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鼠之間》中萊尼悲劇的必然性

2018-01-18 05:16王慧英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36期
關鍵詞:必然性悲劇

摘要:《人鼠之間》是約翰·斯坦貝克一部短小精悍的中篇力作,講述的是一個簡單而又平凡的故事,但寓意入木三分,給讀者的心靈所帶來的震撼力和沖擊力卻是巨大的。弱智單純的萊尼的死,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偶然的,但在當時美國強大的現實生活中,純真善良的萊尼的死亡又是必然的,更不用說能實現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夢想了。令人不得不佩服斯坦貝克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對社會與人生所特有的犀利而又敏銳的洞察力。

關鍵詞:《人鼠之間》;萊尼;悲??;必然性

《人鼠之間》以20 世紀30 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所帶來的嚴重危機為時代背景,由于大資本家和大地主聯合對農民的殘酷欺壓和層層盤剝,共同掠奪了社會財富和土地,給農民帶來了困苦不堪的災難,大批破產的農民被迫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和溫暖的家園,成了徹底的無產者。迫于生存的壓力,以萊尼為代表的勞苦大眾,只能背鄉離井靠給農業資本家打短工來勉強度日,從此過著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流浪生活和孤苦慘淡的人生。他們日復一日無始無終地辛勤勞作,內心寂寞孤獨,渴望人世間的溫暖和關愛,卻又無力主宰和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一、萊尼——孤獨人群中的白癡天使

農場上靠出賣勞動力過活的農民是一群孤獨的人,他們過著居無定所、沒有生活保障的日子,工作也是朝不保夕,哪里有活干就奔向哪里,掙到的微薄工錢轉眼間就花得連一個硬幣也不剩。喬治說,“像我們這樣工作在農場的人,是世界上最孤單的人,沒有家庭,不屬于任何地方,也沒有什么可以念想的……”[1]看門人坎迪年邁殘疾,為農場辛苦了大半輩子,奉獻了勞力、青春年華乃至身軀,孤苦伶仃的他唯一可相依為命、傾注真情的朋友就是那條陪伴他多年的老狗,但他卻無力把它保全下來;黑人馬夫柯魯克斯雖然是個知識分子,被養馬踢得彎腰駝背,方方面面遭受種族歧視和精神摧殘,無奈獨具斗室,是農場里最孤獨的人,他說:“一個人總需要有個人在身旁。要是一個人都沒有他會發瘋的!”[2]他對于噩夢般的寂寞、孤獨有著多么深切的感受。小說中唯一的女性,克里的妻子也深深地感到孤獨,她生活在男人世界的農場里,無人知曉她姓啥名誰,丈夫經常在外游玩,對她漠不關心,農場的男人們對她避而遠之。她連愚鈍的萊尼也不嫌棄,對萊尼說,“我為什么不能跟你說話?我都沒人可以說話,我感到特別孤獨”[3]……可見孤獨如影隨形地伴隨著小說里所有人,除了喬治和萊尼渴望通過努力工作實現夢想來擺脫這種孤獨感。就像喬治常向萊尼所說的那樣,“我們不是這樣的!因為我有你照顧我,你也有我照顧你?!盵4] 但是他倆絕不可能心靈相融。萊尼沒完沒了地專注于玩弄柔軟的東西,喬治卻獨自玩單人撲克牌游戲。精明能干、的喬治對萊尼的無微不至的關愛與貼心的保護,絕不僅僅是因為姨媽的托付,也不純粹出自于善良,這也是他心靈的需要。在生活中,萊尼離不開喬治;而在精神上,他同樣也離不開萊尼。人為什么總是很需要一個像白癡般的萊尼的存在和陪伴?那是因為可以向他毫無顧忌地吐露心聲,正如萊尼對喬治言聽計從和忠心耿耿,喬治說:“我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懸崖絕壁我叫他跳他也跳?!庇纱丝磥?,喬治擁有被人需要的渴望和生存價值的歸屬感,還可以隨時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指揮力和領導力,幫助萊尼處理各種麻煩,應對挑戰、逃避災難。更何況萊尼是他夢想的癡迷者和捍衛著,是他追求夢想的勇氣和充電器,是追求夢想的難兄難弟。沒有萊尼,喬治就會淪為其他農民工一樣的人,沉湎于眼前的吃喝享樂,渾渾噩噩地活著。每次喬治為萊尼描繪夢想時,他本人也陶醉在未來美好的藍圖中。然而,這種最純真的友誼只能建立于如同白癡般的最原始而又純真的人性之上,白癡的萊尼正是喬治孤獨的心靈中唯一的天使??墒?,當人類所需要的真正的友誼和誠信只能求助于白癡,這就更深刻而又絕望地證明了“人類永恒的孤獨與異化”。[5]

二、萊尼——珍稀友誼的傳播者

處于社會的底層的農民工,活得像孤獨的老鼠一樣壓抑,社會地位卑微,生活沒有目的、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沒有夢想,享受不到人世間應有的幸福與快樂。但是,處于社會邊緣的弱者,人人都在為生計勞累地奔波,在物質世界里摸爬滾打,沒有時間交朋友,沒能力也沒精力顧及別人的痛苦與孤獨,因對生活、對前途感到失望而變得漠然,人與人之間互相防范、彼此傷害、麻木冷漠與深深的隔膜就像人類與老鼠之間的芥蒂與隔離一樣,珍貴的友誼與關愛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他們以無聊乏味的方式表現痛苦,以畸形的吃喝嫖賭途徑發泄自己的孤獨,生活得多么低下而無尊嚴。他們活在人群中,人與人之間卻恍若隔世,像活在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一樣。然而喬治和萊尼初到農場時,兩人情同手足、相依為命,是親朋好友,彼此擁有溫暖與關愛,只有喬治能領會萊尼的一言一行,明白萊尼真正的需求。盡管萊尼是他的麻煩和累贅,但他始終對萊尼不離不棄。而萊尼視他為親人和靠山,只要和喬治在一起,他就安心快樂。周圍的人對他們的關系感到意外、驚奇、深表懷疑和誤解。明智的斯利姆不解地說:“我就從沒見過兩人一塊出門……我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可能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彼此害怕對方?!盵6]當農民工們了解到他們懷揣夢想,“是有未來的人”時,許多人很快為他們純真的友誼所征服。人人渴望友愛,友誼是來自渴望解脫生活困境的本性,它意味著人們可以溝通、理解、互助和心靈安慰。萊尼如同珍稀友誼的傳播者一般,將自己得到的關愛以悄無聲息無形地傳遞給農場上每一個內心需要溫暖和體貼的人們。

三、萊尼——純真夢想的守望者

身材短小精明能干的喬治和身材挺拔和智力低下的白癡巨人萊尼一起長大的相依為命的好朋友。萊尼因為是智障,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生活不能自理,且總是在滿不經意或毫無意識的狀態中犯錯誤,弄得兩人居無定所,只得像被掀翻老窩的田鼠一樣四處逃竄,行如乞丐。無可奈何只得三天兩頭到處換工作,喬治帶著萊尼從一個牧場折騰到了一個牧場,幫農場主賣命工作??嚯y生活中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心靈慰藉就是心中渴望通過自己拼命地工作掙錢,只需600美元就能實現的小小的夢想:能夠買一小塊屬于自己的土地,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屋子,養幾只小動物,能過上自給自足養家糊口的日子,不再露宿街頭、四處漂泊,從此過上像人一樣自由安定、平靜快樂而又有保障的生活。夢想對喬治而言,那就是自己當家作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耕耘和收獲自己的土地;對萊尼來說,那就是隨心所欲地照料和撫弄他最喜愛的柔柔軟軟的兔子。

萊尼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從來都不在乎、不關心甚至記不得去哪里和干什么,卻清晰而又明確活著的目標——專注于他們的夢想;也只有喬治在講夢想時,萊尼才那樣的滿足和得意,又會像乖巧的小孩一樣一遍又一遍地乞求喬治講給他聽,即使他全懂了用心記牢了,還會樂此不疲地要喬治講給他聽,好像夢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可以當飯吃當覺睡一樣,是一生最可寶貴的美好記憶。萊尼固執地守護著這個夢想,以為只要乖乖聽話,不要惹麻煩,喬治就可以讓他“照料兔子”,所以干起活兒來渾身有用不完的力氣,忍氣吞聲地拼命工作著。他那最簡單最頑固的頭腦卻能夠牢記美夢的每一個具體細節,并渴望到瘋狂的迷戀,變得愚鈍而不可救藥。

四、萊尼——“土地夢”的巨大誘惑者

以萊尼為代表的農民工,對“土地夢”近乎一種病態的渴望和依戀。萊尼沒完沒了地與周圍的每一個人分享夢想??驳喜挥勺灾鞯乇凰膲粝氪盆F般地吸引著,愿意傾其畢生的積蓄與他們一起籌劃和實現土地夢,想度過一個有尊嚴夢寐以求的晚年。[8]坎迪對一切事情都不感興趣,喬治和萊尼的友誼和夢想卻重新燃起了他生活的勇氣和希望。他開始不停地削著鉛筆,計算將來與萊尼一起喂養的子虛烏有的兔子,不停地討論著夢想。土地之夢是農民畢生的追求,活著的力量源泉,農民的命運與土地息息相關,只有失去了才會對于土地如此的向往、關注、依賴和珍愛。正如黑人克魯克斯所說,“我見過成百上千人流浪在路上……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每個人腦子里都有一塊土地”。[9]萊尼的“土地夢”才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照亮著農民工的美好前程。

五、萊尼——走向死亡的悲劇者

(一)萊尼的死亡的悲劇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萊尼這位心中充滿著夢想和柔情的“白癡巨人”,生活能力差、適應環境能力弱,不能理解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巨力,常常惹禍上身。他生性狂熱于撫弄柔軟光滑的東西:小老鼠、小狗和衣物等。在這冷酷的世界里,這些都是他簡單的頭腦中最美好的象征,他撫摸著它們就像抓住了夢想一樣那么真實,讓他獲得心靈深處的渴望、人間柔情、溫暖與愛的安慰,并且內心能得到滿足和快感。但是他不能了解和控制自己巨大的力量,總是在撫摸心愛的小動物時置它們于死地——捏死了一只老鼠→弄死了一只可愛的小狗→因興奮不已在摸農場主兒媳的柔軟的長發時導致她死亡,“原因只是由于他的柔情”[10]。在美國當時的社會制度下,以萊尼為代表的農民渴求擁有一小片土地的夢想與美國農村工業化的進程是背道而馳的,土地之夢是注定要毀滅的。正如斯坦貝克所說“沒有人能去天堂,也沒有人能夠得到土地,……但它只在他們頭腦的想象中?!盵11]因此萊尼的夢終究會破滅,死也是必然的。

(二)萊尼的毀滅,也是人類夢想的幻滅

萊尼臨死之前,喬治再一次講起他們的夢想,讓萊尼墜入種苜蓿喂兔子甜美的幻覺之中離開這個冷酷的世界,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時刻。為了萊尼因死罪免遭他人毒手,為了捍衛朋友作為人應有的靈魂和尊嚴,喬治在痛苦無奈之下,親手開槍打死了萊尼,從此再也沒人能夠侮辱和傷害這個既善良純潔而又危險可怕的白癡天使。也只有在另一個世界里,萊尼永遠也不會再闖禍、不需要再逃亡,才是幸福的,這也是他最好的結局。萊尼死去的不僅僅是生命本身,還有與喬治之間的友誼與關愛、承諾與依靠、理想與信念以及所有人的夢想——像一把溫暖人心的火炬,轉眼間熄滅在了荒誕的命運之手。從此,人們生活得更加卑微。萊尼的死也標志著喬治的命運改變,萬念俱灰的喬治甩掉了生活的包袱、消除了隱患,但活著的心靈遭受重創,親手槍殺朋友的噩夢也注定會折磨他一生,心靈上永遠擺脫不掉罪惡感,會陷入真正的孤獨,肩負著新的精神枷鎖。從此,他像成千上萬的到處流浪的大眾一樣,今朝有酒今朝醉,沒有了美好理想,沒有了知心朋友,毫無目標地活下去,凄慘而無奈地等待著命運的宰割和死亡的降臨。

(三)萊尼的悲劇,更是人類的悲劇

在弱肉強食冷酷殘忍的世界里,人的生命脆弱得如同老鼠一般,貧困農民過著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能否存活下去都成問題,更何況連人間是非罪惡都分辨不清的天真無邪和脆弱易毀者的萊尼就更加難以立足了,隨時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更不用說實現哪怕是微乎甚微的夢想了。人們無論強者或是弱者,不論怎樣精心設計人生,籌劃夢想,到頭來也成了命運魔掌中的“老鼠”,留下的是永恒的孤獨與失望。處在社會底層人們的夢想如此的簡單,但卻如此的遙不可及。這是一部震撼人類心靈的故事,揭示了人類真正的悲劇是把自己美好的一切無奈地撕毀:萊尼以毀滅自己的美夢想來證明對夢想的執迷,喬治以親手殺死朋友來證明對朋友執著的友誼和靈魂的拯救。這不僅僅是萊尼的悲劇,也是喬治的悲劇,更是人類面對不公平的命運對人們自己軀體的戕害或精神摧殘無力而絕望于不可抗爭的命運的悲劇。

六、結語

人類最脆弱的不是生命,而是脆弱的人性。萊尼悲劇的原因——不僅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吞噬靈魂,扭曲人性,戕害生命的原因,也是人類最脆弱的人性所造成的。處于社會邊緣的弱勢群體,只有重新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高度重視精神世界的重建,才能更健康、快樂、和幸福地生活。萊尼雖然死了,他那純真善良的靈魂、珍貴的友誼、簡單的快樂和對夢想的渴望,一旦被人們所領悟,他們就會像喬治、萊尼、甘德和克魯克斯那樣消除隔膜、友好相處,團結起來眾志成城追求共同的夢想,終究不會再有萊尼似悲劇的重演。

參考文獻:

[1][3][4][8][9]John Steinbeck.Of Mice and Men[M].New York:TheViking Press,Inc,1978:15,81,95.

[2][6][7]John Steinbeck.Of Mice and Men[M].Tennessee:Kingsport press,1978.

[5]王慧英.對《人鼠之間》主題的三重隱喻的解讀[J].世紀橋,2006(5):126.

[10]陳映真.諾貝爾文學獎全集·38[M].臺北:臺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4.

[11]Steinbeck,John.Of Mice and Men[M].London:Pan Books Ltd,1974:67-68.

(作者單位:南通科技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必然性悲劇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畫家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探討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外開放的必然與問題分析
試述兩種分配制度相結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個人在國際法中的地位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學性分析
近視的悲劇
不希望歷史“悲劇”重演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36期

北方文學·上旬的其它文章
做客浩罕村
海邊
我期待
吶喊者的心
溫柔
一夜思親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