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媒體的延展‘網絡意識’

2017-10-21 21:41姜北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摘要】:21世紀初的這十幾年,數字技術與信息網絡呈現爆發式的發展,期間,媒體藝術的屬性也正發生根本性的轉變,PC、電子元件、數碼技術等“干性”的媒體科技,正在與生物、化學、物理等系統新近的前沿發展相融合,形成某種帶有蛋白質性質的“濕性”媒介組合體,這種在數字技術催生下演化出的“濕媒體”,融入基因工程、納米科技、人工智能是以硅為代表的晶體科技與以碳為代表的生物系統相融合的新型媒介物?!皾衩襟w”連接人造領域和自然領域,聯通著生物現實、虛擬現實、植物現實3個VR技術,因此,嫁接于三者之間的“濕媒體”,可能將成為后生物時代個體的人的生存特征的重要隱喻(媒體即信息,媒體即隱喻)。對“濕媒體”特性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會瓦解了傳統的意識主體性與工具決定論,更深層的是,使意識形態脫離于生物系統形成一種新的延伸認知方式與分散交織結構,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延伸‘網絡意識。從整個信息社會進展特征來看,快速演變的“濕媒體”,將會超越現如今同樣作為控制論有機體的信息媒體,形成一股媒體藝術新秩序,使媒體藝術的能動性更具備實際效義 。

【關鍵詞】:濕媒體;后生物時代;意識主體性;延展認知;延展‘網絡意識

第一章 濕媒體的定義及發展趨勢

1.1媒體的概念

媒體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edium",音譯為媒介,意為兩者之間。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手段。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承載信息的物體,二是指儲存、呈現、處理、傳遞信息的實體。

1.2媒體藝術的概念

新媒體藝術這一詞匯,是由西方藝術家提出的,在中國不同的專家與學者研究中存在著不同的理解。新媒體藝術有著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且一件藝術作品的誕生,會涉及到諸多媒介。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說,新媒體藝術的概念是比較難界定的。信息技術和藝術形式的迅猛發展,使得技術本身變成了藝術品,要給新媒體藝術一詞下一個準確的定義變得更加困難。但通過對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的回顧,我們可以窺見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新媒體藝術從源頭上看就具有溝通與合作、強調藝術發生過程、重視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互動的多重特征。新媒體藝術結合了科技、哲學、裝置、繪畫等多方面的特性,在信息技術的催化下,一般被認為是未來藝術發展的主流方向。因此,我們可以給新媒體藝術(New Media Art)下一個粗略的定義:泛指以信息或數字技術為手段,以移動通訊和網絡媒體為平臺,用于創作各種區別于以往傳統手段的新藝術表現形式,一般都帶有信息技術特征,特別是在線互動性。

1.3濕媒體的概念

干性硅晶技術與濕性生物系統結合的媒體,統稱濕媒體?!疂衩襟w是由英國新媒體藝術家羅伊·阿斯科特提出的概念,計算機硅晶技術這種電子芯片性質的媒體,被定義為干媒體;相對的,具有生物、生命特征的‘濕的特性的媒體為是媒體。

1.4濕媒體的由來及其對媒體藝術的發展及影響

新媒體藝術是以科學技術發展為前提,以新媒體作為創造工具所打造出的藝術形式體系。由于技術不斷進步,新藝術的概念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新媒體藝術的內涵與外延,會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而變化,以上新媒體藝術的定義只是暫時的相對的,不是永恒的絕對的。產生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新媒體藝術,以其驚人的傳播速度和信息存儲,使得藝術向著動態化和虛擬化的形式不斷向前發展。在未來,隨著世界尖端科技的升級,新媒體藝術的概念會猶如有機體般不斷演變和進化,并會具備更為豐富的內涵。

第二章 濕媒體:后生物時代的虛擬體驗

2.1生物現實、虛擬現實、植物現實技術的概念

虛擬現實是交互式數字技術——是 遠程、沉浸式的。近年來各大展覽充斥著各種形式的遠程交互沉浸式虛擬現實藝術項目。驗證現實是反應機械技術——是單 調、信仰牛頓學說的。也是比較傳統的藝術 表現形式,現今藝術作品大多遵循著驗證現實的規律在進行創作。植物現實是作用于精神的植物技術是致幻、精神的。它具有生物系統中的生命特征,是未來藝術發展的方向。

2.2濕媒體與三個VR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交互式媒體、網絡空間和人工智能問題 將會和所有自然事物中作用于精神的物質、 植物性的虛擬幻象(Cyberbotany)和意識的更高層次結合在一起。在位于這三個VR 組成的三角形之間的空隙中,我們將需要重新評估我們對自己及它的操作區域、演出藝術、社會關系和文化的觀點。

2.3網絡互連時代個體的人的生存特征

后生物時代的個體是處在網絡邊緣的生命。在這個空間中,工程學變為本體論,使我們能夠重新定義自己、調整自己 的身份。遠程空間使我們所有人都成為演員。網絡的結果,甚至在大眾水平上,事實上尤其是在大眾水平上,鼓勵我們重新定義自己, 重新創造我們自己、我們的身份,其實是創造多重身份,在不同地點運作,貫穿網絡空間分布。我們可以在那里擺弄性別、身體特征以及多樣性。

個體的人越來越趨近于“濕媒體”狀態,一定程度上會瓦解了傳統的意識主體性與工具決定論,更深層的是,使意識形態脫離于生物系統形成一種新的延伸認知方式與分散交織結構,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延伸‘網絡意識。

第三章 濕媒體:工具決定論的瓦解與延展認知形成

3.1工具決定論的瓦解

從這種意義上講,人類從開始使用工具的時候就己經是濕媒體的一部分了。因為我們不斷地通過與工具之間的互動 和交流,從而將對外部的控制和理解轉化成了人類自身的一種主體性認知能力。這就為濕媒體的主體性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新的、并非工具決定論的方向。

3.2延展認知的形成

2017年2月,Japyassú 和圣安德魯斯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 Kevin Laland 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大膽的答案,并以綜述文章發表在 Animal Cognition 雜志上。他們提出,蜘蛛的網是其認知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確切的說,是其認知系統的外部延伸。這一理論很可能讓蜘蛛網成為“延展認知”(extended cognition)的一個典型案例?!把诱拐J知”這個觀點最先由兩位哲學家 Andy Clark 和 David Chalmers 在1998年提出,用來解釋人類的思維活動。在延展認知過程中,諸如核對貨物清單或者重新排列字母順序的過程與記憶搜索或問題解決等完全發生在大腦中的任務非常相似,支持者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個單獨的、更大的、“向外延展”的心智活動的一部分。

第四章 濕媒體:意識主體性的瓦解及延展‘網絡意識的重構

4.1意識的主體性瓦解

什么是非意識認知?這個詞跟后人類一樣讓人困惑。在解釋它之前,海勒斯先闡釋了其中的“意識”一詞。她認為這一詞語首先包含了認知科學家達馬希奧所說的核心意識或愛德曼提出的主導意識,它是一種人類和其他大多數哺乳動物共有的將自我和他者區別開來的認識。在此之上還有高級意識,它包括我們通常所說的理性、使用抽象概念和語言等能力。海勒斯借用愛德曼的說法,將意識視為連貫性的守護者,但意識也因此負擔,只擁有低效的感知力和極其有限的處理能力,從而不得不常常以虛構的方式來保持連貫性。在海勒斯看來,“思考”這一過程便與這種意識,尤其是高級意識密切相關。而“認知”則不同,它是一種在與意義相關聯的語境中理解信息的過程,涉及到對信息的采集處理、意義的形構、選擇與決策等內容,因此它并不局限于生物學上的生命體,更普遍存在于其他生命形態和復雜的技術系統之中。這種超越了意識的寬泛的認知能力,海勒斯將其命名為“非意識認知”。

4.2延伸‘網絡意識的重構

如此一來,在海勒斯這里,認知便涵蓋了意識/無意識與非意識的認知過程,但不涉及地震、海嘯等物質作用過程。于是,自由人文主義人類的理性、自由意志及以其為基礎的傳統“認知”在此失效,它不再能夠解釋這樣一種涉及了人類、動物、植物、機器及其交互等分布式的認知與決策系統。對此,海勒斯則以“認知裝配”名之。當一個人打開手機時,他就與信號中繼塔、網絡結構、電子纜線等一起構成了一個非意識認知裝配,而當他關閉手機后,認知裝配仍然存在,只是他不在是那個裝配的一個部分。顯然,比起意識認知,非意識認知擁有更快和能分析含混信息的高效處理能力,從而能夠防止意識被大量的信息涌流壓垮,更重要的是,它將形構意義和決策的權力分散到了整個物的網絡之中,以意識為傲的人類不再是該網絡的中心,而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后人類”。這就是海勒斯對自己的新后人類路徑的解答:后人類主義歷史地與認知科學的發展相交纏,它既是一種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種存在的狀態。

結語 濕媒體:媒體藝術新秩序的意義

毋庸置疑,‘濕媒體形式的出現,不僅拓寬了媒體藝術的邊界,而且打破了傳統媒體藝術的邊界,使媒體藝術產生前無古人的一種新秩序。更深層次講,通過濕媒體的介入,它將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方式,以及自身的存在狀態。促使人類從另一維度解決周遭問題,因此,濕媒體對于藝術的介入,將具有嶄新且劃時代的意義。

作者:姜北,西安美院2015級實驗藝術方向碩士研究生

導師:武小川 副教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