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津古渡, 一江秋水浪無跡

2017-11-07 09:10郭子雄
中國西部 2017年10期
關鍵詞:虹橋古道

文·圖/郭子雄

蘭津古渡, 一江秋水浪無跡

文·圖/郭子雄

“山形宛抱哀牢國,千崖萬壑生松風。石路其從漢諸葛,鐵柱或傳唐鄂公。橋通赤霄俯碧馬,江含紫煙浮白龍。漁梁鵲架得有此,絕頂咫尺樊桐公?!泵鞔啦藦埡摹短m津渡》,讓后人對云南保山市與大理州交界處,南方絲綢之路瀾滄江上的蘭津古渡產生了無盡的遐想。

水寨:一個古老的驛站

剛剛立秋,我們一行朋友4人相約,從云南省怒江州出發,再走博南古道。這是我們第二次去蘭津古渡了,上次是在2009年。那時,去蘭津古渡交通不方便,所以很多名勝古跡還相對完好。從保山市板橋鎮下高速,車向西南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瀾滄江上的蘭津古渡進發。一路上“漢德廣,開不賓;渡博南,越蘭津;渡瀾滄,為他人”的趕馬調在耳畔回響。兩小時后,我們到達了保山市隆陽區的水寨鄉。水寨鄉政府所在地,是一個古老的驛站,有著悠久的歷史。

水寨,又稱“金齒咽喉”。自明成化年間在蘭津古渡上架通鐵索橋后,就成為絲綢古道上頗具規模的山區集鎮。商賈往來,終歲不絕。歷史名人馬可·波羅、劉挺、鄧子龍、張含、張合、王宏祚、楊升庵、徐霞客、林則徐、杜文秀、李根源等名人多次途經此地,諸公即景抒懷,揮毫留下墨寶。從霽虹橋到官坡的幾十里石板路被騾馬踏出的那無數馬蹄窩,刻記著國際貿易的艱難歷程,展現著水寨古鎮曾經擁有的輝煌。

據資料記載:“遠在新石器時期(約3350年前),就有古人類居住在上江邊、平坡一帶?!彼拿媸歉呱?,谷底有一小片平地,地形輪廓似一顆雞心,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山巒重疊,蜿蜒逶迤,壑谷錯縱。主要山嶺有大頂山、海棠洼、老光山等,最高處為老光山。同車的一個朋友驚嘆:“這里風水真好!”水寨分為新街和老街,平地上是新街,旁邊的山坡上是老街。

①水寨

④⑤古民居

水寨老街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隨意走進一戶人家,就仿佛走進了歷史深處。修造年代稍晚,或建在地勢穩固的地基上,建材質量好的庭院,大門上的彩繪色澤猶新,天井的石條鏨路清晰可見,門、窗、桌、凳、檐、床上的雕花完好如初,人物、動物、花草栩栩如生。修建較早或管理較差的庭院,門是黑的、窗是黑的、墻是黑的、梁是黑的、柱是黑的、桌是黑的、凳是黑的、床是黑的,連瓦片也是黑的,沒有一處是鮮亮的,看不清門、窗、梁、柱的彩繪、雕花圖案。地基不穩,或建材較差的庭院,有的墻歪了,門斜了,窗破了,天井凹凸不平,石條也沒有了棱角。這些人家使用的家具用品除電器外,全是舊式的東西。但不論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人們的臉上都流露出自然的、幸福的笑容。

我們在水寨稍作停留,繼續向蘭津古渡進發,從東南方向沿水寨河徐徐順山谷而下,約2里,到羅岷山口,瀾滄江遙遙在望。羅岷山口至江邊的平坡村,坐落在一條東西向的峽谷內。兩山夾峙,一徑陡絕,崎嶇回環,古稱“梯云路”。我們讓開車的朋友繼續開車前行,我與另兩位朋友,踏上了“梯云路”。

“梯云路”下坡的第一段,稱為“倒馬坎”,據說是因山路陡險,“馬蹄高下處,一步一心驚”(黃萬春詩),跋涉艱難,故名。水寨河沿溝瀉下,水陡勢險,全溝巨石裸露,若獅蹲獸伏。水枯季節,河水僅從巖隙中穿縫而過;至雨季,則箐水洶洶?!皾舅w來瓊屑濺,岡腰斷處板橋通?!毖赝韭輳郊u徐,磴道盤空;沿路小石遍鋪,人行其上而常滾動,稍有不慎即會摔倒。300多年前徐霞客經過這里的時候寫道:路從“疊磴夾縫間,或西或北,曲折上壑甚峻;兩崖夾石如劈,中垂一窗,水搗石而下,磴依壁而上,人若破壁捫天,水若爭道躍壑,兩不相遜者。夾中古木參霄,虬枝懸蹬,水聲石色,冷人心骨?!边@段古道的奇、險,至今仍基本如此。除了修公路時,有的地方被推下的石頭泥土掩蓋外,其余的基本保持完好。

②梯云路

③梯云路標

下到半坡,從一座古橋上過了水寨河,就到了第二段古道。第二段古道從懸崖上旋轉而下,保持完好,只是少有人走,有些荒涼。沿途野草瘋長,鮮花盛開。古道上由于長年累月馬幫過往,青石板上留下了一個個深深的蹄印,似一種特殊的象形文字,記錄著古道漫長悠久的歲月。古道上還保存著簡易的棋盤,路旁的石巖下還有供人休息坐的石頭,這些石頭,不知有多少人坐過,光潔發亮,如玉石一般。

梯云路腳下,就是平坡村。平坡村緊貼在陡峻的羅朗山腹。一條古道穿街而過。名雖帶“平”,實際仍是“坡”,只不過坡度稍緩罷了。山村雖不大,過去卻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驛站。自滇緬公路通車后,這里才逐漸冷落下來。古街、古街門仍保存較好,歷史的印跡較多。

①古橋

②平坡村門

③石刻

古渡:仿佛僅是一個古老的傳說

2009年來蘭津渡口,我們還能見到古老的霽虹橋殘存的石墩孤伶伶的立在岸邊,最后殘留的幾根鐵鏈垂落在水面上隨波逐流。流水的聲音,訴說著這座橋曾經的輝煌。與霽虹橋渾然一體的摩崖石刻孤獨而又倔強地佇立在沉寂的古渡旁。那時我們還說,摩崖石刻與霽虹橋交相輝映,若沒了摩崖石刻,這橋這山這水的人文歷史,便沒了佐證。那時,面對“西南第一橋”“懸崖奇渡”“金齒咽喉”的巨大摩崖石刻,心里空蕩蕩的,百味涌上心頭。千年的歷史,智慧的先人以一種最純樸的技藝,鐫刻進了堅硬的石崖,為綿延的后世子孫,留下一條詮釋的線索。

這次來,霽虹橋殘存的石墩、摩崖石刻全被淹沒在水下,當年看到的懸在峽谷半空的公路橋,現在已經緊貼在江面上了。這些被淹的懸崖石刻,有詩、有聯、有題詞。多數字大盈尺,風骨高古,雄渾壯麗,很有氣魄,隸、草、楷各體均備。從內容上看,一類是題頌長虹臥波的,如清康熙年間的“霽虹橋”,明代成化年間的“西南第一橋”,督學使吳鵬的“滄水飛虹”等。第二類是贊美古渡天塹的,如清康熙年間的“天南鎖鑰”,乾隆年間的“懸崖奇渡”,明嘉靖年間的“壁立萬仞”,還有“蘭津渡、金齒咽喉、要塞天成、懸巖奇渡”等。第三類是稱頌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約1.8米的“人力所通”。這些字,現在正在公路邊的石壁上,仿造重新雕刻,但用現代工具雕刻出來的這些石刻,字還是那字,但總讓人感覺少了點什么。我想可能就是人們說的:精、氣、神吧!沒有靈性,就是些大字而已。

這段古老的絲綢之路,已經徹底的沉睡于江底,將永遠失去顏色,消逝于歷史的長河中,灰飛煙滅,霧消云散。不會再有西去的馬幫馱著沉甸甸的牽掛趕路,不會再有藍藍的天空在馬背上搖晃,不會再有清脆的馬鈴在生命深處響起。歷史畢竟翻開了新的一頁。古老的霽虹橋啊,我們還能對你說些什么呢!公路橋建在原老橋舊址上方一百多米的地方,是座鋼索斜拉橋,公路橋上方近兩百米的地方新建的鐵路橋,已初見規模。歷史的加速,往事只能如煙。

站在公路橋上,看著橋下平靜的江水。霽虹橋又仿佛出現在眼前。據記載:霽虹橋是我國最古老的鐵索橋。東漢時,曾流傳“渡博南,越蘭津”的歌謠。絲綢之路出現之前兩世紀,從四川西昌起,經云南姚安、下關、保山,進入緬甸、印度等國的“西南絲道”就已形成,霽虹橋就是這條古驛道上的咽喉。史書記載:此處古為舟筏渡口;東漢永平年初架起藤蔑橋;元貞年(1295年)改架木橋,得名霽虹橋;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改建鐵索橋,清康熙年間重修。1986年10月12日,在其上160米燕子巖因暴雨滑坡,截斷江流15分鐘,洪流高出橋面7米,導致霽虹橋15根鐵鏈沖斷,橋亭沖毀。

我站現代的公路橋上,突然淚流滿面,滿臉不知是蒼天的淚水還是自己的淚水。長歌當哭,逝者如斯!滄江水無語,我仿佛聽到波濤之上,生命的程旅如浪花一層層翻卷。濤聲依舊豁達地流淌,蘭津古渡啊,曾經多少人走過古岸,又在尋找岸口?蒼茫的荒垣,赭紅的絕壁,悠悠的古道,馬匹在奔跑,歷史在奔跑,現實在奔跑。一行行蹄印讓道路記住了一個個生命的艱辛!江風過,我聽到馬鈴聲聲,號角連天。

抬起頭,頭頂是凌空飛架的鐵路橋。

④建設中的古渡

杉陽:“覺路遙”與“古道雄關”

我們從西岸越過大峽谷,到達東岸。東岸屬于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鎮,古稱“杉木和”,博南古道穿境而過,自古以來就是農茂桑香,商貿云集的邊貿重鎮。悠久的歷史積淀了杉陽厚重的文化,使杉陽每個地名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也使杉陽成為永平縣名勝古跡最多的鄉鎮之一。除了被稱為“西南第一橋”的世界最古老的鐵索橋——霽虹橋外,還有原始森林覆蓋下倍感清幽的金光寺、永國寺,有相傳由“擺夷人”所建的西山寺,有《徐霞客游記》載“北下及溪,石橋跨溪……”“其橋有亭上覆,曰鳳鳴橋”的鳳鳴橋,江頂寺及“古道雄關”過街樓,讓人深感歷史的厚重。

①江頂寺

②杉陽鎮

瀾滄江東岸,屬于博南山山脈的山頂。在山頂處可見一座殘存的磚石拱門橫跨在最高處,古門曾經是博南古道上最大的寺廟江頂寺的一部分,如今已是斷壁殘垣。江頂寺所在地地勢險要,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作為戰略要地的軍事設施已然不在,但遺留了一道古道殘關,聳立在古道天險之上,上書清代乾隆年間安寧的李文瀾碑刻“覺路遙,關聳峙”,據說應為“雄關聳峙,覺路遙遠”,但缺掉兩字愈顯古道殘關之滄桑感。

東岸,從江邊到江頂寺山梁,正在擴寬硬化公路。因為修建公路,這一段古道蕩然無存,看不到半點蹤跡。不過在江的東岸公路橋頭,是觀賞西岸大瀑布的最佳地方。瀑布從鐵路橋旁邊的懸崖上傾瀉而下,如一面閃光的水晶簾子,掛在懸崖上,在沖入紅色的瀾滄江時,激起千萬朵水花,在陽光下幻變為五彩繽紛的水珠,很是美麗。

古時的江頂寺已經不復存在?,F立于山頂的江頂寺修建時間并不長,什么都是現代的,連寺里的佛像有的都是現代品。唯一能表明它古老的,是大殿的地磚。守寺楊師傅告訴我,這寺下有地宮,現在不敢開發,怕開發后保護不好,影響文物的保護,這話我不是很相信。不過,寺內的奇石,奇花異草卻很吸引人。一盆黃素蘭花開得正旺,素香撲鼻。一個石頭,形似一男一女背靠而依,石頭前有香爐,楊師傅告訴我,不能生小孩的人,只要一拜,有求必應。我更是不信,現代科學都無法做到有求必應,何況是一個石頭。

從江頂寺山梁而下,就是杉陽鎮。書有“古道雄關”四個大字的西翠樓就坐落于鎮西南面的尋王坡上,西翠樓旁就是創建于晉代的西山寺。西山寺相傳為當時的土著民族“擺夷族”所建,三國時蜀國武侯南征,為了保持邊疆的穩定,將擺夷族盡數遷往邊疆地區居住,又將蜀中的部分漢族遷入,如今,西山寺依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據現存于寺中的石碑記載,西山寺“創建自晉”,明萬歷五年(1577年)和清咸豐三年(1853年),曾先后兩次做過大的修繕。寺院前后三進,今僅存大殿。建筑結構為臺梁式,主體為重檐歇山頂,近于亭閣式。門前有文筆塔一座,“文革”期間被毀,1988年當地群眾集資重修。據說西翠樓初建時間與西山寺相同,后幾經毀壞,又幾經修復,主要功能是收稅與進出關檢查,是古時的軍事要塞。

“古道雄關”前后的古道保存得較為完好。走地古道上,走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仿佛走進了一段遠古的記憶,走進了一頁野性的史詩。這是一條穿越古今從喧囂抵達理性的南方絲綢古道,它是我們靈魂的守望場,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解讀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的生命歷程,擎起生命的呼號!仿佛一首趕馬調,洞穿時空,以一種獨特的精神存在,與歲月相伴同行。此時,關前彎彎曲曲的古道,帶著歲月的風塵,在我眼前無限展開。晚風、夕陽、歸鳥,唯獨沒有馬蹄聲。磨得發亮的石板路上,刻滿的歷史印痕,是否是前人遺落的重重疊疊的夢?遙想那些行色匆匆的商人,視死如歸的軍人,是怎樣從這里走過,穿越漢時明月,唐詩宋詞,踏著悲愴壯闊的意境,走向異國他鄉的商場,走向還我山河的戰場,把炎黃子孫的歷史書寫、血性書寫。

一路走來,歷史悄悄走近,粘貼著時光的印痕,粘貼著大山的滄桑。那些苔蘚叢生被歲月打磨的石板路上,一級仿佛是一個故事,一級仿佛是一個傳說。青青的草,斑斑的跡,彈起歷史的塵埃。偉大、崇高、繁華,從古驛道誕生,從古驛道漫開。

古道上,沒有馬幫鈴聲,唯見石板相連的路,通往遙遙的大山之外?,F代的交通、通訊讓人無法再找到當年的“覺路遙”的感覺。(責任編輯/呂文錦 設計/毛豆)

③峙聳關

④古道雄關

猜你喜歡
虹橋古道
走古道
大慶市慶虹橋立交改造方案比選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捷報頻傳!廣日電梯成功中標新虹橋采購聯盟
鳳凰虹橋寫生作品賞析
喜茶虹橋新天地店
古道雞鳴
My Best Friend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一圖讀懂虹橋商務區“十三五”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