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城之戀》的多重解讀

2017-10-21 22:13張爭艷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傾城之戀人性文化

張爭艷

【摘要】:《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小說中唯一一部圓滿結局的作品。本文圍繞小說標題“傾城”二字進行分析,發現文本所表達的仍然是關于家庭與婚姻的破碎、人性的萎縮乃至文化的衰敗等種種悲劇。

【關鍵詞】:《傾城之戀》;家庭與婚姻;人性;文化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成名之作,這部小說有著浪漫旖旎的名字,讓人忍不住想起漢代李延年歌“北方又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或者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表白之語“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好像是一個美女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然而細讀下來講述的仍然是悲劇性的故事。圍繞著小說的標題“傾城”二字解讀這部小說,張愛玲不僅僅敘述了戰爭年代紅男綠女的婚戀故事,她更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難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陰郁甚至有些刻薄惡毒的眼光為我們拆卸著親情愛情、婚姻家庭等溫馨的字眼,揭示了亂世之中人們人性的倒塌和文明的轟毀。

一、家庭與婚姻之“傾城”

親情和家庭本應該是和睦的,是子孝父慈,兄友弟恭的,具有中國傳統的和諧秩序。然而這里有的卻只是自私、冷酷、虛偽、爭斗,乃至撕破臉皮的謾罵,惟獨沒有血緣親情。人與人之間相互算計,每個人的存在都構成了對他人的威脅、傷害。哥哥嫂子為了錢無視白流蘇的處境,騙光了她的錢還建議她回夫家守節或趕緊改嫁。親生母親為了自己晚年有靠昧著良心勸告女兒聽從哥哥的安排。家中小姐們婚事不順,根源全落到“不祥之人”的白流蘇頭上。白流蘇被逼無奈,遠走香港,為了自己的生存使盡了力氣,與范柳原斗智斗勇。最終她以身體名譽作為交換,成為富商的情婦??墒撬膬刃氖强仗摫瘺龅?,當她站在位于香港某處的豪華公寓,開始被包養的生活時,空蕩蕩缺少生氣的大房子就像是她惶恐不安的心靈一樣。

愛情與婚姻本應是神圣的,男女之間因為互相愛慕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共歷患難相伴終身。然而小說里卻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錢交易。白流蘇想趕緊謀得合法的婚姻,逃離家族,范柳原想找個具有東方之美的情人,享受生活。兩個情場高手從上海到香港,開始了不見硝煙的感情爭奪戰。范柳原因為經驗豐富又有錢有勢,穩居上風。白流蘇為生活所迫,只得委身做情人。在范柳原征服了白流蘇,打算啟程出國之時,戰爭爆發。范柳原被困香港,折返回來救出了躲藏在公寓的白流蘇。兩個人在戰爭的陰影下總算放下了算計,真心相見,許下了天長地久的諾言。一個城市的毀滅居然換來了一對夫妻的結合,這場婚姻就如標題所說一樣離奇之極。結婚之后,范柳原把甜言蜜語留給了其他異性,只留給白流蘇名存實亡的婚姻。

戰前柳原與流蘇的愛情是利益上的算計與相持,戰后的愛情則是對現實無奈的妥協,二者與世間吟詠贊頌的愛情失之千里。他們的愛情試驗與調情游戲經不住亂世的沖擊,尤如菲薄的紙張,一點即破,在亂世談愛情是奢侈與渺茫的,不如婚姻來得更為現實妥貼,大限來臨的惶恐徹底沖垮了一切情調與浪漫。

二、人性之“傾城”

白流蘇,沒落貴族的大小姐,性格傳統而又開放柔弱卻又強悍。敗落的家族、守舊的老母、唯錢是圖的哥嫂共同逼迫了白流蘇撐起柔弱背后的強悍,由一個楚楚可憐,等待救援的落難公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主動出擊,為自己未來而努力的女騎士,從而形成了她以“賭注”為背景的婚姻模式。白流蘇的孤注一擲換得了成功,激勵著無數的離婚女性們繼續下注,為自己終身瘋狂出擊。

范柳原,富豪私生子,母親去世后成為孤兒,父親故世后,才獲得繼承權,卻得不到父親家族的尊重和認可。他懷著歸鄉夢回到中國,卻失望的發現古典詩詞中那個優雅諧和的國度處處充斥著沖天的銅臭味,多金瀟灑的范柳原成了太太小姐心中的金龜婿,至于其尷尬丑陋的出身被人們有意無意的忘了干凈。長期被各色人等捧著哄著的范柳原徹底墮落了,養成了玩世不恭、多疑多思的性子。

白流蘇和范柳原都是深受家人逼迫的受害者,他們缺少安全感,充滿警戒心。兩個人戀愛,始終擺脫不了世俗的算計,斤斤計較,生怕吃虧。兩人未必沒有感情,但因為各自的算計始終不敢袒露真心。組合的婚姻也是完全是造化弄人的結果,而非其自身努力所致??桃庾非髸r總是不得,絕望至極時卻喜從天降,現實一次次嘲弄了人的意愿,并保持與其相悖而行的姿勢。戰爭并不能使二人成為高尚的革命者,反而凸顯了其人性的平庸?;钴S在白、范周圍的人們,或勢力惡毒,或自私冷漠,或懦弱虛偽,形成了都市人異化人生的寫照。

三、文化之“傾城”

張愛玲不滿足于對人的觀照,又從人轉向了文化。張愛玲最擅長表現在現代文明沖擊下老式家族的潰敗與滅亡,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白公館,它處處都留有旺戶的痕跡,然而痕跡畢竟只是痕跡,它終歸是落魄了。自詡詩禮傳家的白家男人們滿口仁義道德,卻整天游手好閑,空談無能,靠著祖先的遺產度日,困窘到連白家的小姐們都到了自己動手做繡活的地步。白家人渴望進入上層社會,享受榮華富貴,卻抹不開書香門第的面子,缺乏搏擊時代浪潮的勇氣和能力,只能半遮半掩的通過小姐們的婚事換取利益,她們被家長們看成了搖錢樹,為了尋得金龜婿,白家家長們簡直殫精竭慮,互相算計。這個家族在商品經濟金錢意識的沖擊下,已經撕去了文質彬彬的面具,從根子上腐朽到底。白公館的現狀顯示著中國封建貴族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步衰亡的過程,張愛玲通過白公館的描寫感嘆著傳統文明的衰落。

而代表現代文明的香港又如何呢?當白流蘇為生計所迫倉皇逃到香港時,在這個夸張的城市里,流蘇的確體驗到了物質的文明。海水中巨型廣告牌的紅綠犯沖的色彩,豪華的飯店、舞廳,紅男綠女的海灘,高級別墅,高等生活方式,高雅的國人、洋人,香港簡直是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樂土。然而,物質文明的富足代替不了人們靈魂之上的高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趨利避害,互相利用的。范柳原身邊的朋友們,平時殷勤至極,拼命巴結,看中的無非是范柳原背后顯赫的財富。連落魄的外國公主,都投來了青睞的眼光。結果一聲炮響,所有的繁華頓化為虛無。曾經風度翩翩的紳士小姐、達官貴族們如同喪家之犬四處逃難,灰頭土臉,為了生存來回奔波。燈紅酒綠的香港變得滿目瘡痍,整個城市陷入到了巨大的惶恐不安中。港戰之后,范柳原與白流蘇之間的高等調情不見了。他們張羅吃食,忙著結婚。戰爭的烽火使歷史出現了驚人的倒退。時間仿佛又回到了遠古,人也置身于那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時代。范柳原、白流蘇們蛻盡了現代文明的痕跡,只剩下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食與性。在張愛玲的關照下,傳統文化也好現代文明也好,在戰火的洗禮下,在急劇變化的時代里,統統搖搖欲墜。

《傾城之戀》 沒有亂世中投入革命的政治色彩,有的只是家長里短的小市民的家庭生活,有的只是小人物在大時代環境下的無奈、空虛,然而卻寫盡了人性,充滿了時代生活的真實感。但恰恰也正是如此,才覺得其永恒和耐人尋味。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張愛玲散文全編[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

[2]夏志清.張愛玲的短篇小說[A].劉紹銘,梁秉鈞,許子東.再讀張愛玲[C].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3]張愛玲.傾城之戀[M] .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3.

[4]傅雷.論張愛玲的小說[A].中華文學評論百年精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5]艾曉明.混雜之美———讀張愛玲的香港傳奇[A].子通,亦清編.張愛玲評說六十年,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

[6]陳思和.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傾城之戀人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學習”反人性嗎
誰遠誰近?
《傾城之戀》:掀開傳奇的華麗之袍
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中隱喻的認知探析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