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古典小說在當代電影中的嬗變

2017-11-15 18:09宮偉偉
電影文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古典小說聶隱娘原著

宮偉偉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

我國古典小說資源豐富,一直以來都是電影重要的取材對象。近年來,古典小說更是成為我國電影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但電影畢竟是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藝術門類,與古典小說在敘事美學上具有不可通約的一面,加之受社會情境、時代思潮以及經濟效益等因素的影響,其對古典小說的改編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媒介轉換,而是逐步演變為電影工作人員的二次創作。本文即以兩部近期上映且皆由古典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刺客聶隱娘》和《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為例,探討古典小說在當代電影中的嬗變。

一、中國古典小說的影像化潛質

當下華語電影出現的古典小說改編傾向說明我國古典小說具有影像化的潛質,能夠順利地被電影改造。具體而言,這種潛質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兩者都擁有敘事功能。古典小說與電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古典小說主要通過抽象的文字表述來刻畫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從而激發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電影則主要通過直觀且逼真的影音來為觀眾呈現人物和事件。與古典小說相比,電影的敘事功能較弱,但兩者在“敘事”層面上卻是相通的,擁有相同的敘事要素——情節、主題、人物等,從而使兩者之間的轉化成為可能。電影《刺客聶隱娘》即改編自唐人裴铏所撰小說集《傳奇》中的《聶隱娘》篇。唐傳奇小說所敘之事“大抵具有首尾和波瀾,不止一點斷片的談柄”[1],較為符合電影對故事情節完整性和生動性的要求?!堵欕[娘》作為唐傳奇中的敘事名篇,成熟的敘事藝術正是其轉化為電影素材的前提所在。

其次,多數古典小說的內容符合觀眾的審美期待。我國古典小說多是經由一個或多個作者千錘百煉,并受到不同時代讀者的喜愛而流存至今的。內容奇幻有趣的明代神魔小說《西游記》即是其中顯例。數百年來,《西游記》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生動的故事情節一直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與此形成鮮明比照的是,當前我國電影界卻少有高質量的電影劇本出現。眾所周知,電影源于劇本,劇本的好壞決定著電影藝術造詣的高低。在此種情況下,改編古典小說就成為電影投資者規避當今電影界劇作能力低下、降低投資風險率的有效方法。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即主要取材于《西游記》。該影片不僅在情節內容上大體承襲了原著,還借助3D技術對原著中的角色形象、場景氛圍都進行了忠實、精細的還原。影片上映后,盡管在敘事結構等方面受到了一些專業影評人的質疑,但其12億元的票房成績足以說明古典小說(尤其像《西游記》這樣的古典名著)對我國民眾的巨大吸引力。

最后,古典小說的受眾定位與電影相契合??傮w而言,我國古典小說的性質、特征、內容和發展方向在根本上是由大眾接受所決定的,[2]因而其題材內容如男女情戀、英雄聚義、神魔傳說等也多具有大眾化、世俗化的傾向。電影作為另一種大眾化的藝術形態,則扮演著以新奇技術滿足群眾娛樂需求的角色。受眾定位的契合成為實現兩者間轉化的又一前提所在。也正因如此,當一部古典小說融會了多種受時下電影觀眾喜愛的素材時,其改編成電影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強。電影《刺客聶隱娘》所本源之傳奇小說《聶隱娘》,篇幅雖短,內容卻兼英雄、神魔、情戀等素材而有之。這應當也是其最終被改編為電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國古典小說在當代電影中的嬗變

貝拉·巴拉茲在談及小說改編為電影時說:“如果一位藝術家是真正名副其實的藝術家……那么他在改編小說……為電影時,就會把原著僅僅當成是未經加工的素材,從自己的藝術形式的特殊角度來對這段未經加工的現實生活進行觀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盵3]這說明古典小說在向電影這一異類藝術形式轉化的過程中,往往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更何況,受解構主義思潮和電影商業化等因素的影響,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把原著完全看作一種原始素材,看作一種誘因”或對其進行“明顯的重新闡釋……重新結構”[4]的電影改編趨勢在我國已日漸明顯。具體而言,古典小說在轉化為電影文本的過程中主要在以下三方面發生了嬗變:

首先是主題的嬗變。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連接的是概念和音響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所連接的內容也會或快或慢地發生變化。[5]由此推論,盡管中國古典小說往往早已確立了語言內容不允許輕易篡改的權威版本,但其語言所指代的意義卻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便意味著各個時代的人們對同一古典小說的闡釋和理解或許不盡相同。反觀古典小說自身,也往往具有多重的主題和審美價值。以《西游記》為例,其主題便自古存在爭議,先后有宗教、政治、游戲、哲學、救贖諸說,[6]并且每種說法都有一定的依據可循,以至于我們無法肯定地指出究竟是哪種說法完美地涵括了它的主旨。

時代語境的變遷和自身主題的龐雜性使古典小說在改編為電影劇本后,主題也往往發生嬗變。因為電影畢竟是一種大眾文化,且在敘事上有著嚴格的時間限制。要使之不受大眾審美趣味影響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完美呈現古典小說的多義性主題,幾乎是不可能的。與《西游記》原著“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7]的復雜主題相比,商業性鮮明的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僅對原著中所表現的佛教哲學進行了提煉和升華。影片試圖借白骨夫人、唐僧等角色之口告訴人們,眼見未必為實,心相才更加可靠。任何生靈的善惡皆有因果,其生存權都值得我們尊重。確切地說,該影片已經摒棄了原著小說的本初主題,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代人的人生哲學,打上了當代文化的烙印。

其次是情節的改編。古典小說與電影在敘事層面上雖然具有相通的一面,但由于兩者用以敘事的符號和媒介并不相同,導致它們對故事情節的要求也往往相異。電影通過畫面和聲音展現故事,所以它對古典小說的改編也主要是擷取其中可供轉換為畫面的情節,古典小說所體現的濃厚文學性、復雜人物關系和心理活動等是電影難以轉譯的。美國著名編劇悉德·菲爾德即認為,小說為電影提供的不過是一堆原始素材,有待于改編者對其精心挑選,“從而使得它們能通過最好的視覺表現力與戲劇成分來描述你的故事,使它們趣味盎然”[8]。在電影日益商業化的今天,電影對故事情節之感性化、生活化、動作性和畫面感的追求也日趨強烈。

基于電影的上述追求,許多古典小說的情節在改編為電影的過程中遭到刪減。電影《刺客聶隱娘》便僅僅采用了原著小說的前半部分作為故事底本。即使是在前半部分中,那些為讀者津津樂道的超現實情節,如聶隱娘變紙為驢、化蟲入腹,精精兒化幡等,也都在導演侯孝賢對劇情真實性的嚴格要求下遭到刪減。侯孝賢此處追求的“真實”,正是力圖將劇情生活化,使劇中角色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除此之外,在上述改編過程中還存在增添或改變原著情節的情況。這是因為電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為觀眾呈現一個富有個性化或趣味性的完整故事。電影劇本如果完全忠實于篇幅長短不一且內容存在諸多空白的古典小說,則極有可能無法做到這一點。故而在改編的過程中,改編者往往會基于個人的藝術追求或大眾的接受心理而設計一些原著中所沒有的情節。電影《刺客聶隱娘》就為了突出聶隱娘內心的矛盾與糾結而對原著的情節做出了改動。同樣是描述聶隱娘刺殺某大僚一事,原著只說她見大僚正逗弄一可愛小兒,未忍立即將其刺死。但在電影中,聶隱娘卻最終放棄了刺殺。

再次是人物形象的重塑。我國古典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在經歷長期的傳播之后,有許多已為廣大民眾所熟悉和喜愛。電影要將其訴諸視覺并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在尊重原著人物基本身份的前提下,對其形象加以重塑就成為一條勢在必行的道路。正如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編劇冉平在談及改編文學經典時所指出的那樣,改編要從人物開始,要有自己當下性的思考,要力求使原著中的人物形象眉眼都在,內里卻另有乾坤,否則現在的電影觀眾一定不會埋單。[9]電影對古典小說人物形象的重塑一般是從建立全新的人物關系開始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凸顯影片的主題。在唐傳奇小說《聶隱娘》中,聶隱娘與姓名不詳的魏博領主只是單純的主客關系;女尼則僅是聶隱娘的師父。但上述人物關系卻在電影《刺客聶隱娘》中全被改變:魏博領主不僅鎖定為田季安,而且成為與聶隱娘有過婚約的表親;女尼除了是聶隱娘的師父外,還是一心維護唐朝統治的嘉信公主,聶隱娘即是奉她之命而歸家刺殺意欲謀反的表兄田季安的。影片試圖通過對劇中人物關系的重組,將聶隱娘置于情義兩難的尷尬境地,進而為其自我意識覺醒這一影片主旨服務。

在電影對古典小說進行改編的過程中,還往往會增加或刪減其中一些相對次要的人物。這一方面是因為電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豐滿和塑造主要人物,突出影片主題。倘若不加選擇地將原著中的所有人物都搬上銀幕,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為了使電影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和心理接受能力,以便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許多電影會刻意增加一些插科打諢的次要人物來豐富自身的娛樂因素。在電影《刺客聶隱娘》中,原本于小說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陳許節度使劉昌裔即因無法配合塑造主體意識日漸覺醒的聶隱娘形象而遭到刪減。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則在白骨夫人身邊增加了三位原著中不存在的女妖跟班。她們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增加電影中的美女演員數量以及在后期的打斗中通過變身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

三、結 語

綜上所述,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敘事功能、精彩內容和平民化的受眾定位,我國古典小說有著較強的影像化潛質,易于被電影取材。又因為它與電影分屬不同的藝術形式,使之在轉化為電影文本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在主題、情節、人物形象等方面發生嬗變。電影對古典小說的改編可以取得雙贏的結果:古典小說較高的藝術水準和知名度為電影的藝術質量和經濟效益提供了保障;電影的大獲成功又會重新喚起人們對古典小說的記憶或關注,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他們返回去閱讀。

本文資以舉例的兩部電影皆未取得雙贏的結果:《刺客聶隱娘》雖被相當一部分影評人稱贊為還原甚至超越了原著的藝術水準,卻因超出了普通大眾的審美接受能力而在票房上慘淡收場;《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借猴年來臨之機以其華美的視聽效果狂攬12億票房,卻因在情感敘事上過于簡略而被許多影評人噴為“爛片”。這提示我們,要成功地將古典小說改編為電影,既須加強對古典小說的深入理解,在把握其精髓和文化意蘊的基礎上對其加以改編和創新,又須尊重電影自身的特性,充分考慮時代風尚和大眾的審美接受能力,盡可能地平衡影片的視聽特效與敘事內容的關系。唯有如此,電影對古典小說的改編才能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又擴大古典小說的影響力。

猜你喜歡
古典小說聶隱娘原著
讀原著學英語(三)
中國古典小說文獻整理與研究
漂流瓶
尋找適合的解讀方式
拔牙
身份的瓦解與重建
——從《刺客聶隱娘》看侯孝賢的“歸去”主題
從《刺客聶隱娘》到大九湖濕地
從唐畫宋摹本中說聶隱娘
聶隱娘,她不該孤獨
中國古典小說序跋語篇之互文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