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文化的色感情緒

2017-10-21 22:40靳廣偉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神秘感多樣化多元化

靳廣偉

【摘要】: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濃厚的傣族文化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藝術源泉,如濃郁的熱帶雨林風情和神秘的宗教信仰、獨特的傣族服飾、婀娜優雅的孔雀舞、多樣的植被和豐富的飲食等等。通過橄欖壩傣族園的傣族文化氣息讓藝術家們對這方水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面對傣族園自然風景時先從心靈感受出發,善于嘗試和打破固有的表現手法結合當地傣族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內涵,吸收傣族文化中特有的藝術營養轉換為繪畫表現性的內在元素。

【關鍵詞】:傣族園;色感情緒;多元化;多樣化;神秘感

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有5個原始傣家村落組建而成,為全方面展示傣族文化風貌集居在一起。傣族園中坐落了很多傣族庭院,這種傳統的傣族庭院景觀特征反映了農業文化對地域自然環境的適應,同時也為熱帶雨林中的傣族園增添了很多田園化的詩意。在近年來吸引了大批藝術愛好者到此進行創作,成為了藝術家創作的重要藝術源泉,在云南民族文化傳承、開發與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文化的色感情緒是一種超出對傣族的視覺體驗,讓內心的感受達到一種思想性和精神性的統一和升華。

一、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的文化淵源

傣族園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罕鎮(傣語稱作橄欖壩),這里熱帶雨林文化和民族風情濃郁,是傣家竹樓及水上風光的結合。傣族園中共有5個原始村落組成分別有曼春滿、曼乍、曼將、曼聽和曼嘎村寨。在傣族園村寨中都有佛寺坐落,最為盛名的是曼春滿佛寺,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承載了傣族人家的精神寄托。

在橄欖壩中廣義的“傣族文化”主要指的是“貝葉文化”,它指的是佛教文化,具體為小乘佛教文化。按照傣族傳統習慣,傣族男童應到佛寺進行僧侶教育和傣族文化的傳承教育。貝葉是棕櫚科植物貝葉棕的葉片,最早是用于刻寫佛教的經文所以被稱為“貝葉經”,它是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傣族用貝葉進行記錄、保存和傳播佛教經典著作。傣族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熱帶雨林氣候讓它呈現出另一種文化面貌:熱帶雨林生態文化。熱帶雨林氣候具有充沛的陽光和降水,結合肥沃的沖積性土壤,為傣族文化的發育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環境基礎。

二、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文化在繪畫中的地域特性

(一)題材的多元化

西雙版納的傣族文化因特有的熱帶雨林氣候,使得傣族文化的發展別具一格,例如:傣族服飾、地域風貌、宗教信仰、建筑與飲食等。首先,在服飾方面,傣族服飾簡單大方,強調束腰,主要以淡黃色、青綠色、天藍色和淡紅色為主富有裝飾意味。其次,在建筑方面,傣族園中的傣樓最富特色。寨內房屋密布,多為干欄式竹樓。竹樓在當地既實用又美觀,一層是敞開式的,用來養牲口和堆放雜物,二樓用來做臥室和起居室。建造竹樓的材料基本都是用木頭,所以呈現出的基調為棕色或褐色為主。最后,宗教信仰方面,小乘佛教對傣族文化的影響很深,在佛寺中繪有大量的裝飾性壁畫,其內容多以菩提樹、貝葉棕、孔雀和大象為表現載體,整體色調明快。當地的佛寺是以金黃色為主,在佛寺內有眾多小和尚聚集在一起誦經、掃地、玩耍等等,讓整個傣族文化更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

(二)表現形式的多樣化

西雙版納傣族文化存在的價值和藝術感受在繪畫領域影響至深。在美術創作中有大量的藝術家針對西雙版納傣族文化進行實地采風,創作出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當前無論是在材料上還是在表現技法上都出現了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和手法,如重彩畫、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水彩等等。早期云南藝術家丁紹光、蔣鐵峰、袁曉岑等一批云南畫家置身于西雙版納進行實地采風和創作,在美術各領域都有所建樹,其中當時開創的重彩畫表現獨樹一幟,并在中外藝術界內得到了很大的反響。直到現在還是有大批藝術家奔赴西雙版納,通過實地考察與體驗,住竹樓吃傣味真正地融入傣族文化之中。經過切身生活的體驗與感悟,不斷地對傣族文化進行深層次地理解和闡釋,運用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和手法進行表現傣族文化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內涵。

(三)色彩的神秘感

由于熱帶雨林中的森林變化莫測和宗教的濃郁色彩相結合,讓西雙版納傣族園文化呈現出一種神秘感。這種神秘的色彩是由西雙版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傣族文化共同所造就的。一方面,植被種類多樣物產豐富,以四季常青的狀態呈現,漫山遍野的綠色和圣潔的金色讓藝術家們對這里一直留戀忘返。另一方面,傣族最崇拜的是水,視水為生命。在潑水節時大街小巷都在歡呼,大家拿著水盆、水槍相互潑灑以此送去吉祥,濃厚的傣族習俗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讓西雙版納充滿了陽光。它遠離城市的喧囂一直保留著原始的云南風俗,猶如夢幻中的藍色至純至真。

三、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文化的色感情緒體驗和感悟

筆者到橄欖壩傣族園進行實地考察,從景洪市前往橄欖壩傣族園的途中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景象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吸引著我的視線,使得藝術的思緒猶如盤桓的山路一直通向遠方?,F代藝術主張:“畫心靈的感受 ,不是眼睛看到的東西”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濃厚的傣族文化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藝術源泉,如濃郁的熱帶雨林風情和神秘的宗教信仰、獨特的傣族服飾、婀娜優雅的孔雀舞、多樣的植被和豐富的飲食等等。通過橄欖壩傣族園的傣族文化氣息讓藝術家們對這方水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面對傣族園自然風景時先從心靈感受出發,善于嘗試和打破固有的表現手法結合當地傣族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內涵,吸收傣族文化中特有的藝術營養轉換為繪畫表現性的內在元素。融入熱帶雨林地域的情感,讓整體的畫面色彩更加明亮協調富有生機。

教橄欖壩傣族園是一個遠離大城市喧囂的地方,它蘊含著一種神秘的原始力量,再加上貝葉文化給傣族充斥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多少會給人一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貌似一個神秘的國度。在藝術領域中,它原始的氛圍給予了藝術家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想象,沒有拘束像滿山茂密的叢林一般瘋狂的生長。因金黃色是西雙版納佛寺中最常見的顏色,介于傣族人信仰佛教,在色感情緒表達的另一方面,我選擇了黃綠色調來描繪橄欖壩傣族園。同時黃色在生活中象征著快樂、陽光、愉悅和喜悅與傣族人的性格很接近,所以把黃色作為畫面的主要基調對傣族園進行大膽的藝術創作。運用以小觀大的處理手法,充分展示熱帶雨林風貌的景象。其中《版納雨后的陽光》就是由此得到的啟發和感悟,在創作中選擇了三個傣族姑娘、芭蕉樹和叢林作為畫面的主要依托,傣族姑娘們??吭诎沤稑湎孪嗷痴?,很享受雨后濕潤的空氣和溫暖的陽光,充滿著原始叢林的神秘力量。

西雙版納州橄欖壩傣族園所帶給我們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和藝術表現力。它承載著的傣族文化給予了藝術家無盡的藝術靈感,在藝術創作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西雙版納南傳佛教教育與傣族文化發展 劉曉巍《教育學報第2期》2016年

[2]西雙版納傣族熱帶雨林生態文化及成因的探討許再富 段其武,楊云,周惠芳,趙文婭 《廣西植物》2010年

[3]西雙版納傣族傳統聚落的文化形態 楊慶 《云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

[4]西雙版納傣族文化的空間隱喻 陳亞顰 余明九 《學術探索》2009年第1期

[5]西雙版納傣族傳統聚落的文化形態 楊慶 《云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

[6]丁紹光與云南畫派 程肇琳 《時代風采》1996

猜你喜歡
神秘感多樣化多元化
探討構成因素在當代雕塑語言中的多元化體現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浩瀚宇宙
物理復習課堂中復習內容的設計*
美國化學課堂多樣化學習評價方式帶來的新思路
數學問題解答方法多樣化探討
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神秘禮物
專業化PK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