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荒野獵人》的意識形態分析

2017-11-15 18:09
電影文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國家機器霍克格拉斯

徐 欽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044)

摘得三項奧斯卡獎的美國電影《荒野獵人》在內地收獲了37740.8萬①元的票房,成為在內地票房成績亮眼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之一,該片也得到了國內電影學界和業界人士的關注。作為一部藝術電影,《荒野獵人》審視了美國早期的西部拓荒史,蘊含著一定的人文情懷,但就內容本身而言,其滲透了美國主流的社會意識形態。

電影《荒野獵人》根據邁克爾·彭克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美國,講述了皮草獵人休·格拉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被熊所重傷、其子被人謀殺,后被同伴搶走行李、財物并將他拋棄于荒野,最終歷經磨難奇跡般存活進而展開復仇的冒險故事。

盡管休·格拉斯的故事有著虛構成分,但電影的故事背景,即美國西部的拓荒史,卻是客觀存在的。美國早期的發展史,可以說是東部人口不斷向西部地區遷移的歷史,在這一段漫長的歷史中,許多人開墾種地、打獵捕魚,惡劣環境中的奮斗也造就了被后人所崇尚的拓荒精神。然而,盡管這段歷史開發了美國西部地區、確立了美國文化的本土化,但是人口向西擴張過程中對大自然的破壞、對印第安人的迫害卻是不能逃避的話題。電影中格拉斯作為一位皮草獵人,不僅參與到了破壞生態的進程中,也見證了白人在開疆辟土時與印第安人之間所產生的交流與沖突。

一、電影的意識形態批評

“意識形態”有多種不同的分類,包括政治的、倫理的…… 而馬克思主義、后現代主義等領域的學者也對意識形態有著不同的理解。根據電影理論家路易斯·賈內梯的《認識電影》,意識形態通常的定義是“為反映社會需要和個別的個人、團體、階級或文化向往的一組意念”?!耙庾R形態”這個詞語一般會與政黨、政治產生聯系,但也可以說是任何人類事業中所隱藏的價值體系。[1]

在電影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意識形態批評的相關論述建基于路易· 阿爾都塞的論文《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之上的相關思考和批判,阿爾都塞在該論文中提出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概念,并且給出了八種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分類,電影可以劃歸于其中的“傳播媒介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和“文化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2]在阿爾都塞相關理論的影響下,電影意識形態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讓-路易·鮑德里亞的論文《基本電影機器的意識形態效果》便是對阿爾都塞理論的繼承,在鮑德里亞看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效果已經內在于電影攝放機器之中……電影本身可以被視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一個最佳裝置,一個可以不斷地對意識形態進行復制、再生產的有效裝置”[3]。

“電影擔負潛移默化地使意識形態和社會形態得以延續與再生產的責任,它是輔助國家機器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統治階級通過電影敘事,通過聲光電化將意識形態十分隱蔽地表達出來,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不自覺地接受了這種本來不愿接受的思想?!盵4]對于美國而言,好萊塢電影是其輸出文化、展現軟實力并控制全球意識形態的有力武器,即使對于《荒野獵人》這樣一部藝術電影來說,美國電影流水線操作、復制再生產的模式也會將意識形態融合到其整體的電影語言中。鑒于電影中的意識形態往往具有隱含性、內化性甚至是欺騙性,從意識形態批評的角度出發,對電影展開分析也就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荒野求生的個人英雄

賈內梯曾指出,不同類型電影中的意識形態具有中立、暗示和明示三種不同的明顯程度,“劇情片大致都屬于暗示類,也就是說它們的主角不會冗長地述說他們的信仰。我們得自己透過表面,深掘建構在其目的底下的價值體系”[1]。在《荒野獵人》這部劇情電影中,我們也只有隨著故事的開展,才能夠發現正面和反面人物之間沖突的價值觀念。

在《荒野獵人》中,男主角格拉斯看似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皮草獵人,卻在影片開始就被交代了其不一般的人生經歷:與印第安女子通婚、生下混血兒子霍克、妻子被白人軍人殺死、兒子被白人軍人燒傷,以及后來與母熊搏斗致其死亡自己卻身受重傷。

在格拉斯受傷后,打獵隊隊長亨利為了不影響隊伍的行程,遂將無法動彈的格拉斯托付給霍克、菲茨杰拉德和布里杰照料,可是利欲熏心的菲茲杰拉德為了能早日跟上大部隊,殘忍地殺害了霍克,并欺騙布里杰一同拋下格拉斯,只給格拉斯留下少許行李任其自生自滅,格拉斯個人的荒野求生和為子復仇也就此展開。格拉斯求生的整個過程,既要克服自身的傷痛,又要躲避印第安人的追殺,還要找到大部隊,否則就很難復仇成功。

與母熊的單打獨斗已經足以體現格拉斯的勇氣與頑強,后續走出荒野的過程中其所克服的肉體上(傷痛)、精神上(思念妻兒)、客觀上(荒原的惡劣環境與印第安人的追殺)的多重磨難更是彰顯出他的執著與無畏。另外,影片中格拉斯帶領打獵隊逃出印第安人的伏擊、解救被當作人質的印第安女孩、頻頻夢到妻兒等情節也反映了格拉斯的智慧、善良、重感情等優秀品質,最終格拉斯也憑借著自己的智慧成功復仇。

可是這位個人英雄式的獵人,在穿越荒原、頑強求生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在全身傷口尚未愈合的情況下身著冬衣在河水中浸泡、生吃魚肉和牛肝,后來又騎馬墜落山崖、鉆馬尸取暖…… 無所不用其極的電影畫面,都是為了突出格拉斯的個人英雄形象,然而這樣過于暴力、血腥的鏡頭會讓部分觀眾難以適應,有影評人認為導演這樣的處理是一種“用力過猛”[5]的表現。

誠然,美國社會歷來都崇尚個人英雄,這與美國文化的精髓之一——個人主義有著一定的聯系,這種獨特的情結也不斷地被體現在好萊塢電影中,充分說明了其個人英雄主義的意識形態?!痘囊矮C人》中不顧受眾觀影體驗,一味地以夸張畫面凸顯男主人公頑強、能吃苦的手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美國西部拓荒歷史中白人所遭受的多方面挑戰,卻也將格拉斯的個人形象拔高到一個不盡合理的程度。

三、基督新教的宗教信仰

在西方的文學藝術史中,宗教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對于電影這門“第七藝術”來說也不例外。從美國建國前的殖民史算起到如今的21世紀,基督教新教一直都是美國社會的主流宗教,好萊塢也一直熱衷于在電影中融入基督教元素,將宗教的意識形態以臺詞、畫面、音樂等各種形式在電影中呈現出來。

《荒野獵人》中,打獵隊隊友將死去的同伴推入河水時,默念著基督教的禱告詞:“遺骸化作肥料滋養花朵…… 阿門。當晨霧散去…… 阿門?!备窭棺叱龌脑^程中的一場夢境里,在黑暗中看清了墻上的宗教壁畫(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雙腳);格拉斯后來又在夢境中走進一座基督教堂的遺跡,從遠處看,教堂的墻邊有一只黑色的羊(《圣經》典故“迷途的羔羊”),走近后才發現是兒子霍克站在那里。在這一畫面中,左側的近景是霍克,右側的中景是耶穌受難像,仰視鏡頭的處理既體現了霍克如圣子般的存在(霍克是因為父親而被殺害的),又展現了基督教信仰在格拉斯心中的無上地位——霍克盡管逝去了,夢中的教堂雖然是破敗的,但教堂頂端的鐘卻一直在敲打著,這說明了格拉斯對基督教信仰的虔誠與堅持。

影片最后,與菲茨杰拉德的決斗中,格拉斯并未親手殺死他,而是說出“復仇在上帝的手里,而不是我的手里”,并將其推入河中,聽憑命運的安排。這就再次說明了格拉斯對基督教信仰的堅守以及他視復仇為手段而不是目的的高尚情操。

此外,電影中還有一部分與宗教、上帝相關的臺詞出自菲茨杰拉德之口,然而這些臺詞多少包含著對上帝的不尊重(如稱“上帝是一只松鼠”),這樣的設定是為了凸顯其人物品質的卑劣,同時也是為了通過其悲劇性人物結局再次彰顯基督教信仰的圣潔與不可褻瀆。

電影中融入宗教的意識形態,“一方面……反映著導演個人或是社會的宗教信仰、宗教傾向甚至是對宗教信仰的質疑、對宗教內部黑暗的揭露抨擊;另一方面……也同步塑造、影響著社會的宗教意識,發揮著一種引導或啟迪的作用”[6]?!痘囊矮C人》中基督教元素的展示,是美國宗教意識形態的一種正面體現。雖然我們很難判斷其是否會對中國觀眾產生引導的作用,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好萊塢借助電影來傳播其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的一種手段。

四、被弱化的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沖突

賈內梯在其《認識電影》中論述意識形態的章節,將文化、宗教與種族放在一起討論,而在現實生活中,文化、宗教與種族同樣也是密切相關的。在美國早期的歷史中,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宗教與文化確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對立與沖突,其發展到極致,便是美國歷史上的“血淚之路”(Trail of Tears)——美國白人逼迫印第安人西遷的過程,后人將這段歷史淡化為“印第安人遷移”??蓪嶋H上,這個“遷移”的過程中有著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壓迫、與印第安人的戰爭…… 對于《荒野獵人》這樣一部西部電影來說,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的關系是不得不涉及的話題,可是《荒野獵人》整體似乎有與歷史真相不完全相符的一面。

在《荒野獵人》中,除了片頭印第安人對皮草打獵隊的伏擊以及影片前半部分格拉斯回憶白人軍隊對印第安村落的破壞,再未出現美國白人群體與印第安人群體之間的直接沖突,取而代之的是法國白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糾葛(法國曾在北美擁有殖民地)、印第安人對格拉斯的追殺、人與自然的斗爭、格拉斯對菲茨杰拉德的復仇……這樣的處理就淡化了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而在影片中不多的描繪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之間沖突的部分,也主要是印第安人作為強勢一方,無論是片頭搭配長鏡頭使用的印第安人伏擊打獵隊的片段,貫穿全片的印第安人對格拉斯的追殺,還是片尾印第安人殺死菲茨杰拉德,美國白人都是受害方,而影片對美國白人迫害印第安人僅予以輕描淡寫的交代。影片中甚至還安排了一位波尼族人作為格拉斯荒野求生路上的恩人,體現了印第安人對白人的照顧。全片這樣的描述顯然與歷史上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的驅逐、迫害的真相有所偏離,電影實際上掩蓋了美國早期西部拓荒史中印第安人屢遭白人侵略的殘酷事實。

除了敘事之外,影片中另外一種弱化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沖突的手法是視覺,其中包括對美國白人和印第安人不同的鏡頭處理以及頻繁出現的一些視覺元素。如電影中出現多次的牛頭骨堆,據調查,按照最初的設想,本應該是印第安人的頭骨堆,寓意著他們在白人高壓下的消亡,②但最后呈現出來的卻是牛頭骨堆,這就將白人對印第安人的迫害轉移到了人類對自然和生態的破壞上。

五、結 語

總之,《荒野獵人》過于強調男主角格拉斯個人的苦難,卻并未做到客觀、公正地去審視歷史,“荒野求生”故事的外衣下,是被掩蓋的歷史真相。雖然我們無法以拍攝紀錄片的標準去衡量一部電影,但是,如果電影以刻意的或者隱含的方式構建了某種淡化甚至扭曲史實的話語體系,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是電影強加給觀眾的一種意識形態。

《荒野獵人》中的意識形態還包括自食其力的美國精神、環保主義、女性主義等,但它們在電影中表現得并不明顯。而對于電影中荒野求生的個人英雄、基督新教的宗教信仰、被弱化的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沖突這三點的意識形態分析,能夠讓我們了解導演和主創團隊的意圖。我們作為觀眾,面對著作為精神機器的電影、面對著西方電影中的意識形態,需要保持冷靜的態度,而在消費相似的媒介產品時,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堅持理性的思考與判斷。

注釋:

① 中國票房網,http://www.cbooo.cn/m/642886。

② 鳳凰娛樂網,http://ent.ifeng.com/a/20160321/4259 3091_0.shtml。

猜你喜歡
國家機器霍克格拉斯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紅”英譯問題辨析
絢爛花車(環球360)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的古詩詞增譯策略及啟示
《紅樓夢》霍克思譯本中習語英譯的跨文化闡釋
淺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及其當代啟示
尋找那些鏡頭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羅·格林格拉斯)
從意識形態批評角度評影片《綠里奇跡》
國家本質芻議
電腦也瘋狂
電腦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