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

2017-10-21 00:11劉軍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主體地位效率

劉軍

【摘要】: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以語文新課改要求為根本,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從而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創新;主體地位;效率

引言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中學,過分看重語文的學科地位,一味強調學科知識系統的嚴密性,注重學科知識傳承、統一和集中。在這種觀念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發生了變化,老師是孤立的,學生的學習也是被動的。而新課程的改革貼近我們的生活,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源于生活,那么就必須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教學內容上與生活相聯系

陶行知說:教育可以是書本的,與生活隔絕的,其力量極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方不致于偏狹,我們要拿好的生活去改造不好的生活,拿整個的生活去解放偏狹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極其廣闊自由,如同一個鳥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將教育和生活關在學校大門里,如同一個鳥關在籠子里。小學語文課本很多課文都是與生活相聯系的,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把教學與生活相聯系。

1、精心設疑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導入的過程中要盡可能性地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的和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材料,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確語文源于生活的本質,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上二年級上冊《酸的和甜的》這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甜的或者酸的?你有沒有在別人說這是酸的時候,你就不愿去嘗試?你有沒有因為堅持自己的想法而獲得成功的時候?看了課本上的八幅圖畫,你覺得這篇文章會說些什么?當然不是要問學生這么多問題,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到兩個,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學習課文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這樣提問:“在我們的語文知識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說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2、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

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因為學生有生活的經驗,這樣容易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讓學生有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愿望,也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材也作了相應的調整,語文教材內容也跟學生的生活相聯系,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但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老師在教學時就需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索生活、升華生活,將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知識經驗與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進行鏈接、拓展。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角》一文時,爬山虎其實對于很多學生并不陌生,但在生活中真正認真細致觀察的同學并不多,那么上課時,教師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讓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爬山虎是怎樣用它的腳去爬山的。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親生經歷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進行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的進行指導,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如魚得水,簡單的多。如果所教學的課文內容與我們的傳說、名勝古跡、歷史相關,提前讓學到生活中去,利用圖書館、上網、看電視等活動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料,結合實際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

二、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教育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來說,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能力為主。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多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和主動性,這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是指教師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用和積累語言文字,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中,開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它的核心是讓學生能獨立自主地、主動地學習實踐,表現出有別于他人的各種能力。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說:“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币虼?,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采用創新的方法,對學生加以啟迪,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活動主要集中在學生的聽、學生的說、學生的寫以及綜合應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如果把學生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入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活動,比如加入小學的表演、學生的唱歌和學生繪畫等,這樣可以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讓整個課堂充滿活躍的氣氛。如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一口井、青蛙、小鳥以及播放《井底之蛙》的配樂,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學生在配樂中展開想象,然后邊聽配樂邊用繪畫的形式把聽到的情境描繪出來。配樂和繪畫結束后,教師可以進行巡視下學生的繪畫,然后挑選幾幅學生的作品,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討論交流,同時進行表演中,在表演中讓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小鳥可以給性格內向的女孩來表演,青蛙可以讓性格外向的男孩表演,說話流利的男孩表演敘述的作者,把這些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有《泉水》這一課,在學習這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感受泉水的叮咚,筆者做了一個課件,找了一首《泉水叮咚》的歌,通過歌曲的播放,創設課堂氣氛,讓學生學生在這種課堂情境中閱讀課文,學生自學生子詞,把不懂的生子、詞語、句子用線劃出來,教師進行指導、點撥??梢越柚n件,把《泉水叮咚》這首歌曲播放出來,在播放的同時,學生會跟著一起唱。借助歌唱,讓學生感受泉水的特點,體會“多、清、甜、美”,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三、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死氣沉沉地聽。教師處于統治地位,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哪有自主可言。新課程改革后,課堂模式發生了變化,教師成了課堂學習的引導者,甚至是學習的參與者。跟學生共同構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生成了課堂學習中的演員,教師成了課堂學習中的導演。這樣,課堂教學環境變得溫馨、和諧,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習學的快樂,教師教的也快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很高。

例如:在教學生進行識字的時候,可以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形式。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試猜、借助工具書、請教他人、借助拼音等多種途徑來識字;其次,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參與識字,比如廣告牌、食品包裝袋、路標、 街標、單位名稱牌,電視、聽廣播等,這些上面也有很多字需要學生去識圖;再次,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各字的書寫圖片或者畫出簡筆畫,對那些象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口、目”,借助多媒體手段,學生通過觀察,把想象和聯想結合在一起,在對比中掌握這些字。這樣學生不僅能快速的記住這些漢字,還能發現規律,在以后的學習活動遇到類似的字,就會來聯想這樣的方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要轉變。組織學生參與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探究,甚至跟學生一起參與問題的討論。這樣,學生的學習身份和學習方式也得到改變,由原來被動接受變為學習的主體。同時,課堂教學應該創設好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有效吸收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課堂主體地位效率
“慢”過程 “高”效率
選用合適的方法,提升解答選擇題的效率
聚焦立體幾何命題 提高高考備考效率
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思路與教學方式研究
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講究糾錯藝術,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尊重主體地位,彰顯人文關懷
淺析參與式教學法的運用
跟蹤導練(一)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