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

2018-01-19 07:33周宏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法治教育具體策略中學生

周宏娟

【摘 要】當前,中學生法治教育存在教育模式單一,缺乏深度;主體單一,缺乏全面性;中學生本身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問題,而“互聯網+”大背景對這一工作的展開有著豐富形式、擴大資源、提高靈活性等有利影響?;谶@樣的良好契機,開展法治教育建設工作,必須強化教育主體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增強理論實踐的融合性,促進這項工作的推進和展開。

【關鍵詞】互聯網+;中學生;法治教育;具體策略

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偉大戰略的提出,將我國法治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這項工作的全面展開、全面依法治國的真正實現,離不開人民群眾法治意識的普遍提升。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其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與其他基本方略一起,圍繞著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相對于其他基本方略來說,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可以提供法治保障,這是由全面依法治國的功能和作用所決定的。中學生作為民族和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其法治教育情況影響著整個國家法治的未來,在當今互聯網普及的時代大背景之下,將互聯網應用于中學生法治教育建設工作中,必然對這一工作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中學生法治教育建設現狀及特點

(一)教育模式單一,缺乏深度

目前農村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工作主要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學校對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大多是為迎合課程要求及標準進行,因缺乏法學類的專業老師以及相應的法治教育資源,其形式也大多為課堂上的照本宣科、宣傳報等表面形式,這樣的形式較為枯燥簡單,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體現出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樣的法治教育形式,既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也無法真正使法治意識和觀念扎根于他們心中,因此也就起不到比較良好和長久的效果。

(二)教育主體單一,缺乏全面性

法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多方面、全方位的工作,這項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法治氛圍的構造,只有形成了良性的法治氛圍,才能夠在中學生群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學生處于身心成長階段,這樣的氛圍對其影響甚至是關系一生、相當長久的。但是目前的法治教育主體主要是學校及教師群體,家庭和社區還沒有很好地參與進來,良好的法治氛圍還未營造起來,真正的全面氛圍的構造需要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三)中學生缺乏法治學習的主動性

中學生的年齡發展階段決定了他們對于大部分信息的學習和接受尚處于一個被動的階段,學習知識總是顯得比較被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師的督促,特別是對于部分不感興趣的知識,他們更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再加上前文提到的教育形式的枯燥單一,就導致了學生缺乏對法治知識學習的熱情,因此當前的法治教育工作效果并不良好。

二、“互聯網+”對中學生法治教育建設的意義

(一)豐富法治教育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實質上是對傳統教育形式的豐富,例如,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課堂上照本宣科的形式,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諸如在線授課、微課堂等形式,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在網絡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相關資料,特別是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人真事,以案說法,使得教學方式更具趣味性和生動性,為法治教育注入時代活力。面對如此多種多樣的形式,學生的學習熱情必然會有所提高,對知識的吸收速度會有所提升,領悟能力和程度也會顯著深化。

(二)擴大資源信息廣度,提升知識時代性

互聯網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廣博的信息庫和知識庫,可謂是無所不有,你想要什么方面的資源,只要動動鍵盤就可以找到,通過互聯網中檢索,我們能夠輕而易舉掌握我們想要學習的信息和知識,這就沖破了書本知識涵蓋范圍的局限性,促進了法治教育的廣度。同時,互聯網信息更新速度之快,每時每刻都在上傳熱點信息,時效性體現的特別突出,這就為中學生所學習知識的與時俱進提供了保證。

(三)增強學習時空靈活性,構造良好學習氛圍

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假如我們要學習,只需依靠一臺電腦和網絡就可以進行,這就使得教育過程中對空間和時間的要求大大降低,這就滿足了不同狀態下學生對法治知識學習的需求,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生想學習,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這就意味著,學生可以選擇在自己愛學習,也就是自身最好的狀態下接受法治教育,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中學生法治教育的“互聯網+”策略

(一)加強對法治教育建設工作主體的培訓

法治教育建設工作主體應該以學校教育、政府宣傳為主,當然家庭教育也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學校教育方面,學校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對教師隊伍進行切實有效的培訓,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深化教師隊伍法治意識和法治概念的培育,鼓勵教師增強自身學習的與時俱進能力,能夠源源不斷地將最新法治知識傳輸給學生,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對于互聯網、新媒體的應用能力,將這些高科技的資源與教學結合實現最大化。政府宣傳方面,要加強網絡宣傳,凈化網絡生態,肅清互聯網環境,盡可能的為青少年和中學生提供澄凈的學習環境。家庭教育方面,需要強化家長法治意識,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予孩子法治觀念影響,在家盡量不體罰孩子,遇事冷靜處理,特別是當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一定要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為孩子營造健康理性的成長環境。

(二)加大投入力度,推進互聯網普及

互聯網對于資源共享的促進力毋庸置疑,當前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仍有許多學校、鄉村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電腦的數量很有限,有些地方有了電腦但沒有網絡,這就使得學生缺乏互聯網學習的硬性條件。要促進教育的公平,盡快消除這種基礎設施的短板是非常重要的。各級政府應該有重點有針對地加大教育扶貧力度,推進互聯網進入各級學校,使各個地區的中學生都能平等地實現資源共享。

(三)培育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法治教育工作的推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難免流于表面,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力度,加強案例學習,運用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掌握和領悟法治內核有著深遠影響。為了更深刻的學習相關的法律理論,應大力鼓勵中學生開展以法治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案例探究等活動,這對于鍛煉中學生的拓展能力、強化其法治意識,會有深刻影響。

綜上所述,“互聯網+”為中學生法治教育建設工作提供了有效渠道和強勁保障,相關部門必須緊緊把握這一有利背景和契機,強化互聯網在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在中學生法治教育建設工作中的效用最大化。黨的十九大之后,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將發揮更加基礎性的作用。為了每一個學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必須重視中學生的法治教育,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爭做一名德才兼備的好公民。

參考文獻:

[1]范夢. 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7.

[2]陳垠亭. 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學校德育體系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4.

[3]蔡桂珍. 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4]張會杰. 教育評估公信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5]羅湘明. 和諧社會建設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學,2012.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學生法治教育研究》的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658)。endprint

猜你喜歡
法治教育具體策略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多元化創設問題情境,激活生物課堂教學
信息化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探析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