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家庭中促進幼兒同伴交往教育的建議

2018-01-19 19:57李歡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教育方法

李歡

【摘 要】隨著80后、90后逐漸成長為父母,他們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越來越重視。在城市環境中,由于家長工作壓力增大、生活節奏加快、設施條件的限制,幼兒的同伴數量、交往空間、交往質量都不盡如人意。根據研究者的調查和研究,針對城市家庭提出拓展同伴交往空間、促進交往技能提升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城市家庭;幼兒同伴交往;教育方法

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同伴是在社交中處于相同地位的個體,或者是具有相似的行為復雜性的同輩或個體(Lewis&Rosenblum,1975)。根據這一界定,我們將那些在年齡上稍微有些差異、或無差異的同年齡兒童之間的交往統稱為同伴交往。

一般根據對象的差異,將幼兒的交往分為兩個主要類別,一類是與成人的交往,一類是與同伴的交往。在與成人的交往互動中,幼兒與成人的關系一般是不平等的,因為成人處于強勢,幼兒則處于從屬的地位,他們不得不服從成人權威。與此相反,幼兒同伴間地位比較平等,如果他們希望能夠更好地與對方友好相處、或者達成一些共同目標,必須學會理解對方的觀點,學會協商、讓步和合作。同伴交往能夠幫助幼兒篩選從父母那里獲得的觀念,形成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念,有利于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增強幼兒的情感支持。因此,同伴間的平等交往能促進其親社會行為、社會交往能力、社會認知等方面的發展。

家庭是兒童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幼兒的同伴交往關系的建立、交往能力的獲得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父母為此付出的努力。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由于我國“多生多養”的育兒傳統占據主流,因此家庭中一般子女人數在2~8人,甚至更多。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執行,到了80年代,我國開始出現了第一批獨生子女,并且影響一直持續到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如今,80后、90后這些曾經的兒童已經進入婚育年齡,最大的80后年近40,在各項事業中已經成為我國的中流砥柱。在他們身上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成長于我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是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普遍接受過較高層次的教育,思想觀念較為開放、包容。新浪網曾經發起一項大規模的調研,并總結出“80后父母育兒觀念六大特點”:第一,80后育兒不再急功近利;第二,80后懂得愛孩子不等于溺愛;第三,80后給孩子一定自我空間;第四,學習決不為了考試;第五,不要拒絕電腦的力量;第六,讓孩子好好地玩。

為了了解80后父母的育兒態度,研究者先后在南京、南昌兩地面向城市中的幼兒園發放了問卷共計400余份,調查結果顯示家長非常重視幼兒的同伴交往;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為2~4個小時;75%的家長會特意為孩子尋找同伴,甚至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同伴交往而選擇價格昂貴的早教班;進行同伴交往時多數場地是在小區,每周約有1~2次去鄰居、朋友家或者大型商場;超過8成家長認為當前城市設施中可供幼兒玩耍交流的場所太少。

但本研究也發現,在當前城市中幼兒的同伴交往存在幾個顯著的問題。第一,幼兒的同伴交往不可避免地被成人生活侵占。在飯店中經常能看到被迫和成人一起吃飯到很晚直到睡著的幼兒,也經常能看到和家長一起逛超市、商場的孩子。受成人影響,很多幼兒也喜歡拿著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玩耍,而不是與同伴自由嬉戲打鬧。第二,幼兒的交往活動以靜態的居多,動態活動非常少。城市幼兒經常在一起是從事的活動是娛樂活動、學習活動,如閱讀、繪畫、講故事、圍棋等,動態的尤其是大運動方面的活動非常少。第三,同伴交往活動缺乏指導。家長和孩子在一起時,容易表現出兩個極端:較強的控制欲,要求孩子的活動必須由他來安排,不允許、不尊重幼兒的想法;或者作為完全的旁觀者,放任幼兒的活動,只有當幼兒與同伴發生了嚴重的沖突時才介入。

基于此,研究者認為,在推動城市中幼兒的同伴交往時,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一、拓展幼兒同伴交往的場所,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和需要

陳鶴琴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活教師”。當前城市幼兒成長于鋼筋混泥土包圍的環境中,對多變的大自然、淳樸的鄉村、充滿生機和樂趣的野外知之甚少,更加沒有感性的體驗。即使是外出活動,也僅限于四方的小區院子和離家不遠的公園,這些無益于開拓幼兒的視野、促進同伴間共同的探索活動。城市家長可以相互結伴,約上鄰居的小朋友或者親戚、朋友的同齡幼兒共同前往城市郊區,出行方式可以選擇駕車或者步行。如果是選擇徒步,在旅途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與同伴相互鼓勵、競爭的方式使幼兒的毅力得到鍛煉,加深與同伴的親密關系。同時在戶外活動時,容易獲得一些基本的社會規則。例如排隊玩秋千、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傷、怎樣和他人共同分享食物等。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天空、大地、小草,也能夠促進表達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二、掌握教育策略,提高幼兒同伴交往質量和頻率

作為成人,首先應該充分關心、尊重、信任幼兒。良好的關系是教育的前提條件,也使得幼兒擁有更加積極的心理品質,更易于融入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做好幼兒的榜樣,熱情大方、真誠待人,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梢詮挠變涸缙陂_始引導主動與小朋友打招呼,如學說“你好、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當想要與對方一起玩的時候可以用語言說“你好,你在干什么?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可以讓我看看嗎?”或者引導幼兒帶上玩具和同伴交換,從而被同伴接納。利用節假日或者生日、紀念日等,邀請親人、朋友以及小朋友到家里來,請幼兒自己做主人,想一想怎樣更好地接待客人,怎樣成為一個好的主人。

具體做法包括:①為幼兒準備多樣的玩具、事物或游戲道具,有意識地把住在附近的小伙伴邀請到家里來,促進幼兒與同伴的游戲活動。②讓親戚朋友的幼兒來家住幾天,或者讓幼兒去親戚朋友家住幾天,使幼兒有經常同親戚朋友交往的機會。③幼兒過生日,家長可提醒幼兒邀請小伙伴一起參加生日晚會。幼兒的小伙伴來家,家長應表示歡迎,使家中有一種熱情友好的氣氛,成為小朋友樂意來作客的場所。通過放手讓幼兒去交朋友,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增進同伴交往技能。

三、積極爭取資源,吸取有益經驗

在美國和加拿大,存在著許多的志愿、慈善和社會福利機構組織,他們為兒童提供、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幼兒同伴交往。如男孩、女孩俱樂部、女童子軍、極度教青年匯、4H俱樂部等。我國城市社區由于基礎薄弱、觀念不強等問題,始終未能在促進兒童發展上做出較大突破。在未來,應由家長、社區服務者和志愿者共同合作,構建系統化幼兒教育服務機構,如社區圖書館、社區游樂場、社區教育中心等。

總而言之,幼兒的發展需要交往,而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又需要家長的重視、培養和引導。父母協助幼兒拓展交際范圍,讓他在親子情感交流中體會友誼的珍貴。讓幼兒擁有溫暖的家庭、知心的朋友,和諧的人生體驗,這是做父母應盡的職責。

課題名稱:城市家庭居住環境環境中幼兒同伴交往研究,編號14RWYB06。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方法
淺談幼兒教育的新觀念
西藏學前雙語教育方法研究
探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談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耐力素質
一個都不能少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
金工實習教育對工科院校創客教育影響分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淺談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