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教育與幸福的關系

2018-01-19 21:54胡文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終極目標幸福教育

胡文艷

【摘 要】教育是一項“成人”的事業,其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指向人的,因此教育對人的幸福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幸福是人人都追求和向往的,沒有一個人的活動不是以幸福為目的的。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育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幸福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教育則是致達幸福生活的有效方法。如果說人類都是在不斷尋求完美的不完美生物體,那么教育就是能使他們變得完美的、意義最為重大的工具,幸福則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為理想的生活狀態。

【關鍵詞】教育;幸福;終極目標;生活狀態

一、教育和幸福的概念

幸福觀是人們對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標準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幸福品質是人們感受幸福的一種素質基礎,而幸福能力則是指人們追求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無論是判斷幸福的幸福觀,還是感受幸福的幸福品質,還是創造幸福的幸福能力,無一不在教育的觀照之下。

而教育,就其本質而言,無論是認為“教育是物質性活動,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實踐”的生產實踐說,還是認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產”的精神實踐說;無論是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的培養人說,還是“把教育本質看作是傳遞知識”,和“提出教育是人類選擇能力的傳遞”的傳遞說,雖然著眼點不同,但旨歸都是人的發展,使人從無知發展到有知、從稚嫩發展到成熟、從自然人發展到社會人,每一種發展都無不是對自我的提升與超越,無不是對人的本質力量的肯定與尊重,也無不是幸福的一種表達方式。就其價值取向而言,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給學習者今后的發展搭建平臺,提供更多發展的可能,使學習者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使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需要辯證統一,使個人的私己幸福與社會的公共幸福和諧交融。就其目的而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成人”,個體成人的過程并不是對當下個人同周遭現實生活的簡單適應,而是精神成人,是個體人格的完成[1]。教育不啻于培養人適應與創造物質生活的能力,也在于構建人豐富、成熟且高尚的精神世界。而這正是幸福與否的重要條件??梢?,無論是教育的本質、價值取向還是教育目的,都涵有幸福的因子,教育的誕生就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的渴望,教育的發展也始終伴隨著人們對幸福的追求??梢?,幸福是教育詞典中的固有之義,幸福與教育是相生相伴的。

二、教育怎么才能給人以幸福呢

(一)教育的理想表現幸福

理想就是目標。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教育的理想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人才規格的需求。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贝偈谷藗儗φ?、善、美的滿足和追求。教育對真、善、美的追求,充分體現了人性在社會生活中對真、善、美的幸福追求。二者相互聯系,互為條件,共同滲透于教育的理想之中。正像霍姆林斯基說的“我們認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苯逃硐氲娜烤褪亲非笮腋?。

(二)教育的實踐創造幸福

教育是培養人的實踐活動。人的發展離不開教育。馬克思認為“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他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睂W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學校按照一定的方向,選取適當的課程,采取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形成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教育實現了人的自然屬性向社會屬性的根本轉變。斯賓塞認為,教育是“為我們的完美生活作準備的?!苯逃膶θ诵缘膬然瞧渌ぷ鞑豢商娲?。教育的意義在于使人成為社會的人。教育創造了人性的最大幸福,教學是一個生動而活潑、嚴肅而緊張的藝術活動,教育將成為一個充滿靈性和張性、快樂和幸福的過程。馬克思說:“那些為共同目標而勞動而使自己變得更加高尚的人,歷史承認他是偉人;那些為最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經驗贊揚他們為最幸福的人?!苯處煹男腋T从趯W生的成長。

教育創造了教師自己的幸福,也創造了學生的幸福。在幸福的教師那里,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有意義的生活;不是一棵蠟炬,而是一縷光輝;不是說教,而是創造。

(三)教育的延展充滿幸福

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播手段。教育成就人的未來。教育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也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貫穿人類社會的全過程,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生活傳承與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途徑。在古代社會,年老一代為了維持或延續人們的社會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并有效地參加生產勞動,就把積累起來的生產生活經驗、文化知識傳授給新生一代,這就產生了教育。如果沒有教育,前人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就無法讓后一代所掌握,科學知識也就不能得到繼承和發展。教育再生了人類文明,也延伸了人類的幸福。

(四)教育的質量成就幸福

教育質量是教育的生命。質和量是事物的本質屬性。質是指一事物區別它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的規模和狀態的程度。教育質量是指教育工作造就培養人才的量度。它首先表現為教育在促進學生發展的程度,即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由未成熟的個體走向比較成熟的社會成員發揮的作用。國家就是通過教育手段發展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實現學生自主、自覺的必然轉變,并有計劃、分階段的向教育的既定目標發展,使所有學生能夠適應當今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的發展。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指的就是人的社會化過程,即人性的完成與生成的過程。質與量的和諧統一,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只有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只有最公平的教育,才能實現全面發展的人才,只有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造就大批技術專業人才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經濟的發展,人民的幸福。

正如教育家魏書生所說:“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于是教師收獲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勞動雙倍的幸福?!闭嬲慕逃谴偈谷双@得幸福的有效途徑,而教育質量是獲得成就幸福的關鍵。

三、對于教育與幸福的理性思考

我們所說的教育目的,無論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或是和諧發展,都是為了追求幸福。這些目的之所以值得追求,就是因為它們能夠給人們帶來幸福的生活。如果教育不能給人帶來幸福,反而會使人不幸,那么這種教育就毫無價值可言了。真正的教育必須是促使個人獲得幸福的有效途徑和有力工具。幸福在人生中的終極目的性決定了教育活動的目的,決定了教育對個人幸福的關涉。

幸福的根基固然是寬厚的,但我們相信教育一定是其中一塊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基石,這塊基石的質量極大地影響著幸福之塔的穩固。作為教育者,不僅應該思考以怎樣的方式使學習者幸福,還要提防陷進“因為追求幸福,所以無法幸?!边@個既是由時空距離又是由心理距離造成的悖論的泥淖中卻渾然不知。

給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你是一位教師,才會在平凡而忙碌的工作中享受到不平凡的幸福;只有通過教育的人,才能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

最后,我相信,只要我們注意自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充實自我,不斷在紛繁復雜的學生工作中總結,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暗锰煜掠⒉哦?,樂莫大焉!”這就是教育的幸福。

參考文獻:

[1]孫英.幸福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郝文武.教育與幸福的合理性關系解讀[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3]龍紅霞,張永.教育與幸福之關系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08endprint

猜你喜歡
終極目標幸福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終極目標
平安普惠趙容爽:我們的終極目標
——客戶的首選品牌
人文關懷:醫改的終極目標
為了“幸?!钡哪赣H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