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產業集群效應

2017-10-21 20:11鐘炎蕓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政策措施產業集群產業

鐘炎蕓

【摘要】:產業集群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產業集群效應是指集中于一定區域內特定產業的眾多具有分工合作關系的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與其發展有關的各種機構,組織等行為主體,通過縱橫交錯的網絡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空間積聚體,代表著介于市場和等級制之間的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產業集群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經濟中頗具特色的經濟組織形式,在諸多方面表現出極大的競爭優勢。集群內的企業通過互動,能夠產生巨大的溢出效應,帶動某一地區甚至一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集群效應主要體現在經濟效應與社會效應兩個方面。

【關鍵詞】:產業集群;條件;分析;政策措施;資源;群體;產業

一、產業集群的產生條件

生產流程可分隔使專業化成為可能,使得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上都不止只有一個參與者。產業集群的產生必須擁有資源的優勢、合作的意愿、存在長的價值鏈及市場變動性與速度經濟性。

1.資源優勢。資源優質指的不僅僅是有形的資源,還有來自無形資源的支持。例如,教育和研發機構所提供的智力支持、科學支持,還有各種不同區域文化中的信仰和制度的優勢。

2.合作意愿。聚集在一起的企業如果并沒有意識到合作的好處是無法形成一個堅固的合作網絡,更別說產業集群的形成。

3.存在長的價值鏈。價值鏈的長度取決于技術與專業化組織在不同生產規模上獲得利益的差別,一條完整而有效的價值鏈能夠使企業們更加的集中。

4.市場變動性與經濟性。地理位置的要求隨著反饋時間要求提高而提高。

二、產業集群效應的經濟學分析

一般認為產業集群的經濟效應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是外部經濟效應,包括外部規模和外部范圍經濟。產業集群的外部規模經濟表現在集群內企業實行高度專業化的分工協作,每個企業承擔產業鏈中某一環節的活動,生產效率極高,使無法獲得內部規模經濟的單個中小企業通過外部合作獲得規模經濟,所以企業既能享有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又不必過分擴大企業規模,使企業實現了“柔性”與規模的統一。產業集群的外部范圍經濟是指企業集聚特別是相關產業的企業集聚時,可通過垂直聯系及時獲得與供應商、客戶之間的業務聯系,通過水平聯系可以借助分包商的生產能力、控制分包商的產品質量,也就是說企業可以調動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實現資源的更優配置??傊?,在集群內企業可以在不犧牲“柔性”的條件下獲得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比單個企業有更高的經濟效率。

第二是交易成本的節約,集群內企業大部分交易在群內進行,集群內企業交往頻繁,協作關系較穩定,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這有利于減少談判環節,提高談判效率,增進協作關系從而降低談判成本,提高合同執行的效率。

第三是群體效應。集群內企業通過聯合可以形成實力強大的集合體,其集合效應遠遠超過單個企業的簡單疊加,具有“1+1>2”的效應,具體表現為:同行業的企業利用地理接近性,通過合資、合作或建立聯盟等方式共同進行生產、銷售等價值活動,可以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益;集群內企業便于采用和推廣相同技術標準,提高該標準的認可程度,并且集群對新標準的制定有較大的影響力,有時甚至可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集群的知名度能吸引更多供應商和銷售商,擴大企業的交易范圍,爭取更有利的交易條件,提高企業的獲利水平。

第四是學習與創新效應,產業的空間集聚可以促進知識、制度和技術的創新和擴散,促進產業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新產業組織的形成。產業的空間集聚,使集群企業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市場交易逐步形成網絡化組織結構,平等合作下的網絡協同模式使企業能夠集中資源專攻價值鏈中的某些環節,提高專業化水平,促進產業和產品的不斷創新和新產業組織的形成。同時,地理位置接近和頻繁交流,使集群內企業的創新成果擴散更快,更容易為其他企業所學習和吸收,從而促進整個群體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產業集群集群效應有效發揮的政策措施

1. 產業相關性高、支援性低的產業集群。產業相關性高、支援性低的產業集群是由一個或是幾個大的企業牽頭,與相關前向或是后向產業關聯的小企業聯合形成的企業集群。在這種類型的集群中,龍頭企業處于主導地位。隨著市場的變化,要么是龍頭企業向全方位、壟斷的方向發展而兼并其他弱小的企業,一支獨大;要么龍頭企業由于不具有小企業船小好掉頭的特點,容易受到外部市場動蕩的打擊而退出市場或是不再具有強勢地位,集群各成員之間實力變得相當起來,出現過度競爭。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應采取大型企業的非核心業務和不經濟業務的分離,形成輔助性生產企業,進行專業化配套服務;引入相關產業的外部大型企業或企業依靠聯合產生一些大型企業。

2. 產業相關性低、支援性高的產業集群。產業相關性低、支援性高的產業集群由那些具有相同鄉土背景的企業所組成,即企業家之間可能是原有的同鄉關系、同學關系、親戚關系等。這種特有的“情緣”可以使得企業之間緊密聯系,在為尋求優惠政策、政府支持等利益時形成強大的經濟實體和利益實體。但由于這種緊密聯系不是建立在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產業體系的基礎上,也因此決定了處于這一區域的集群成員之間缺乏在更高層次上的合作和利益追求。這種合作關系不會有持久的發展動力。對于這類集群要對集群中的企業建立業務關聯和產業關聯,進行產業分工,形成產業配套體系。

3. 產業相關性低、支援性低的產業集群。產業相關性低、支援性低的產業集群是毫無相關的企業出于政策優惠、租金廉價等因素,大量入駐某一工業園區或經濟開發區。這種企業的集聚稱不上是產業的集群,也就不會產生產業集群的集聚優勢,甚至可能適得其反。為了防止這類現象的發生,最好的辦法是在集群創立之初就加以避免。各地區在制定產業集群規劃時應因地制宜,發展適合自己的產業集群,建立特色產業群。在實施過程中按照產業的上下游鏈條關系,通過限定企業條件(如企業經營方向、企業資質、產業屬性等)對產業集群內進入的企業進行選擇,并向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各種軟硬件支持,這就很容易在集群建立之初就使集群內企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和良好的產業協同。

猜你喜歡
政策措施產業集群產業
天津市出臺38項政策措施
發達國家數字經濟政策措施及比較
川渝城市群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及對策研究
揭陽市麻竹筍產業發展思路研究
我國制造業發展低碳物流之路探析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從產業發展看日本1920年經濟危機
新常態下蚌埠市玻璃產業集群發展探究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