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心育活動在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中的應用

2017-12-28 19:14張峰
考試周刊 2017年48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中職學生

張峰

摘要: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通中學的學生而言,在學習、思想行為、人際關系等方面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因此,為了引導班級學生盡早走出中考失利的陰影,本人嘗試把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本文中簡稱為“心育活動”)相結合,應用于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本文就是其中幾個典型案例的分享。

關鍵詞:心育活動;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品質

作為中職學校一名擔任了多年班主任的教師,我一直困惑于如何調動班級學生在學習、思想行為、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積極因素,從而幫助他們盡快徹底地走出中考失利的陰影,重拾學習自信,確立嶄新的職業人生。而“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則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啟迪,同時也有了把浙江省著名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鐘志農等老師提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關實操方法與積極心理學的某些理論相結合,培養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相關思考和行動。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等人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類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開發人的潛力、激發人的活力,促進人的能力與創造力,并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

進入中職學校的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中考的失利或長期在學業上所遭受的挫敗感,使得他們逐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加上父母的不理解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很容易在學習、思想行為、人際交往等方面產生消極情緒。就以我所在的某中職藝術學校為例,從學習態度、課堂常規、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外顯情況看,學生呈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學習態度較差:對學習無所謂,學習積極性不高;二是漠視課堂常規:上課遲到、早退屢見不鮮,專業實訓課亂竄琴房,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玩手機、睡覺;三是行為習慣差:愛吃零食,走到哪兒,垃圾扔哪兒;四是自我效能感差: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自信和目標。部分學生缺乏藝術生應有的活潑、靈動與激情,消極情緒指數較高。另一方面,從每年學校對新生所做的心理健康測試的統計結果來看,多數學生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學習、升學、求職擇業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同于普通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如自卑、厭學、情緒反應激烈、偏執等等,情況不容樂觀,

在接觸積極心理學之前,和大多數班主任的做法類似,我在班級管理方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緊緊盯住那些差生”,甚至片面地覺得班級的所有不穩定因素或者存在的問題,主要歸因為差生的存在。于是,主要的解決方式就是無數次地找問題學生談話,進行各種說服、轉化教育,甚至對個別學生實施處分手段,但其結果往往收效甚微。

積極心理學給予我的最大啟迪就是:如果換一種角度,把我們的目光投向全體同學,即通過培養最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同時把學生的消極情緒降至最低,那么可能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因為,積極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積極人格特質的存在是積極心理學得以建立的基礎。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教授在早期的研究中就發現不僅無助可以習得,“樂觀也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

因此,我也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從2013年9月到2016年5月期間,對自己擔任班主任的我校某13級5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班進行了以班級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主要目標的班級德育活動新嘗試,達到了良好的效果,班級連續兩次被評為市屬先進班集體,并在最后一個學期全班通過“三升四”考試升入某高職院校繼續深造。

本文將擷取其中的三個案例,分享我把健康心理教育活動應用于培養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嘗試。

案例一:心育課程之“國王與天使”——讓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同學,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學會贊美,收獲友誼。

1. 設計本活動的動機:在班級新生入學階段,從觀察和學生上交的周記來看,發現新近入學的這一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普遍比較內向和自卑,人際關系交往能力較弱,有一部分同學甚至對自己的新同桌和新室友也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感。

2. 主要活動過程:“國王與天使”借用了目前一些企業進行員工團體培訓經常采用的一個拓展游戲,結合班級的實際加以適當的調整。整個活動歷時三個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角色分配:教師事先準備好寫有班級每一位同學名字的卡片(1人1張),每人隨機抽取一張,卡片內的同學即為抽到者的國王,而抽到者則作為國王的天使;

(2) 角色扮演:游戲規則:一是在游戲最終結束之前,天使不能向國王透露自己天使的角色;二是在活動期間,天使不但有責任保護國王、幫助國王、服務國王,更要仔細觀察國王的言行舉止,在一個月后,天使要寫一封贊美國王的信,并在游戲環節讓某一特定人選當眾朗讀;三是根據信中的信息,來猜測國王是誰,天使是誰?

(3) 角色揭秘:游戲歷時三個月,因為考慮到班級人數較多,用了兩次朗讀“信件”的環節,最終在學期結束前,進行了“國王與天使”的大揭秘。

3. 本課題活動的收獲:當“天使”贊美“國王”的一封封信被當眾朗讀時,那一句句熱情洋溢、發自內心贊美的話語,讓很多的“國王”感動得熱淚盈眶。許多同學都表示:這是第一次聽到那么多贊美自己的話,感到受寵若驚,心里十分激動和開心,因為這些贊美的話給了自己無窮的動力,極大地鼓勵了自己,使自己自信了很多。

那一學期,通過“國王與天使”的系列活動,很多同學在發現同伴閃光點的同時,對自己也多了一份了解,信任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更多的同學通過“國王”與“天使”的游戲收獲了純真的友誼,成為三年高中生活的親密伙伴。整個班級也逐漸融合,班集體逐漸凝聚而成。

案例二:心育課程之“走出舒服圈”——讓學生學會用另一個角度思考人生,用積極的情緒面對各種難題,挑戰自己。

1. 設計本課題的起因:部分學生在學期初出現思想懶散、學習松懈等現象,為了讓全班同學迅速從“假期模式”盡快過渡到“學習模式”,開展了這一活動。

2. 本課題的主要實施手段:通過體驗與感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精神上的“舒服圈”,并引導他們如何用積極的態度面對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開發內心深藏的潛能,換一種角度思考人生,從而在學習生活中積極采取實際行動,改變現狀。

3. 主要活動過程:

(1) 體驗舒服圈——通過“肢體運動”,讓每位同學全新感受“舒服圈”。即教師讓學生放松的情況下,在椅子上找一個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坐下來。接著,按照教師的指令連續做六個動作:“十指交叉”、“食指反向交叉”、“習慣繞手”、“反向繞手”以及“在座位上坐直,身體向前,原地踏步,手臂也要擺動”和“保持上一動作的預備姿勢,同向手腳踏步”,每個動作需停留5秒鐘。

(2) 分享感受——小組討論“做第二、四和六”三組動作時的體會及原因。緊接著全班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點評,習慣一旦被打破就會不舒服,而好的習慣和差的習慣往往會有天壤之別。

(3) 小組內輪流向組內同學說一說自己身上有哪些“舒服圈”;接著,每組派代表總結組內同學的“舒服圈”有哪一些;教師點評:每個人都有一個一個無形的圈,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認識的人,自己喜歡做的事,在這個圈內每個人都會感到自在、舒服;如果一旦走出這個圈,人們經常會感到不舒服,這個圈其實就是“舒服圈”。

(4) 頭腦風暴:如何跳出“舒服圈”,如“作業拖延癥”、“只做自己喜歡的事”等等。同學們在這一環節,紛紛提出了跳出自己“舒服圈”的方法和措施,特別是對學生談到最多的兩個“舒服圈”,即“作業拖延癥”和“偏科”現象,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教師點評:人們最大的障礙往往就是自己的“舒服圈”的束縛無法突破。所以,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如偏科的問題,我們要有正確的思維,學習不能只學自己喜歡的科目,而是要盡量去喜歡你所做的事!

(5) 填寫成長卡片,挑戰“我的舒服圈”。即讓每位同學在卡片上寫出進入職校以來的一個最不利學習的“舒服圈”,并制定走出這個“舒服圈”的方法,并寫出明天自己的第一項小小改變是什么?

4. 本次活動的收獲:大家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舒服圈”,也意識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舒服圈”的危害性,紛紛表示應該馬上行動起來,挑戰自我,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案例三:心育課程之“‘溝通讓我們真誠相待”——讓學生學會溝通,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達成一致的意見,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小矛盾,從而解除消極情緒的進一步滋生。

1. 設計本課題的動機:為解決同學矛盾,學會真誠的溝通,相信人性的善良,培養利他、關愛、容忍力等積極的公眾品質。

2. 活動過程:

(1) 教師提出活動任務:請同學當一回“老娘舅”,觀看一個情景劇,幫著評評理。

(2) 請兩位同學上臺演出由教師即興導演的情景劇——《熄燈以后》

大概情節如下:

期末考試臨近,同學們紛紛投入到復習迎考中。某晚某寢室熄燈后,A同學拿出充電燈開始復習,其他同學洗漱完畢后也已經慢慢開始停止看書,到床上準備休息,B同學由于白天剛上完舞蹈課,感覺比較累,也開始上床睡覺。時間很快到了10點半,A同學依然在點燈復習,由于大部分同已經休息,寢室里比較安靜,A同學翻書和小聲背書的聲音變得比較刺耳,B同學被吵醒了,一開始也沒有做聲,到了11點,B同學雖然塞了耳機但依然感覺A同學的聲音比較大,燈光影響了自己的休息,于是開始謾罵A同學,并且諷刺到:“你每天搞得這么遲,考試成績還不如我好,你那么笨的人,不那么復習也罷了,還搞得我睡也睡不著?!盇同學聽了以后,很不好受,于是就熄燈睡覺了。

第二天,A同學發現自己的洗發水被無緣無故地扔進了垃圾桶;過了兩天,發現自己的東西又被人丟到了垃圾桶;于是,A找B去理論……(請兩位同學自由發揮來做即興演出)

(3) 大家來評理

a. 小組討論3分鐘。

提出問題:你們支持誰?請說明理由。

(老師說明支持A的舉紅色卡紙,B的舉藍色卡紙,中立的舉綠色卡紙)

b. 各小組派出代表分享各自的觀點。

c. 教師點評:

晚上能夠在熄燈以后仍然堅持看出學習,這個行為本身是沒有任何錯誤的,應該是值得表揚的,但A同學的問題在于沒有事先和寢室其他同學去達成一個協議,或征求她們的意見,而且時間比較晚,的確會在某種程度影響別的同學休息。

B的行為一開始也沒有錯,但是最大的失誤是不應該謾罵同學,更不應該在事后還把同學的東西扔到垃圾桶。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沒有進行必要的溝通,直接導致了這場糾紛或是同學矛盾。

④“老娘舅”出主意(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一名“老娘舅”談一談體會)

a. 事先需溝通

寢室同學如果在某個特殊階段需要進行特殊的事情,需要征得大家的意見,譬如熄燈后看書、公共必需品的購買等等,達成一個共識以后,彼此遵從共同的承諾,避免對其他同學造成不良的影響。

b. 事中要冷靜

遇到矛盾沖突時,盡量要保持冷靜,不能態度強硬,惡言相向,容易引起矛盾的升級和惡化,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c. 事后要溝通

事后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語言要委婉,平等尊重對方,態度真誠,仔細傾聽對方的解釋,接受別人的道歉,同時也要承認自己的不足。

d. 請當事人來揭曉最后的諒解過程,兩人經過真誠的溝通以后,B首先承認了罵人和扔東西是不對的行為,A也表示沒有考慮到室友的休息問題,看書太遲也實屬不該,應該充分利用白天自修的時間進行有效復習,并且買了小禮物送給B,兩人關系和好如初。

3. 本次活動的收獲:通過本次活動,不但當場成功化解了兩位當事人的矛盾,很多同學表示在集體生活中,有些矛盾不可避免,但這是真誠溝通是第一位,真誠就需要同學學會平等協商、釋放善意的技巧,并且有時應該為別人著想,也應適當學會忍讓,這樣才能創造一個和諧的班集體,而且在今后的職業生活也同樣適合。

以上是本人擔任13級5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班班主任期間,應用心育活動及時解決班級存在問題、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三個案例。在帶班的三年中,本人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圍繞專業理想、青春期問題、人際關系、友誼、寬容、信念、感恩、幸福、樂觀、健康等主題有計劃地開展了系列班主任心育活動,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期間最大的收獲就是班級的學生一天比一天開朗、活潑、自信,一個學期比一個學期有進步,文化和專業學習逐漸得心應手,最終形成了一個幸福、快樂的班集體。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中職學生
特區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調查研究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淺談如何培養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