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2017-10-21 01:11沈紹隆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啟蒙新文化運動民主

沈紹隆

【摘要】:人民版必修三教材里對于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做了兩個方面的敘述,一個方面是積極的影響,另一個方面是不足的評價??傮w來講,一分為二看待問題比較客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留給師生們的疑惑也比較多,特別是近些年來,針對新文化運動的研究越來越多,提出的新觀點層出不窮,我們如何更客觀的看待新文化運動在歷史中的地位,如何更好的評價歷史事件,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啟蒙;封建制度

一、從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的大背景談起

在17至18世紀,世界歷史向著更為深廣的方向發展。在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來臨。繼尼德蘭革命之后,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歐洲大陸的主要封建國家也陸續進行改革,推行富國強兵政策,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此期間,歐洲國家進一步加快了殖民擴張的步伐。經過激烈的斗爭,英國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在社會巨變的大潮中,歐洲政治思想領域出現了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社會提供了一套政治構想。在法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摧毀了封建專制統治,為資產階級掌權開辟了道路。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興的美國。在19至20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的發展態勢更是勢不可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更是為資本主義的擴張積聚了更多的能量,而這一切都將一個老牌的封建國家拉入到世界浪潮中去,只不過中國充當的角色是商品銷售市場和半殖民地。

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睜開雙眼,開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但是“中體西用”這種嫁接式的學習并不能拯救一個沒落的王朝。維新派在甲午中日戰爭后,深深的感受到了民族危機,決心用實踐的方式讓封建制度過渡到君主立憲制,但是由于缺乏群眾基礎,加之資產階級本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最終失敗。辛亥革命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終將民主共和的觀點拋了出來,但是在老百姓眼中“民主共和觀點”和柴米油鹽醬醋茶區分度不大,衙門內庭審,百姓依然跪著直呼官員“老爺”,而“老爺”們也漠然置之。袁世凱為了稱帝,不僅答應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更是把孔子搬出來,為自己的皇位制造輿論。

以上所述,基本上是新文化運動的大背景,在這種前提下,進一步在思想領域鞏固僅存的一點“民主共和”,并進一步推翻封建制度的根基,就變得十分有必要了。正是因為“尊孔復古”逆流橫行,所以新文化運動的代表自然要逆流而上并迎頭猛擊,因此陳獨秀等人選取“打倒孔家店”為切入點也無可厚非。

二、探究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方面:提倡科學和民主,反對愚昧和專制;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就文學。

(一)、首倡民主

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號召青年運用“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隱退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資本主義新思想去批判傳統。面對傳統衛道士的仇視和圍攻,《新青年》予以迎頭痛擊,在1919年1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中公開高揚民主、科學兩面大旗,理直氣壯的予以反擊。宣揚資產積極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把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的理論支柱儒家思想;宣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的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二)、猛烈的抨擊封建專制制度

陳獨秀猛烈的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指責君主專制是“以君主之愛憎為善惡,以君主之教訓為良知。生死予奪,惟一人之意是從”,導致“人格喪亡,異議杜絕”

,陳獨秀從歷史發展的觀點出發,指出孔子學說的不足。此外,易白沙、吳虞等人分別對封建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綜上兩點內容來看,倡民主的同時必須反專制,而封建專制依托的思想根基就在于儒家思想,因此孔子思想必定首當其沖。在人民版必修三專題三《新文化運動中》一課中,認為“新文化運動把一切中國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切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也當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這種說法是有待商榷的。陳獨秀曾說過:“愚之非難孔子之動機,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適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強欲以不適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會國家,將為文明進化之大阻力也,故不能已于一言?!盵1]李大釗也說過:“余之掊擊孔子,非掊擊孔子之本身,乃掊擊孔子為歷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權威也;非掊擊孔子,乃掊擊專制政治之靈魂也?!盵2]由此可見:新文化運動對孔教的批判不僅是極其勇敢的,也是充滿理性的。第一,他們反對儒學被人利用而不反對儒學本身;第二,他們反對儒學定于一尊而主張思想自由。因此,他們所要打倒的并不是儒學,而是對儒學的教條主義和狂熱迷信。

(三)、重建道德規范

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及其儒學進行猛烈的批判,其意義絕不僅限于對孔夫子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儒學這樣一個學術派別學術思想的褒貶臧否,不是要否定孔子個人:其根本目的是要掀起一個文化啟蒙、思想解放的狂潮,徹底批判傳統的專制主義意識形態,直抵人的最深刻的心理層面,從而為國家富強、社會進步所必須的政治民主、思想民主和科學掃清障礙,開辟前進的通道,其偉大的時代意義和社會影響,便在于此。

(四)、倡導文學革命

在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過程中,它為白話最終成為中國現代民族語言奠定了基礎。經由晚清的白話運動和文學革命對白話文學的竭力倡導,終于在1920年,作為現代國語的白話納入官方教育體制,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頒令全國國民學校,一二年級的國文教育統一采用語體文(白話),這無疑承認了文學革命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它成為民族文化轉型的契機。

文學革命完全改變了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它以極度開放的胸襟持續不懈地翻譯和介紹外國現代文學和文化思想,形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文化吸收潮流。正是這種文化潮流,西方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的各種思想和學說,在20世紀初的現代中國找到了通行的市場,不僅影響和構建了現代文學創作的風貌,也影響和構造著中國對現代化的追求和憧憬。[3]

(四)、傳播馬克思主義

新文化運動后期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哺育了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理論條件和組織條件,使中國革命進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在這個發展進程中,以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等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新文化運動啟蒙思想的當代價值

對當代意義和價值的追尋,是一切研究的出發點合歸宿。當代學者研究新文化運動啟蒙思想,必然要和當代社會歷史語境發生關聯?!叭魏螝v史研究和重新評價都是為了追求對象的當代意義,通過當代人的闡釋而使其價值重新定位。因此,當代意義是人類一切活動最直接的目的。任何歷史評價不僅都是從當代人的價值觀出發,而且都是以當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為目的。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或私信都必須于現在有益或有效”。

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在《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一書中提出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命題。雖然在理論界對此有批判或者爭鳴,但是這并不影響該句話所標示的理論指向。年年談五四,話題卻常新,啟蒙愈立新。這一點就足以說明新文化啟蒙運動思想在中國現實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復辟與尊孔》,收入《陳獨秀文章選編》上,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232-233頁。

[2]選自1917年2月4日,李大釗發表《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

[3]魏憲朝.五四運動與中國現代化進程[J].黨史博采.1999,5:11-14

猜你喜歡
啟蒙新文化運動民主
中國式民主
下篇走向覺醒的文化與精神
覺醒與解放
舊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適共存
基于歷史判斷三個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
尼日利亞 民主日
掩隱于革命與愛情沖突中的女性意識:重讀《紅豆》
再論中國近代史上的啟蒙與救亡
言意共生,語文的“啟蒙”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