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區域視角探討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2017-11-14 09:10
海外文摘·藝術 2017年19期
關鍵詞:保護區彝族云南省

(云南農業大學,云南昆明 650500)

1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當今社會一個嶄新的概念,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視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是一項古老的事業,早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出現以前,人們就已經開始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努力奮斗。近幾年,我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人們依然積累經驗、尋求不足之處。作為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的云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擁有26個民族,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因不同地域的創造主體、內容內涵、文化生態環境、流變發展以及傳承方式都不盡相同,云南省不同區域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它們之間相互交融產生的綜合作用也影響了其生成式樣、內容內涵、功能作用、傳承發展等各個方面。進一步把握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促進云南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

2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

2.1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云南省的分布

經過各地區積極地申報和國家有關部門嚴格的評選,2006年5月、2008年6月、2010年5月以及2014年7月,國務院先后四次公布了第一、二、三、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17項及擴展名錄458項,其中,云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第一批34項,第二批38項,第三批21項,第四批14項。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在云南省16個地州的不同地域,但是分布的數量相對不均勻。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以及昆明市的各個區縣,這些地區分別擁有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計60項、51項、59項以及55項,占云南省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總量的39%左右。但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曲靖市以及昭通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目相對較少,總體數目不足30項。

2.2 云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布

云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總計613項,分別是第一批168項、第二批124項、第三批126項、第四批195項。云南省8個地級市和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都有分布,相對均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基本以市縣名義申報,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點。

3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3.1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的劃分

我國為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文化部于2007年設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這項工作標志著我國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同時,保護區的本質是一個文化與環境相結合的時間與地域空間。云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本身十分明顯,劃分保護區也有利于民族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和文化生態保護。下面主要根據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域分布特征以及民族的空間分布情況,結合當地的行政區劃分和民族類別,構建出5個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實現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區域活態保護及傳承。

3.1.1 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

保護區涉及兩個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包括兩個自治州下設的2市5縣,位于云南省最西北部,因其地理位置緊接西藏自治區,藏族文化非常典型,種類也十分豐富,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共有1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民間音樂1項、傳統舞蹈5項、曲藝1項、傳統手工技藝2項、民俗3項、民族醫藥1項。

3.1.2 傣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

該保護區主要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為核心區,外圍區主要是保山市和臨滄市,該區主要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該地區分布有傣族、彝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但以傣族居多,文化也是以傣文化為主。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該保護區共有30項,其中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1項、民間舞蹈6項、傳統戲劇3項、曲藝1項、傳統手工技藝8項、民俗5項、傳統醫藥1項。

3.1.3 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

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中部地區,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市、普洱市和玉溪市。盡管大理主要由白族組成,麗江主要由納西族組成,但這5個地區均處于中部,且彝族仍占該區域人口的多數,彝族無形遺產也相對集中,故將這兩個地區合為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中。該區共有3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民族文學6項、民間音樂5項、民間舞蹈8項、傳統戲劇6項、民間美術2項、傳統手工技藝3項、民俗4項、傳統醫藥1項。

3.1.4 回族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

該保護區包括昆明市、曲靖市和昭通市,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東北部,緊接四川貴州兩省,境內主要為苗族、回族以及彝族等世居少數民族。尤其是曲靖市和昭通市,苗族文化十分典型。該保護區共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以傳統手工技藝為主。

3.1.5 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

該保護區主要是包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該區位于云南省東南部與越南接壤,是我國的邊境地區。這兩個自治州聚居多種少數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壯族、苗族、瑤族等,文化也是相互交融,甚至有些文化遺產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產物,所以將該保護區定為多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該保護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為17項,主要以傳統民間舞蹈與文學為主。

3.2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3.2.1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發展空間不斷縮小,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和原本依附的產業遭到嚴重破壞,嚴重擠壓了文化多樣性和民族文化遺產生存發展的空間。同時政府的追求目標和戰略中心主要放在經濟發展和GDP的增長上,對于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力、經費投入相對較少、后期開發無序、濫用較為突出,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遺的發展。

傳承人逐漸老齡化,后續力量斷代嚴重,面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人亡藝息的困局。同時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力度嚴重不夠,搶救性保護、后續開發利用、傳承發展的健康運行機制沒有被很好的建立起來。云南省的大多數非遺項目都是處于輕度開發和尚未開發狀態,而開發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保護措施單一,開發利用上也存在著不科學和濫用問題,沒有發揮好其珍貴的價值,甚至嚴重的會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破壞,最終造成文化遺產的流失。

3.2.2 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建議與對策

當下的經濟全球化以及現代化進程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逐步提升,使得人類的生活習慣、方式逐步單一化,這就造成了文化也逐步趨同、單一的現象。而對于文化而言,文化一體化對發展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不利,這就需要我們認清當下時代背景,正確認識每個非遺自身的規律及其特點,建立正確的遺產觀念,這才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首要條件。

同時在法治社會里,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一定要牢固樹立活態傳承的核心理念,深度認識傳承保護的重要性。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僅是在博物館、課堂中,是應該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它是流變的、活態的、可創造的一種文化,并不簡單的是一種文物。

最后,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地旅游開發結合起來,挖掘當地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在不同的地區和人群間進行傳播、繁衍,具有不同的差異性和地域性,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而正是這些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文化吸引游客,才讓云南非遺成為重要的資源。同時,我們要順應文化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其中關系,保護好人類珍貴的精神文化家園。

[1]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文化文藝出版社,2006.

[2]安學斌,曹志杰.云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梁華,晉淑蘭.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云南[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17.

[4]繆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及開發利用問題探討[D].西北大學,2008.

猜你喜歡
保護區彝族云南省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彝族美神故里 生態山水畫廊
中共馬邊彝族自治縣委黨校:加快發展,努力開創新局面
彝族傳統服飾與現代創新設計
西部兩地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湄公河淡水魚類保護區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