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麗塔》從小說到電影的敘事策略轉變

2017-11-16 06:25張淑紅
電影文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赫伯特奎爾洛麗塔

張淑紅 張 珊

(河北傳媒學院國際傳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作為納博科夫在美國文壇的首部小說,《洛麗塔》自1955年出版后,曾先后被庫布瑞克等知名導演搬上大銀幕。其中1997年由好萊塢知名導演阿德里安·萊恩執導的第二版《洛麗塔》,更是通過對原著小說敘事時空、敘事視角、敘事人物等方面大刀闊斧的改編,讓這部略顯驚世駭俗的反傳統小說更加真實生動,更為符合現代觀眾的認知能力和審美標準,成為經典文學改編電影的驚世之作。本文從敘事學視角入手,分析1997年版本電影《洛麗塔》與原著在敘事方面的差異,旨在探究文學改編電影的敘事策略及特點。

一、顯隱結合的雙層結構

所謂敘事結構就是指作品中不同元素排列或組織的形式,對故事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原著《洛麗塔》中,作者納博科夫為凸顯故事的神秘色彩和憂郁的風格,故意選用了一種文學迷宮式的敘事結構,離奇復雜,既像通俗小說,又像描寫戀童癖的傳記文學。但是對于電影來說,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將這些抽象復雜的文學內容直觀地展示給觀眾,因此導演對敘事結構進行了個性化改編,采用了一種顯現結構和隱性結構結合的雙層敘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影片一方面主要通過人物奎爾蒂的活動為顯性敘事,讓他引導著觀眾去了解整個故事的梗概。例如,奎爾蒂在整部影片中總是或明或暗地出現。在影片伊始,他就以落魄的人物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他是整部電影發展走向的操縱者,無論他出現在哪個場景,無論是警員還是醫生,他總是或明或暗地見證著故事的發展,可以說奎爾蒂是不可或缺的,是他將洛麗塔由赫伯特的身邊拉走,引發洛麗塔、赫伯特之間矛盾的升級。但是劇中人物,無論是洛麗塔、赫伯特還是夏洛蒂,都不知道奎爾蒂的出現??梢哉f,奎爾蒂在影片中起到了引導觀眾認識矛盾沖突的作用,避免觀眾陷入原著小說閱讀后的慣性思維,為理解電影情節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電影以赫伯特和洛麗塔之間隱晦的性關系為隱性敘事,暗示著觀眾對整個事件進行分析。小說可以通過文字對赫伯特和洛麗塔之間驚世駭俗的性關系進行大膽、直接地描寫,而電影受到審查制度的影響,無法直接描寫性愛場面,只能通過隱晦的暗示性場景、臺詞,引導觀眾對整個事件進行判斷。這種隱性的故事敘事讓整部電影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但是又充滿刺激,讓觀眾在或直接或隱晦的情節幫助下,對洛麗塔及赫伯特之間這種不正常的關系及超脫世俗的愛情產生遐想或判斷。電影通過隱性敘事和顯性敘事相結合的敘事結構,一方面保證了原著的神秘色彩,讓觀眾更加投入到對電影情節及人物的剖析,不再單純地將思維停留在戀童癖這一表面事件上,對于主題闡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電影的這種敘事結構將不適合畫面表現的情節予以隱藏,保證了電影內涵的傳達效果,不會讓觀眾將電影歸納到“色情”范疇之內。

二、循環跳躍的敘事時空

小說《洛麗塔》中,故事的敘事時間鏈條是破碎的,敘事的空間也是非常含糊的,故事的發展主要隨著赫伯特的記憶而變化。過去、現在、將來之間的連續性都被主人公赫伯特的回憶一點點打碎,不斷跳躍??梢哉f在原著中,時空就像是牢獄,而每個人物都被主人公的回憶時間所囚禁,只能隨著赫伯特的思維變化而被動變化。這種抽象的敘事時空安排雖然有利于故事的矛盾展示,但是卻為讀者帶來極大的閱讀困難。而電影改編要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和邏輯性,無法完全照搬小說的敘事時空模式,因此在時間上雖然也是根據赫伯特的回憶開展的,但是這種回憶并不是碎片化的,而是依照著赫伯特與洛麗塔相遇—追求—相戀—陷入奎爾蒂圈套—洛麗塔出逃—赫伯特復仇—赫伯特死于監獄這一完整的線索展開的。不同于常見的線性敘事時間順序,影片采用倒敘的開始方式,一開始就告訴觀眾赫伯特與洛麗塔最后的結局,再馬上跳轉到過去時間,隨著一步步的回憶,最后時間又跳轉到現在,可以說,電影采用“現在—過去—現在”的循環模式來構建整個故事。影片對于回憶的主線索比較固定,沒有讓赫伯特的回憶過度碎片化,這樣既能讓觀眾對整個故事有完整的了解,又能讓觀眾了解主人公更多的結局信息,讓觀眾的想象和主人公的人生軌跡形成心理呼應。除了敘事時間外,原著小說在空間構建上只是伴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讀者只能根據主人公赫伯特的描述來主觀臆想構建每一個場景,尤其是小說中大量隱喻、借代、象征等手法更是讓讀者的閱讀非常困難。然而影片《洛麗塔》采用鏡頭語言將小說中對空間的變化予以非常細致的展示,無論是赫伯特的愛情經歷還是洛麗塔的心路歷程都與每個特寫的場景鏡頭結合在一起,用場景空間的變化創造出了非常好的視覺效果及對觀眾的極強心理感染力。例如,影片中當赫伯特第一次見到洛麗塔時,夏洛蒂帶著他參觀花園,影片采用中景的鏡頭將美麗的花園場景展示給觀眾,嬌小、可愛的洛麗塔正好位于鏡頭的中心位置,與整個場景形成一種完美的統一,用花園的自然之美隱喻洛麗塔的美麗和單純。在這種完美的場景影響下,主人公赫伯特對洛麗塔的喜愛逐漸顯露,此時電影將鏡頭由中景變為特寫鏡頭,將赫伯特專注的面部表情直觀地展示出來,瞬間讓觀眾明白了他的內心世界,赫伯特的癡迷和愛戀隨著鏡頭在空間內的切換展現得淋漓盡致。影片《洛麗塔》為突出故事的懸疑特點,將大量鏡頭聚焦于特定的場景空間上,對空間變化予以非常細致的展示,讓觀眾隨著鏡頭范圍的變化,認識人物在特定環境內的心理變化,既渲染了故事氛圍,又為后續故事埋下了伏筆,可謂一舉兩得??傊?,電影在敘事時空上的改編,讓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化,讓觀眾的心理隨著不同的時間、場景產生不同的反應,符合觀眾現代審美習慣,實現了對原著小說的超越。

三、多重客觀的敘事視角

小說《洛麗塔》中作者納博科夫賦予了主人公赫伯特全部的話語權,他掌握著故事的敘事權,無論是人物、時間還是情節,都隨著他的視角而不斷變化。這種極具男權思維的單一敘事視角導致敘事過程及矛盾的刻畫主觀色彩較濃。例如,小說中赫伯特經常對他與洛麗塔之間的愛情進行主觀的臆測和辯解,讓讀者產生對其戀童癖心理的同情和理解。但是電影卻采用了較為客觀的敘事視角,讓觀眾根據不同視角去自行判斷整個事件合理與否,這樣既符合了現代觀眾的道德標準,也讓整個故事真實生動。例如,小說中赫伯特是一位善于辯解的人物,他總能用較為誠懇的態度對自己進行反思或譴責,這讓他經常陷入不道德的心理思緒中,時而內疚,時而悔恨,但是赫伯特很多行為完全是出于維護自己畸形愛情觀的目的,觀眾很難僅憑赫伯特的視角對他畸形心理的認同,也很難根據他對安娜貝爾戀情的講述,形成對戀童癖這種超越倫理的感情產生認同。因此,電影逐漸將原著中非常強烈的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改變,讓赫伯特、洛麗塔、奎爾蒂、夏洛蒂,甚至畫外音都成為敘事聲音,從多個角度為觀眾提供心理判斷的依據。雖然電影仍然是圍繞赫伯特展開,但是這種話語權已經被分攤到不同角色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影片采用變化的視角為整個故事提供了不同的參照角度。例如,在描述奎爾蒂時,鏡頭跟隨奎爾蒂的活動向觀眾展示奎爾蒂的真實一面;而介紹洛麗塔時,則是通過媽媽夏洛蒂的視角,將其表現為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女孩,喜歡挑戰權威和嘗試新鮮事物。與小說主觀的視角相比,客觀的電影視角完全摒棄了作者納博科夫的個人情感元素,也擺脫了當時社會的外在影響,讓現代觀眾從不同角度重新感受故事更為真實的一面,讓這部虛擬、神秘風格的電影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沖擊力。影片《洛麗塔》雖保留了男性敘述者聲音,但事實上更多表現為“它”者的敘事視角。影片總體以一種不露痕跡的方式來客觀地表現著故事,這種超脫主人公的敘事視角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小說的時代屬性,具有極強的后現代風格。尤其畫外音的敘事,讓故事的邏輯性得到極大的保證。畫外音敘述讓觀眾所獲取的內容并不會局限于特定人物,也不會讓觀眾憑借自己的判斷參與到影片內涵的構建中,對于影片主題個性化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影片《洛麗塔》還采用意識流的方式用某些情節來展示思想或內涵。例如,影片伊始赫伯特失魂落魄地駕駛著老爺車走在空曠的野外時,觀眾思維會隨著片中意識流的畫面語言進行思考。但是當畫面結束時,觀眾對故事的思考仍然會得到一定的持續,這對于傳達影片微妙抽象的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人物女性意識的覺醒

通過小說《洛麗塔》的原名《一個白人鰥夫的自白》可以發現,小說的核心人物是男性,人物塑造的方式也是圍繞著男性展開,洛麗塔、夏洛蒂等女性人物的刻畫沒有得到重視,讀者對小說中很多女性人物的印象非常模糊。但是,由于當代社會女性意識的發展,電影不能完全忽視女性形象的塑造,因此為滿足現代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的審美及心理需求,電影在女性人物塑造上顯現出明顯的女性主義的意識,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例如,小說中洛麗塔盡管是主人公,但是在男性話語權的氛圍下,人物形象和性格并沒有被賦予太多的比重或發揮空間。小說中她只是個女孩,是被動接受愛情的女人,沒有自我個性和聲音,在讀者眼中她就是個符號,其形象完全可以根據男性想象而變化,或可愛,或豐滿,或性感,無論何種形象,小說都沒有予以明示。但是電影卻為洛麗塔等女性賦予了全新的形象,讓女性形象由抽象變為真實。如洛麗塔不再是小說中那個光著腳丫的懵懂女孩,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能力的少女。影片中,當赫伯特首次在后花園見到洛麗塔時,小說的描寫非常簡單,而電影中洛麗塔躺在草坪上,沐浴在如夢如幻的水霧中,幾近濕透的衣服將少女完美的酮體勾勒得性感美麗,這種有別于原著的女性描寫不僅讓赫伯特產生了對少女身體的癡迷,更讓觀眾理解了為什么赫伯特這個知書達理之人會陷入戀童癖的心理疾病中,讓整個故事的發展更具有邏輯性和說服力。影片中,洛麗塔不再是單純的小女孩,她甚至會在媽媽面前和赫伯特調情。她美麗、刁蠻、放蕩、極具反叛精神,甚至肯用身體去引誘赫伯特。影片中的女孩已經不再是小說中的隱形人,她活生生地、有血有肉地活在電影中,并且不再是赫伯特戀童癖的受害者,反而變為更加主動的引誘者。顯而易見,電影導演從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和女性形象入手,重新對女性進行了塑造,讓女性不再是小說中隱形的、缺席的敘事者,而是掌控自我話語權,引導著觀眾從新的角度去審視電影,對電影內涵的表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結 語

電影是視覺藝術,更是敘事藝術,它有著與小說敘事截然不同的敘事特點和風格?!堵妍愃酚尚≌f到電影的改編過程中,導演阿德里安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采用全新的雙層敘事結構、循環的敘事時空、多變的敘事視角及充滿女性意識的敘事人物等敘事策略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讓影片的故事更加真實生動,與原著神秘抽象的敘事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這點上來說,電影《洛麗塔》成功地實現了文字向影像的華麗轉身,而影片的成功也為文學經典改編電影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值得電影創作者認真地思考和研究。

猜你喜歡
赫伯特奎爾洛麗塔
馬奎爾四年等一回
改變
《洛麗塔》與納博科夫的“文學性”
威爾和斯奎爾
馬奎爾 成功路漫漫
從困惑到重生:《船訊》主人公奎爾成長歷程研究
加9旬夫婦圣誕前被迫分居
迷失的美國麗人
——《洛麗塔》的成長小說解讀
智者和愚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