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本科教育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改革之淺析

2017-10-21 02:41劉小燕蔡麒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大學

劉小燕 蔡麒

【摘要】:培養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要解決的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需要建立什么樣的質量標準、課程體系,培養機制。大學本科教育首先要解決培養目標,其次是怎么培養學生的問題,最后是培養人才所需要的質量監控體系的問題。課程設置是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體現,它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本文通過對大學培養目標及其結構的解析,對課程設置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培養目標;課程設置

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或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具體培養要求。培養目標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影響下形成的,反映著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要求,它決定著教育實踐活動的性質、形式、內容和方向??梢哉f,培養目標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質量監控體系起決定性作用。

一、大學本科教育培養目標

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制定什么樣的培養目標,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培養目標受制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針,教育目的是最高層次的培養目標,是一種反映一定時期社會價值觀念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育人標準。培養目標是其下屬概念,既體現教育目的中確定的育人總體要求,又反映不同層次、類型、專業的人才具體要求。

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是關于高等教育人才活動的一種預期。具體來說,它是依據一定的教育目的、社會需要和高等教育理念提出的關于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要求和質量標準。這些基本規格要求和質量標準必須體現教育目的的根本要求,體現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1]

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在我國出現,大學的培養目標也隨著社會的需求發生改變,大致走過了從“通才”到“專才”再到“全人”發展過程。

民國初期,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主持下制定的《大學令》規定:“大學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家需要為宗旨”,沿用著“通才教育”或“自由教育”的模式。[2]可以說,解放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學習西方的自由教育,培養“通才”。到了20世紀50年代我國參照蘇聯高等教育專業目錄進行院系和專業調整時,培養的人才越來越專門化,是一種“專才”教育。它過分強調了人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文化修養和個性的發展重視不夠。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社會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學培養目標不斷地改革與調整,從降低過高要求,加強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到厚基礎寬口徑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再到通識性人才培養的探索,大學教育的社會適應性不斷增強。[3]

大學教育培養目標會隨著教育目的和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也有學者提出,在現代這個時代,要關注學生的需求,把人培養成為真正自由的、全面發展的人。[4]

二、大學本科培養目標的結構

從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目標三要素看大學培養目標的結構只要體現為“倒品字”結構。[5]如下圖:

在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結構中,知識處于底層,知識內化成為素質,外化成為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是知識外化的表現,素質是知識內化的表現。大學本科教育中,首先教給學生的是知識,從上圖中,知識包括兩大部分:“通識”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人類關于人自身、社會和自然發展規律的基本知識,掌握社會實踐發展的通用性和可遷移性基本技能,同時還需掌握所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

我國的高等院校由于歷史與現實情況各有不同,其人才培養目標也各不相同。比如,北京大學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在各行業起引領作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南京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特征,引領社會主義經濟、科技、社會、文化建設和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各行各業未來領軍人才??偟脕碚f,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包含了政治思想品德和業務兩個重要方面。

與國內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相比,國外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細化,更強調能力素質的培養。比如,哈佛大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有教養的人為目標,強調培養的人才是在感情和智力方面全面的人,應該受過廣泛而深刻的教育,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評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度發展的人才;麻省理工學院堅持博學與專精并取,教學與實驗并重,培養學生能應對社會挑戰的知識和能力,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在校的機會,成為創造性的智力領袖和問題解決者;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學生一入學時就實行導師制,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專業學習輔導,強調學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6]

三、大學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體現,它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培養目標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起決定性作用。而一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力素質要求要以明確的培養計劃、完整的課程體系設置作為支撐,課程設置合理與否直接決定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

課程設置不僅要尊重歷史、重視現在,還必須考慮未來的發展趨勢,特別是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的密切聯系,客觀上要求所設置的課程體系不僅要體現學生的需求、社會的要求,還要反映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而我國高校課程設置多依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而各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缺乏對能力素質的培養,導致的課程設置的不足,應適時調整。

(一)完善通始教育體系

通識教育強調是對人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結構和人格結構的培育,強調的是人的發展。選修課程設置實質上是在加強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強化對人才在人文等領域的通識教育培育。通識教育的廣博性、多元性和綜合性,應能糾正國內高校對學生在專業能力培養上的過度關注。

(二)突出大學特色,制定合理人才培養目標

大學在適應社會注意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突出高校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扒R幻妗钡娜瞬排囵B目標設定及空洞的目標表述,也導致學校在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有效落實。依據本校特點,進行課程設置改革,是各高校實現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中心環節。同時突出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

(三)加強教學質量監督與評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教學管理的現代化是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制度保證。近些年來,高等院校的規模不斷擴大,但與之相配套的教學管理與評估體系未能獲得很好的發展。如何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督、保證優質教學內容,是高校教學管理的主要任務。強化教學監督和評估,關鍵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體制,核心是對人才的培養。

(四)加強國際化水平,學習與借鑒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

國際競爭的背后是國際教育的競爭,是培養的人才的競爭,這一趨勢,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影響重大。在全球競爭與合作愈來愈激烈時刻,高校必須順應這一趨勢,增強開放性,加強國際交流。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開發新興課程、國際化課程。

參考文獻:

[1][5]楊志堅著.中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4]劉存寶.走出“半人時代”——關于大學培養目標的幾點思考[J].學術界.2006.1

[3]康全禮.改革開放以來大學本科培養目標的調整[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第9期

[6]楊有振,王書華,衛博.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設置改革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2

猜你喜歡
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大學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至善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醫學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偶的大學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