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引導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對智能手機的正確運用

2017-10-21 02:41張楠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智能手機

張楠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手機控”現象頻繁出現,對思政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沖擊,如何提升思政課的“抬頭率”并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手機功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智能手機;正確運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也是樹立社會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的核心課程。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智能手機以其便攜性、豐富多樣性、人性化等特點成為大學生的重要伙伴,“低頭族”、“手機控”一族在大學課堂中產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由于其理論性較強且屬于通識課程而非專業課程,學生對其課程的抬頭率和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加之缺乏恰當的管理和引導措施,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手機上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所在,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眉飛色舞,學生卻低著頭在手機上看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的現象在課堂上比比皆是,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嚴重干擾了課堂的正常秩序。

一、學生課堂上玩智能手機帶來的消極影響

1.對學生自身而言

在大學課堂上,不少學生明目張膽地在課堂上玩手機:聊QQ、微信、玩游戲、聽歌等,這種現象在思政課課堂上尤為嚴重。課堂上不斷使用手機,學生自身注意力分散也會誘導其他同學玩手機,有的學生甚至對手機有了嚴重的依賴性,手機沒電或不在身邊一分鐘就有極其焦慮的表現:心亂如麻、無所事從。

2.對教師而言

由于學生頻繁玩手機,使教師產生了嚴重的挫敗感。教師不僅認為,學生不認真聽講是對自己工作的不尊重,同時也對其教學質量和教學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對教師的講授置之不理,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自然也對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不了解,因而影響教學效果。

同時,由于手機的便攜性,學生可以隨意上網、聽歌、看小說做課堂無關的事,且不易被發現,也加大了教師對課堂秩序的監管難度。

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時常在教師講授之外還會有討論提問,學生往往借助手機上網進行答案搜索而不自身主動地積極思考,產生了惰性思想和習慣。

二、學生在思政課堂玩手機原因分析

1.思政課程理論性較強顯枯燥,且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與其他課程相比較為枯燥,其教材使用的是全國通用教材,教學大綱大同小異。由于教材教學內容的限制以及教材更新較快,現實熱點案例很難與教材內容做到同步,加之本課程本身理論性就很強。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不盡相同,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也就對課程產生了厭倦抵觸情緒。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專業課沒有直接傳授學生找工作時所需要的專業技能,而是指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很多學生認為思政課“不重要、沒作用”,于是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在思政課堂上玩手機來打發時間。

2.教師在課堂魅力的提升上有待提高

部分教師上課講解語言缺乏生動性和感染力,教法陳舊,依然采用“滿堂灌”或“一言堂”的教學方法,課堂缺乏互動,列舉案例不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此外,部分教師因為擔心監管學生玩手機對其評教分數有所影響,故而對學生課堂玩手機持一種不敢管的態度。也有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學生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是可以忍受的,持一種放縱的態度,當然也因為玩手機的學生太多想管也沒辦法管過來。

3.大學生自控能力的薄弱,對手機依賴性強

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不強的特點,由于智能手機功能齊全:可以上網、信息存儲、拍照、聊天、玩游戲等,并且還有”便攜性和隱蔽性“的特性,許多大學生對智能手機已經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甚至于吃飯、走路、上課、上廁所手機均不離手,這也讓智能手機成為了大學生在課堂上打發時間的首要選擇。

三、對策

1.改變教師的陳舊的教學模式

這涉及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陳舊的教學方式由過去的“滿堂灌”變為啟發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把書本的知識變為和現實生活貼近的課堂,讓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導而不是單純的聽眾,讓他們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所以,單純的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才是重中之重。要提高學生的“抬頭率”,不再是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通過討論式、情景互動、啟發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同時鼓勵學生充分展示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師生之間交流與互動。

2.加強監管措施。

(1)學校方面可以出臺相關制度或規定明令禁止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并列入 《學生手冊》 或《教學管理規定》中,一經發現進行相應的懲罰,比如有的高校采取的就是每次發現課堂上使用手機扣除平時成績1分,直到扣完為止這最終會影響到該學科期末成績 。

實行課前收繳手機的辦法。目前部分高校采用課前在教室門口安放手機袋,讓學生進教室前將手機關閉或調成靜音并把手機放入手機袋中,由班級班委或學校學生會干部定期進行抽查。此方法的確提升了課堂學習氛圍,但此舉也是學校的無奈之舉,誰不希望學生能夠自覺的上課不玩手機,認真聽講。但如何保證每位學生自覺上交手機,不產生逆反心理這是一大難題。

(2)課堂管理方面,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思政教師需以身作則。幾乎所有高校都規定教師在課堂中是不可以使用手機的。上課前,教師應把手機關閉或調成靜音,在無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授課,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自己先做到,做好榜樣工作。第二,思政教師應明確提出課堂的紀律要求與紀律規范,對課堂中玩手機的現象也要明令禁止并說明相關的處罰規定。教師對課堂上玩手機的學生應予以制止并給予批評和教育,情節嚴重者可勒令退出課堂,取消期末考試資格,課后通知教務處及所在系部或學院。第三,發揮班委帶頭作用,讓他們帶動起好的學風,自然對課堂管理起到積極作用。第四,加強課堂過程的管理。課堂上教師若發現學生玩手機或走神現象,可以先通過眼神示意或要求其回答問題等方式進行暗示,這也是對別的學生的示警。

3提高學生自律意識,加強心理疏導

大學生玩手機已經成為一種行為習慣和心理依賴。對這種現象一味地指責和懲罰并不是一個有效的管理方式 ,相反,有可能造成學生的心理抗拒。應該多從學生自身角度考慮,分析學生為何在課堂上玩手機的原因,真誠與學生溝通,客觀分析課堂玩手機、依賴手機對學生的影響,并讓學生明白以學業為重的重要性。

4.正面引導智能手機在思政課堂上的使用

第一,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手機上網的便捷性,將一些教學案例、教學重點難點上傳到網絡平臺、QQ空間、微信朋友圈等處,并通過微信、QQ等經常和學生課下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更有助于教學的推進。第二,還可以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手機論壇,讓師生在里面進行討論,深化教學改革;也可以定期讓學生制作手機報,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也讓手機的優勢體現在學習中。第三,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利用手機拍攝微電影、MV,寓教于樂。通過正面引導的方式,既讓思政課堂變的生動有趣也讓手機在課堂中轉化為學生學習的載體而不是打發時間的工具。

智能手機走進高校思政課堂是一個必然趨勢,作為思政教師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消除手機對于思政課堂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也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并充分發揮智能手機的特性讓其更好的服務于思政課堂,最終達到思政課教育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智能手機
2018年Q4中國智能手機線上銷量創新高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四個季度下滑緩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智能手機今年拼什么?
如何在智能手機中安裝軟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