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快樂教學策略在中學歷史課堂中的運用

2018-01-19 06:51岳曉松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歷史課國旗記憶

岳曉松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歷史學科的課堂特色有了更多的轉化。我在初中歷史新一輪的教學中,不斷嘗試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快樂教學”。什么樣的一節課才是快樂高效的歷史課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作為老師,要轉變自身的觀念

在許多人(包括大部分學生)的心目中,歷史課是無聊、是枯燥的,是一堆堆不認識的骸骨和古跡還有許多生硬的知識點構成的。記得剛走上工作崗位時有一個朋友問我是教什么科目的。知道是擔任中學歷史教師后,他的反應很驚訝,接著大夸厲害,說中學里面最不會讀的科目就是歷史。筆者笑笑,也難怪他會有這樣的反應。在大多數人的眼里,歷史老師意味著古老、呆板、死氣沉沉的吧,會學歷史的學生一定是會死記硬背,不懂得變通。

謹記英國歷史學家卡爾《歷史是什么》中指出“歷史是現在跟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問答交談”。歷史上眾多的人和事一再被提起,多半出于現實的需要。對于現在的青年學生而言,敘述、解說歷史必須具有時代感,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響應;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的經驗,多角度理解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誰還能說學歷史無用?于是暗暗的告訴自己,不做一個單純講述歷史的老師,不做一個只要求學生記憶的老師,要把歷史的趣味告訴給學生,把歷史課上得出彩、出響、出形。

二、趣味開頭,激發興趣

在每一次的備課工作中,最花心思的應該是導入部分,所謂“萬事開頭難”,開好了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開始的二三分鐘是人的思想最易集中的時候,課堂的起始語對穩定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教學吸引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成功的導語能夠承上啟下、開宗明義,如同深深拉開的大幕,讓學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又像是打開了殿堂的大門,引導學生競相登堂入室。

例如:在講授《決定美利堅民族命運的內戰》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根據印象畫出美國國旗,同學們的興趣來了,爭先恐后地畫出“他們的印象中”的美國國旗。但至于國旗中有多少顆星,有多少條橫條,大家都沒有明確的概念,于是課堂氣氛來了,趁機提出“大家知道美國國旗的來歷與含意嗎?”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應趁機向學生詳細介紹美國的國旗。這樣可以給學生了解美國及其國旗誕生的背景,國旗的含義,及聯系到美國的現實問題。既使學生產生興趣又使學生擴大了知識面,又無形中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三、快樂課堂,高效務實

一節好的歷史課,應該讓學生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下,感受歷史,學習歷史。那么接下來怎么引人入勝,進而讓學生入迷呢?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歷史課“動”起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苯虒W幽默是和諧師生關系,消除交流障礙的良藥。海特認為:“幽默是一個好教師最優秀品質之一”。歷史教師用幽默于教學,學生輕松的笑,會心的點頭,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增加教師的個人魅力,學生崇拜具有幽默感的教師。記得以前帶的班級有一個初三年九班是一個較差的班級,學生在臨近畢業的時候說“老師,我們都很喜歡上歷史課”,班上的學生也很切的稱呼“阿歷老師”后來一問才知道,學生之所以喜歡歷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歷史老師愛笑,語言較為風趣,不會動不動就擺出老師的架子?,F在想想,要是學生接受了你,那么“傳道、授業、解惑”又有何難呢?

例如在組織課堂討論問題的時候,可采用競賽法進行,初一初二的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剛好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同時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課堂增色不少。

(1)搶答法。上課伊始設置幾道題以復習、檢測上節課的知識。以采用搶答方式來完成,表現得語言精練、表情熱情張揚,“同學們,下面有幾道搶答題,來,看誰的手舉得快,看誰回答的好,預備開始!”,此法用于下午第一節課學生昏昏欲睡時特別奏效,且復習效果好。教師應適當對于回答較好的學生給予鼓勵、肯定。

(2)小組競賽法。

(3)男女生競賽法。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話語:“為男子漢鼓勵加油”“女同胞們,巾幗不讓須眉,加油”等,以活躍課堂氣氛。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歷史課“活”起來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課堂里,應該能聽得見幾千年前陳勝在大澤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高呼;感受得到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四面楚歌時的無可奈何;感覺得到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看得到毛澤東“宜將剩勇追窮寇”,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霸氣;觸摸得著世界各地美侖美奐的文物遺產,感受得到無數民族精英、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因而,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引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描述歷史事實,使歷史教學語言富于情趣和文采。把歷史現象講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講“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個歷史史實的時候,選用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來教學,在學生觀看影片對這一段歷史有了直觀形象的記憶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問題設置,例如“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戰役?”“在八里橋戰役中三萬蒙古騎兵損失過半,而六千英法聯軍只有十二人陣亡,對此你有何感想?”讓學生具體形象的了解這段歷史,激發起他們的愛國之心。

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后應花大量的時間來備課,整合課本中的知識點及教學資源。力求將學生頭腦中呆板模糊的記憶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把枯燥的片段變成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對于一些學生較為生澀難懂的知識點記憶,創設了類似諧音法、順口溜等方法,來加強學生的記憶水平,畢竟,在歷史的學習中,要對所有的歷史線索有一個明了的記憶,一定要來識記一些時間段的知識點,以便學生形成良好的空間概念。

(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高效的保證

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學的基本保證。師生關系好,可以使學生“關其師,信其道”。鑒于歷史課時少,任教班級多,與學生平時交流時間、空間上都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歷史教師應珍惜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積極情感的建立、交流和發展。

四、“點睛之筆”——做好課堂小結

俗話說:編筐撾簍全在收口。由此可見,每件事結尾工作的重要性,講課亦是如此,課堂小結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成功的一節課,小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一般可采用以下幾種課堂小結方法:

(1)線索式總結。運用線索法總結,抓住歷史事件相互間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從縱橫兩個方面整理歷史發展的線索。如在總結中國近代史時,用1、2、3、4、5代表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一個社會、兩個矛盾、三個條約、四個時期、五次戰爭)。又以5、3、3、2、2作為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結構(即以五次戰爭為中心展開,三次革命、三次運動、兩次論戰、兩次危機為內容展開)。一方面便于學生們理解記憶,另一方面也便于學生們綜合聯系分析。

(2)歌訣式總結。對于那些知識點零亂的內容,講授之后編成歌訣,學生提綱挈領的掌握基礎知識。如“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過編成歌訣:“兩個政權并存,《四月提綱》指導,七月流血教訓,六月提出起義,十月組織形成,彼得格勒先勝?!?/p>

注:本文系2017-2018年榆中縣市級個人課題優秀成果。市級立項序號:1408,課題立項號LZ[2017]GR1461。endprint

猜你喜歡
歷史課國旗記憶
觸摸國旗的那一刻
國旗升起
國旗國旗我愛您
記憶中的他們
“五味雜陳”——讓歷史課充滿“歷史味”
歷史課點評的意蘊
記憶翻新
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