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曉華:文言文閱讀指津

2018-01-05 23:49梅曉華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7年12期
關鍵詞:官吏謂之洛陽

梅曉華

讀寫事記人的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的背景,本文寫的是發生在洛陽的一起戕害竹林的事件。明道元年(1032年)八月,開封內廷火災,燒毀了崇德、長春、滋福等八殿。宰相呂夷簡負責修葺工作,下令各地供給建筑用材,洛陽茂密竹林,為之砍伐一空。是時,作者在洛陽任西京留守推官,對這種不問實際需要而橫征暴斂的做法,十分不滿,寫了這篇記,并就此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文章先寫洛竹之利,養竹之艱辛,竹林之美,主人之好客,“歲尚十數萬緡”“治水庸,任土物,簡歷芟養,率須謹嚴”“不問辟疆,恬無怪讓也”,言簡意賅,生動而具體地展現了洛陽竹林既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又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這就為“戕竹”——一場災難的到來,作了有力的鋪墊和反襯。

第二節正面寫“戕竹”,先點時間,“壬申之秋”,然后寫大砍大伐,“人吏”四句,句式簡短,用辭斬截,音節急促,寫出了“戕竹”的來勢之兇猛,行動之快?!安唤卟恢埂睂雒驿秩镜脩K烈?!叭死簟比绱?,原來是“守都出令”。長官有令,下屬于是賣力邀功,不幾天,“樊圃棋錯”變“地榛園禿”;而百姓呢?無一表現出吝惜之情。接著,便深感百姓的可憐、可悲,因為他們不但在物質上遭到慘重的犧牲,而且在感情上遭到極大的欺騙和愚弄——“齒王民為?!??!跋峦鲇袉萆僖娪陬侀g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自是意味深長的一筆,老百姓原來是“急上”所以“亡有嗇色”,讀來讓人悲涼無限。

此段敘事,正面與側面,敘事與寫人相結合。正面寫砍伐之快與兇,側面寫官吏之殘;敘事在砍伐,寫人在官吏之兇、民之無奈。官吏殘暴,百姓苦難隱含其間。

作者寫過“戕竹之后”,引古證今,加以議論。首先指出“伐山林,納材葦”的目的是“以經于用”,在這一前提下,地方“不供謂之畔廢”,官府若不按時采伐聚斂,則“謂之暴殄”,更何況不“經于用”,現在朝廷長期積壓的各種材料,是“衍溢朽蠹”,也就是“官府中積累的材料物資,無不是余裕漫溢,甚至于都被蠹蝕腐朽了”,而只要“非?!本汀皵咳o藝”,“無藝”在這里是“沒有限度”的意思,針對這種情況,文章用《書》上的“不云”兩句,委婉而尖銳地批評上述行為,暗含“無益”于民的“戕竹”舉動是害民。作為當時地位卑微的歐陽修來說,恐怕人微言輕,不若搬出祖訓來,以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行文至此,本該結束,但最后作者引發開去說“推類而廣之,則竹事猶末”,至此文章境界拓展開來,由“戕竹”一事推開去,說“則竹事猶末”,也就是“伐竹則如同是一樁小事了”,點到為止,留下無盡的思考給讀者:究竟有多少大小不一的“戕竹”之事呢?

三節的議論精妙在由今及古,由古論今,由今天的伐竹想到“古者伐山林”,同時由古“不供謂之畔廢,不時謂之暴殄”想到今的“縣官材用,顧不衍溢朽蠹”,古今對比,得出“意者營飾像廟過差乎”的結論,令人信服,自然生出告誡之言:“守官與道,不可以忽也”,最后以點帶面,類及其他,提升境界,深化主題。

通觀全文,敘事正側結合,古今結合,議理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以鮮明的愛憎,中肯的話語,尖銳的筆觸指出戕竹一事的警示性。他站在人民一邊,對在濫砍濫伐竹子當中受到損害的廣大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對最高統治者進行了勸諫,對封建官吏掠奪人民財富的行徑進行了鞭撻。情感鮮明、飽滿,充分顯現出青年歐陽修仗義執言的品質。

猜你喜歡
官吏謂之洛陽
洛陽正大劇院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洛陽自古繁華
聰明的官吏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一錢斬吏
朝鮮質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鄭雷卿案
古代官吏如何嚴以修身?
《內經》之“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新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