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卓越的秘密和亞洲高校的前景

2018-01-19 21:57貝一明
金融博覽 2018年1期
關鍵詞:羅索夫斯基哈佛大學

貝一明(Emanuel Pastreich):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哈佛大學就在世界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雖然哈佛大學的聲譽由來已久,但歷史上的哈佛大學,例如從上世紀初直到上世紀30年代,它還無法和英國、德國或者法國的大學相提并論。那么哈佛大學能獲得今天的地位,其原因何在?

羅索夫斯基:想打造一所偉大的大學絕非易事。我認為有一點十分重要,它通常都被人們所誤解,那就是打造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毫無捷徑。人們通常會想,如果我們投資足夠多的錢,幾年以后就能建成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我在世界各國都聽到過這樣的想法。然而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并不會出現奇跡,它需要時間,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那么從上世紀30年代直到今天,哈佛發生了什么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的經濟變得日益強大,吸引了全世界的許多資源和人才。這其中對哈佛大學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詹姆斯·布賴恩特·柯南特,他于1933年至1953年出任哈佛大學校長。

貝一明:柯南特校長來到哈佛之后采取了什么特別的措施呢?

羅索夫斯基:1933年柯南特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之后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消了一些守舊的做法,例如要求學生學習拉丁文課程等。在他領導下的哈佛開始從更加廣泛的社會群體中招收學生,而不僅僅是精英階層。在他任期的前幾年,哈佛研究生院還開始招收女學生。

不過他最大的貢獻還在于制定了“不升職就走人”的政策。這個制度從20世紀30年代晚期至4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哈佛的教授們有一個長達八年的試用期,在此期間如果不能完成逐年遞增的科研任務,就會被學校解聘。

“不升職就走人”的制度并不是拍腦瓜政策,哈佛用這項著名的制度來評估它的專家教授們,用他們在某個領域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來決定誰該升職。這項措施讓評定教師職稱的標準從學院內部的人際關系變成了學術領域的成就。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我剛才重點強調的是教師隊伍的建設,而不是教學設施、預算、資助或者優秀的學生。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作為一個擁有數十年工作經驗的教師、學者和管理者,我相信教師隊伍的素質決定了一所大學的質量,其他的東西都取決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有了優秀的教師,才能吸引優秀的學生,你的畢業生才肯為學校捐款。

哈佛的另一項創新之舉是聘用學術行業里最頂尖的人才擔任教職,我認為這讓哈佛改變了許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日子里,哈佛一直在努力尋找最優秀的人才,而不是任人唯親和依靠裙帶關系,因此哈佛沒有那種按照個人關系來決定教師去留的氛圍。

作為一個學院的院長,我對哈佛的這種校園文化十分了解。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把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納入麾下。

貝一明:哈佛之所以能在美國眾多的大學中脫穎而出,靠的是它取得的成就嗎?

羅索夫斯基:我不認為哈佛真的占據了領導地位,我也不認為世界上那些大學排名真的那么重要。不過哈佛的全球知名度的確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他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傳播到了其他大學。

美國社會極其重視公眾形象。我個人認為,肯尼迪總統在樹立哈佛的公眾形象方面功不可沒。他是一位受人關注的領袖,也讓人們更加關注他的母?!鸫髮W。

當然,這一切變化都和美國戰后日益增長的自信心密切相關。美國從一個重要國家變成了超級大國,而哈佛大學以及美國的其他高校發現它們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聘用世界上最頂尖的教師,招收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

今天無論走到哪里,在人們的觀念當中,出類拔萃的高??偸巧俨涣斯鸫髮W。

貝一明: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高校也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他們在發展教育方面也付出了許多努力。你認為東亞地區的高校需要做些什么,才能達到哈佛的高度呢?

羅索夫斯基:東亞地區的高校無法實現預期的目標,這里面有諸多原因。事實上,東亞國家發展現代教育的經驗尚淺,如果考慮到這個歷史因素的話,我們就必須承認許多高校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是他們還要面對許多挑戰。我想談兩個人們常常忽略的問題。第一是學術自由,而且是完全意義上的學術自由,這比那些花在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招聘著名學者上的投資更加重要。教師們需要空間來做他們喜歡的研究,同時也需要自由的權利在大學里、在社會上發表意見。第二是共同管理,這對于優秀人才的晉升也同樣至關重要。高校教師要直接參與高校的管理,并且要被賦予優先權。東亞地區的高校通常都缺乏共同管理的理念,盡管他們的教師也十分優秀。在東亞國家,要么教育部門統帥一切,要么那些控制了資金的私立機構說了算。而這些部門或機構對教育和研究知之甚少。

16年前我曾經主管過首爾國立大學的一個審查委員會,當時我發現他們在共同管理方面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我在日本的高校里也發現過。所以政府部門要放權,給高校教師們一些呼吸的空間。

貝一明:韓國的教育部給高校下達命令,而高校又把這些命令下達給教師。他們的新政策規定,為了升職,教師們必須完成規定的任務,例如要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等,然后讓那些對學術一竅不通的人來評估。制定這些政策的人許多都不是教授。

羅索夫斯基: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使用這種客觀評價標準,并不僅限于東亞國家。

如果你想正確認識美國大學所取得的成就,并取得超越哈佛的成就,我們就必須回到管理上來。要想打造優秀的大學,就必須把理事會或者政府部門從學術決策過程中隔離開來。這是美國人對共同管理設置的概念,也就是通過高校教師和其他相關利益者的合作來運營一所大學。

把高校運營看作是參與式民主也是同樣不切實際的,歐洲的高校曾經用這種方法進行過管理。歐洲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吸引了許多教授,因為當時那樣的做法非常民主。但是由于缺乏決策過程的執行力,使高校逐漸失去了改革的活力。endprint

我認為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優點是理事、校長以及一些高管人員保留相當的決策權,而同時又保持開放,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大學校長可以扮演CEO的角色,為高校的長期發展進行決斷,但是他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要不斷咨詢高校教師。雖然有時事情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但高校和教師共同參與管理的確能帶來極大的好處。

貝一明:現在讓我們來聊一聊高校排名那點事吧。中國、日本和韓國的許多高校都有很好的潛力,但他們的校長似乎只關心高校在排名榜中的位置。教育主管部門也很關心高校排名,就像關心道瓊斯指數一樣。這種短視的行為給高校發展帶來了極大危害。你對此是怎么看的呢?

羅索夫斯基:高校的排名有點像納斯達克指數,我不太明白人們是怎么把哈佛、斯坦福和密歇根大學給數值化的。這種做法毫無意義。雖然這并不是說排在前十五名的大學是浪得虛名,但排名第二和排名第八究竟有何區別?作為在一所規模龐大的高校中工作的管理者,我認為這種做法有些不近人情。我們要做的是追求卓越,而不是排名。作為學術界人士,我們清楚地知道高校的質量是不能簡單用論文和專利的數量來衡量的。那些依靠數據來指手畫腳、生造排名榜的外人并不懂得什么是卓越。

貝一明:在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高校里,英語并不是第一語言,然而大學評估的時候卻要看他們發表在英文雜志上的文章,以及他們開設的英語課程。例如韓國KAIST(科學技術院)最近強行通過了全英文授課的教學計劃,并要求教師們用英文來授課。還有許多大學開始用英文論文的數量來評估他們的教授,包括韓國語言文學系的教授們。我真的不覺得這些措施提高了他們的學術質量。

羅索夫斯基:國際上的研究型大學究竟該使用何種程度的英語,我對這樣的問題并不陌生。我想說的是,我不明白為什么人們追求這個趨勢。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說,英語——通常是令人厭惡的英語——已經成為了學術界的通用語言。我想這種情況每個領域稍有不同。如果你是一個數學家,你的英語能力可能無關緊要;但如果你是人文社科方面的學者,英語能力肯定是一個障礙。

盡管如此,如果我們強求所有的學者使用英語,會給那些非英語國家的人們帶來很大問題。比如說韓國、日本、中國以及中東地區的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如果我們強迫他們每個人都使用英語,那么會給他們的文化活力和學術創造力造成怎樣的傷害呢?我無法給出準確答案,但一直在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

貝一明:如果亞洲的高校想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學術傳統,你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羅索夫斯基:這個問題實在太復雜了,我還無法給出具體的答案。

簡單模仿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文化并不能幫助中、日、韓等國應對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受過教育的韓國人、中國人或日本人必須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和文學了如指掌,只學習西方的文化知識并不能幫助他們打造有活力的學術環境。

招生環節也必須有所改進。東亞國家有許多人只通過國家考試的成績來衡量學生水平,美國最好的大學都不會那樣做。我們在招生時必須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不同的智力優勢、藝術表現、經濟狀況、社會背景、種族以及地區等,而且要盡量讓課程設計涵蓋這些方面。亞洲的高校也一樣能使用更加寬泛的評價標準來選拔學生,擺脫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制度。

但是在我們評論東亞國家之前,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國家也非常不幸地出現了那樣的趨勢。上一流的高校變得越來越重要,一所學校在教育和求職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和優勢被人們夸大了。

我有一個孫女,她正準備上大學。我告訴她說:“上哪所大學沒那么重要,它又不能決定你的人生?!彼粗?,笑笑說:“我知道了,爺爺?!钡俏抑浪静幌嘈盼艺f的話。我非常痛恨那種對“一流大學”的癡迷,但是現在這已經變成了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 □

(貝一明為韓國慶熙大學國際大學院教授、韓國亞洲研究所所長)

相關鏈接

亨利·羅索夫斯基是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是一位專門研究東亞地區的經濟史學家,擔任過該系系主任,并于1973~1984年以及1990~1991年擔任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1987年,羅索夫斯基出任哈佛大學代理校長。卸任院長一職之后,羅索夫斯基又在哈佛理事會工作至1997年,他是哈佛近一個世紀以來第一位出任校理事的教師。

羅索夫斯基是哈佛大學公認的最有才能的管理者之一。他主張培養“受教育的人”,1997年主導了哈佛核心課程改革的實施,為哈佛大學其后的發展方向奠定了基礎?!?/p>

寫作背景

我在哈佛大學讀研究生時,就聽說過羅索夫斯基教授,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后來我在韓國又松大學教書,有一天校長突然找到我說,他希望在又松大學和哈佛大學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打算派我到哈佛去。我對此毫無把握,但我不想拒絕去哈佛考察,所以我說我會盡力的。我給羅索夫斯基教授寫了一封電子郵件,表明希望在又松大學與哈佛大學之間建立密切聯系的愿望,并詢問這種可能性。他很快給了我一個明確的回復,建議我一到哈佛就直接去他的辦公室。羅索夫斯基教授光禿禿的頭上有一些白發。他兩次擔任哈佛大學和迪安政府的主要代表,兩次擔任代理校長。他告訴我,他拒絕擔任校長是因為他不喜歡那種高調的活動。他非常善良,花時間仔細聽我介紹又松大學的情況。他甚至提出了兩校如何合作的建議,雖然我懷疑又松大學是否有能力對此進行必要的投資。羅索夫斯基教授從經濟學開始,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研究日本。他是推動哈佛大學亞洲研究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同他見面我了解到大學如何運作,并感到我有了一個真正的朋友。其后我們一直保持通信。最近我對韓國和整個亞洲的教育變化十分關注,于是我打電話對他進行了采訪?!鮡ndprint

猜你喜歡
羅索夫斯基哈佛大學
貓眼草中科羅索酸對肝癌SMMC-7721細胞作用的研究
權方和不等式的一個推論及其應用
哈佛大學46%是富二代,但決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羅科索夫斯基(下)
羅科索夫斯基(上)
看一眼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圖書館訓言
今天的童話
現代派雕塑家明大多.羅索的肖像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