為勞動的私有財產的關系和作為資本的私有財產的關系,以及這兩種表現的相互關系?!盵7] 同時,馬克思又提到:“但是,無產和有產的對立,只要還沒有把它理解為勞動和資本對立,它還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對立,一種沒有從它的能動關系上、它的內在關系上理解的對立,還沒有作為矛盾來理解的對立。這種對立即使沒有私有財產的前進運動也能以最初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在古羅馬、土耳其等。因此,它還不表現為由私有財產本身設定的對立?!盵8] 要真正考察私有財產本身,對私有財產做出規定,從而指出私有財產是什么,就必須從本質的層面對私有財產進行把握,就必須對勞動與資本的關系進行考察,必須將其理解為勞動與資本的對立統一。

勞動和資本作為矛盾統一體中的兩個對立面,是互相對立而又統一的關系。

二者的關系首先是直接性統一的,勞動是人的勞動,是人的主體本質,而資本則是客觀存在,勞動直接地在實踐中生產出了資本。主體與客體具有統一性,這是因為主體的本質體現在客體之中,而客體則是主體的對象化、外化。 “工人不幸而成為一種活的、因而是貧困的資本,這種資本只要一瞬間不勞動便失去自己的利息,從而也失去自己的生存條件?!盵9]

勞動就是資本,工人在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存在都是資本。首先,工人被工資化成為資本,工人的價值像商品一樣被衡量,受到經濟規律的制約和支配,至于在資本關系之外的人的、本質的一方面,則被忽略、棄之不顧,人被理解為抽象的勞動存在。他的勞動過程也是由資本的強大力量所支配和決定的,勞動的唯一目的就在于創造。其次,在肉體方面,工人一旦不投入資本并成為資本的一部分來運行,就會喪失基本生活需要,以至于無法維持自身的肉體存在,甚至人的生育同樣也是受到資本的決定的。

資本也是勞動,是死勞動、工人異化了的勞動。資本本身不勞動,但是它占有勞動,并且只有通過不斷地占有勞動,在其中實現自身的增值,實現財富的積累,實現貨幣的資本化,才能夠維持自身。資本一旦失去了勞動,就不再是資本。

所以,勞動與資本處于不斷地相互轉化的過程中?!肮と松a資本,資本生產工人,因而資本生產自身,工人生產自身?!盵10]在此意義上,勞動與資本處于不斷地生產與被生產的過程中?!肮と酥挥挟斔麑ψ约鹤鳛橘Y本存在的時候,才作為工人存在;而他只有當某種資本對他存在的時候,才作為資本存在?!盵11]工人不斷地將自身的異化勞動投入到資本的運行中,不斷地生產出財富,不斷地將自身外化、異化為資本,從而生產出資本,同時,資本為勞動即工人提供必要的供給,即工資,使得工人能夠像其它任何商品一樣能夠進行再生產。

二者的關系也表現為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對方。在此意義上,勞動與資本互為非存在,勞動是資本的非存在,同時資本是勞動的非存在,二者都以否定其對立面的方式來肯定自身,每一方都力圖剝奪另一方的存在。

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表現為異化勞動,勞動的主體工人不是作為人,而只是作為單純的抽象的勞動人而存在。工人擁有的唯一的資本就是勞動,工資是他的勞動作為資本的利息,連接著強大的資本統治力量對工人進行奴役。具體來看,馬克思提到“資本和工人彼此是異己的,從而處于漠不關心的、外部的和偶然的相互關系中,所以這種異己性也必定現實地表現出來?!盵12] 資本以一種強大的統治力量支配著勞動,支配著、摧殘著工人,在現實的生產活動中,資本的無法干預的物的統治力量以一種工人無所謂的方式來規定著工人,是一種異己的力量,因此,工人與資本互相處于一種漠不關心的、外部的相互聯系之中,彼此對立。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是一般的、抽象的勞動的化身,而并非具體的勞動,是客觀的。這樣的勞動生產財富本身,生產價值本身,即資本本身,而工人的具體勞動則生產具體的財富,即資本的現實化的具體表現具有主觀性。勞動即工人現實的歷史活動,工人通過勞動獲取資本利息,獲得工資來維持自身“充實的無”,而不淪為“絕對的無”。所以說,工人是貧困的資本,是活勞動,活資本,而資本自身則是富有的資本,是死勞動,是死資本,二者互相處于對立的兩方面。資本主觀化為工人,工人客觀化為資本,勞動與資本作為主體與客體的對立,構成了二者矛盾關系的對立的一方面。

需要補充的是關于私有財產與資本的關系。資本是私有財產的客體屬性,是私有財產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真正有意義的內容只是工人的勞動。當工人完全失去自身、勞動成為他唯一的資本的時候,同時也意味著資本家用自己的資本把他的勞動據為己有,工人的勞動成了資本家活的、能動的、自由的資本。因此,作為資本的人的活動的對象的生產,就完全失去了它的現實內容,同一個資本在各種極不相同的自然的和社會的存在中達到了同一。這樣的私有財產就喪失了自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特質,因而也喪失了一切政治的和社會的幻象,就連即使是表面上的與人的關系也消失殆盡。

因此,勞動與資本作為矛盾的兩個方面,可以理解為資本自身的內部矛盾。馬克思指出“資本是完全失去自身的人這種情況在工人身上主觀地存在著,正像勞動是失去自身的人這種情況在資本身上客觀地存在著一樣?!盵13]資本是勞動的物化形式,是工人的勞動的客觀化的表現;反過來說,資本同時也主觀化為工人,主觀化為勞動,因為,勞動是人的主體本質。但是,就如同前面所提及的,資本并不是具體的勞動、感性的勞動,而是抽象的一般的勞動。

從而我們明白了只有在勞動與資本的對立中才能認識到私有財產的本質,并且只有在私有財產中,私有財產的主體本質——勞動與客體化的勞動——資本的關系才能由對立關系轉為矛盾關系,從而通過私有財產自身的否定運動,通過自我異化以及自我異化的揚棄來促使矛盾得到解決?!皠趧雍唾Y本的這種對立一旦達到極端,就必然是整個關系的頂點、最高階段和滅亡?!盵14]

既然私有財產就是人的自我異化,即人的一切力量的外化和現實化都走向了對立面,成為異化的和非現實化的。那么,就如同“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是同一條路”,問題從哪里開始,也就應該從那里得到最后的解決。在《手稿》中,馬克思提出了以共產主義來實現對私有財產、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的方式,從而使人在勞動和資本的極端對立中實現向自身的復歸。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56頁.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47頁.

[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54頁.

[4] [5]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56頁.

[6] [7]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63頁.

[8]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74頁.

[9] [10]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61頁.

[1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62頁.

[12] [1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61頁.

[1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第63頁

猜你喜歡
私有財產異化資本
拒絕異化的人性之光
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異化勞動”的探析
民營書業的資本盛夏
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研究
基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分析
興業銀行:定增260億元補充資本
真實資本與虛擬資本
“社會主義異化”論與精神污染
費爾列希特《異化:從過去到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