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孤傲的王者到人生的贏家

2018-01-18 05:16楊杰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36期
關鍵詞:觀音菩薩祖師花果山

楊杰

《西游記》中塑造了很多個經典的人物,膽小婆媽卻對信仰無比忠貞的唐三藏,小錯不斷慣耍小聰明的豬八戒,話不多卻兢兢業業信念堅定的沙僧,而孫悟空在這個團隊中一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在整個前往西天的進程中,面對阻擋前路的各路妖怪,他出力最多,功勞最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強者??v觀他的際遇,有人說,孫悟空是個悲劇,從大鬧天宮不把誰放在眼里的王者到最后的皈依佛門,他失去了不受管束的自由。但我卻認為無關悲劇還是喜劇,這只是一個孤單的強者融入團隊,經歷了從來只為自己考慮到會為他人著想的轉變,漸漸融入群體,他失去了唯我獨尊的自由,獲得的是融入群體的自由。而孫悟空從唯我獨尊到融入主流,并不是他一個人獨自完成的,在他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之前和之后,有很多人一起幫助他完成了這一轉變。

一、對自我的塑造

悟空本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山頂仙石內孕育的先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也算過得自在無慮。直到有一天眾猴為尋山澗源頭連呼三聲“那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他從叢雜中跳出,應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有冒險精神的,在前方目的地未知的情況下,孤身一人將身一縱跳入瀑布泉中,通過后面章節我們知道,其實悟空是不太擅長在水里行動的,到發現水簾洞之后出來告知眾猴情況,然后帶領眾猴進入洞中,之后要求眾猴兌現承諾,自此,石猿高登王位成了群猴之王——美猴王。這是他自我塑造的第一步。

美猴王享樂天真,一晃三五百載過去,所謂人無近憂,必有遠慮,忽一日,因擔心年老血衰,某一日身亡墮下淚來。又聽聞通背猿猴說五蟲之內,惟佛、仙、神圣三者不生不滅。遂決定云游四海,學不老長生之術。心有所倚,付諸實踐,這是他自我塑造的第二步。

美猴王離開花果山,一晃八九年過去,終于靠一個樵夫的指引訪得靈臺方寸山的菩提祖師,賜名孫悟空,從此跟著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六七年。忽一日,祖師開講大道,孫悟空在旁聽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開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被祖師看見,決定傳授仙法。祖師問他道字門中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問他要學哪一門時,悟空原說憑尊師意思,弟子傾心聽從。卻又在菩提祖師想要傳授的‘木字門中之道、‘流字門中之道、‘靜字門中之道、‘動字門中之道之時,俱詳細詢問,只關注是否能夠長生,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率真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并且不怕菩提祖師生氣。在菩提祖師嗔怒離開以后,參破玄機,終獲菩提祖師親傳長生妙道。獲得菩提祖師的首肯并不意味著一蹴而就,學習本領光靠悟性是不行的還要狠得下心吃得了苦,孫悟空靠著對信念的堅持,吃常人不能吃之苦終于學成七十二般變化。以及能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由此完成了第三步的自我塑造。

被菩提祖師因由趕走后,回到闊別多年的花果山,將欺壓眾猴想要搶占水簾洞你的妖魔砍為兩段,重振花果山。赴東海取得如意金箍棒,藕絲步云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后被勾魂至幽冥界大鬧地府。被東海龍王、地府秦光王告上天庭,至此石猴自出生之后第二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二、他塑的過程

(一)成就孤傲王者的基石——菩提祖師

悟空雖然只是一只仙石孕育的石猴,卻吸收了日月之靈氣,因為機靈聰慧讓菩提祖師在宣講時眼前一亮,并決定傳授他真正的仙法。對于孫悟空來說菩提祖師教授他的本領是他后來大鬧天宮的基石,但顯然菩提祖師對于悟空的教學只完成了一半。因為他只注重傳授悟空技能,卻未教導他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融入群體。無規矩不成方圓,顯然后來菩提祖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沒有規矩卻擁有強大本領的悟空肯定會闖出彌天大禍,于是他在趕走悟空時囑咐他: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

(二)包容的智者——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對于悟空其實是持有一種包容的態度。面對這樣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妖猴,天庭的方式是最直接的——出兵剿滅。在孫悟空與天庭關系一度劍拔弩張的時候,太白金星充當著消防員的角色,從建議天尊放棄派兵征討改為詔安,授予孫悟空一個弼馬溫這樣無足輕重的官職,讓他歡歡喜喜,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把馬養的肉肥膘滿,此時的孫悟空其實還是一個想要被主流社會認可并融入其中的石猴。但是在知道弼馬溫是末等官職他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創,花果山作威作福的王者成了天庭的養馬人,于孫悟空而言是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的,于是大鬧一場后打出南天門回了花果山。這次天庭并未再容忍他的任性,直接出兵征討。也就是在這時天庭才發現一只被他們輕視的猴子原來如此強大,于是在天兵敗陣后被迫封他為齊天大圣再次派出太白金星因將他帶上天庭,上了天庭,負責看管蟠桃園,直到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沒有宴請他,孫悟空心里的幻想才徹底破滅,施了法術,偷吃仙丹,偷喝御酒,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至此與天庭的矛盾上升到了至高點,縱使是太白金星想要繼續包容,也是有心無力。

(三)嚴厲的智者——如來佛祖

被天庭捉拿后,刀砍斧剁,雷打火燒一毫不能損傷,于是被扔進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眾人都以為悟空肯定灰飛煙滅,天庭從此回歸太平,何曾想到煉了他一個火眼金睛,開爐之后一腳踢翻丹爐奪路而逃,并放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天庭終于無法,派二郎真君求助于如來佛祖。如來佛祖并未包容悟空,放任他不知天高地厚的與自己賭咒,在悟空輸了之后將他壓至五行山下,并貼上符咒。但依舊心懷慈悲,他饑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如來佛祖的出現也為后來觀音的成功點化孫悟空做了鋪墊。

(四)排憂解難的能人——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既是為悟空排憂解難的能者又是唐僧與悟空師徒二人之間的和事佬,孫悟空遭受重創被壓五行山下動彈不得,是觀音給了重獲自由的希望,告訴他再莫行兇,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處,此后觀音菩薩也一直或明或暗的出現在孫悟空的生活中,比如他傷人性命被唐僧數落,最受不得人氣的脾氣一上來,撇下唐僧將身一縱眨眼消失的時候,觀音幻化為年高的老母,舍下一頂金花帽并教會唐僧緊箍咒以此來限制不服管教的孫悟空。而孫悟空在被唐僧誤解不得已離開的時候,是觀音菩薩從中調和化解師徒矛盾,在遇到強大敵人時,在多方求助無果的情況下,又是觀音菩薩幾次出面幫忙化解,對于孫悟空來說,觀音菩薩是恩人,更是為他排憂解難的能人。

(五)亦師亦父的唐僧

唐僧在取經的團隊中可以說是力量最弱小的,遇到困難總是哭哭啼啼,但他勝在對信仰的堅定與執著。在孫悟空的人生中充當著亦師亦父的角色。菩提祖師未完成的教導孫悟空何為規矩,如何處世其實是由唐僧來完成的。在拜唐僧為師后,孫悟空仍然野性未除,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跟隨唐僧西行,原本陌生的兩個人因緣際會成為師徒,勢必有一個磨合期。此時就對彼此交付真心顯然也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們的沖突會比較明顯一些。孫悟空自出生之日就無父無母,無人教管,后來拜在菩提祖師門下也只是學得了本領而已。規矩是最難教的,何況悟空已經如此強大,高傲的人又怎會心甘情愿的聽從教誨。對于孫悟空來說,只要是惡,便都是一棍打死,不管是人亦或妖怪,而唐僧卻一心要他向善,無故傷人性命最是不能忍受,這是孫悟空不能理解的,也是唐僧不能妥協的。從悟空幾次傷人性命直至被唐僧趕走斷絕師徒情誼可以看出。而后,在觀音的菩薩的調和中,在與唐僧的日漸交往中,唐僧循序漸漸的教誨終是起了作用,使得悟空終于心甘情愿的陪他走到最后,成功的完成了自我蛻變。

所以我認為,孫悟空這個人物從占山為王到最后皈依佛門成就功果,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為之追尋不輕言放棄,到大鬧天宮失敗,在各路人馬的引導,感化之下最終成就了自己,這并不是失去自由的悲劇,反而是他升華自我,轉變自我,最后成功蛻變成為人生贏家的過程。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觀音菩薩祖師花果山
假如我是孫悟空
分析《西游記》中的觀音形象
第三回悟空遭驅逐
菩提祖師為何趕走孫悟空
東渡日本的德化窯“瑪利亞觀音像”
莫高窟經變畫的依據與藝術表現
“在最壞時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筆下的祖師奶奶
張愛玲祖師奶奶的音樂世界
孫悟空后傳
醬爆西游①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36期

北方文學·上旬的其它文章
做客浩罕村
海邊
我期待
吶喊者的心
溫柔
一夜思親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