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裊娜與哀傷
——從《警幻仙姑賦》及《芙蓉女兒誄》看曹雪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繼與創新

2017-10-28 04:56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仙姑洛神賦芙蓉

杜 欣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河南 新鄉 453000)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它綜合體現了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小說的主體文字是白話,但又吸納了文言文及其他多種文體表現之所長。小說中寫入了大量的詩詞曲賦、燈謎、酒令、簡帖等等,文學樣式靈活多變,做到了真正的“文備眾體”,并且使它們成為小說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小說中駢體文雖不甚多,但它們與小說主體水乳交融,不透露絲毫的繁冗。本文僅從《警幻仙姑賦》和《芙蓉女兒誄》二文進行探究,說明曹雪芹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意繼承與創新。

《警幻仙姑賦》出現在小說的第五回,是寶玉在秦氏房內午睡時夢游太虛幻境遇到的自稱警幻仙姑的女子,這篇賦即是對仙姑出場的描寫。

全賦五十六句,設了許多比喻,作者極盡夸張渲染之能事,就是為了描述仙姑之美。而對于仙姑的描摹,作者并沒有突出其個性特征,正如脂硯齋眉批所說:“此賦則不見長,然亦不可無者也?!币驗閷氂袷堑谝淮我娺@位“端的與人不同”的女子,故她給寶玉的印象也只能是除了美,別無可寫的了。仔細閱讀此賦,文中處處透露著曹子建《洛神賦》中描寫宓妃的影子。如曹植的“云髻峨峨”變成了“云堆翠髻”,“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變成了“回風舞雪”,“含辭未吐”變成了“將言而未語”,“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變成了“待止而欲行”,“若將飛而未翔”變成了“若飛若揚”,模擬痕跡極重。如果認為曹雪芹此賦只是擬古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作者本不喜歡“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的,所以也不會僅停留在蹈襲故常的老路上。相比曹植的《洛神賦》,此賦在語言形式上有其創新之處。

首先,此賦為隔句對,除去“兮”、“而”、“之”等虛詞,大部分為四字句,且對仗工穩。而《洛神賦》多為四字、六字對,且基本上都是單對,很少有隔對。很明顯,兩篇賦作形式并不雷同,《警幻仙姑賦》用了騷賦的形式,讀來抑揚頓挫,頗有韻律感,有一唱三嘆之妙。

其次,此賦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或問或答,或排比,語言形式調動得頗為生動、活潑。作者一連用了六個“其×若何”來形容這位“蹁躚裊娜,與人不同”的仙姑。她“素”、“潔”、“靜”、“艷”、“文”、“神”,又如“春梅綻雪”般“素”,如“秋菊被霜”般“潔”,如“松生空谷”般“靜”,如“霞映澄塘”般“艷”,如“龍游曲沼”般“文”,如“月射寒江”般“神”。這位仙姑在作者眼中如此之美,以至于“應慚西子,實愧王嬙”了。這種不拘泥舊體的手法正是作者所要達到的效果。曹植的《洛神賦》在句式上反而顯得遜色了許多。

因此,曹雪芹的《警幻仙姑賦》寫得裊娜多姿,雖有摹仿的痕跡,但并不能掩蓋其對于打破傳統的創新之勢。雖然只是小小的形式變動,藝術上不見得優于《洛神賦》,但其對于賦體形式的靈動發揮卻是不可抹煞的。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展現的另一篇新奇文章也是在繼承傳統文化上的創新之作,那就是寶玉為祭奠晴雯而作的《芙蓉女兒誄》。

《芙蓉女兒誄》共一千三百余字,是寶玉詩作中最長的一篇。作者將賦體與騷體結合,寫得纏綿悱惻、絢麗多彩。從體裁、文字和表現手法看,無一不是受了《離騷》的影響。這里僅就詞匯方面對此稍作說明。如“茝蘭”、“蘅杜”、“鳩鴆”、“鷹鷙”、“望舒”、“玉虬”、“瑤象”、“羽野”、“顑頷”、“諑謠”、“招尤”、“攘詬”等等都是借用《離騷》之語。誄文中某些句子也套用了《離騷》的句法,如“發韌乎霞城,返族乎玄圃”即套用了《離騷》“朝發韌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又如“紉蘅杜以為纕”套用了《離騷》“紉秋蘭以為佩”。

語言上的蹈襲與繼承只是一個方面,作者對于誄文表述方式的創新卻是頗令人拍手稱贊的。上面提及的林黛玉評論此誄文的“新奇”就是說的形式新穎。

誄文將賦體與騷體結合,不循舊規。小說借寶玉之口曾說明了這篇誄文的創作意圖:

誄文挽詞也須另出己見……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伪夭贿h師楚人……,或雜參單句,或偶成短聯,或用實典,或設譬寓,隨意所之,信筆而去……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間哉!

這說明為此誄文作出創新是有意為之的。曹雪芹借寶玉之口提出誄文“師楚”的創作模式,卻又不愿拘泥于方寸之間,可見其在繼承中是勇于創新的。而在實際的創作中,作者也確實做到了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芙蓉女兒誄》前序后歌,序文采用了“宋四六”長短不拘的駢體,而誄辭摒棄了四言的舊套,創造性地變為招魂式的騷體楚歌。這是空前的創體,完全打破了誄文傳統的規格。文中有抒情有議論,或哀傷或怒罵,筆鋒酣暢,淋漓盡致。

綜上可知,曹雪芹對于傳統文化既不一概否定,也不全盤接受,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作了開拓與創新。

[1] 曹雪芹,高鶚著.脂硯齋、王希廉點評.紅樓夢[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 吳新雷.論《紅樓夢》中的駢體文[J].紅樓夢學刊,1990,(4).

[3] 陶劍平.《紅樓夢》詩賦運用與傳統文化[J].杭州大學學報,1990,(3).

猜你喜歡
仙姑洛神賦芙蓉
何仙姑避嫌
仙姑
臨帖趙孟頫《洛神賦》
臨帖趙孟頫《洛神賦》
“遷想”與“妙得”——顧愷之《洛神賦圖》品鑒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樹
小二黑結婚(節選)
1《洛神賦圖》:愛情范本,古典繪畫的瑰寶
輕嗅芙蓉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