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閱讀:抵達生動而又深度的境地

2017-12-28 13:23駱文燕
教育界·中旬 2017年11期
關鍵詞:思辨體驗實踐

駱文燕

【摘要】“生態閱讀”意指在自然、和諧、民主的閱讀環境中,學生有個性、自主地進行閱讀。本文以《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為例,提出小學語文生態閱讀應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的基礎上,以人為本,正確處理閱讀與體驗、閱讀與實踐、閱讀與思辨的關系,凸顯主體,豐富智慧,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生態閱讀;體驗;實踐;思辨

“生態”,意即“顯露美好的姿態”。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在此基礎上,我們理解的“生態閱讀”就是在自然、和諧、民主的閱讀環境中,學生有個性、自主地進行閱讀。它具有鮮明的特征:崇尚自主、互為互動、整體和諧、持續發展。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現生態閱讀,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讓語文課堂有生氣、有深度呢?下面就結合《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具體談一談小學語文課堂中是如何實現生態閱讀的。

一、閱讀與體驗同行——如影隨形

體驗,也叫體會,是指在實踐中認識事物,驗證事實,感悟生命。魯迅先生曾說過:“文學雖然有普遍性,但因讀者的不同而有變化,讀者倘沒有類似的體驗,它也就失去了效力?!笨梢?,閱讀與體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們就像是一對形影不離的朋友。閱讀離不開體驗,而體驗又能作用于閱讀,閱讀必須與體驗同行。

在《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有效的體驗方式,既讓學生走進文本,讀懂語言文字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又讓學生走近人物(文中的主人公,也包括作者),透過文字揣摩人物內心,體會藏在字里行間又無處不在的真情實感。

情境體驗:課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談遷不顧年老體弱,經過幾年的奮斗,完成了更翔實、更精彩的《國榷》。課文從“四處尋訪”“廣泛搜集”“親自考察”來表現人物的堅強意志。如果學生只是泛泛而讀,則很難真正走進人物內心,引起情感共鳴。因此,我緊扣“終日”一詞,創設了“清晨,寒氣逼人”“中午,烈日當空”“晚上,月黑風高”三種情境,通過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說說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體驗談遷不顧年老體弱,“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的艱難困苦。通過情境體驗,學生對談遷那種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以及堅定治學的優秀品質的認識就更加深刻,內心深處一種叫作敬佩的感情就慢慢地縈繞在了心頭。

角色體驗:當學生有了個性化的體驗之后,他們急需一個交流感悟的平臺,這不僅是學生與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更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不斷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秶丁繁槐I,談遷已經年老體弱,痛病交加,要不要從頭撰寫,能不能從頭撰寫,這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我捕捉了文本的留白,放飛學生的思維:現在你就是談遷,老師想聽一聽你的心聲。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真正走進談遷的內心世界,充分與主人公進行情感撞擊,心靈對話,張揚閱讀個性,升華情感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感悟到主人公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更發自內心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在挫折與打擊面前依然不屈不撓,矢志不渝。

閱讀,體驗;體驗,閱讀……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學生與文本不再隔河相望,孤立存在,而是融為了一體。學生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理解,抒發自己的情感,課堂則賦予了學生豐富的過程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擁有了獨特的生命體驗,完整的生命經歷。

二、閱讀與實踐共存——彼此依存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遍喿x既是實踐的過程,又是運用實踐能力的過程。在我看來,閱讀與實踐的關系恰如德國著名宗教哲學家馬丁·布伯在《我與你》一書中指出的一樣:當“我”與“你”相遇,我不再是一個經驗、利用的主體,我當以我的整個存在來接近你;同樣,當你以“你”的面目呈現在我的面前,“你”不再是一個等待被我實現被我利用的事物,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絕對存在。閱讀與實踐彼此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閱讀教學中,語文實踐形式各不相同,使得形成的實踐能力也各有側重。根據《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文的特點,在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實踐、語言實踐、創造性實踐等語文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學生的心跟隨著主人公由喜極而泣到悲痛欲絕,再到從頭發奮重寫,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進而深刻領悟到談遷遭受的厄運,繼而對人物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想象實踐: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地流淌?!闭勥w不思茶飯,他在思什么呢?此時,他可能會想到什么?學生結合學過的第一自然段,以及自己對人物的認識展開想象:睜開眼看到曾經擺滿100多卷《國榷》的書桌,現在空空蕩蕩!想到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真是痛不欲生;還會想起有一回,他為了找資料去嘉興,路途遙遠。他從早晨出發,一直到晚上才回到家,竟連父親的最后一面也沒能見到??扇缃駮灞槐I,20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怎能不讓人傷心……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對于談遷的痛苦感同身受。

語言實踐:還是以“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地流淌”一句為例,學生設身處地感受談遷的痛苦之后,適時進行引讀:(1)他的朋友來了,他們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談遷?讀;(2)他的兒子一次次為父親送去飯菜,可是又看到什么?讀;(3)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這種打擊太致命了,誰能承受得住呀!讀。通過一次次的朗讀,學生既將語言材料內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又進一步讀懂了談遷的內心,仿佛看到談遷老淚縱橫,聽到了他顫抖的心聲。

創造性實踐:在學生牢記“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這一真理后,我補充了梁啟超說過的一句話: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好學校。繼而引導學生: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把它作為座右銘寫在書簽上面,最后別忘了署上你的大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把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通過自己的感知、理解進行內化、發展、豐富,有效地進行了創造性實踐,實現了與作者情感的交融。

在閱讀中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進行閱讀,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了生態閱讀整體和諧、持續發展的特點。

三、閱讀與思辨攜手——形神皆備

思辨,思考辨析?!吨杏埂氛f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逼渲?,“慎思之”指的就是對所接受到的知識要進行仔細的思考;“明辨之”是指要明辨是非,辨清真偽。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思辨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以閱讀為載體,思辨是閱讀的內在需要。因為“閱讀是讀者與語篇之間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要么接受語篇中隱含或闡述的觀點,要么對這些觀點進行駁斥?!边@一觀點與思辨的內涵是一脈相承的。

找準切入點:五年級的學生很少經歷過厄運,只是憑借個人理解或查閱工具書知道其意:不幸的命運,困苦的遭遇。這樣的理解浮光掠影,怎樣讓學生以思辨者的身份參與到文本互動中來呢?我從“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樣的事情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入手,抓住“二十多年”和“體弱多病”,體會“厄運”,再上下勾連,讓學生抓住數字:100多里,20多年,6次,50多歲,500多萬字等談感受。正因為找準了切入點,所以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在交流時學生既能暢所欲言,又能各抒己見。

緊扣主題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信念”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扣住具體的語言材料,在想象、表達、朗讀中感悟談遷厄運打不垮的堅定信念。尤其是“師生對話,引發思辨”這一環節:寫?還是不寫?為什么要寫?能不能再寫?巧妙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揣摩人物的內心,從而更近距離地走近談遷,認識到在厄運面前也不能退縮,而應該迎難而上。讓學生用思辨的方式多角度地感悟“信念”的無窮魅力和在實現人生理想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用課文中的人格魅力啟迪學生的思想,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當學生走出課堂的時候,相信“信念”已經深深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將無聲地化作學生一路前行、不畏挫折的動力源泉。

贊科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痹陂喿x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閱讀與思辨相結合,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視角,使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多向互動,這就是生態閱讀的意義所在。

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研讀文本和實施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找準突破口,激起學生的靈感和激情。通過生態閱讀,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最終實現生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麗生. 從閱讀理論的發展看培養學生批評性閱讀能力的重要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1).

猜你喜歡
思辨體驗實踐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