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巴文化傳承方式變革的調查分析

2017-12-07 13:18康厚良楊玉婷
紅河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東巴麗江市納西族

康厚良,楊玉婷

(1.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昆明 650304;2.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昆明 650106)

東巴文化傳承方式變革的調查分析

康厚良1,楊玉婷2

(1.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昆明 650304;2.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昆明 650106)

立足于社會變遷背景下麗江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對東巴人數、年齡結構和區域分布等數據的分析發現,東巴文化傳統傳承方式已經消失,而采用學校培養模式傳承東巴文化又面臨著諸多困境,通過對兩種傳承方式的比較分析,總結出不同時期各種傳承方式的優勢和弊端,希望能對東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東巴傳承;傳承方式;傳承變革;東巴文化

“東巴”是納西族傳統宗教(東巴教)祭司的民間稱呼,他們在東巴教中自稱本缽(py33mby31),意為“老師、導師、智者”,是東巴教的繼承者和傳播者。[1]9東巴教是納西族全民信仰的傳統民族宗教,被學者認為是后原始宗教形態,[2]57在保留自身特點的情況下,融入了藏族苯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和道教的部分精髓,[3]32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特質。[4]380東巴教的傳承和推廣一直都由東巴負責完成,他們通過口傳心授、典籍傳承等方式將東巴文化連綿不斷的傳承到今。2003年用東巴文書記載并傳承的東巴古籍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目錄》,這使東巴的使命更加重要。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東巴教的傳承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原有的傳統傳承方式已逐漸消亡,為了保護東巴文化,并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東巴文化的傳承已改為學校培養和傳承模式。因此,通過對兩種不同傳承方式的優勢和弊端作比較分析,希望能對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 東巴文化的基本情況

(一)申請加入東巴協會的東巴文化層次

為了能更好地對現有的東巴和相應的東巴文化進行保護和管理,于2010年正式成立東巴協會,吸納村鎮中具有一定東巴文化基礎的東巴入會。根據東巴協會提供的東巴入會信息可知,到2012年底,東巴協會現有會員90人,其中小學學歷有52人,占總人數的58.9%;初中學歷有32人,占35.5%;高中及相當學歷有3人,占3.3%;大學學歷有3人,占3.3%。另外,協會會員多數來自農村,其中已熟練掌握十種及其以上祭祀的東巴,其年齡均超過45歲,而能熟練書寫和流暢閱讀東巴文的東巴只有20人左右,且年齡也都在50歲以上;30歲以下的會員有4人,他們一般只掌握3個左右的簡單祭祀,并且一般只會閱讀和書寫一些簡單的東巴字和詞。由此可知,納西族東巴文化的民間傳承存在斷層,能系統掌握納西族東巴文字和東巴祭祀的年輕東巴過少,使得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繼續傳承面臨危機甚至瀕危。

(二)參加東巴法會的東巴年齡和地域分布

“東巴法會”是麗江市一年一度的東巴盛會,每年農歷三月初五在玉水寨景區舉行。法會期間大多東巴相聚一起祭祀東巴始祖——東巴什羅,誦讀經文、跳東巴舞等儀式,從恢復以來至2013年已舉辦了十三屆。東巴法會既是老東巴展示自身技藝,又是小東巴學習鞏固相關知識的主要機會,同時也為不同區域東巴的交流和學習提供了平臺。

2011年東巴法會的與會東巴年齡結構:80歲及以上的3人;60-79歲的有7人;40-59歲有13人,20-39歲有12人;19歲以下有8人(均來自玉水寨東巴學校的學生),其年齡分布如圖1所示。從地理分布來看,來自大具鄉、新鄉、拉市鄉、太安鄉等地區東巴較多,東巴文化開展較好。另外,隨著“東巴法會”舉辦次數的增多,與會東巴人數逐年上升,但老東巴人數卻逐漸減少,年輕東巴有一定的增加,但小東巴仍舊較少。

圖1 2011年東巴會與會東巴年齡結構

(三)東巴授位情況調查

2012年經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授權,由麗江市東巴文化傳承協會和玉水寨東巴文化傳承基地組織實施了東巴(達巴)學位評定工作。通過對東巴學習技藝的年限、掌握技藝的數量、開展祭祀的情況,以及在東巴文化保護中所做的貢獻等多方面進行考評,最終全市共評出東巴大法師6名、東巴法師30名、東巴傳承員40名、東巴學員47名,共23名,[5]各類東巴的年齡結構分布,如圖2所示。授位的東巴主要來自寧蒗縣拉伯鄉29人及玉龍縣的塔城鄉13人、大具鄉6人、魯甸鄉5人、金山鄉5人、太安鄉4人。通過對東巴評定和授位的調查,發現東巴文化在上述鄉鎮保存和發展得較好,但東巴活動的開展主要集中在玉水寨、拉伯鄉、塔城鄉和麗江市區的各個景區。同時,麗江旅游的蓬勃發展也間接促進了東巴教相關活動的開展。

圖2 授位東巴年齡結構圖

二 東巴文化傳承方式的變遷

(一)傳統的東巴文化教育傳承方式

一直以來,納西族東巴都生活在農村,一般每個村寨都有一名大東巴,他們平時和普通村民一樣以務農為生,只是在節令、習俗、婚喪嫁娶等重要的節日才出現主持法事。東巴傳承方式為世襲制和個別的師承制,“老師”一般均是自己的祖輩或父輩?!袄蠋煛焙汀皩W生”生活在一起,白天一起勞作,閑暇時就口傳心授,教授小東巴誦讀經文、舉行東巴儀式和書寫東巴經文等?!皫煶兄啤睕]有場地、時間的限制。每逢要做法事時,“學生”就是“老師”的主要助手。因此,傳統傳承一般啟蒙較早,學習時間較長,幾歲就開始學習,學習時間均在10年以上。并且“學生”的東巴功底扎實、所學技能全面,而直到“老師”不能再繼續主持儀式(年邁或者辭世)為止,作為徒弟的才能主持東巴祭祀活動。然后,繼續以同樣的教授方式完成對新一代小東巴的培養,具體過程如圖3所示。因此,在傳統的培養傳承中,“老師”一生所教的“學生”數量較少,一般為1-2名,“學生”承襲了“教師”的畢生所學,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精髓得到有效傳承。

圖3 傳統東巴傳承圖

(二)東巴學校傳承培養模式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麗江市世襲師承制的東巴傳承方式逐漸消失,標志著納西族傳統東巴傳承方式的終結。而在2003年開辦的第一所東巴學校,則標志著納西族東巴的傳承進入學校模式培養傳承。如今麗江市已經開辦了兩所教授東巴文化的東巴學校(魯甸新主東巴學校和玉水寨東巴學校),招生對象為具有一定東巴文化基礎的青年人,培養方式以短期培訓為主,培訓目的是強化學習東巴文化。到2011年初,已結業的東巴學員累計達到43名。培訓班突出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針對性強,以學員掌握東巴文化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目的;二是培訓對象廣泛,入學門檻較低;三是收效較快,能讓學員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東巴文化相關知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培訓時間短,在教學中無法顧及到每個學員的具體學習情況。同時,東巴文化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學習過程,而短期培訓只能學到簡單祭祀、雕刻和東巴文字的書寫等初級知識,因而極大制約了東巴文化的傳承和全面發展。

為了更好地發揮納西族東巴學校的教育功能,學校采取5年制寄宿全封閉式教育,由兩位資深東巴主要負責教學,目前在校生人數為8人。所教授課程包括經文、漢語、美術、雕刻、體育、勞動等。上課時間為每周一至六,白天7節課,每節45分鐘,還有1小時的晚自習。對于在校學習的“學生”,每人每月發放200元生活補助,并且食宿全由校方免費提供,畢業后由學校安排就業,主要是在麗江周邊景區從事相關工作,如圖5所示。由于東巴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困難,但均有一定的東巴文化基礎,自身非常愿意學習東巴文化。因此,整個東巴文化學習過程中針對性強、收效較好。2012年11月,玉水寨東巴傳承學校經麗江市文廣局行文同意,市民政局批準登記為“麗江玉水寨東巴文化學?!?,成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東巴文化辦學機構,這標志著納西族東巴傳承真正進入校園化傳承培養。

圖5 東巴學校學員就業形勢

(三)兩種東巴文化傳承方式的優勢與不足

我們通過對兩種傳承方式比較發現,傳統的東巴傳承方式,學員成才所用的時間長,所學東巴文化多,功底較為深厚,實踐能力較強,但每個“老師”培養的學生數量有限。而興辦的東巴學校,每屆學員數量相對較多,教授時間相對集中,所學較為規范,成才率高,但實踐能力相對不足。傳統傳承方式中,各村寨都有傳承人,小東巴總數較多,利于傳承,如表1所示。然而,在學校模式的傳承培養中,雖然小東巴數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麗江市只有一所單獨招生的東巴學校。因此,小東巴的總體數量仍然較少。但是,作為東巴文化傳承培養的其中一種方式,學校教育仍然是本階段傳承培養新一代東巴文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1 東巴文化傳承方式對比

三 東巴文化傳承方式變遷的主要原因

(一)東巴生存環境的改變

以前東巴都分布在各村寨中,以務農為主,兼顧東巴祭祀、占卜擇日、施藥治病等職能,在村寨社會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社會地位較高且倍受村民尊敬和愛戴。如今隨著交通便利、科學知識的普及和高效經濟作物的引入,一方面,村民經濟收入增加,與外界交流增多,對東巴的依賴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即使東巴有多高的東巴技藝,但不能發家致富,因而年輕人都不愿意學習,甚至有些處于學習階段的年輕東巴也放棄學習東巴而選擇外出務工,這是導致傳統東巴傳承中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改革開放以來,麗江市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城鎮化擴大,吸收了農村大量的富余勞動力,這使得留守村寨的大多為老弱婦孺,因而無法完成一些繁瑣的祭祀,如舉行什羅務祭祀儀式活動需要七天七夜,這也進一步影響了東巴文化在納西族民間的開展和傳播,使得一些相對繁瑣的儀式無法開展。質言之,由于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對事物的科學判斷也使得部分帶有迷信色彩的祭祀被擯棄,使東巴文化的生存環境越來越糟糕,東巴文化的傳承功能和作用被逐漸弱化,導致一段時間內沒有人愿意學習東巴文化。

(二)學齡兒童的學習環境改變

昔日基礎教育相對落后的偏遠農村,納西族學齡兒童很難獲得系統教育的機會,學習的知識非常有限,而村中的東巴地位較高,且掌握的納西族東巴文化知識較為豐富,因此很多家長都希望子女能跟隨東巴進行系統學習,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且對于整個家庭也是一種榮譽。因此,過去的東巴文化培養傳承生源十分充裕。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均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家庭成員結構已發生了變化,一個子女的家庭較為普遍,三個及其以上子女的家庭已經很少了。同時,加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施深入和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為獲得最優質的教育,家長大多讓孩子到距離居住地較遠的城鎮學校就讀漢文化,加上學生學業負擔較重且課余時間較少,很多學齡兒童對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了解甚少,更談不上學習東巴文化,這也導致了納西族傳統的東巴文化傳承無法開展。

(三)旅游文化業對東巴文化傳承的影響

近年來,麗江旅游與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東巴文化中的祭祀活動、雕刻、東巴文撰寫等被推入市場,呈現出東巴文化熱現象。[6]58-62使得麗江旅游景區和專題表演場所對納西族東巴需求量空前增長,許多村寨主持的東巴離開居住地來到麗江旅游景區或商業場所,從事東巴舞表演、東巴字畫書寫銷售等經營活動。根據東巴對外界社會的適應情況可將其分為三類:一是旅游東巴,此類東巴漢語水平較高,能適應外界的生活方式,但掌握的東巴祭祀儀式較少;二是祭祀東巴,此類東巴漢語水平較差或不懂漢語,較難適應外界生活,但掌握的東巴祭祀儀式較多,基本功扎實,年紀較大,資歷較高;三是旅游祭祀東巴,這類東巴集前兩類東巴優點于一身,不但能適應旅游市場,而且還掌握較多的東巴祭祀儀式,當家鄉有法事時還能返回鄉村做法事。從數量上來看,第一類東巴較多,但二三類東巴相對較少。走訪得知,目前外出從事商業經營的東巴經濟收入增幅較大,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但回鄉主持東巴祭祀活動的時間卻大量減少,甚至不愿再返回鄉村參與東巴祭祀活動。另外,為適應市場需要,旅游東巴對東巴文化中的某些儀式或祭祀活動進行了大量刪減,使得原本完整的活動變得支離破碎。旅游文化產業的出現,使東巴文化得到了向世人展示的機會,改變了東巴們原有的生活狀態,加速了東巴離開居住地,使原本傳承有序的東巴文化在許多村寨社會生活中消失。

四 思考

導致納西族東巴文化傳統傳承方式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時代發展是加速其消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麗江市對東巴文化全面、系統、持續的保護與傳承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逐步關注和重視的,包括成立麗江市東巴文化研究院(所)、建立東巴文化博物館、開辦東巴文化學校、建立東巴文化傳承基地、成立東巴文化傳承協會、進行東巴學位評定,以及《云南省麗江市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云南省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出臺實施。在新形勢下創辦的東巴文化學校是對東巴文化傳統傳承方式的一種延續,承擔著麗江市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傳承。目前的辦學規模和教學方式是否能滿足納西族東巴文化傳承的需要,還需要時間去檢驗,但東巴文化自身的傳承卻不能等待,一旦傳承中斷,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延續性將受到威脅,納西族東巴文化將從目前的 “瀕危文化”,轉變為東巴們逝去后的“死文化”。[7]9-14因此,應結合傳統培養傳承方式和學校培養傳承模式的優勢,對東巴文化學校的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和授課方式等進行調整。雖東巴文化學校為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傳承人培養傳承作了有益嘗試,但沒有考慮到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多樣性、地域分布情況以及培養東巴文化傳承數量等要素。因此,納西族東巴文化的傳承方式還需不斷的探索、改進和完善,使他們的傳統東巴文化能持續傳承下去,并得到更好的繁榮和發展。

[1]木仕華.東巴教與納西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

[2]和力民.論東巴教的性質[C]//載東巴文化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3]楊福泉.多元文化與納西社會[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4]王堯.少數民族與道教——讀史札記[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

[5]東巴協會.東巴、達巴學位授予名單[EB/OL].http://dongba.lijiang.com./content/?297.html.(2012-12-17)[2017-06-05].

[6]胡迪雅.文化瀕危與教育——東巴文化傳承變遷的教育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2(05).

[7]陳愛國.“文化消亡話語”之解讀與反思[J].文化藝術研究,2012(01).

[責任編輯 龍倮貴]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ngba Cultural Heritage Change

HOU Liang-kang1,YU Ting-yang2
(1.Yunnan col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Kunming Yunnan China 650106,China;2.Oxbridge college,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650106,China)

Based on the social vicissitude in Lijiang of the Naxi Dongba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number of Dongba,age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data,we analysis the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heritage of Dongba culture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school training mode. Through analyzing of the two inherited methods,we summarized the variety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herited methods,and hoping to give some useful advices to the Dongba culture,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Dongba inheritance;Inheritance mode;Inheritance change

C951

A

1008-9128(2017)06-0034-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6.008

2017-07-12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回歸“精神家園”的生態路徑研究(15BTY038)

康厚良(1979- ),男,四川瀘州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民族體育學。

猜你喜歡
東巴麗江市納西族
云南省檔案館館藏《東巴經》
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和測繪條例于5月1日起施行
麗江市大、中學生群眾體育調查研究
白地吳樹灣村汝卡東巴經《內內抒》片段譯釋
納西族打跳在健身運動中的應用策略探究①
探尋東巴源
旅游對納西族傳統農業及飲食文化的影響研究——以玉龍縣白沙鄉、拉市鄉為例
和云章東巴所寫經書研究
填字游戲
玉龍山下“育苗人”:記納西族“老關工”和學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