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老家”的人

2018-01-05 23:46葉延濱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7年12期
關鍵詞:出生地婆家城里人

葉延濱

家是我們的根,特別是老家。

城里人常說的這個詞“老家”,說的是不在這座城市的另外一個地方。鄉下人不這么說,鄉下人的家就是家。當然,成年女子的家有前綴,娘家和婆家。娘家是和親娘一起的家,婆家是丈夫的家,不說是夫家而說是婆家,因為親娘和婆婆差別明顯。城里人說的老家比較混亂,也一言難盡。我最早聽見這詞,是電影里喊口號“打回老家去!”一聲喊群情激憤,喊出勝利紅旗高高飄揚。城里人好像挺看重老家,見面寒喧,您老家在哪里?山西。啊,咱是老鄉啊。于是就親了,近了,成了一家子聊上了。聊什么呢?先聊老家呀。水泥森林的城市里,老家就是雄鷹翅膀托起的湛藍天空,老家就是無邊茵茵綠草埋住了牛羊的犄角,老家就是熱炕頭,老家也是喜鵲窩……“你老家在哪里?”是城里人拉家常,關于老家三句話的頭一句,好像地下黨接頭對暗號。這暗號我總對不上。小時候我也問牽著手的母親:“我的老家在哪里?”“你小,你沒有老家!”老家是出生地嗎?我的出生地在哈爾濱,但我出生在一家沒有門牌號的野戰軍醫院,不能把軍醫院當老家吧?遇到這問題,我需要說一串注解:“我的籍貫是重慶榮昌,只是父親的出生地,沒有親友,祖籍是廣東。我出生在哈爾濱,但出生后就隨部隊走了?!庇谑俏覍霞疫@兩個字,特別在意,最在意別人問:“你老家在哪里?”

老家在城里人嘴里迸出來,最有感情的一句話是:“老家來人啦!”記得小時候,特別在物資困乏緊張的年月,這句話流露出的得意,讓聽話的人足以羨慕嫉妒恨了。老家來人,背著黃帆布旅行袋,提著大竹籃,里面有紅棗、小米、花生、咸鴨蛋……鄰居們都道喜一般說:“真好!真好!老家來人了,來人了!”此情此景,我想起老師歷史課講的,是老百姓手推著小車,肩擔著小米,讓解放軍解放了全中國。那時,家里偶爾也會收到母親的老戰友老學生寄來的包裹。小朋友問:“誰寄來的好東西?”我總說:“老家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自從下鄉插隊以后,和當過知青的朋友們一樣,我好像也有了老家。插隊村子的鄉親進城了,鄰居就會說:“啊,老家來人了?”老家來人了也變了口氣。來人啦?啊,來城里看病了!老家來的?來城里找銷售土特產渠道。老家又來人了?是去年進城打工的回村又領來了親戚!新一輪的農村包圍城市,一撥又一撥的老家人涌進城里,接受先富起來的老板們的再教育。老家來人了?這句話像念神奇的魔法口令,幾年過去直把北京從三環念成了六環。

老家在城里說得最多的第三句話是“他回老家去了……”在我的記憶里,這句話早些年說出來,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在某個運動或某次精兵減政之后,一個人突然從身邊消失了,回答你一句:“回老家了?!焙喡郧也挥迷賳柕拇鸢??!盎乩霞摇辈⒉坏扔凇敖饧讱w田”,也不全是“告老還鄉”,有時候是舉著彩旗,喊著口號,敲鑼打鼓地送走“回老家”的人們,比方說“下放鍛煉”,比方說“支援邊疆”,比方說“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之后,留在人們心中的那拂不去的憂傷,也許正是那個時代的鄉愁。歲月變遷,“他回老家去了”這句話別有另種滋味。年前年后,職場的同事之間,說起“他回老家去了……”好像說這位同事,去完成一件重要的祭祀和朝覲活動。三重含義:一是他還有個“老家”,老家還有老人和親戚,是個有根有源的人,像一棵移進城市的樹,風會提醒他從哪兒來。二是他不得不花錢費力地走這一趟,不比城里老居民,還是“漂”在城里的外來人。三是他很快會回來上班,“回老家”必定持往返車票。不是跳槽,不是移民,不用怕他消失了,他只是無可奈何必須走一回。

城里人說“老家”,說得最多的三句話:“你老家在哪里?”“老家來人了!”“他回老家去了……”讓人體會無盡的人情冷暖,世事變遷。汽車跑的是高速了,火車也叫高鐵了,在車輪越跑越快的日子里,怎么這“老家”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呢?讓人們像無根的萍,在城里漂,今天讀到《北漂詩選》感慨不已……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推薦語】 談及“你老家在哪里”,只要是老鄉,就如同親人重聚。強烈的歸屬與認同只因為我們是老鄉?!袄霞襾砣肆?!”第二故鄉也是老家,感情連通著城鄉?!八乩霞胰チ恕?,“回”是無奈之舉,有一種淡淡的憂傷。隨著時代的變遷,關于“老家”的三句話,在城里居民心里已冷暖有別。但無論你怎么“漂”,你老家在哪里?你的根在哪里?仍然值得人們去思索,去尋找。

猜你喜歡
出生地婆家城里人
總跟老公家人融不到一塊兒怎么辦?
婆家的有些事,不要去“摻和”
在全球,每兩個人中就一個“城里人”
韓國: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娘家在隔壁
歷史教學中要分清古人的出生地與祖籍
楊天惠生平考
鄉下人與城里人
城里人 鄉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