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材料表達研究

2017-11-04 03:45田朋朋鄭洋子劉恩亮楊芳絨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17年10期
關鍵詞:油坊民居傳統

田朋朋,鄭洋子,劉恩亮,楊芳絨

(河南農業大學 林學院, 鄭州 450001)

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材料表達研究

田朋朋,鄭洋子,劉恩亮,楊芳絨

(河南農業大學 林學院, 鄭州 450001)

油坊村民居建筑是河南豫中地區磚木結構建筑的典型代表。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及現場實地調研,詳細分析了油坊村傳統民居所使用的以“土、木、磚、石、瓦”為主的建筑材料,并進一步從材料的角度探討了其技術性表達、藝術性表達以及場所性表達。本研究為今后建設具有河南豫中地區民居風格特點的建筑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并對中國當下的“美麗鄉村”建設在地域文化傳承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材料表達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滎陽地處中原腹地,建筑獨具特色,該地區有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古村落,其中以高村鄉油坊村現存傳統民居建筑居多,是豫中地區傳統鄉村聚落的典型代表。傳統建筑材料是構筑民居建筑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物質載體,對于建筑風格的形成、文化的表達與傳承等具有重要影響[1]。因此,以滎陽油坊村為例,探究其傳統民居建筑材料的表達,對于當代豫中地區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1 傳統建筑材料概念

“材料”一詞在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材,木梃也”;“料,量也。從斗,米在其中”,“料”的意思是計量。而在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一書中,將“材”規定為木材的截面尺寸,有著森嚴的封建等級模數作用;將“料”規定為各種建筑工程所需的人工及材料數量,用來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安牧稀钡挠⑽氖恰癿aterial”,在詞源學中的解釋是用來制作或建構事物的物質?!敖ㄖ牧稀奔从脕斫嫿ㄖ奈镔|?!皞鹘y”是指世代相傳、歷史延續下來的思想、道德、文化、風俗、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有著一定的影響和控制作用,是一個社會民族精神的象征[2]?!皞鹘y建筑材料”即一個地區世代相傳的、歷史上大量使用并沿用至今的,由手工制造或建造的材料。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也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古時這里的生態環境良好,木材資源豐富,優越的土質條件使其更適合建筑的營造活動,長期以來逐漸形成了以“土”和“木”為主的兩種建筑材料,為中國的古典建筑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3]。李誡在《營造法式》中認為“五材并用,百堵皆興”,這里的“五材”指代各種各樣的建筑材料,或者說是以“土、木、磚、石、瓦”為主的常用建筑材料?!拔宀牟⒂谩斌w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選材原則,“百堵”即大量建造的意思。

2 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生成環境

2.1 自然環境特征

油坊村位于河南省滎陽市高村鄉的西北部,廣武山的南麓,鄭州市以西15 km,北依黃河,與沿黃快速路相距1 km,南距連霍高速的高村鄉出入口約4.5 km(見圖 1)。油坊村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較少,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約為14 ℃[4]。

油坊村的地勢較為平坦,處于一開闊的沖積平原之中,其西部、南部、北部均屬于丘陵地帶,地勢偏高,自西向東逐漸傾斜過渡至平原地帶,整體形態如簸箕狀,屬于半平原半丘陵地形。村落四周均為農田環繞,土地肥沃,物產資源豐富,形成宅田相依的農耕村落景觀,是人們生產與生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見圖 2)。

圖1 油坊村區位圖

圖2 村落及周邊環境

2.2 歷史文化背景

在歷史上,滎陽曾是中原地區的政治要地、軍事重鎮、水運樞紐以及糧儲中心,被譽為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由于古代商業的繁榮,油坊村逐漸發展起來,完整地記錄了豫商秦氏家族的興衰史,也是豫中地區村落發展演變的典型代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歷史原因,油坊村至今仍保存著許多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傳統民居建筑,傳統民居類型以合院式民居為主,這些傳統民居記載了當地的歷史及人文信息,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社會、及藝術價值。在2014年,油坊村被列入河南省首批傳統村落名錄。

2.3 社會經濟狀況

位于油坊村西北部黃河灘南岸的??谟枪艜r的黃河渡口,商道和官道從此地經過,是較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地。油坊村位于??谟梁雨幙h的主要商貿線上(見圖 3),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長期的商業繁榮以及人口的集聚給油坊村帶來了經濟的增長,同時也促進了村落的繁榮。古時的油坊村高樓大院林立,商業店鋪眾多,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頻繁[5]。據《民國河陰縣志》記載,油坊村的整體村落格局按行政區劃分為東油房、西油房、油坊寨、荊寨、趙寨、史坊、小寨以及王拐等8個聚落點。隨著歷史的變遷,如今的油坊村與古代相比,在行政區劃管理上已經大有不同,村落整體劃分為油坊和史坊2個自然村。

圖3 商道路線示意圖

3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材料及其基本屬性

“建筑學是地區的產物”(吳良鏞《北京憲章》),因地域環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傳統民居建筑,它是人們為適應自身的地域環境進行長期建筑實踐的結果?!敖ㄖ囆g”通過建筑物的“材料藝術”得以實現,“材料”是“建筑”的忠實表達者[6]。油坊村古民居由于受古時交通條件的制約,加上地方物產、地區生活方式與地區文化觀念等地域要素綜合作用的影響,傳統民居在材料的選擇上“就地取材”,形成了以“土、木、磚、石、瓦”為主要建筑材料的特征。

3.1 生土

生土是指沒有經過焙燒、僅經過了簡單加工的原狀土質材料,具有取材方便、施工簡單、保溫隔熱、經濟環保、造價低廉、調濕、透氣、防火、低能耗等特點,主要用作建筑的墻體、屋面覆土材料,廢棄的生土材料,可以循環再利用,也可以使其重新回歸自然[7]。

油坊村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自古以來這里的黃土資源豐富,在筑房方面可為人們所利用。其傳統民居生土材料的營造工藝可以分為夯土版筑法與土坯砌筑法兩種,分別形成了以夯土版筑墻與土坯砌筑墻為獨具特色的生土墻體。夯土版筑法有兩種基本的類型,即直接夯土法與版筑夯土法兩種。直接夯土法是指對土材料進行直接地夯實處理,多用于地基的加固,增強其耐壓強度及整體性,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穩定。版筑夯土法是指在模板之間填加需要夯筑的土體,層層夯實,并在夯層之間摻入碎石、砂和植物纖維,以減小夯筑墻體的收縮,提高其堅固性和耐久性。當遇到門窗洞口時,其作法是先預埋木質門窗過梁,待墻體整體夯筑完成后再鑿出適合大小的門窗洞口。以生土作為建筑材料的歷史悠久,是人類從原始進入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3.2 木

木材是一種天然的多孔性材料,屬于可再生資源。不同種類的樹木呈現出相應的形態各異的肌理,如直線形、星點形、波浪形、雨線形等,柔美的曲線形年輪與建筑造型特征相互融合,營造出不同的環境氛圍。在物理屬性方面,其具有自重輕、可塑性強、強度大、保溫隔熱、相對承載力大、抗震性能好以及優良的吸聲性能等特點。木材可以給人一種天然的親和力,質地柔軟富有彈性,生動自然,肌理豐富,氣味清爽宜人,還可調節室內的溫濕度,使居室環境溫暖舒適。

在中國地理上,遠古時期的河南地區曾屬于亞熱帶氣候,這里的森林繁茂,樹木生長旺盛,木材資源豐富。由于木材容易獲取和加工,古代的人們就地取材,將木材大量運用到建筑的建造上。河南盛產楊樹、柳樹、榆樹、槐樹、椿樹、柏樹等,油坊村內許多傳統民居的建造都優選鄉土樹種榆木做為建筑的梁與檁條,其小木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主要以易于加工的楊木和椿木為主。為了防止木材變形或受潮腐爛,其表面常以油漆面層作為材料的保護層,同時表面光滑的油漆還可以產生一種裝飾效果。由于木構建筑是由不同的構件組合而成,從中可以較直觀地看出其建構的邏輯性,在延續村落傳統文化、表達豫中地區文化方面表現為一種良好的載體。古人使用木材作為建筑材料,歷史悠久,深刻地反映出其熱愛大自然以及對自然界樹木的欣賞。

3.3 磚

油坊村傳統民居所用的磚材以青灰色的黏土磚為主,在制作過程中是將泥土、黏土及沙子加入水后進行均勻混合,按一定的形態大小定型或在其表面印上裝飾圖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干燥處理,然后將其放至磚窯內高溫燒制,最終制作成磚。這種燒結磚具有較好的耐火性、耐候性、耐久性、保溫隔熱性以及抗壓強度等物理性能,其表面質感細膩、純樸,給人以溫馨、自然和親近之感。

在墻體的建構上,磚塊對于墻面肌理的形成起著主導的作用,由灰縫以及砌筑方式帶來的變化會使其產生無限的可能性。此外,將磚塊出挑或退入到墻體內,還可以形成富有裝飾性的圖案和陰影。

3.4 石

傳統材料中的石一般是在自然巖石體塊上面開采、加工所得的天然石材,其有著豐富多變的肌理、柔和的色彩和微妙的線條,這種無法抵擋的天然美質樸而純凈。天然巖石是由數種無機鹽構成的晶體或非晶體混合物,通過板塊構造、海底擴張等自然地質運動而形成。由于受到自然氣候條件的作用,其表面形成一種凹凸起伏的立體感特征。石材具有高強度性、耐壓性、耐久性、不可燃、耐酸堿、種類繁多、易于開采加工等優點,歷史上應用最為廣泛,建筑的墻面、地面、屋頂以及各類建筑構件等均可用石材來建造,給人以厚重的感覺,簡練的形體下傳達出一種深厚的文化感與歷史感。

滎陽盛產大理石、花崗石、青石、板石等材料。大理石材料質感光滑,具有絢麗的色澤和花紋,裝飾功能強;花崗石材料的表面粗糙且質地堅硬,多呈現出棕色或灰色的斜向紋理,整體感較強,顯得較為古典、莊嚴;青石具有良好的加工性、不透氣性及膠結性,質地均勻細密且硬度不是很高,易于對其進行人工雕刻,制作成為傳統民居建筑的一些裝飾構件,以豐富其藝術效果,或賦予其一些特有的含義,如石雕柱礎、石雕文字題刻等(見圖 14)。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常用的石材以青石為主,多用于建筑的臺基、墻身等的構件裝飾部位,簡潔實用。將石材運用于建筑的建造,同時也表現出先人們對自然本原形式的親近與熱愛。

3.5 瓦

瓦的制作是以黏土為主要原材料,經泥料處理成型、干燥和焙燒而制成。在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中,常用的瓦有青瓦、脊瓦和平瓦。青瓦是一種不通氧氣燒制而成的非釉面弧形瓦,其表面呈現出青灰之色,又叫蝴蝶瓦或陰陽瓦;脊瓦是一種覆蓋至屋脊之上的瓦,有人字形、圓弧形和馬鞍形等;平瓦是一種表面帶溝槽的片狀瓦材,呈長方形,用于屋面的鋪設。瓦作為傳統民居建筑的“第五立面”,具有圍護和裝飾的作用,同時也體現出傳統民居建筑的樸素風格。

除了以上主要材料外,在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中,還用到了柳條、麥秸稈等特殊的建筑材料。河南自古是中國的糧食大省之一,該地區以盛產小麥為主,因此麥秸稈材料方便易取,在夯土墻或屋頂墊層中添加適量的麥秸稈可以增強其黏合度,既適用又經濟。而柳條大多用于建筑的屋頂鋪設,即先將柳條編織成網狀,然后將其鋪設在木椽上面,這種構造做法相當于傳統民居建筑中望板的角色。

4 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材料表達

4.1 技術性表達

我國傳統民居木構建筑的結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兩種類型,因地域氣候、施工技術及文化的差異,油坊村古民居中的木構架多以抬梁式為主。圖 4為秦氏舊宅中的抬梁式木構架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其構造特點:將整個進深長度的大梁放置在前后檐墻上,然后在大梁的上皮前后位置各向內收進一步架,設置兩根瓜柱,瓜柱的頂端位置再放置稍短的二梁,以此類推,將幾種不同長度的梁重重疊起來,根據需要,可重疊3或4根梁,各個梁的頂端部位放置檁條,在最高的梁上設置脊瓜柱,頂端放置脊檁,最終形成一榀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三角形木構架[8]。在屋頂坡度不變的情況下,梁的數量越多,建筑的進深越大。

村內有許多類似碉樓的多層樓式單體建筑,首層結構與豫西的窯洞民居類似,為磚砌筑而成的拱券結構,形式多為單向的橫拱,室內環境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9],其上鋪平成樓地面,上層為墻體承托木梁架,且均為木構樓板,2層可由室外磚砌樓梯直接進入,3層以上通過室內木制樓梯上下(見圖5)。

圖4 抬梁式木構架

圖5 秦氏舊宅堂樓縱剖面

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的屋頂以硬山式為主,也有少量的懸山式屋頂及平屋頂,在形式上遵守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以磚砌筑的建筑山墻多為硬山式屋頂(見圖 6(a)),磚封檐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抽屜檐、菱角檐等,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在建筑的防火性能方面也大大增強。以生土為材料進行夯土版筑的建筑山墻,其屋頂形式多做成懸山式(見圖 6(b)),使檐椽、飛椽外露出墻面,目的是保護建筑墻面不受雨水的沖刷,椽子的截面一般為方形或圓形,端口及小連檐木露出墻體以外,無封檐木的遮擋,這樣更有利于建筑木架結構的通風透氣,保持干燥,防止建筑木材受潮損壞,從而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平屋頂較少,其女兒墻常做成鏤空的十字花式,屋面采用有組織排水的形式,在檐頭的女兒墻下設置排水溝眼,使屋面匯集的雨水排出其外(見圖 6(c))。

屋面的鋪設形式以合瓦屋面和干槎瓦屋面為主,筒瓦屋面在油坊村的關帝廟建筑上應用較多(見圖 7)。合瓦屋面又叫陰陽瓦或蝴蝶瓦屋面,其特點是底瓦與蓋瓦按照一正一反或一陰一陽的順序排列,多應用于正房或倒座門樓。干槎瓦屋面是油坊村傳統民居應用最多的屋面形式,這種屋面用料最省,其自重也比較輕,僅用仰瓦彼此相互錯縫搭接設置。

墻體做為建筑的圍護結構,在滿足堅固、實用、美觀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其經濟性。油坊村傳統民居以“就地取材”做為墻體砌筑的基本原則之一,墻體形式多樣,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磚墻、生土墻以及混合墻三大類。用磚砌筑的墻體平整美觀、耐磨、防水,磚的擺置方式有臥磚、陡磚、丁磚及甃磚等幾種,油坊村民居的砌筑以臥磚最為常見,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十字縫、一順一丁(又稱“梅花丁”)、三順一丁、五順一丁、n層一丁等(見圖 8)。十字縫的特點是讓磚全部以長身面露明,轉角處除外,每層均按一順磚進行擺放砌筑;n層一丁的做法是先砌幾層順磚,然后再砌一層丁磚,丁磚具有加固墻體,使墻體的拉結性增強的作用,一般在門窗洞口附近較為密集。油坊村民居的生土墻主要有夯土版筑墻與土坯砌筑墻兩種類型,因夯土版筑墻是一版一版的層層夯筑而成,因此墻體表面一般會有若干條橫向紋理,土坯砌筑墻是由生土磚砌筑而成,為了使墻面平整美觀以及防止雨水沖刷損壞,這種墻體多在其表面抹由麥秸、煤灰或白灰、黃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灰,墻體呈現出灰色、白色及土黃色3種飾面(見圖9)?;旌蠅κ怯纱u與生土混合搭配砌筑而成的墻體,這種墻體最直觀的特征是其下堿和墻角等重要建筑部位用磚砌筑,其余部位用土坯填充,此做法可以充分發揮磚與生土各自的材料優勢,不僅立面形式各種各樣,而且從建筑造價上來說,用磚量較少,造價低,經濟適用。建筑的主立面一般用整磚墻,其他各個側面用混合墻,整磚墻又有“里生外熟”和“金鑲玉”兩種特殊的作法,這兩種做法是比較隱蔽的磚坯結合墻形式?!袄锷馐臁笔侵笁w外側用磚砌筑,內側用土坯磚砌筑的方式;“金鑲玉”磚墻則是內外兩側用磚砌筑,中間填充碎磚或土坯的做法。

油坊村傳統民居的建筑地面做法較為簡單,有素土夯實地面、灰土地面、條磚地面、方磚地面及條磚與方磚搭配鋪設地面等幾種類型。

4.2 藝術性表達

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造型生動優美,藝術特色鮮明,在建筑體量、樣式、色彩及裝飾上,表現出特定的建筑內容。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建筑平面構圖及結構布置采用嚴格的規則對稱式幾何形狀,立面上三分為“臺基、屋身、屋頂”,也遵循構圖均衡對稱的原則,比例尺度宜人。在中國的“五行”觀念中,“黑色”代表“水”,“水克火”,因此“青黑”色作為一種民間習俗具有避免火災的寓意,建筑裝飾上多用樸素的冷色調,屋頂的裝飾以灰瓦為主,墻面多用青磚,整體簡潔美觀,同時也反映出封建等級制度[10]。院門作為民居建筑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它是一個家庭或者家族的象征,有著深刻的意義。油坊村傳統民居的院門形式主要有金柱大門、墻垣門、隨房門等幾種,形式較為簡單,充分體現了該村的平民文化現象(見圖 10)。

圖6 油坊村傳統民居主要的屋頂類型

圖7 油坊村傳統民居屋面鋪設形式

圖8 油坊村傳統民居磚墻砌筑形式

圖10 油坊村傳統民居院門形式

民居建筑在裝飾上整體樸素,沒有過多堆砌的裝飾的元素,其題材與圖案雕刻追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宗旨[11]。油坊村民居的屋脊裝飾簡單,形象單一,其兩端的正吻以龍頭魚身造型為主,嘴全部朝向外部,象征著一種驅邪避兇的吉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建筑的大屋頂,增加其裝飾效果。在建筑門窗上常做一些形態各異的花紋式樣,融雕刻、工藝美術于一體,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

木雕是將木材進行雕刻加工,以豐富建筑的形象。木材特殊的質感以及在建筑上豐富變化的精巧圖案,使建筑表現出一種明快、柔美的韻味,增加了建筑藝術的感染力。由于中原地區的木材長時間被開發利用,到了清代日益稀少,供不應求,木材價格昂貴。從油坊村現存的民居中可以看出:木雕大多在一些大戶人家及廟宇中出現,主要應用在門樓、正房的檐下構件、門窗隔扇等部位,工藝手法簡潔,多為平雕或者淺浮雕(見圖 11)。

磚雕是以磚作為雕刻的對象,多用于民居的大門門樓、山墻、門窗周邊、墀頭以及照壁等部位。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在門窗上常用的磚雕主要為仿造簡化的垂花門形式,拱形房門與其上部方形門框之間的三角形區域,形成固定美觀的磚雕藝術圖案(見圖 12)。傳統民居建筑山墻的墀頭分為下堿、墻身和盤頭3個部分,也是磚雕裝飾的重點部位,有些建筑為了保留磚雕裝飾的美觀,僅設盤頭部分,其弧度較小,可以在正中飾以團花或文字,通常稱之為“燒心子”。戧檐上懸掛的片磚,通常稱為“掛面”,可在其上雕刻繩紋及花卉圖案。戧檐下的“燒座子”以須彌座式為主,形制比較固定,是盤頭磚雕最為集中的地方??傮w來說,民居建筑的盤頭部分其裝飾并不十分繁瑣,形體簡潔明快,以凸顯疊澀線條的韻律美感(見圖 13)。

圖11 門窗隔扇及門樓檐下木浮雕

圖12 門窗部位的磚雕圖案

圖13 盤頭樣式

石材具有質地堅硬,耐磨、耐腐蝕的特點,在傳統民居中常用于柱礎、臺階踏步、門檻、門枕石、抱鼓石等貼近地面易被磨損的地方。將石材構件的露明部分進行雕琢加工一些圖案,可以豐富其裝飾性(見圖 14(a))。有的建筑在門楣上置石雕文字題刻,如秦氏舊宅的堂樓(見圖14(b)),其門楣上刻有“存樸堂”3個大字,門幫上嵌刻的石聯為:“創業倍嘗辛苦,守成甚勿驕奢”。透過這幅樸素易懂的對聯,可以了解到秦家先人對于后輩的苦心孤詣,這與油坊地處河洛文化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尊中庸之道有密切關系。自古我國就有“富不過三代”的深刻警訓,在西方也有“富爺爺,窮孫子”的說法,而油坊秦家150多年的興盛與他們的優良家訓、家風有著直接的關系,對教育后人具有重大的意義。

圖14 石材構件

古人在建筑用材上剛柔搭配、陰陽相生,體現出“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12]。建筑構件上的雕飾、門窗上的欞格、山墻上的裝飾以及屋面上的脊飾等,簡繁得當、色彩古樸,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建筑藝術風貌遠觀不失穩重,近觀不失細節。

4.3 場所性表達

從地形地貌上來講,油坊村位于廣武山南麓,靠近黃河水源,地理位置優越,村落選址符合中國傳統的風水學思想,明代喬項《風水辯》中這樣寫道:“所謂風者,取其山勢之藏納,土色之堅厚,不沖冒四面之風與無所謂地風者也;所謂水者,取其地勢之高燥,無使水近夫親膚而已?!睆V武山綿延橫跨東西31 km,海拔約150~250 m,相當于風水中的“龍脈”,以龍(廣武山)為靠山,體現了古人對于山水格局的典型自然觀[5]。

村落的空間結構為網格型,由東西4條街道、南北4條街道及若干胡同組成,空間層次分明(見圖2)。村落整體與周邊環境融合形成的“面”,村落內由街道和街道兩側傳統民居組成的“線”以及村落內的主要公共空間或公共場所形成的“點”,對于當今的城鄉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油坊村傳統民居院落的布局形式大多為“前客廳后樓院”式(見圖 15)。第一進院(前院)是以單層房屋組合而成的標準四合院,東廂房、西廂房以及正房均為帶前檐的單層硬山屋頂建筑,院落的建筑密度較小,空間顯得開敞,常作招待客人之用。二進院(后院)為多層堂樓圍合而成的四合院,在建筑的首層加有一圈外廊,院落顯得狹小、封閉,整個空間氛圍充滿壓迫感,生活私密性較強,其建筑密度相對于前院來說有所增加,以滿足家庭居住的需求。整個民居院落疏密有致、空間層次豐富多變。

圖15 秦氏舊宅平面圖

庭院做為傳統民居的獨特空間,受道家思想的影響,體現出一種“有無相生”、“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置身其中,“庭院深深”的幽雅深靜悠然而生,環境親切宜人。

油坊村傳統民居最為常見的平面形式為一明兩暗的三開間式(見圖 16(a)),這也是中國傳統民居最基本的形制。這種單體建筑,在使用上不僅面積適宜、梁架結構合理,而且還更利于建筑組群空間的組合,簡潔適用[13]。在此基礎上,人們又為三開間的單體建筑增加了檐廊,從而使建筑的平面形式分為前檐廊式和前后廊式兩種,建筑空間富有層次性。前檐廊式又可稱為外檐廊式(見圖 16(b)),其平面是在三間五架的主架前加一步架,常在大、中型的院落中可見。前后廊式多用于民居的廳堂,其平面是在建筑的主架前后分別加一步架,將后廊置于室內,并在兩柱之間設太師壁,用于遮擋后門的視線,以增加后院的私密性(見圖 16(c))。

圖16 平面基本形式

材料是構成場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與建筑形式共同構成了特定的場所,并產生了與之相應的場所精神,材料的物質性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構成了和諧統一的整體。

5 結論與討論

5.1 結論

以“土、木、磚、石、瓦”為主要建筑材料的油坊村傳統民居,反映出古人在建筑營造技藝方面所遵循的“五材并舉、天人合一”的生態學思想,對于建設綠色生態建筑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是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因素相結合的產物。它是豫中地區的文化載體,同時也是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時代特征的真實表達。

油坊村傳統民居作為一種成熟而穩定的建筑形態,聚落于豫中平原地帶,它不僅經濟、實用、美觀,而且高效利用了當地所特有的材料資源,營造出健康、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

古人充分挖掘當地所特有的各種材料的特性,將其運用到建筑的建造上,創造出獨特的結構體系,藝術造型優美,雕繪裝飾精致,場所歸屬強烈,形成了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所特有的美學風格。

此外,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還融合了豫西窯洞民居的優點,發展出一種獨特的“下窯上房”式建筑,其拱券結構的整體承載抗壓能力比單純的磚砌體結構大很多。從中可以看出:這也是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材料技術性表達的一種創新和突破,也反映出對其他地區建筑文化的包容與滲透。

5.2 討論

由于當今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傳統民居建筑與現代生活方式之間矛盾,在油坊村,村民“拆舊建新”的現象時有發生,華夏民族珍貴的建筑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亡。因此,研究其歷史文化及傳統民居建筑的材料表達,以豐富和發展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理論,從而為后學者所借鑒,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的研究,鄭州大學建筑學院呂紅醫老師以及唐麗老師均對油坊村秦氏舊宅的建筑群總體布局及重要單體建筑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但相對于村落整體的研究具有局限性;之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筑學院宋亞亭老師又進一步對油坊村的歷史脈絡及空間形態進行了分析,該研究同樣具有片面性。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以新的視角,從材料學的角度分別對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的技術性、藝術性以及場所性的表達進行深入的研究,彌補了前人研究的不足,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對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理論的研究。

[1] 冼寧,倪東舒.歷史建筑的價值認識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10):112-113.

[2]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6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3] 梁思成.中國古代建筑史緒論[M].梁思成. 梁思成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340-341.

[4] 河南省氣象局.河南省氣象圖集[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5] 宋亞亭,杜元元.滎陽油坊村歷史村落形態調查研究[C]//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3城市規劃歷史與理論). 北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5:10.

[6] 馬濤,許柏鳴.空間設計中材料手法化的探討[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2):82-83.

[7] 劉俊霞,張磊,楊久俊.生土材料國內外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2,26(12):14-15.

[8] 唐麗.滎陽秦氏舊宅院落空間及構造探討——兼談河南豫中傳統民居技術特征[J].建筑科學,2012,28(4):13-15.

[9] 王頌.傳統民居建筑的生態構建經驗解析——以河南傳統民居建筑為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38(3):269-270.

[10] 林作新. 中國傳統的色彩觀辨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11):21.

[11] 冼寧,鞠旻琛.中國古建筑語言的語法構成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8):98-99.

[12] 楊月,楊茂川.虛實相生——寫意中式住宅設計實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2):19-21.

[13] 張巍. 民居房間尺度與地形分區相關性量化分析[J].建筑技術,2016,47(7):624-625.

(責任編輯劉 舸)

StudyonExpressionofBuildingMaterialsofTraditionalDwellingsinYoufangVillageofXingyangCity

TIAN Pengpeng, ZHENG Yangzi, LIU Enliang, YANG Fangrong

(College of Forestr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The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Youfang Village ar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brick-wood structure buildings in central Henan. Through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we hav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Youfang Village to “soil, wood, brick, stone, tile” as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further from the material perspective,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a place. It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style in central Henan areas, and makes China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culture.

Xingyang; Youfang village; traditional houses; expression of materials

2017-02-25

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規劃項目(SKPJ-2014-14)

田朋朋(1990—),男,河南范縣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地域性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 通訊作者 楊芳絨(1963—),女,河南靈寶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地域性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E-mail:1096077909@qq.com。

田朋朋,鄭洋子,劉恩亮,等.滎陽油坊村傳統民居建筑材料表達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7(10):147-157.

formatTIAN Pengpeng, ZHENG Yangzi, LIU Enliang, et al.Study on Express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Youfang Village of Xingyang City[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7(10):147-157.

10.3969/j.issn.1674-8425(z).2017.10.024

TU241.5

A

1674-8425(2017)10-0147-11

猜你喜歡
油坊民居傳統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民居智庫
民居攝影
驢磨油坊
遠去的老油坊
老油坊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