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來華留學生教育在公共外交中的實踐作用

2017-12-28 19:22盧敏游菲熊峰
考試周刊 2017年48期
關鍵詞: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來華留學生

盧敏+游菲+熊峰

摘要:公共外交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來華留學生是我國實現公共外交目標的重要群體。簡要分析來華留學生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如何開展留學生教育,更加有效實施公共外交策略。

關鍵詞:公共外交;來華留學生;軟實力;國際校友資源;跨文化交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國內的發展形勢和狀況、政府在國際上的言行和舉動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與此同時,一些西方政客、主流媒體卻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歪曲地理解和報道中國。由于中西方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絕大部分的外國民眾不可能親自到中國來,了解中國的渠道很少,他們往往會以為西方主流媒體或者是掌握輿論工具的人介紹的那個中國,就是真實的中國。因此我們要加強公共外交,從各個方面展現我國國情和當代中國文化,將一個真實的中國告訴世界,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來打消一些國家對中國發展方向的疑問。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的文化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年輕人到中國留學,中國成為全球留學的重要目的地國,發揮留學生在公共外交中的積極作用,科學、合理、戰略性地開展留學生公共外交越來越重要。

一、 公共外交與來華留學生教育的關系

我國對“公共外交”的定義是:公共外交通常由一國政府主導,借助各種傳播和交流手段,向國外公眾介紹本國國情和政策理念,旨在獲取國外公眾的理解、認同和支持,爭取民心民意,樹立國家的良好形象,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維護和促進國家根本利益??梢钥闯龉餐饨粡娬{向外國公眾傳播和介紹本國國情及政策理念,從而爭取外國公眾的民心民意,以期在外國公眾心目中樹立國家的良好形象。

在這些外國公眾里,青年人更應成為公共外交的重點對象。來華留學生群體正是這樣的青年外國公眾,在中國的經歷和感受讓他們了解了真實的中國,他們將自己對中國的認知或多或少地傳播回他們的祖國,從而影響到這些國家將來對中國長遠意義上的認知。來華留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培養國家外交人脈的戰略舉措。

在2014年12月的全國留學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通過留學工作培養匯聚人才是國家重要的軟實力建設。要以全球視野和改革創新舉措積極推動留學工作躍上新臺階,攬四海英才服務國家建設大局?!?/p>

來華留學生是我國實現公共外交目標的重要群體,通過留學生開展的公共外交直接有效,影響深遠。

二、 發揮來華留學生公共外交作用

(一) 來華留學生是高校的重要國際資源

據統計,2016年各類來華留學人員有442,773名,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長比例為11.35%(以上數據均不含港、澳、臺地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目的地國家。

以南京理工大學為例,該校來華留學生有以下特點:

1. 留學生規模穩步增長

在2013年之前,該校平均每年在校留學生數量不超過200人,而2016年在校學歷留學生近1000人。

2. 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生源不斷擴大

近年來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要求,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開拓生源市場。在校學歷留學生中,有607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全部學歷生的76%。

3. 學歷生比例高,留學生培養層次不斷提升

目前在讀留學生學歷生795人,學歷生占比達95.9%,其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高達38.86%。南理工是一所理工科為主的高校,這些學歷生大多集中在機械、計算機、化工、材料、電光以及管理等專業領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他們在中國學成歸國后,正是各自國家經濟發展建設所需的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

4. 各類獎學金資助學生比例高

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省級、市級以及企業獎學金等各類獎學金的留學生有700多人,占比86.49%,說明該校的留學生絕大部分都享有中國的各類資助。

5. 英文授課學生數超過漢語授課學生數

英文授課的學歷生共有573名,占在校留學生學歷生總數的72.08%。

這些留學生畢業后都將成為南理工的國際校友資源,他們在母校學習了專業知識,在華期間的生活領略了中國文化,具有“母校情懷”和“中國情結”。他們將來在不同國家從事不同行業,特別是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留學生,他們畢業回國后,成為當地經濟建設所需的各類人才,體現了母校的教育成果,是母校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從而也加強了母校的國際影響力與知名度。畢業自不同中國高校的留學生匯聚成了“知華、友華、親華”的國際人才,他們對華持善意態度,他們對中國的正面認知經過他們在本國的傳播后,從不同方面樹立中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國家形象。

(二) 高校的來華留學生教育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

“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約瑟夫.奈曾提出“通過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長時期對他國公眾施加的影響遠勝于短期的媒體宣傳戰”。這正說明了國際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留學生在中國高校匯集,不同文化在此交會和碰撞。高校的師生、留學生所在城市的民眾都具備了與留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增進彼此對對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直觀了解。

留學生們來到中國,就不可避免地與各個相關部門打交道,這些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辦事效率代表了政府機關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來華留學生更實際地“體驗”中國的民情,包括公共交通是否便捷、商品種類是否豐富、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是否發達、環境衛生是否干凈;他們能聽到看到中國民眾的日常言行,了解普通民眾真正的生活水平,總之,留學生們接觸的是一個真實的“中國”,他們在中國生活學習的切身體會就會形成對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直觀印象。

在高校校園里,老師、同學以及各部門的工作人員構成了留學生生活的主要人際環境。授課老師以及留學生管理老師的言行,在留學生看來,其實也是中國民眾形象的表達。管理人員的言行舉止、素養和風貌,老師們上課傳授知識、傳播思想以致與留學生的日常交流都具有公共外交屬性,往往會影響到留學生們對學校管理、課程安排、在中國學習生活的認可程度,進一步會形成留學生對中國高校的整體印象。

我們這些中國公民如何向留學生們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有一定公共外交素養。來華留學生對高校及對整個中國社會環境的滿意度影響到他們的對華好感度和他們眼中的中國國家形象??梢哉f“推廣公共外交是高校的社會責任”。

在留學生中開展公共外交,也就是在未來的社會中堅群體培養一批“知華親華”的國際友人,這對于推動國際交流、實現國家長遠利益的作用不容低估。

三、 圍繞外交大局,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公共外交策略

1. 通過接受和培養來華留學生,積極吸收和利用國外智力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人社部、外交部、教育部三大部委于2017年1月聯合印發了“關于允許優秀外籍高校畢業生在華就業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部分優秀外籍高校畢業生在華就業。這個政策的出臺,是“從14億人中選人才”逐漸擴展到“從70億人中選人才”,勢必會吸引更多優質國際學生來中國求學和就業,一方面增強了我國的教育競爭力,另一方面使得部分優秀來華留學生真正融入中國社會,對中國加深了解。他們可以更好地向本國民眾詮釋一個開放、共贏且不斷發展的中國形象。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建立了穩定和長期的師生關系,為公共外交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 通過來華留學生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國,使中國走向世界

留學生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讓他們參與中國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加強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從而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以南京理工大學為例,學校組織留學生參加各種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各類實踐活動,比如“一帶一路”文化節、絲路青年行、“感知中國”等文化活動;留學生們還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參加各類藝術、體育類社團。這些活動增強了留學生們對中國發展現狀和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母校深厚的情誼;同時,中外學生社團的建設、中外學生交流平臺的形成,也增進了中外青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認同。國際教育的交流給了留學生們了解真實的中國的機會,也給了中國向世界說明真實的自己的機會。

另外,針對英文授課的來華留學生,除了專業課為英文授課之外,高校有必要給他們開設一定課時的漢語以及中國概況課程。缺乏漢語能力,留學生在中國的生活和學習往往局限于很小的圈子,僅與自己的同鄉或懂英語的人士交流,不利于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真正了解和認知。從公共外交的角度來看,留學生學習和適當掌握一定的漢語交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 培養高校師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好地開展留學生教育

優質的師資隊伍是吸引留學生來華留學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來華留學師資和管理隊伍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外語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訓高校的涉外群體,即授課老師、留學生管理辦公室的老師和本校中國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加強他們公共外交方面的能力,使其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來開展對外交流工作。

中國師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上幫助留學生們,保障他們“平安留學”“健康留學”“成功留學”,努力培養他們知華、友華、親華的中國情結。

4. 重視留學生校友工作,加強留學生校友聯系

開展留學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我國的軟實力、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為我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高校應成立留學生校友會,加強與已畢業的留學生校友的聯絡,積極開發和利用這一寶貴資源,充分發揮校友與母校間的情感聯系作用,為擴大母校知名度,促進母校的國際合作交流而努力,進而轉化為對中國良好國家形象的傳播。

5. 提升國人素質,塑造良好國家形象

公眾在外的素質形象,就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縮影。國民素質直接影響來華留學生眼中的國家形象。而現在仍有相當一部分國人有隨地吐痰、不講禮貌等陋習,我國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必須想辦法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使每個公民團結一致,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共同提升中國和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地位。

四、 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是實現國家各類利益的手段,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兩國之交,在民之親。通過接受、培養來華留學生,增進我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了解,在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新時期,講中國故事,使中國發展能夠為周邊國家所接受,來華留學生教育中的公共外交作用顯然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1]楊潔勉.“中國公共外交的源起、挑戰和對策”《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秋季號第2期(總第15期).

[2]教育部網站.

[3]繆毓燁.公共外交視域下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4]趙啟正.《公共外交.案例教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猜你喜歡
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來華留學生
公共外交與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啟示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公共外交視野下瓊海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合拍片《風箏》的跨文化傳播
文化差異對初入國際市場的法國中小企業影響分析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全英文授課臨床本科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企業家是展示與傳播國家形象的新名片
全英文授課醫學本科留學生防御方式調查分析
《中國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