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2017-10-21 02:41楊欣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桂林山水手法贊美

楊欣

【摘要】:較之以往的語文課程標準,新版課程標注準(2011年版)對小學語文閱讀板塊的教學要求更加全面,更加注重師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收獲的情感體驗。本文選取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一篇經典范文《桂林山水》,以收獲情感體驗為主要目標,加強對具體的學生、學情分析,探索更新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學設計基礎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范文。該單元范文主要以景觀描寫為主,包含古詩詞、散文游記等豐富的文章體裁。

教學本單元范文,應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不斷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桂林山水》作為一篇簡短的現代寫景散文,在本單元中排在《古詩詞三首》之后。寫景古詩詞,重在引導學生體會何為“情景交融”。這一點,同樣可在《桂林山水》的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技能的遷移。教師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以“情景交融”為突破口,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桂林山水》一文最大的特色是排比、對比等寫作手法的巧妙運用以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部分極具張力的詞語的使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分析體會這類語句的妙處,從對語言的分析過度到對情感的體會上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從中年級跨入高年級的過渡年級,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四年級的學生在閱讀上能夠體驗情感,展開想象,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語文課文中的優美詞語與精彩句段。

因此,《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要把握住內容概括、展開想象、體驗情感、積累語句等幾個關鍵步驟。

本教案基于我國城市、城鎮小學的課堂教學展開設計,適用性較為廣泛。學生學情一般表現為:綜合素質較高,表達欲較強,想象力較為豐富,但分析總結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及語言概括能力較弱。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多啟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多設問,吸引學生積極作答,一方面要具備一定的把控能力,將教學過程控制在不脫離文本、不脫離教材、不脫離語文教學的范疇,在分析、概括、表達等學生素質亟待提升的關鍵環節,細心把控,耐心引導,循循善誘,逐漸達到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積淀。

(三)教學內容選取

基于上述對《桂林山水》一文的分析,除去第一課時涉及到的基礎的字詞疏通、文章段落分層、文章內容概括總結、部分文學常識的介紹之外,本教案將教學內容的重點聚焦到“詞語、手法、感情”三大方面。引導學生通過對印象深刻的“詞語”和“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深入體會和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贊美”與“熱愛”兩種主要的感情,達到“由語言進入情感”的核心課堂環節的設計目的,從而豐富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課時設計:兩課時。第一課時,基礎知識梳理,初步感知;第二課時,體會、品位文章語言與情感,深入了解文章思想內涵。本教案重點對第二課時教學過程進行展開。

(四)教學方法選取

其一,在使用新媒體等教學工具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能過早地進行照片、視頻的直接展示,以免破壞學生的想象能力與感知體驗。

其二,采取“總—分”的課堂教學設計,把控課堂走向。直接給予學生答案——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與熱愛,讓同學們為答案尋找論據——結合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詞語或表達手法,找出到底哪里表現了贊美,哪里表現了熱愛。

其三,反問、設問等手法交叉運用,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習與掌握重點字詞語音的、了解基礎文學常識,積累優美詞句;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展開想象、體驗感情、表達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教學重點:帶領學生學習掌握字、詞、語音、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引導學生賞析與品位文章的用詞與手法;啟發學生不斷展開想象、獲得文學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不斷展開想象、獲得文學情感體驗;掌控課堂的語文教學走向,防止變成“滿堂鬧”,語文課變成“地理課”、“實踐活動課”。

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結尾時,不少同學都說從這篇文章中看出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與熱愛之情??墒蔷唧w體現在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呢?

2.設問。

老師會為大家朗讀一遍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一個問題,文中到底哪里表現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和熱愛之情呢?

老師希望同學們用鉛筆在文中劃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語句,朗誦完畢,老師會請幾位同學交流發言。

老師進行范讀,同學們思考。

3.交流與引導。

(1)學生交流,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你說從這句話看出了作者的贊美與熱愛之情,那么作者在這句話里贊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景色呢?這個景色有什么特點?為了描寫出這些特點,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通過這些手法,更加突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教師根據學生分享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情感——景色——特點——手法——情感的路線,靈活展開教學,將景物特點的分析以及寫作手法的運用作為輔助與過程略為淡化,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收攏到師生閱讀的情感體驗中來。

(2)教師引導,豐富自我情感體驗

剛才同學們通過分享、鑒賞語句,體會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獨特的贊美和熱愛之情。那么,老師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廣袤的世界上,未必就沒有比桂林更好的山,未必就沒有比桂林更清的水,可是作者偏偏就是最喜歡桂林的山水,是為什么呢?

老師覺得,可能是作者在桂林游覽期間發生了難以忘懷的際遇,或者因為其他的人和事對桂林山水產生了特殊的感情。那么有沒有同學愿意簡單地跟大家分享一處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色,并跟大家講講這景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呢?

剛剛兩位同學都分析了自己最愛的景色以及自己喜愛它原因,這也就是我們在上一單元學習的寫景狀物的詩詞中最經典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以后,大家再遇到類似的寫景詩詞、寫景散文需要鑒賞時,要從情景交融的角度,理解景物被作者賦予的特殊意義,才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住了嗎?

4.作業布置:寫一段200字的短文,描寫你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色,并講出這處景色與你的故事,表達你的情感。

猜你喜歡
桂林山水手法贊美
遠離否定式贊美
擬人手法真多情
畫與理
七步洗手法
桂林山歌
為自己點贊
贊美胡子(共4則)
多一句贊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溯源c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