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留至今的古老造紙“活化石”

2017-12-25 02:49木才
中國西部 2017年12期
關鍵詞:活化石永康大白

文·圖/木才

遺留至今的古老造紙“活化石”

文·圖/木才

紙模

處于瀾滄江和怒江之間的滇西南永德縣,下轄的永康鎮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古老集鎮。從東漢至清,永康在瀾滄江畔名頭響亮:東漢有“雍鄉”之名,南詔設“拓南城”,宋朝時更名為“隸賧”,元朝設“鎮康路”,明朝先后設“鎮康府”“鎮康御夷州”,清朝改土歸流時更名“永康州”。與永康一樣很久就名聲在外的,還有當地傣族傳承至今的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永康所產的構皮紙,由于色白如棉,而享有大白綿紙的俗稱。永康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被業內專家視為古老造紙的“活化石”。

時光荏苒,歲月嬗變,歷史更迭,永康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沒有被湮滅于歷史的進程里,在一輩輩勤勞智慧的傣族人民言傳身教下,這項古老技藝穿越歷史漫長的時空隧道遺留至今,所產的大棉白紙張無聲地見證著歷史的奇跡。

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

在永德縣這塊古老神奇的大地上,有二十一個少數民族和漢族和諧共處,傣族總人口位居縣內少數民族人口之四,人數不及萬人。其分布于境內永康、勐板、大雪山、班卡、小勐統五個鄉鎮,主要以永康鎮居多。而手工構皮造紙技藝的傳承,從古至今的集中點都在永康。如今,更是縮小至永康鎮永康村純傣族村寨忙石寨里。關于永德縣傣族,漢晉稱為“滇越”“撣”;唐、宋、元、明時期稱“金齒”“白夷”;清代多稱“擺夷”;自稱為“傣”解放后,正式定為傣族??甲C歷史,宋大理國時期,傣族逐漸遷入今永德縣境,其中“傣德”支系是在元末陸續由瑞麗遷入。關于永康大白綿紙的記載,最早見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在《通鑒注》中,曾引《五代會要》云:“大長和國宰相布燮等,上大唐皇帝舅奏書一封,差人轉送黎州,其紙厚硬如皮,筆力遒健,鎮康擺夷所制之牛皮紙,或尚為南詔時代遺制?!逼溟g所稱之“鎮康”,即為今之永康?!皵[夷”,即時境內所居傣族?!盎蛏袨槟显t時代遺制”之語,與傣族入遷境內時間基本吻合。從中可以大致推斷,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在當時已落地生根并開花結果。另《永德縣志》也載:“宋代大理國時期,在永康開設棣賧鎮康城。永康大白棉紙作為貢品,開始傳入中原?!睆闹锌梢?,宋代大理國時期,手工構皮造紙遂墻內開花墻外香,傳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了。

造紙原料構樹

砍伐構樹

元末明初以來,傣族人口逐漸發展,成為縣內占統治地位的民族??h內元明清歷史文化,基本為傣族文化所覆蓋?,F如今永德地名八九成以上均為傣族語譯音,如縣城所在地德黨,意為“大路下面的寨子”;忙石寨意為“長有酸角樹的地方”。時傣族人口的興盛發展,繞不開其封建領主在地方登峰造極的歷史地位。據史志資料記載:“正統六年,繼任知州刀悶光,率眾隨兵部尚書王驥征麓川,功授世襲土知州,相傳20代近500年,時跨明清兩朝?!币淮稅炇贤了?,作為傣族的地方封建領主,為鞏固其統治地位,傣族人口快速發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梢赃@樣理解,土司治境、傣族人口的壯大,極大推動了傣族文化的繁榮發展,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作為傣族文化繁榮發展的見證,開始在地方有所作為并發揚光大。

時至今日,已無從考證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是“舶來品”還是地方“土特產品”。地方史志研究專家堅定地認為,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是刀悶光成為首任土司之后,為鞏固自身統治地位,著力發揮傣族人民的聰明才智而衍生的產物。專家的推斷,是基于目前尚能可考的史料的依稀記載,以及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地方的傳播。史料記載:“永德古屬哀牢地,史稱石賧,為黑僰濮所居?!焙趦k濮,據傳為永德縣最為古老的世居民族德昂、布朗、佤族的先民。時境內的德昂、布朗、佤族均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至今風行不衰。由于宗教信仰的需要,境內已有佛塔、緬寺的矗立以及傳播佛教的僧人存在。據傳目前縣內最古老的佛塔建于1700多年前,最古老的緬寺也超過1500年之久。刀悶光成為首任土司之后,為融入地方和長久統治所需,動員傣族人民加入佛教。一代代傣族人民長此以往,奉行至今。緬寺僧人時為地方最具權威的文化人,識得傣族經文。但當時的經書和紙張均為印度、緬甸等地的外傳之物,刀悶光通過僧人之口,了解到構皮造紙的技藝,在傣族中研制、實驗,積累經驗之后予以推廣。如此這般,手工構皮造紙技藝誕生了大白綿紙,而大白綿紙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地方傣族的發明創造??甲C地方資料,清末之前,緬寺是學齡男童誦讀經文并習文識字的場所。適齡女童誦讀經文并習文識字,多為大戶人家聘請僧人入家教授。大白綿紙的發明創造,作為文化的產物,又為文化傳播找到了用武之地。當然,作為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在茶文化的不斷發展中,大白綿紙還被作為茶葉的包裝用紙。而今,除去緬寺經書的抄寫和茶葉的包裝外,傣族構皮造紙還被廣泛應用到地方剪紙等民俗活動、食品包裝、金融系統捆幣以及書畫等藝術領域中,具有很好的環保作用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工藝精湛出好紙

煮構皮

整理曬干的構皮

浸泡構樹皮

洗滌構樹皮

造紙工藝流程搗漿

澆紙

曬紙

砑光

揭紙

古老的發明創造延續至今,不得不說純手工制作的魔力和產品的質量。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多在家庭作坊中進行,家庭就是加工廠,一張張雪白的紙張,要在工藝師勤勞和智慧中,經歷多道制作工藝方能千呼萬喚始出來。談到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臨滄市非遺專家趙清平如此評價:“完整地保留了1800多年前蔡倫造紙的‘浸泡、蒸煮、搗漿、澆紙、曬紙’的五步流程共十一道工序?!痹旒埶璧牟牧蠟闃嫎淦?,傣語稱“埋沙”,為落葉喬木,樹高能長至十余米;樹冠張開,卵形至廣卵形;樹皮平滑,淺灰色或灰褐色,不易破裂,全株含乳汁。構樹作為強陽性樹種,具有速生、適應性強、分布廣、易繁殖、熱量高、輪伐期短的特點。在永康傣族所居的低熱河谷地區,構樹在田間地頭、河畔澗邊、荒地林間成林成片的生長。地方有“七竹八木”之說,七月過后,竹子方可砍伐使用;八月之后,樹木不會蟲蛀。沿襲著這樣的農事經驗和規律,造紙的傣族群眾會在農歷八月過后,砍下生長了兩三年以上的構樹,剝離樹皮,儲備好所需的生產原料。采料之后,要進行曬料。在太陽的暴曬中,讓構樹皮完全散失水分。之后是把曬干的構樹皮放入水中浸泡,讓構樹皮在水中變得松散和柔軟。接下來要從水中取出構樹皮進行拌灰,篩出草木灰和樹皮充分相拌,讓構皮充分堿化,以求成紙潔白。接著是蒸煮,把拌過草木灰的構皮放入水中蒸煮近十個小時,再進行洗滌,把附著的草木灰及雜質浣洗干凈后,接下來的工序才進行搗漿。在石墩上用木錘反復捶打構皮,讓構皮纖維充分散開。緊接著是澆紙,在紙床里盛上七八分滿的清水,將紙模放入紙床并固定,把適量紙漿撒到紙模里,待紙漿均勻沉淀到紙模上后,斜豎紙模,濾干水后到陽光下曬紙。紙張曬干后,要進入砑光流程,用瓷碗或鐵碗打磨紙張,增加紙張的光滑和色澤度。最后一個流程是揭紙,將紙和紙模分離后折疊打捆備用或銷售。民國《新篆云南通志·工業考》載:永康傣族“能用枸皮造一種大白紙,較外國牛皮紙尤韌,力撕不破”。手工制成的構皮紙具有紙質堅韌潔白、柔軟光滑、久存不陳、防腐防蛀、力撕不破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由于純手工制作,導致產量有限而供不應求。

折疊成品

永康壩

大浪淘沙 瑰寶永存

令人稱奇和值得慶幸的是,永康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沒有因為歷史的變遷而夭折。清咸豐同治年間,縣境曾發生以安文玉為首的回民起義,義軍抓獲土司,控制縣境,大量傣族開始外遷;清末改土歸流前又發生土司后代刀上達之亂,又導致大批傣族外遷。刀上達之亂平息后,雖然民國之后招撫流亡,傣族卻回遷得少。盡管人口急劇減少,古老的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卻得以存留。永康傣族手工構皮造紙技藝2006年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永德縣目前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德縣政府已在如今傳承傣族構皮造紙技藝的忙石寨組掛牌成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傣族手工造紙技藝”傳習點,當地也在著力推出傳承人、發揮傳承人作用、壯大傳承隊伍、為傳承工作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上狠下功夫。誠如非遺專家趙清平所言:“現存的傣族手工造紙技藝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活化石,是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瑰寶,是我國造紙術發明初期的歷史再現,務必加大傳承和保護力度,讓這項古老的技藝永世流芳?!?/p>

(責任編輯/文風 設計/李薇)

猜你喜歡
活化石永康大白
活化石——銀杏
大白
論姚永康瓷塑《世紀娃》的藝脈文心
去澳大利亞遇見“活化石”吧
虎頭虎腦的“大白”
永康日報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東昌府
“店小二”王永康,這個月可真忙!
藍血的活化石
大白誕生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