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志精神”指導下的“六化”德育模式探索和實踐

2018-01-19 19:35陳魯文林逞豪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教育措施高中生德育

陳魯文+林逞豪

【摘 要】1996年,我校對自身的基礎條件、辦學傳統、師資素質、生源質量等各方面因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創辦“鴻志班”申請,獲福州市教育局批準并實施。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內容系統化、途徑社會化、活動多樣化、德育科研化、環境人文化、評價綜合化的“六化”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本文對“鴻志精神”指導下的“六化”德育模式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以進一步推廣實驗成果,促進中學校風、學風改善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

【關鍵詞】高中生;德育;“鴻志精神”;教育措施

一、“鴻志精神”主題教育實驗簡介

1997年7月始,我校面向福州市五區八縣(市),招收家庭經濟困難,中考成績達到本?;虮究h(市)一中錄取線,窮而有志,品學兼優的學生,單獨組成“鴻志班”,并選派富有奉獻精神的優秀骨干教師任班主任,各學科配備敬業愛生、業務過硬的骨干教師任教,加強實驗班級管理。本次主題試驗以“以貧窮為動力,化貧窮為志氣”教育主題,定期召開“立志成才”等主題班會,加強理想信念,勤奮好學,禮貌守紀,勞動奉獻等主題教育,讓“鴻志”精神浸透于班級集體中,彼此學習,相互感染。本次主題教育實驗所提倡的德育模式具備以下幾個要點:①“全員德育”,即要求所有教師都是德育的參與者,都必須具備德育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②“學科滲透”,即任何課程教學都要有滲透教育(直接、間接或隱性課程意義上的德育)的目標;③“生活方式”的培養,即德育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呈現一種自然的生活常態,重視校園文化,情境、氛圍、氣息、感染等,讓師生都共同生活在其中;④“德育特色”,即通過“常規德育”、“學科滲透”、“生活方式”(校園文化)等養成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培養道德文明素養,由此提升學校傳統文化,德育特色“水到渠成”。

二、“鴻志精神”指導下的“六化”德育模式具體措施

1.傳承校史文化

我校坐落在大廟山文化和雙杭商貿街區的核心區域,建校百十年來形成厚重而又獨特的文化,是我校的文化軟實力和德育重要資源。我校傳承校史文化,一方面利用校園的遺址古跡,解讀民俗文化和歷史故事,查找一脈相承的基因譜系;理解研究校史,披沙揀金,博觀約取,溯源探本,展現學校的光榮與夢想;另一方面,以課程教學為載體,重點開發與實施“大廟山文化”和“學生成長教育”兩大主題的系列校本課程,將“鴻志精神”與“歷史底蘊、奧賽奪金、美術特長、德育創新”等辦學傳統整合,豐富“學生行為規范、心理健康、傳統美德、法律法規、文明禮儀、理想信念、生命價值和本色防范”等德育內容。

2.推進全面美育

學校堅持多年的美育實踐探索,先行先試“大美育”,推進美育以不同的內容和方式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全方面。發揮藝術教育在提高學生審美修養、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打破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界限,整合教與學,綜合育人,以情感教育為特征,“以美育德”,“以德尚美”;將抽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轉化為可以感知的文化活動形式,搭建學生研究、創新和展示平臺,開展藝術節、主題班會、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擴大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面和受益面,讓核心價值觀成為學生主體的自覺需求和行為,實現德育美育完美結合。

3.開展德育研訓

項目建設不能停留在常識或經驗的層面,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全方位提升德育專業化水平。教師必須學習掌握德育基礎理論和德育專業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技能,有德育專業學習的高度自覺;要學習借鑒省內外相關德育研究成果,擴大校際交流與合作,堅守德育的本真和規律,自覺踐行正確的辦學理念,以拉動德育建設示范項目的高位、特色發展;要立足本校,立足學情,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團隊優勢,組織”鴻志精神”為主題的德育論壇,生產分享和交流項目建設中“活動滲透”、“學科滲透”的心得體會,擴展項目建設的要求和目標要點;要最大強度貼近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表現,獲取較為真實的信息和資料,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德育評價標準的行為準則,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三、“鴻志精神”指導下的“六化”德育模式推廣的保障條件

1.組建項目推進機制

德育示范項目建設是學校教育的綜合改革,學校擬組建互動互聯、齊抓共管的項目推進機制。一是成立學校德育示范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校級領導和處室主任為主要成員,制定項目建設規劃和評價標準,實施項目建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組織項目建設評價;二是建立全校德育示范項目建設研究團隊,搭建處室之間、學科之間、教師之間的橫向交流平臺,以“共享資源”、“常態實效”、“協同行動”為建設項目運行機制,開展行動研究;三是項目建設列入學校學年計劃,擺上日常工作議程,與學校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糾治德育和智育“兩張皮”現象。

2.重視項目資源建設

項目資源建設是項目建設的保障和推動力。為了實現對項目建設過程的客觀分析,及時調整項目建設的保障與支持系統,必須及時準確為項目建設提供充實的資源。因此,學校信息技術中心專人負責“項目建設資源庫”,下設“資料庫”、“案例庫”、“論文庫”、“數據庫”等,全力支持項目建設的需求。德育處負責組織專人收集項目相關的研究成果,定期提交“資源庫”;教師每季度提交一份案例,每學員提交一篇論文(或調整調查報告);班主任負責按照項目建設評價指標提交班級學情分析數據,并適時更新,便于將個人的零散思考轉化為團隊的專題研究。

3.發揮德育評價作用

德育評價要轉變其終結性而非過程性的判斷和考試的功能,突出學生主體,重在鼓勵學生經歷成長、不斷成熟與發展的過程,制定完整的評價標準,開展多元評價、過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我校結合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重要評價標準,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傳承“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使學生懂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價值意蘊,真正發揮德育評價促進項目建設的實效。

4.經費配套承諾

我校領導層對“鴻志精神”主題試驗教學高度重視,學校師資培訓費、教科研費項目中劃撥出專項資金,用以保障項目的研究。另外,“鴻志班”得到了社會和校友關愛,先后籌集黃仲咸助學金、官樹棠文教基金會和惠澤校友公益助學基金等,資助家境貧困的“鴻志生”完成學業。

四、結語

“六化”德育模式是我校在歷時20年實驗的基礎上,由“鴻志班”推廣至全校的一種新型德育模式,該模式的核心內涵是“人無志則不立”、“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志者,事竟成”。在“六化”德育模式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論指導,以引導學生樹立“成人、成才、成功”的理想志向為落腳點,可以全方位提升學校德育實踐的專業化水平。建議廣大中學教師提高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度,借鑒“六化”德育模式,大力推進德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鴻志精神”,具備自尊、勵志、刻苦、進取等優良品格的優異生。

參考文獻:

[1]馮蕓.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的高中德育改革[J].當代教育科學,2013(10):15.

[2]周洵.淺談加強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具體途徑[J].亞太教育,2016(3):15.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措施高中生德育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0年7、8期合刊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怎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國出了本(高中生)
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淺談中職學生的現狀及教育措施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