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龍高原上的彝族風情

2017-11-07 09:10沙馬魯石彝族
中國西部 2017年10期
關鍵詞:彝人火塘家譜

文 沙馬魯石(彝族)

九龍高原上的彝族風情

文 沙馬魯石(彝族)

遷入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的彝族,在這片特定的康巴高原上生產生活了三個多世紀。他們不斷吸取藏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美好習俗來充實自己的風俗,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有的九龍彝人談到,九龍彝族經過長期的演化,已成為既有涼山人的靈魂,又擁有九龍人性格的康巴彝人。

由于地理區域的不同,使九龍彝人接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熏陶,較之涼山地區的彝族有所不同,在心理狀態、性格脾氣、氣質風度、生活習慣、生產方式、審美情趣、道德觀念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特性。特別是生活情趣上,已與涼山彝族不同,大多數涼山彝人嗅到香氣撲鼻的酥油茶就難受,而九龍彝人男女老少都離不開酥油茶。

彝族婚禮

長幼有序的禮儀修養

彝族人重禮儀,是十分講究禮儀的民族。彝族人把沒有禮儀修養的人喻為“沒爹教的兒,沒娘教的女”。正宗的彝族把修煉自己的品行修養作為人生的最重要的一課。

彝族人見面要互致“執瑪格力”即吉祥如意。如果是晚輩,見面時要主動報上自己及上輩人的姓名,如果遇上親戚,還要記背家譜,弄清彼此間的輩份。 彝族人互相竄門忌敲門,一般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向主人家問“你家有狗沒有?”或“你家狗拴好沒有?”主人家聽到有客人在門外招呼,便答應:“狗已經拴好了,請你到家里來?!彪S即出門攔狗,或到門外來迎接客人。切忌什么招呼都不打,就直接闖進屋。這樣主人家會馬上變臉,將你趕出家門,認為這人沒修養,受不到尊重。

長幼之禮:晚輩途遇長輩須下馬侍立;長輩入室,晚輩須讓坐;長輩在場,晚輩不得插嘴;晚輩與長輩不同食,須讓長輩先食;長者小者在一堂,長者應坐上;一道同行,長者騎馬小者步行;長輩面前,不得口出狂言穢語,不同長輩嬉笑戲鬧。

男女之禮:公在媳遠避、兄在弟媳遠避;途遇姑媽須先打招呼問安;男女不同食,男先食;冤家械斗,不打殺對方女子;男子不得在婦女面前逞能。

賓主之禮:賓主路途相遇,互問平安,互遞草煙,騎馬相遇,各自下馬問候;客人到家主人需讓坐,并打酒殺牲宴賓客,貴客殺“四只腳”,即豬、牛、羊,普通客人“殺兩只腳”,即雞,客離去前須向主人贈“卡巴”致謝。

火塘崇拜

彝族是個崇拜火的民族,認為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溫暖﹑熟食和擺脫了野獸的攻擊等,同時他們把火視為驅鬼消災和帶來吉祥幸福的神圣之物。

火塘的起源很簡單,是由寒冷所逼的。彝族人喜歡居住在高寒山區,因為當時沒有被子,人們只好圍著火塘或靠著火塘睡覺。一旦客人來臨,熱情的主人忙燒起火,以火勢的旺盛來表達好客的心情。如何在火塘邊就坐,彝族有著很嚴格的規矩。不管到哪家,哪個方位,在火塘邊只要你是坐在門開的方向那就對了,門的背面方向是主人的位置,火塘的上方是長輩和受尊敬的老人坐的地方。而下方是婦女們坐的,她們在那里負責加柴和做飯。到了彝族村民家中,如果不注意這些規矩很可能會讓主人家不高興。

火塘在彝族人們生活中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煮飯燒菜的地方,又是全家圍火吃飯、談天、休憩和待客的場所,因為他們一生都離不開火,便產生了對火塘的崇拜,從而就有許多禁忌,比如不能從火塘上跨過,不能從圍著火塘坐的人面前跨過,火塘里放置柴禾要分清頭和尾,要將樹梢方的一端先放進火塘,不能將樹根一端先放進火塘里,彝族人認為這叫做本末倒置,違背自然規律,犯了自然神靈,不能將指甲、頭發、套成圈的東西丟進火塘里焚燒等。

土雞燉松茸

美味可口的彝族坨肉

養生滋補的野生菌湯

背誦家譜是必修課

彝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在長期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彝族文化,其中父子連名系譜在彝族傳統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彝族居住地區,當彝人之間見面問及具體的姓名時,彼此會背誦家譜,回答家支、分支、父親的名字再加上自己的名字,并算出是否同一個祖先,甚至能準確地算出輩分認準祖輩父輩或誰兄誰弟之間的秩序,這樣才會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具備這個能力即可以立足社會,浪跡天涯,風雨無阻。因此在彝族傳統家庭教育中,背誦自己的家譜,熟悉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關系則為兒童啟蒙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家譜在彝族社會中具有潛移默化,育人傳世的作用,時至今日,家支譜系已內化于彝人的情感世界,泊朵洛的彝族同胞能將數代祖先的名字依次背誦至本人。

愛酒更好酒德

彝族是個好客的民族,是個好飲而痛恨酗酒的民族。彝族人民憑借彝鄉多彩的自然環境、豐厚的自然資源,用勤勞和智慧,創造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傳承著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書寫著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彝族美食養育一個民族,陶醉了整個世界。當你吃著鮮嫩味香的坨坨肉,喝著甘香濃郁的桿桿酒,用著獨樹一幟,自成風味,給單調的臘肉湯、洋芋湯、雞湯、畫龍點睛的圓根酸菜就會想起這個好客的民族——彝族。

彝族主要居住在山區,食品主要有馬鈴薯、蕎面、燕麥、大小麥、圓根、青菜等。主食的制作較簡單:馬鈴薯多整煮、整燒而食;養麥磨粉除去糠皮做成粑粑煮食或燒食;燕麥制成炒面,出門遠行隨身攜帶,以冷水調食;包谷磨粉除去糠皮做成餅或飯。蔬菜的制作極為簡單,圓根生食或曬干后煮食,青菜煮食或腌成酸菜曬干,作四季佐食,頗具風味。彝區的肉食類主要有牛、羊、豬、雞等,以羊肉為貴。殺豬,以火去毛,也可用開水去毛;殺綿羊,用一木棒猛擊頸部倒地后,捏其咽喉窒息而死;殺牛,用斧頭猛擊頭部,待?;璧购?,割斷咽喉,放血剝皮;殺雞,捏其頸部窒息而死后,燒毛或燙毛。食肉很少講究調味,很少炒吃,豬羊牛殺后剖腹取肝,先燒吃肝、腎及一些瘦肉,后將豬羊牛肉連骨帶肉砍成砣砣狀煮熟,用手取食。砣砣肉大者每砣半斤左右,小者每砣2-3兩。年豬肉切割成條狀,灑上足夠的食鹽花椒腌成臘肉。過年時,還喜煮爛豬四肢及一些瘦肉,去骨頭剁成肉漿,再摻以適量肉湯煮沸,最后連湯帶肉舀入盆內,放上佐料,冷卻后食用。此外,還將鮮豬肝切成薄片,拌以辣椒面、蔥、蒜等調料生食。

彝族以酒為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設宴待客、調解糾紛。驅鬼求神等都離不開酒。彝人好酒,尤喜烈酒,習慣飲“寡酒”,即飲酒不吃菜。彝族有規矩,男子路遇背酒婦女,親戚朋友帶酒登門拜訪探望,須贈一份禮,或為錢幣、衣物,或為牲畜、糧食等。彝家有句話“一個人值一匹馬,一匹馬值一瓶酒”。酒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幾乎一切事情,都少不了酒。因此到處可以看到彝族喝酒的場面,甚至可以看到彝人喝醉后倒頭睡在街頭的情形。但是彝族最看不起喝醉的人,喝酒時“講究喝一碗價值一塊金子,喝兩碗還值一塊銀子,喝了三碗喝醉的人,連一條狗都不如”。喝酒要有酒德,保持形象,適可而止。彝族最正統的酒文化是“轉轉酒”,沒有強迫喝酒的習俗,有人敬酒要接下,但能喝則喝,不能喝的小抿一口就可以了。(責任編輯/文風 設計/李薇)

猜你喜歡
彝人火塘家譜
家即是國,鉤沉史海樂為舟——“家譜文化的傳揚者”朱炳國
溫暖的火塘
山西離石德崗遺址
張美寅攝影作品
美麗的彝人古鎮
火塘情思
家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淺談西南地區的太陽崇拜
火塘邊的鄉愁
歲月沉淀中的老家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