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2017-11-07 15:26李金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關鍵詞:審美情趣審美教育語文教學

李金林

【摘 要】成功的語文教學,既要遵循教學規律,更要合乎美的規律,即人的全面發展規律。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有嚴謹的科學性,更要有感人的藝術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遵循學生的審美心理規律,挖掘美學的因素,創造美的意境,不僅是當前語文界教學改革中的一個新課題,也是實施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在充分認識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意義后,提出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途徑。只要我們教師把握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的心理過程及規律,并注意選擇能充分發揮審美功能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的審美心理必定會得到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必定會形成。

【關鍵詞】審美情趣;語文教學;審美教育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奔热?,基礎教育課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審美情趣呢?《教育大辭典》是這樣解釋的:“審美是指對美的藝術、事物、品格的感受及認識能力,通過對這種感受和認識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感和達到人格美的境界?!比说膶徝朗且环N精神的需要,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期望與追求。人們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種現象和事物以及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所作的直接的富有情感的審美評價和所取的審美態度,主要通過個人主觀愛好形式所表現出來,從而表現出人們審美選擇的傾向性,這就是所謂的“審美情趣”。它是人在審美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喜歡什么或者不喜歡什么的情感的傾向性。它不同于某一具體的美感心理過程中的情緒和情感活動,也不同于基于某一具體的美的認識而產生的美感愉快。

審美情趣作為人的心理素質的重要建構因素,不僅是人們進行藝術審美的主觀前提,而且是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情基礎,是實現理論化人格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活動的時候,勿忘“教書育人”,要遵循學生的審美心理規律,挖掘美學的因素,創造美的意境,幫助他們養成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主要途徑如下:

一、從審美感知入手,促使審美情趣的萌芽

審美情趣的萌芽離不開審美感知的參與,學生審美情趣的孕育,首先發軔于審美感知,它是對事物產生美感的前提。而審美感知又啟蒙于最基礎的語言文字??梢娬Z言文字既是審美的對象,又是審美認知的手段和工具。教師從語言文字中揭示出審美意義,為學生增長審美知識、積累審美經驗,進而培養審美情趣,鋪墊著感性積淀的基石。同時,在這種審美的感知積淀中也滲透著審美的理性積淀,學生的審美認知在這種審美的感性積淀和理性積淀的互滲并進的過程中得以提高的。而學生審美情趣的衍化和發展,又總是伴隨其審美能力及審美意識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進的。

從語言文字中去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是這種審美探索的先行者,只有當教師有了強烈的審美意識和深刻的審美體驗,才能對學生產生審美的感染力和誘導力,使學生真正進入審美探索的角色和境界中。為達此目的,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從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中去揭示美

語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語言美是語文教材所選課文的特征之一。散文語言的流暢,小說語言的生動,詩歌語言的凝練,議論語言的嚴謹,說明語言的樸實,抒情語言的感人等等,體現了各式各樣的語言美。教師要注重從文字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中去深入揭示美,通過設身處地的聯想、觀照,力求與語言文字的初創者取得審美的共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審美意識的重構與創新,并使自己的審美意識能為學生所認同。

(二)從語言的表達中去示范美

若按教育美學的要求操作,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都應是審美的。教師語言表達的規范化、形象化,語音的抑揚頓挫,板書字跡的工整優美,教態的舉止端莊,表情的親切自然等等都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再加上能夠體現審美情趣的講授內容,就會產生較理想的情境氛圍和綜合的審美效應,也使教學活動中的雙主體之間,實現審美認同,使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產生滋長起來。

因為教學這門藝術,是教師想象力、創造力、基本功的綜合展示。如一年級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當背到“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落九天”這些詞語時,老師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出瀑布的美麗壯觀和從高空落下的動態。恰當的語氣和得體的體態語有利于小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再配以音樂和掛圖,創設語文課堂美育的整體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覺,使其神思跟著教師的范讀遨游,去感受祖國的山河美,并由此升華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還給學生創設了獲得成功的可能,以及表現個人的時機,一舉多得。

二、引發審美想象,推進審美情趣的發展

(一)展開聯想,開闊想象

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其想象才能開闊。如袁枚的《所見》中的“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可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小臉繃得緊緊的;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抬起,做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心理活動,他盤算著怎樣才能捉住知了。這時學生腦海里一個欲捕鳴蟬的牧童形象就栩栩如生地活現出來。這樣的聯想,不僅豐富了詩的形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力,還給了學生美的享受,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二)儲存美的表象,再造新形象

儲存豐富的表象,準確把握審美表象的特征,才有利于再造新形象。因此,我們可以結合他們對繪畫、音樂的喜愛,訓練他們對色彩、音響的辨別能力?!耙龑W生擴大審美情趣的范圍,廣泛閱讀文藝作品,講故事、進行優美的談話等;欣賞自然風光、圖片并茂的卡通畫、攝影作品、繪畫、雕塑等,來幫助他們儲存豐富的表象,并為其想象力的發展提供大量素材”。

三、提高審美趣味,加快審美情趣的形成

審美趣味決定著審美心理活動的方向,又是審美判斷的尺度。教師要充分利用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然美、人情美、意境美及藝術美來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

(一)允許個性自由

小學階段,學生的審美趣味從個性差異極小向個性差異明顯分化發展,在審美活動中,教師必須給學生有相當的個性自由,對接受美有較大的選擇范圍,充分滿足其趣味偏好。

(二)突出個性差異

小學生的審美趣味存在著個性差異的特點,對于小學生文學欣賞的多樣性,教師務必要從尊重學生的審美個性特點出發,對他們的審美趣味加以引導,不可簡單化,要因勢利導地教育學生認識作品中的“精華”與“糟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自覺地欣賞作品中的自然美、真實美、高尚美。不可過分強調審美趣味的共同性,以避免使已萌生的審美興趣又被泯滅。

四、激發審美情感,引導審美情趣的深化

豐富的情感是驅使思維進入亢奮直接動力。審美情趣只有置入思維活動中才能引起對審美對象內在美感的反應。缺乏審美情感介入的閱讀過程中只能使思維停留在文字表面,游離于事物之外,最終不可能獲取對閱讀內容較深刻的理解。故此,語文教學環境追求美的氛圍,渲染美的情調則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關于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是復雜的,教師在實施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不能牽強附會,用生硬的說教來實現,它需要教師嚴格遵循教育規律,以學生的語文審美心理的規律來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只有我們教師把握審美教育的一般心理過程,并注意選擇能充分發揮審美功能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的審美心理必定會得到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必定會形成。endprint

猜你喜歡
審美情趣審美教育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淺談花鳥畫中自然格調的應用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