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胃腸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

2017-12-18 06:51王晉川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69期
關鍵詞:胃腸道胃腸營養

王晉川

(忻州市人民醫院營養科,山西 忻州 034000)

在胃腸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

王晉川

(忻州市人民醫院營養科,山西 忻州 034000)

目的觀察在胃腸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09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96例,采用不同營養支持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觀察組術后8 d血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體重變化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96例患者未出現死亡病例。在術后兩組患者中有13例出現術后并發癥,其中觀察組3例(6.25%),對照組10例(20.83%)。結論在胃腸道腫瘤術后,對患者進行早期的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

胃腸道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

胃腸道惡性腫瘤很難供給自身營養,在術中麻醉創傷的影響下,機體內分泌紊亂,體內分解代謝旺盛,合成代謝減弱,加重了對自身營養物質的消耗,這種創傷后的分解代謝反應使患者術后出現負氮平衡,特別是在術后患者短時間內由于飲食不正常,營養狀況不佳,相應的便成為影響術后康復的主要因素。為確保臨床治療的有效性,當這種代謝期結束后,應積極采取措施使患者恢復正氮平衡,促進病體康復[1],需要對患者的營養進行全方面的保證?;诖?,本文重點觀察在胃腸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療效旨在探討最佳營養支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96例,其中男44例,女52例;年齡36~72歲,平均(47.45±11.02)歲;全部患者給予手術治療,經過臨床常規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病情,將合并心、腎、肝、肺功能不全及其它全身性疾病患者排除?,F按照入院編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48例,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營養支持路徑

1.2.1 觀察組

術前在胃部放置十二指腸管,術中在胃空腸吻合口輸出襻下25 cm處放置鼻腸管,術后14~24 h針對患者腸鳴音的實際恢復情況,將250 mL的5%糖鹽水、蘿卜水經鼻腸管滴注(滴速為30 ml/h),術后第2 d可以增加輸入量至1000 mL(滴速80 ml/h),術后第3d增加輸入量至1500 mL(滴速150 ml/h)。術后3~12 d采用腸內營養支持給予患者所需的能量(每天補充長效復合乳酸菌+營養均衡的勻漿膳)。若患者出現水分不足則可采取外周靜脈進行補充。溫度控制在38~40度左右,防止由于冷刺激所造成的腸痙攣或腸蠕動加快,腹痛腹瀉,濃度由低到高,且注意濃度和量兩者不可同時增加。7天后患者可以食用適當的流食和半流食,勻漿膳的劑量可以依次減少,直至經口進食能夠維持基本的營養為止。

1.2.2 對照組

術后前3 d可以采用與觀察組相同的方法治療,術后3~12 d給予常規輸液治療和PN支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營養指標的變化情況

營養支持前兩組患者的營養評定指標變化情況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支持后兩組患者均有了顯著的變化,但觀察組的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營養支持前后營養評定指標變化(±s)

表1 兩組患者營養支持前后營養評定指標變化(±s)

注:P<0.05

白蛋白(g/L)觀察組 第1天 59.48±4.21 11.63±0.82 66.58±2.23 33.53±1.79對照組 58.67±4.53 11.35±1.23 66.37±2.53 33.48±1.63觀察組 第8天 57.41±4.45 11.22±0.87 68.34±2.67 35.62±1.52對照組 53.95±4.43 10.37±1.23 66.56±2.59 31.08±1.41組別 體重(kg) 血紅蛋白(g/L)總蛋白(g/L)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全部患者均未出現死亡病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25%(泌尿系感染2例和切口感染1例),對照組為20.83%(泌尿系、腹腔和肺部感染各1例,食道吻合口胸腔瘺1例和切口感染6例)。

3 討 論

胃腸道腫瘤的發病原因總體上歸為兩類,主要為不規律進食以及慢性消耗。胃腸道腫瘤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其在手術治療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表現。手術治療會消耗患者自身的能量,還可導致患者機體對糖的吸收度降低,分解代謝脂肪、蛋白質等會逐漸增加,致使負氮平衡的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便越發的加重。同時,營養不良在一定程度上極易引起各種并發癥,延緩患者恢復。為促進身體機能代謝狀態的有效改善,實現對負氮平衡的糾正,給予患者一定的營養支持至關重要。營養支持時,若采取長時間的禁食靜脈液體治療,會導致胃腸道長期處于無負荷的“休眠狀態”。胃腸由于食物的缺乏會失去動力,還會抑制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致使腸絨毛進一步萎縮、腸粘膜變薄并進一步降低粘膜的更新和修復能力。

胃腸腫瘤患者術后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提高患胃腸道功能,從而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恢復機體,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促進術后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因此,術后通過行早期腸內營養,有助于腸黏膜結構與功能完整性的保持,有效避免因菌群失調所造成的腸源性感染,并且還可以確保營養物質直接被腸黏膜吸收,然后經門靜脈直接進入肝臟,其分解代謝與人體生理特點更加相符,術后并發癥少[2]。Page[3]研究表明,手術麻醉對患者小腸功能的影響較小,所以應在術后及時給予患者場內營養支持,保證恢復患者的小腸功能。觀察組營養支持后血清蛋白濃度、血紅蛋白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體重明顯增重,術后并發癥少,差異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進行回顧中發現,有1例食道癌患者,在行食道癌根治術后第七天開始進食發現胸腔引流液增加到1000 mL,并且有食物殘渣,經過注射美蘭染色劑試驗確診為食道吻合口瘺,隨請營養科會診,根據病人情況采取高蛋白高維生素腸內營養的方法進行營養治療,到第三天胸腔引流液明顯減少到700 mL,第四天300 mL,第五天100 mL,一周后胸腔引流管關閉,病人沒有特殊不適,直至病人康復。

特別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進行營養治療中,由于十二指腸所具備的緩沖作用并不如胃良好,腸內營養支持會誘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如腹瀉、腹脹等。為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應用過程中需要將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對營養制劑進行恰當的選擇,對營養液的用量、濃度、溫度、速度進行有效的調整,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促使患者盡快適應,確保安全。

綜上所述,胃腸腫瘤患者術后早期行腸內營養支持,由于營養物質可以直接經胃腸,確保門靜脈系統主動吸收,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體的生理狀況相符,有助于自我調節的實現,保持正常的腸粘膜功能及完整性,避免細菌易位和感染,從而有助于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顯著增強。

[1] 于東柱.早期腸內營養在胃腸腫瘤術后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2):83-84.

[2] 楊振菊,曹烈權.胃腸道腫瘤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觀察[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8,24(3):274-275.

[3] page c p.The surgeon and gut main len ance Am J Surg,1989,158[6]:485-490.

R735.3

B

ISSN.2095-8242.2017.069.13479.02

本文編輯:趙小龍

猜你喜歡
胃腸道胃腸營養
夏季給豬吃點“苦”營養又解暑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價值
你的心情決定胃腸的健康
這么喝牛奶營養又健康
營養Q&A
藥膳調治胃腸型感冒
柘木提取物對胃腸道腫瘤的抑制作用
春天最好的“營養菜”
超聲內鏡在胃腸間質瘤中的診斷價值
護理干預在無痛胃腸鏡術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