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文物保護與文物保護意識之間的關系

2018-01-18 05:16宋存國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36期
關鍵詞:文物保護關系

宋存國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文物保護工作便受到了國家與人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文物保護法》的出臺,標志著文物管理已經成為一項國家行為。這樣的背景下,全社會都在積極推廣與普及文物保護意識,這充分體現了社會大眾對文化的尊重及對公共性文物保護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各級政府不斷提高文物保護力度,使得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良好的成績。本篇論文中,筆者主要探討了文物保護的相關知識,并分析了文物保護與文物保護意識的關系,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物保護;文物保護意識;關系

文物保護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為了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文物部門及文物保護相關部門的力量,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此,必須深入貫徹、切實落實《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全面提高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

一、淺析文物與文物保護

文物是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所創造的文化遺存,是漫長歷史長河中的幸存者,是悠久歷史的載體,是燦爛文化的象征,是一個民族用實物書寫的歷史[1]。文物具有歷史性、不可再生性以及脆弱性等特征。首先,文物的歷史性。文物是一定歷史時期下人類活動的產物,基于這樣的原因,每一件文物,都蘊涵著當時背景下文化、習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信息。文物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歷史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所以說,文物有著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其次,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文物的歷史性特征,決定著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文物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每一件文物,均包含著特定的歷史信息與文化內涵,每一件文物的產生,均有著其自身獨特的歷史背景與社會背景。因此,一旦文物出現損失,便是不可挽回的、絕對的損失,由此可見,每一件文物都彌足珍貴。最后,文物的脆弱性。文物是歷史長河中的幸存者,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大多數長期遭受自然侵蝕,或者是受到人為損壞,因此,文物是十分脆弱的、極易發生損壞的物品[2]?;谖奈锏臍v史性、不可再生性以及脆弱性等特征,為了使文物長久保存下來,就要精心呵護文物,這就需要文物保護。文物保護指的是,國家通過行政、法律、教育、經濟以及科技等手段,有效協調國家各部門、人民群眾、各社會團體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并通過綜合治理、全面規劃等手段,預防、制止文物遭受自然力的損害以及人為破壞,從而達到文物保護的目標。

二、淺析文物保護與文物保護意識的關系

文物保護指的是,國家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來保護中國境內的所有文物?!段奈锉Wo法》中,明確提出了我國文物工作的方針,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段奈锉Wo法》使得我國的文物管理與文物保護工作有法可依,國家法律框架內,文物可以得到有效保護。但實踐證明,文物保護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工作,在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時常會受到人為因素、自然因素造成的影響與阻礙,導致文物的毀壞、文物的流失,這就給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自然風化、腐蝕是自然因素導致文物毀壞的主要原因,而人為破壞文物的原因在于,其缺乏文物保護意識,使得許多珍貴文物被偷運出境,導致我國文物大量流失,除此之外,城市建設過程中,也有可能導致文物的破壞。如1992年津浦鐵路濟南站被拆、2012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等等。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近30年我國消失的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中,50%以上的是毀于各類建設活動[3]。除此之外,近年來屢屢發生的私自挖掘、走私文物、制售文物、盜賣文物、盜墓等行為,均顯示出了人們文物保護意識的缺乏。文物保護意識、文物保護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物保護意識是一種意識表現,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思想觀念,而人的思想觀念決定著其行為方向。也就是說,文物保護意識是人對保護文物的觀念與思維方式,是一種思想觀念,而文物保護是具有文物保護意識的人所采取的措施,是一種行為方式。文物保護意識、文物保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人的文物保護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著人的文物保護行為的優劣。

三、文物保護的表現形式

文物保護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公共性文化事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文物保護逐漸從自發式、自覺式的文化傳承轉變為正在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公共性文化事業。首先,國家意識。從國家方面來看,文物保護相關管理機構的設置,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命名,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高等院校文物保護學科的設置,均充分顯示了文物保護在國家意識層面上的表現。其次,社會意識。從社會方面來看,文物保護被納入到了社會發展計劃之中、文物保護被納入到了社會文化體制改革之中、社會文化傳承體系的建立、文物保護知識體系的社會普及,均充分顯示了文物保護在社會意識層面上的表現。再次,集體意識。文物的管理、收藏與研究,各種文物保護宣傳培訓學習活動的舉辦,文物保護獎勵機制的設立等,均充分顯示了文物保護在集體意識層面上的表現。最后,個人意識。文物的捐贈、向社會公開招聘文博志愿者、文博工作者文物保護職責的強化、文博工作者文物保護技能的提高,均充分顯示了文物保護在個人意識層面上的表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為了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文物保護意識的普及,強化全社會對文物保護的法律觀念,增強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從而為文物保護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朱科巧.淺議遂昌發展旅游業與保護文物之間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6(06):283-284.

[2]邊質潔.基于實踐的文物保護工作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32):184.

[3]陸斌.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現狀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04):255.

(作者單位: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

猜你喜歡
文物保護關系
文物保護利用信息化建設研究
新時期文物保護項目管理的創新思路
地下文物保護首要舉措考古勘探程序應前置
當前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淺議文物保護和文物保護意識之間的關系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36期

北方文學·上旬的其它文章
做客浩罕村
海邊
我期待
吶喊者的心
溫柔
一夜思親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