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使我們變笨了嗎

2018-01-05 23:57魏小河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7年12期
關鍵詞:印刷術茲曼戴維

魏小河

幾年前,暢銷書作家尼古拉斯·卡爾出版了《淺薄》,副標題是“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顯然,他認為網絡使我們變笨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吹起這樣的號角。我們最熟悉的聲音來自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在那本書里,作者痛斥電視這個新興媒介除了娛樂之外什么也不會。波茲曼十分懷念印刷術時代的理性精神,但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和鍛煉思考的行為在網絡時代遇到了更大的沖擊,所以卡爾站出來高呼:網絡使我們變笨了!那么,網絡真的使我們變笨了嗎?

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放在一邊,來聊一聊戴維·溫伯格的《知識的邊界》。這本書的主題是關于網絡時代知識的處境,它道出了一個事實:承載知識的媒介正從書籍轉移到網絡。同樣是這個事實,卡爾因此認為網絡使我們變笨了,但戴維·溫伯格則并不這么看,他拒絕技術決定論,他在這本書里所做的工作,更多是在梳理知識網絡化的過程和現狀。

如果我們把網絡時代和印刷術時代做一個區分,可以看到知識在這兩個時代的創造、傳播和獲取,都有很大不同。造成這樣不同的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同意尼爾·波茲曼的觀點——是傳播媒介的改變,也就是從紙張變為網絡。紙是有限的,而網絡是無限的;紙上信息是固定的,而網絡上的信息是流動的。紙是有限的這一點很重要。首先,紙的固定形式,決定了思考的形式,它必須有開頭,有論證,有結尾,他是線性的。其次,也正是因為紙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印刷術時代,我們擁有一套嚴格的信息過濾機制,只有真正重要的東西,才能夠被出版。但在網絡時代,過去的過濾機制失效了,我們被淹沒在信息海洋之中。

紙上的信息是固定的也很重要,正因為此,它獲得了一種莊重感和權威感,當然還有確定感,它的潛臺詞是,我們是可以理解這本書的。而網絡是流動的,一切都在快速地更新和變化之中,它解放了知識,但沒有辦法重新收納它,或者說,它已經沒法收納了。這背后,潛藏著兩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印刷術時代,人們將知識分門別類,相信通過理性思考可以認識整個世界。因為知識在印刷術時代是被控制的,一步一個腳印,我們總能走到最后。但是網絡時代顯現了一個事實,世界太大了,大到我們根本不可能全部理解,這一點,無疑讓印刷術時代過來的人感到恐慌。

這種種不同,在戴維·溫伯格看來各有利弊。比如說,網絡時代很容易生成“回音室”,人們容易只靠近和他一致的思想,對其他思想進行排斥,這無疑會加重思想的僵化和極端化。

另一方面,知識的網絡化帶來了很多不可預料的東西,比如說維基百科,它調動了許許多多個節點,讓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的形式都發生了改變,用戴維·溫伯格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當知識變得網絡化之后,房間里最聰明的人不是站在講臺前給我們講課的人,也不是房間里所有人的集體智慧,而是房間本身。

但是,戴維·溫伯格始終沒有回答另一個問題:個人,在網絡中該怎么自處?所以,那個問題又回來了,網絡真的使我們變笨了嗎?

我和戴維·溫伯格一樣不傾向于技術決定論,重要的永遠是人,也就是你自己。網絡有諸多好處,也有諸多弊端,但這并不妨礙一個人自己的求知欲望和行動。是的,這就是我們的時代。所以,木心的那句話在這里又可以用上了,我們只能“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摘自《冒犯經典》)

猜你喜歡
印刷術茲曼戴維
這個“花瓶”不簡單!毒梟教父背后有個狠辣女人
印刷術的發展
德國的印刷術與禁書展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中的現代性傾向批評研究
神奇的印刷術
接力棒
禮品變廢品
各有所“長”
高不可攀
對48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劃人哈若德.茲曼的訪談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