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及對策

2017-12-15 11:01董瑾
中國市場 2017年36期
關鍵詞:就業心理就業指導大學生

董瑾

[摘要]新時期的高校大學生在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時,會產生極大的思想、心理壓力,導致怕就業、不就業等不良的心理狀況,這既不利于就業,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心理狀況,進行正確的教育及合理的引導,使學生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擇業、就業心理,能夠正確而客觀地認識社會、了解自己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充分做好求職的心理準備,尋找機會找到理想的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就業指導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6107

就業是每個人生存的基礎,尤其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初入社會,大學生的能力和心理都要經受新環境的洗禮,同時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機遇,如果沒有良好的就業心理,出現心理障礙是必然的,這就需要老師們認真地研究,進行合理的指導。

1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

(1)焦慮心理?,F在的高校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既希望尋找到理想的崗位,又擔心能力不足,擔心選錯行業影響以后的個人發展,因此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在擇業過程中猶豫不決,造成求職方向上的偏差,影響正確的擇業觀。

(2)急躁心理。部分畢業生在整個擇業過程中都表現得很亢奮,很有信心,急于找到理想的工作,忙于奔波,隨意投遞簡歷。因此,會有一些畢業生在沒有認清楚就業形勢下就與用人單位簽約,后期發現與自己的要求不符或又發現更好的單位,不得已情況下只能違約,給自己在擇業的道路上增添許多煩惱。

(3)抑郁心理。隨著就業形勢的趨于嚴峻,就業崗位競爭激烈,大學生承受的工作、生活壓力也就相應地增強,擇業過程中所遇見的困難也就越大,求職失敗后不能很好地總結原因,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放棄尋求工作的機會,產生嚴重的就業心理障礙。

(4)自負心理。這種心理是缺乏客觀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過高地評估自我能力。主要表現在就業期望值過高,往往一味地追求高職位、高收入崗位,導致屢屢受挫??傉J為自己是高校大學生,高人一等,應當找到一個理想的職業,這種自負心理嚴重影響就業成功率。

(5)自卑感。這種心理表現在對自己沒有充分的認識,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自信心不足,看不清自己的優劣勢。擇業過程中一旦出現挫折,就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再有,對自己的學校及專業有著錯誤的理解,在面對崗位競爭時喪失信心。這些自卑心理,對于大學生推銷自我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6)依賴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缺乏自理能力,在擇業中出現問題是就一味地依賴于社會、依賴于家庭、依賴于父母,他們不愿意放棄傳統的就業渠道,如果沒能得到來自于家庭、社會的幫助,就會出現不良的就業心理,埋怨社會、埋怨父母,從而產生就業抵觸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就業。

(7)從眾心理。目前高校大學生對自己認識不到位具有普遍性,自我定位不準確,對自己的專業了解不深,對社會的崗位需求了解不到位,缺乏自我判斷的能力。這樣一來,這些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只要是有名氣的單位,不管它們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與自己的專業相關,都跟隨他人去參與求職。這種從眾心理,使部分大學生喪失了更多良好的就業機會。

2影響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因素

(1)社會因素。企業和尋找就業機會的大學生之間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兩個因素。企業和大學生相互博弈著,一方面,剛畢業的大學生努力尋求進入企業的機會,但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另一方面,企業也急切地尋找高素質的人才加入企業中,為企業的發展盡一份力,但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才。另外,社會就業市場人才引進機制不健全,社會上提供的多數為普工及高管等不適合大學生發展的就業崗位,嚴重影響了學生求職的興趣。

(2)學校因素。高等教育對畢業生就業心理影響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專業設置與社會崗位需求脫節,學生所學專業沒有合適的崗位,使大學生對高等教育及就業心理產生了不良看法;其次,高校人才培養與崗位用人需求有偏差,應用型人才培養沒有很好地運用到教學中,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最后,就業指導力度不夠,雖然各高校都設立了就業指導中心,但其師資力量及硬件設施不夠健全,缺乏全面性地指導學生就業,使學生盲目就業,加劇了學生就業心理壓力。

(3)家庭因素。家庭對學生本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庭與學生個人的關系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學生個人在家庭中作為“子女”,其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個人生活都依賴于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家庭以“父母”的身份出現,它培養和塑造學生的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面,同時將自己的就業愿望灌輸給“子女”。家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學生本人思想的影響巨大,往往由父母決定孩子的就業方向,這對大學生就業心理有著不良的影響。

(4)學生自身因素。由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一直都是在校園的環境下,與社會很少接觸,社會實踐能力不足,對社會沒有客觀的認識,導致在擇業的過程中缺乏準確性,在就業觀念、崗位類別、職業認知以及擇業導向等環節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對于就業觀念,有不少大學生依舊存在過去“一步到位、一成不變、盲目趨高或委屈求低”的思想;對崗位類別做不到充分細致的分析;對于職業認識,不知道行行都可以出狀元;對于擇業導向,一味追求高收入、低付出的職位。

3解決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正確的就業觀是大學生能夠充分考慮到企業和社會的需求情況,根據自身能力情況,調整自我發展方向,在現有的社會所能提供的崗位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和職位。當今大學生必須客觀、理性地看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轉變思想觀念,重新定位,梳理正確的大學生就業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首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其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和就業心理素質;最后,要培養自己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素質。

(2)發揮客觀因素的作用。大學生的就業受家庭、學校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第一,轉變家庭的教育觀念,家庭教育對學生就業心理有著深刻的影響,對于學生個人就業觀念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就業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子女足夠的“心理關懷”,鼓勵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思想,還應該客觀地面對子女的就業問題,通過多方面的交流,幫助子女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讓子女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第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業問題似乎是出現在學生畢業階段,但實際上,決定學生就業心理的關鍵是在學生入學時。學生的就業觀念不正確,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責任。要改革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就業指導模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新時期的就業狀況。

(3)指導和鼓勵學生努力提升就業能力及就業自信心理,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部分大學生在應聘過程中一旦被用人單位否決,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自卑心理嚴重,不敢參加應試,極度缺乏自信心。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及時引導大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努力提高個人的就業能力,擇業時保持一個良好的就業心態,增強自信心。

4結論

當前大學生要在了解同時期就業形勢的基礎上,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敢于競爭,善于競爭。高等教育體系要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就業指導及就業心理指導,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崗位。教育體系、培養模式要進一步完善,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良好的就業心理是學生擇業的基礎。四位一體,完善社會、學校、家庭及個人的關系,共同努力培養出新時期教育背景下的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胡環宇大學生就業心理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5

[2]孫莉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研究[D].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2

猜你喜歡
就業心理就業指導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意向及其特點分析
淺析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