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的大型企業網絡輿情引導研究

2017-10-28 17:49李玲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7年10期
關鍵詞:職工群眾政工輿情

李玲

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輿論在形成機制、傳播方式和輿論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輿論傳播主體由“多元”分散向“多對多”的互動轉變,企業職工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接受心理日益個性化、多元化。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企業政工部門更需要及時深入了解職工輿情民意,積極協助企業把一些矛盾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才能進一步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聯系,才能在參與創新企業管理、穩定大局和形成企業“大輿情”工作格局中發揮發揮重要作用。

一、網絡新媒體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挑戰

良性的媒體傳播,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穩定;反之,則會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對網絡輿情的有效跟蹤和控制管理,成為目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解決的新課題。當前,公民意識、公民覺悟、公民精神正在迅速崛起和覺醒,網絡輿論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個熱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可以成為點燃一片輿論的導火索,往往一篇文章就引發一個系統的社會問題或者現狀。

當前,我國網民的政治覺悟、道德水準、文化素養大不相同,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大相徑庭,這就難免造成對立,矛盾,甚至以訛傳訛。同時由于網絡傳播的自由性、匿名性、流動性和開放性,使得新媒體的大量信息不需要經過層層審核就可以即時發布,甚至最終演變成為震動各界的輿論“海嘯”,短時間網民意見鋪天蓋地,指責之聲不可收拾,這些網絡輿論壓力同時將政工各族推到了風口浪尖。

另外,政工組織對來自網絡新技術、新思想的應對或多或少有應接不暇的疲態,究其原因,是因為政工組織對網絡輿情的認知存在三大誤區:在認知理念上,將網絡輿情視為“敵情”,把自身擺在了職工和網絡新媒體的對立面上;在操作層面上,對輿情反映的問題存在僥幸心理,采用“圍、堵、截”的方式進行隱瞞或切割,一味在公關手段上下功夫;在善后工作上,止步于平息特定事件,而缺少對造成事件發生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反思和整改。

二、有效應對網絡輿情負面影響,掌握網上輿論主動權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的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成為各階層利益表達、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集聚地,其正能量有利于職工表達自身訴求、政工部門掌握職工情況,其負能量則會擾亂正常的企業和社會秩序,影響職工生產生活環境。如何研判和應對網絡輿情,把握網絡輿論引導權,消除網絡輿情危機對企業的負面影響,在網絡監督下更好地發揮政工組織作用,是各級政工組織必須深入研究、正確對待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實踐:

(一)暢通輿情信息匯集渠道、加強輿情信息綜合分析

1.探索建立“三員一會一報”職工輿情工作機制(即設立職工輿情信息員、職工輿情中心員、職工輿情信息聯絡員,召開輿情分析例會,編寫《輿情簡報》)。一是在班組配備一名專(兼)職的職工輿情信息員,每周報送輿情信息;二是從各黨支部、分會中選擇責任心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較強分析能力的職工群眾,設立基層“職工輿情中心員”,登記建檔,每兩周反饋一次所屬職工群眾的思想動態;三是從不同部門選擇代表,建立企業職工輿情信息聯絡員,每月向上級報送企業職工的輿情動態。通過在這三個層次的人群中設立輿情工作人員,構建輿情信息匯集網絡,使收集輿情信息的觸角更加靈敏,保證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各階層群眾的思想動態。

2.建立健全輿情信息收集工作制度。一是廠礦級堅持每兩周一次的輿情分析例會制度。二是每月對各單位上報輿情數量進行通報,對年度輿情信息工作突出的中心員,給予獎勵。

3.在通過輿情信息匯集網絡收集的基礎上,政工部門同時要深入到生產第一線,深入到最基層的群眾中,了解和掌握盡可能多的第一手資料,真正反映客觀事實和群眾呼聲。通過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調研制度、群眾信訪接待日制度、基層聯系點制度等,開辟同職工群眾聯系的渠道,讓職工群眾有說話之處、訴苦之處。要固定專人加強對互聯網、手機等新型傳媒的管理監測,組織力量開展信息篩選、匯集、整理和分析,編寫《輿情簡報》及時報送上級組織以便決策參考。

4.加強涉網平臺和隊伍建設,建立輿論引導主陣地。企業在條件成熟時,應盡快加強企業網站建設。同時設立維權問答、在線咨詢、投訴反饋等欄目,及時公布權威信息,反應熱點問題,占領網絡輿情引導的制高點,擴大在網民中的影響力,提高企業網站的輿論引導能力。目前以中工網、江蘇工會網等為代表的工會網站推出的中工博客、用工信息交流專欄等特色欄目,彰顯媒體特性和互動特點,吸引了大批職工“粉絲”。例如,四川工會法律援助微博,更新迅速,互動頻繁,通過維權QQ315,第一時間傾聽職工的維權訴求,并取得工會組織微博維權成功案例。要抓好宣傳隊伍建設,打造輿論引導主力軍。網絡輿情是把“雙刃劍”。政工組織必須利用其傳播快捷、涉及面廣、影響巨大的特點,揚其長、避其短,始終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努力提高正面輿論引導力,削減負面輿論破壞力。

(二)建立源頭防控機制

要確保宣傳戰線不斷擴大,提高網絡輿論引導力,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過硬的企業局域網、互聯網新聞宣傳隊伍,必要時可設立專門的網絡輿情處,吸收政治覺悟高、工作作風硬、文字能力強、網絡水平好的生力軍,組建企業“網絡輿情監測及信息評論員”隊伍,及時捕捉網絡輿情動態,專門應對涉及企業和職工權益的網絡危機,逐步培養一些企業網絡界“意見領袖”,在各種論壇里針對企業的熱點話題發出主流聲音,有效消除公眾情緒化、非理性宣泄帶來的消極后果。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一方面快速、準確、透明地在本企業“一報一臺一網”等主流媒體發布權威信息,占領網絡輿情高地,使小道消息無法在論壇、QQ群里蔓延傳播。

(三)及時進行網絡輿論軟引導

政工工作人員在了解職工隊伍輿情的同時,采取跟帖、評論等方式,對網絡上出現的不良信息和觀點進行正面的“軟引導”。所謂軟引導,就是不直接宣講法律和政策,而是從一切有利于解決問題、有利于維護職工群體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維護企業穩定的角度,采取各種形式,對形成輿論的基本事實、對網絡上的各種評論進行評論和反評論,從而將不利輿論引導為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避免形成不利網絡輿論一邊倒的現象,造成職工人心惶惶,職工隊伍不穩定。

(四)做到求早、求高、求近

求早就要在“黃金4小時”內搶占輿論信息制高點,幫助職工網民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質,對事件進行理性思考和評價,贏得先機。求高是在了解職工群眾想法的基礎上,看深一層,及時、準確地做出權威報道、深度解讀和評論,掌握輿情引導的話語權。求近是注重人文關懷,用貼近職工的網絡語言來傳遞主流的聲音,既為職工提供一個情緒發泄的通道,又創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網絡空間。

(五)轉變角色,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部門(黨委宣傳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要把堅持正確導向和反映職工心聲統一起來,把鏡頭、筆頭、話筒更多地對準基層、對準一線職工,增強企業網絡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用“三個創新”來實現“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皠撔乱暯恰报D―從受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把目光轉向職工群眾,及時了解民情,拉近企業新聞與受眾的距離;“創新題材”――從生活的角度去提煉主題,注重從職工群眾的關注點切入,緊貼企業重大主題和生活熱點,增強報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創新手法”――從時代要求的角度去改進方法,注重選擇獨特的角度,運用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充分發揮“耳目”“喉舌”作用,加強信息收集和輿情監控力度,高度關注、及時匯報職工隊伍中的敏感性、傾向性問題,協助黨政維護職工隊伍團結穩定。

我們只有準確把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正視問題、敏銳地感受職工群眾的新變化,不斷提高對網絡輿情的引導能力,才可能避免“偶發事件”產生大面積的“輿情陰影”,“微詞”轉化為“危機”,才可能在全媒體傳播語境中的輿情變局中,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作者單位:潞安集團黨委宣傳部)endprint

猜你喜歡
職工群眾政工輿情
《政工學刊》2021年優秀通訊員
如何加強企業政工隊伍建設
對國企政工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把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會的使命擔當
輿情
輿情
輿情
淺析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職工群眾工作的能力
轉作風強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