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中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究

2018-01-19 19:39張明珠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高中語文

張明珠

【摘 要】時代的發展、我國國情及高考語文的不斷變革,都要求我們在進行高中古詩文教學時應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而在實際教學中,因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缺乏興趣,教師講授不夠生動等原因存在問題諸多。本文現從高中古詩文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內容及在古詩文教學中有效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策略兩方面入手,對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做一探究,以期為日后的教學提供些許借鑒思路。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

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外來文化不斷侵入,人們的思想、精神也處在急劇變化中。人們在感慨當下人文素質下滑和人文精神缺失的同時,紛紛把目光轉向語文教育。作為母語教育,語文教育的確在提高人文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傳統文化教育重要來源之一的古詩文教育,更是肩負重任。另外,2017年高考語文改革方案在“古詩文閱讀”部分也增加了對“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足見傳統文化教育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以下,便從高中古詩文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價值觀以及如何在高中古詩文教學中有效進行傳統文化教學兩方面做簡要探討。

一、高中古文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價值觀

根據張岱年在《中國文化概論》中的觀點:“‘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為、貴和尚中可以看做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比绻砸陨嫌^點作為基本參照點,我們大致可以將高中古詩文選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價值觀歸納為五個方面,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1.赤膽忠心的愛國精神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將五千年文明不斷延續下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始終秉承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v觀高中古詩文,從《采薇》中“不遑啟居”、“不遑啟處”戍邊的戰士,到“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也不放下符節的蘇武,到失意憂郁中仍高呼“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辛棄疾,再到后來發問“誰主沉浮”的毛澤東,無不充滿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情懷。

2.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

儒家思想占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主流,其民本思想影響深遠。高中語文教材中,孟子和杜甫的文章較為明顯的體現出了民本思想?!睹献印けM心下》提出了針對君民關系“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寡人之于國也》充分表現出孟子勸諫統治者施行“仁政”的治國思想。杜甫的民本思想則與他的愛民情懷分不開,作為一個儒家的學者,他有著積極入世的政治理想和以民為本的歷史使命感,只是由于時代環境和生活環境的不同,杜甫的民本思想多站在貧苦百姓角度來闡述。

3.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提出了剛健有為的思想,這種思想是中國歷代仁人志士積極人生態度的最集中顯現。高中語文課本曾以一個單元的篇幅選入《史記》章節,《史記》的成書過程無疑就是中華民族剛健有為積極進取的有力見證?!袄盍晔录敝?,司馬遷因敢于堅持自己獨立的人格思想、痛恨落井下石的大臣,為李陵投降匈奴說情,結果觸怒漢武帝遭受宮刑。司馬遷認為自己不能茍全于人世,但為了能夠給后人留下一份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文化遺產,他堅貞不屈,以古人發憤著書的精神自勉,終于成就了“史家之絕唱”。

4.與世無爭的隱士精神

隱士精神主要體現在一些文人墨客身上,他們自身文化素養較高、思想認識較深,但是恰逢朝廷黑暗,一身才華無法得到施展,又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歸隱山林,與世無爭。高中語文教材中莊子的《逍遙游》較為明顯地體現出一種對自然推崇的隱士文化。而東晉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又是這種文化的另一體現。在其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與世無爭的淡然。

5.“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

與西方文化強調人要征服、改造自然不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關照的重點,這與“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不謀而合。在長期文學實踐中,便形成了人與自然間固定的雙向情感交流模式。如:月亮(“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落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春風楊柳、風花雪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等。

當然,高中古詩文選文中不僅蘊含以上幾種典型的傳統文化,還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也值得教師和學生關注。如《陳情表》中體現的忠孝精神,《廉頗藺相如列傳》中體現的包容精神,《師說》中體現的尊師重教精神等等。

二、如何有效進行高中古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

1.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人文素養為前提

要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而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核心是人文素養。培養起一定的人文素養,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興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授課時,既要以教材為綱,又要適當的對知識面進行拓展,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興趣。例如,在教授《歸去來兮辭》時,可以向學生們講解特定歷史時期的國情特點,讓他們了解中國的隱士文化,從而使學生從根本上理解隱士思想,并提高個人修養;在講授《鴻門宴》時,就應該給學生介紹古代座次禮儀方面的文化知識。

2.以科學選擇方法、合理安排內容為途徑

從教學方法上看,想要生成更有效的文言文課堂,拉近年代久遠所帶來的分歧就要還原語境。因此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直接和文本對話,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體驗,加強對作品中形象、情感的整體感知把握,鼓勵學生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除了情境教學法,朗讀法的科學運用也會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朗讀,把書面上死的漢字變成日常交際語言,不僅可以讓學生體味文章情感,陶冶情操,同時把文章朗誦地漂亮,也是一種自我展示,能夠樹立學生的自信。古文和白話文相比,多生僻字詞,讀起來拗口。通過反復朗讀,可以讓學生漸漸形成語感。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引導學生讀出變化、讀出關鍵字、讀出文眼。

另外,古詩文閱讀教學作為一個完整系統的學習過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除了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還應具有全局意識,從整體上把握古詩文教學,把課標中的要求看做是針對整個古詩文教學而非僅僅是針對某篇課文,既關注縱向的高中階段古詩文教學,又注意單篇課文的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3.以提升教師素養、提高教學能力為保障

教師要有充足的文化儲備和文化素養。第一,教師的古詩文功底必然影響其教學水平。教師的古詩文功底不扎實,就會影響教師從文化鑒賞的高度去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古詩文知識水平。第二,在古詩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需要教師的古詩文功底好,還需要教師對傳統文化有一個系統認識,只有教師擁有系統的傳統文化,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高超的甄別能力,才可能在教學中結合不同的古詩文進行適當的傳統文化教育,指導學生反思傳統文化,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精神世界。

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對于一些看似簡單實則蘊含傳統文化的問題,不能僅僅告知學生答案,而是應該一步步進行引導,既挖掘了傳統文化,又探究了問題本身的文化淵源和文化內涵。許多深奧難懂的文化內涵在教師的引導下變得通俗易懂,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教學活動自然順利展開。

參考文獻:

[1]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韓振.傳統文化是古漢語教學的重心——張世超教授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2).

[3]朱曉燕.中學文言文教學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楊超越.高中文言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3.endprint

猜你喜歡
古詩文教學傳統文化高中語文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古詩文教學對培養人文素養的思考
如何培養學生在學習古詩文中入情入境
淺論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古詩文教學的利弊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