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古城的青銅之夢

2018-01-22 07:13黃旭升
前衛文學 2017年6期
關鍵詞:濰縣桃核

黃旭升

車走巴拿馬

公元1915年。

那時,美國的舊金山在漢語的譯文里還叫作三藩市。

那時,濰縣古城的雉堞齒嚙早已經殘破,但依然還有著白浪東邊舊時月、夜深猶過女墻來的景象。十月霜降,肅殺的秋霜鋪上磚石砌就的市井街頭,渺茫的遠月如水,燭光點點的街巷曲折幽深。

夜深了,有一個人還在這里尋覓著。

一定還記得丁召保那個相依為命的小友,轉眼長成了四十幾歲的漢子。

就像那條穿村而過的小河,文化是一條汩汩的溪水,歲月的使者也不能阻止它的流淌。馬槽下保留下來的《濰縣金石志》和《簠齋印集》兩本大書流淌在小友的命脈里,成了他流動著的文化血液。傳承著這樣的素養,小友一步步走來,成就了自己銅文化河流里的故事。

在小河莊的八支旗桿底下,四位舉人全都是丁氏家族的,卻以村中小溪流南北為界,分別建起了自己的堂號——南“玉和堂”和北“玉和堂”,雖不是簪纓世家,卻也是家境殷實的書香門第。小友是北“玉和堂”的后裔,當他來到人間時,尚在外地任縣教諭的父親很容易給他取下了讀書人家子弟的名字:丁懷曾,表字“念庭”。這大概是取了懷念“吾日三省吾身”曾子的文意?!拔崛杖∥嵘怼笔菢O為艱難的,尚在襁褓中的孩提時代,做縣教諭的父親交友不慎,誤入煙花巷惹下一場官司,避難他鄉,一去不回。北“玉和堂”落花流水地敗落下來,他變成了個光著屁股滿村跑的孩子。就在這個時候,小友跟丁召保成為了忘年交,丁召保是他的爺爺輩,他拜這位族間的爺爺為師,爺爺放浪形骸的身影也在他幼小心靈里埋下了種子。

丁召保把大于河岸上的野菊花移到家中,培植成懸崖瀑布狀的“千頭菊”。大于河上游沖來一種玲瓏剔透的河石,丁召保撿回家中,做成滿身綠茸茸小草的太湖石。

丁懷曾善制釦器。

釦器是什么?說不上是哪一代的歷史考古學家,當戰國時期的杯、盤等出土物出現在他們的案頭上時,忽然有了新的發現,咦,這些在地下埋了幾千年的器體上怎么還有鎦金錯銀的花紋呢?其實,這是一種器物薄胎加固或修補的手段,鐘鳴鼎食之家,露出了破綻的杯盤也要做得富麗堂皇,不同于尋常百姓家。后來,修補變為了文飾的藝術,成為雕鏤釦器。如果猜想無誤,這就是后來濰縣嵌銀的濫觴。濰縣人聰明,在陳介祺那里見過春秋戰國時期鎦金錯銀的釦器,他們就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也許是“釦雅齋”吧。這是由田曉山的族人田智緡開設在濰縣城里大十字口那里的嵌銀店鋪。掌柜田智緡可是親自到過陳介祺家,后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釦雅齋”的帶領下,這種嵌銀的生意竟出現了七八家之多,連店伙出門都成了長袍馬褂、手上掛一根“文明棍兒”的時髦士紳。走進“釦雅齋”,迎面廳堂上一架紅木屏風,金縷銀絲嵌就著云煙橫起的字幅,那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當年雅僧智永和尚用白鵝換來的大概就是這幅了。

滿身莊稼人打扮的丁召保走了進來,指指點點。

“老先生亦擅此道?”店伙計是異樣的眼神。

“這有何難?”

店伙計的眼神丁懷曾讀得懂。半個月后,丁懷曾果然送來一件。隨著衣飾時尚的變化,“阿芙蓉”吞云吐霧的神仙逍遙也來到了濰縣的士紳之家,丁懷曾送來的是一只釦器煙盒。煙燈、煙槍、煙簽子,這個“方寸之間”的神仙世界里都有它們恰到好處的空間。盒面上嵌的什么?一只活脫脫的毛公鼎!倒轉背面,鼎上銘文。五百余個被后人稱為“籀篆”的字形符號,原汁原味地用金絲銀縷嵌在了上面。

瞪著這個來自鄉下的莊稼漢,店伙計的眼珠要掉在了地下!

滿城盡說丁懷曾。沒有丁懷曾的釦器煙盒,你還算會“抽煙兒”嗎?

命運是一種不可逃脫的怪圈,走上師父丁召保和前輩人郭麐的老路,丁懷曾也要當“幕客”了。不要說革命黨人居正的大炮轟響在濰縣城頭,“辛亥革命”的硝煙早讓“幕客”的職業風流云散,“幕客”還在。城里“高大門”的宅邸有350頃大地,主人要聘丁懷曾當“管家”,幕府里“錢糧師爺”那種。

文化依附世間百態而存在,不是任何一個人的文化。

“高大門”的主人愛好放風箏。清明節那天是白浪河沙灘上風箏的節日,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紙鳶兒子秋千女,游弋齊上白浪河。高大門的主人不去,關緊了門板在家里穩坐著。正當沙灘上的人群追趕著天空中的風箏奔跑著的時候,高大門里的風箏遠遠地飛過來。風箏是站在院中挑在一根高桿上放起的。風箏別致得難得一見:畫著白娘子游西子湖的故事,正在天空中穩穩地飛翔,這時就見一個小竹馬沿著長線疾來,“啪”的一聲脆響,白娘子手中的雨傘忽然撐開了,忽開忽閉,吸引了沙灘上所有人的眼睛,人聲鼎沸的沙灘上沉靜了,連白浪河的流水聲都能聽得清楚。這樣的風箏誰還能有第二件?

主人愛聽民間小曲。臥室的窗外搭起了冬暖夏涼的捲棚,會唱曲的一對盲人夫婦天天來到捲棚中無事地靜坐著。主人在鴉片煙榻上噴云吐霧后正在興頭上,一聲吩咐,弦索叮咚,綿軟的《王二姐思夫》就從捲棚底下傳到了煙榻邊上。這是全城里唱曲最好的藝人。說是一對盲人,其實有一人眼睛亮亮的,是內中楊姓盲人的妻子。楊姓盲人綽號“漫墻酥”,年輕的時候到一家財主家里唱曲,隔著花園的后墻,甜軟的一曲《送情郎》把繡樓上的小姐直唱得渾身酥軟,春心蕩漾,跳過后墻和他私奔了。從此,楊姓盲人不僅有了“漫墻酥”的綽號,身邊還多了彈弦子和領路的媳婦。全城里唱曲最好的,看你們誰能叫得去?叫也不去!盲藝人在這卷棚底下,找到的可是長年的飯碗。

主人喜歡京劇,那時的京劇還叫作“皮黃”。京華名伶段翠葵被雇到家里,長年演戲。劇目先是主人想好,授意城里的文墨先生編出劇本來。請上好木工設計出涼亭式的活動舞臺,可拆可合。在這個舞臺上,演豬八戒背媳婦的《女兒國》,演有十三閻羅殿的《目蓮僧救母》,豬八戒背上的媳婦不用真人,道具切末卻要做成真人樣,眼珠和嘴巴要能動的;十三閻羅店一定畫得逼真,陰風襲來,真能把人的靈魂攝了去。鄉紳人家演戲都是要宴客的,主人偏不,關起門來自己在家里享用,主人不納妾,頂多還有老婆在旁邊陪伴著。這樣的“皮黃”全城還有誰家?endprint

看京華名角也有起膩的時候。白浪河沙灘上要演戲了,戲臺下人頭攢動,高高低低,擋住了主人的視線。這一頓“窩囊氣”受得!一個晚上鴉片煙兒都沒了滋味。第二天一早,他讓管家找來了十幾個木工,白浪河淺水的地方打樁架起了一座帶凉亭的高臺,有木板鋪就的甬道連在岸上。開戲的鑼鼓剛響,主人坐著馬拉轎車來了,手捧蓋碗茶坐在水中的涼亭上看戲,看誰能下到水中擋住我?戲演到半道,主人走了。這樣的“野臺子”戲有什么看頭?擺的就是這個“譜兒”。

會作懸崖菊和釦器的丁懷曾不給高大門當“管家”,該給誰家當?

在濰縣這個小城中,主人要辦的事,說辦就辦。家里串銅錢的麻繩都開始腐爛,留著干什么?

有一種東西金錢是買不到的,那是一種文化的氣質。

丁懷曾一口回絕。任高大門的轎車往返在鄉間的道路上。

北去的大雁飛過大于河上的堤岸,丁懷曾在河堤上與它們對話。

玲瓏剔透的河石再次沖來,丁懷曾赤腳下河把它們抱回小村中。

春水寒徹肌膚,可他心中燃燒著師父家中那場無情的大火。

烈火能夠把一堆堆的銅錢熔化。

主人把一套畫卷送到了丁懷曾的家中,開頭是一筆趙字:《歷代高士畫傳》。從堯時洗耳的許由,到“歸去來兮”的陶淵明,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左臂書畫的高南阜老人,全都在這套畫卷里了。稍稍看下去,便不忍再釋手,繼而是如醉如癡了。冥冥中就是這樣安排的,幾個夜晩,他都在讀這套畫卷??吹酵樘?,不想一粒小小的燈花爆落下來,措手不及,百余張圣賢圖化為了僅剩殘缺的灰燼。

丁懷曾的臉變成了冬天的大雪。

迎著刺骨的寒風,丁懷曾走進了高大門的門檻,賬房先生早在等候,未見到主人,先把他領進了藏書的地方,墨香的煙雨撲面襲來。丁懷曾看到了師父說過的《虞初新志》,看到了《瑯環記》這樣難得一見的古版善本,當然還有《西清古鑒》,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過墨跡的那種,整套的《宣和博古圖》有著蔡京的題款。展開長長的《歷代圣賢畫傳》,從定鼎九州的禹王直畫到“詩成泣鬼神”的杜子美,幾百個圣賢須發畢現,沿著歷史的軌跡走進人間滄桑。丁懷曾找不到自己了,他沿著別人鋪就的路走下去。

原來文化是更無情的烈火。

丁懷曾開始為主人制作釦器了。是大廳里的一方掛件,金絲銀縷嵌下了浩浩江風中把酒邀明月的詩仙李白,一縷江風飄起了詩人的衣袂,明月照進了手上的酒盞,詩人仰天大呼。意猶未盡,用李陽冰的小篆題下了詩句: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p>

嵌下這樣的詩句,滴酒不沾的丁懷曾哭了,莊稼漢的淚水落在了堂皇的客廳上。酒香還是書香?連他自己都再一次落進迷惘中。

就在丁懷曾的迷惘歲月里,有一個叫作愛穆旦的美國人正向太平洋東岸的文明古國走來,他帶來了石破天驚的一件大事情,溝通東西兩大洋的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為紀念這樣一項舉世矚目的浩大工程,美利堅合眾國沸騰成了大洋里的海水。當時還叫作三藩市的舊金山要舉辦一次“萬國博覽會”,搜求舉世奇珍異寶,要在巴拿馬河畔來一場爭艷斗巧的比賽。當然他們知道,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神州大地是一方寶藏的富礦,愛穆旦榮膺著這方古老文明土地上勸導員的重任。也許,這是竊國大盜袁世凱干下的唯一一件好事吧?接見愛穆旦之后,他一聲令下,兵分四路,開始了天下珍奇的搜求。

消息傳到了濰縣。

在那樣的歲月里,只有“高大門”的宅邸里才能得到這樣的信息。奇珍異寶,濰縣城里除了自己還有誰?主人找來了丁懷曾,他相信這位制作出了釦器煙盒的“管家”。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丁懷曾瘦了。多少個夜晩他都是大睜著眼睛過來的。

“幕客”是這樣好當的嗎?

慢慢地,丁懷曾從夜霧中走了出來。夢中他回到了兒時的小村莊,那里還響著師父教他的瑯瑯讀書聲,有爺爺留給他的黃楊木小蟾蜍,有一個他心靈上叫作王叔遠奇人的身影。暗夜中,他翻騰的思緒定格在了一輛轎車上。

轎車,在京華之地是叫作“暖車”的?!都t樓夢》里忠靖侯史鼎家的大小姐史湘云坐過的那一種車輛。濰縣城里這樣的轎車,當然是陳介祺后世子孫家里的最威風了,有民間《竹枝詞》唱道:“肥騾京車競豪華,車役披裘態度夸。四大鄉紳作比賽,整齊應說讓陳家?!弊龀删G呢大轎狀的車廂里坐了史大姑娘那樣的女眷,車轅上跨坐著披了羊皮裘衣的車夫,長鞭一聲脆響,絕塵而去!

一輛轎車就這樣奔馳在大道上。當它走上巴拿馬賽會時,名字是《馬拉轎車》??勺屑毧瓷先?,不對了。半短耳,尾鬃也是短短的,拉車的分明是騾。健壯的車夫持鞭作大聲吆喝狀,腳步急促。轎簾被掀起來,露出了車中女主人高盤著發髻的臉,似是在向車夫高聲問話:發生了什么事情嗎?后面跟車的男仆大踏步趕上來,騾仍在狂奔著。套索窸窣,串鈴叮當,輪上鐵釘轔轔。

千萬不要誤會,轎車是雕刻在了一只小小的桃核上。

搖一搖,熟落的桃仁還在里面晃動。

轎車出自丁懷曾的刀下。

作為奇珍異寶,轎車要走上巴拿馬運河了。它不去還能有誰呢?先到東南吳越勝地的滬上集中,然后由那里轉送去大洋彼岸的三藩市。丁懷曾在城頭上良久佇立,遙望著茫茫長天,轎車拉走了他的靈魂。

一場幾近戰爭殘酷的比賽。美利堅人組成了層層評委組織,尖刻而銳利的鷹目審視著毎一件到來的物品。泱泱華夏民族挺起背影驕傲地走上了巴拿馬河畔,賽事結束,獲獎1218項,居“萬國”之首。

《馬拉轎車》獲最優等獎,濰縣銅文化河流里一朵驕傲的浪花!

當然,獲得最優等獎的還有“鑒雅齋”的《西湖十景》掛件。

鍍金的獎牌越過了太平洋的海浪:一對英氣勃發的青年男女熱情如注地相視著對方,在光芒四射的初升旭日下,透過薄薄的云霧正在走到一起: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形象代表;海洋兩側是一條陸地,巴拿馬運河澆灌著這里繁榮鮮花的盛開。底下有拉丁文書寫:“人類從不同的地區相聚在一起?!北趁媸遣┯[會的中心建筑舊金山寶石大廈,建筑物下面一個渦輪裝飾的方塊里顯示英文“最優等獎”。左右是兩枝優雅的棕櫚樹枝葉,這是和平的象征。遠景是遼闊的大海、起伏的山巒,整個人類世界都在這里了。endprint

《馬拉轎車》載回了一縷世界陽光的氣息。

獎牌沒有留在“高大門”中,丁懷曾回到小村,掘開師父墳墓上的泥土,深深地埋下去。埋下獎牌的這一刻起,丁懷曾開始了自己幽遠深邃的尋覓。他知道尋覓會把他帶進一個更新的春天。

丁懷曾對話著歷史的滄桑。

公元1028年,大詩人蘇軾駕舟作赤壁之游,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浩渺,在“歌窈窕之詩,誦明月之章”的意境里,抒發著自己天地常行、物我兩忘的曠達人生觀。幾百年過去,明奇人王叔遠卻把這樣的場景雕刻在了一只小小的核舟上。

這正是丁懷曾所尋覓著的。

為了證實這樣的尋覓,讓我們重復那段充滿著古老墨香的文字,走進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詩意,在那樣一只桃核雕成的小船上: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p>

尋覓是一種走向太陽的憧憬,漫長而美好。

然而,歲月無情,留給了丁懷曾瀟瀟如霜的白發。

淚灑崇陵

公元1925年。

那時,隨著膠濟鐵路上隆隆的火車,上海的《國民日報》每天都能來到濰縣。

那時,濰縣地面上的古寒國云臺山還纏繞在渺渺云霧中,散發著歷史的幽密。濰縣的嵌銀“山館”已林立起20余家,如果有誰把這樣的景象嵌上金絲銀縷,該又是一幅幽遠而神秘的歷史圖畫。

城東北20里外的云臺山下,于均生回到了他的家鄉。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庇诰?0年前回到家鄉的。家父病臥床榻,他以這樣的理由告假于任職的北京“國會”。38歲不到,于均生老了。桐綠流蔭,茅屋數椽,云臺山下的小鎮寒亭,收留撫慰著這位半生浪跡天涯游子的心靈?!坝难喾榛饚讜r收,聞道中洋戰未休。膝室空懷憂國恨,誰將巾幗易兜鍪?”鋪紙揮毫,于鈞生要寫下這“鑒湖女俠”的詩句。

秋瑾,于均生最推崇的先輩革命黨人。

《國民日報》到了。

報紙上一行驚人的大字,使于均生頹然地跌坐到了椅子上。他如雷轟頂,淚水噴涌而出。國民黨總理孫中山病逝于北京!破滅了于均生心靈上最后的一縷陽光。毫不夸張地說,在那時的濰縣,于均生是唯一親密交往過孫中山先生的人。深夜夢中醒來,總理殷殷的目光縈繞不去,冰冷的掌心里汗涔涔,那是中山先生的手澤。

也許,自從回到濰縣的那天起,于均生每天都密切地關注著這張《國民日報》。他知道,報紙是由上海的革命黨人創辦的,他知道獻身民國肇造的中山先生決不會因國事艱難而沉寂下去,總有一天,那自己熟悉的高大身影要出現在這張報紙上。十年茫茫,中山先生終于走來了,他應馮玉祥將軍的熱情相邀,再返北京,重新舉起民主建國的旗幟。

對于于均生,這是一泓春天的河流。詎料蒼天不公,噩耗傳來。

于均生俯首大哭。

人生的足跡在歷史的煙雨中飛越著,潮起潮落。

公元1904年,于均生考取清朝廷的官費留學生,漂洋過海,來到了櫻花盛開的富士山下,攻讀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專業。造化弄人,東渡扶桑卻使于均生掉進了深深的人生迷惘中,目睹富士山下春天櫻花般的繁榮,積貧積弱的母親祖國成為他心頭揮之不去的巨大磐石。就在這樣的時刻里,一個振聾發聵的聲音震響了他的心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泱泱五千年民族歷史上的大事情,石破天驚地發生在鄰國扶桑的土地上,各革命會黨歃血聯盟,“同盟會”亮相歷史舞臺。站在會盟組織的旗幟下,宣誓入盟,第一次握住了中山先生的手。

這一刻,于均生熱血上涌。他知道,風雨如磐的故園曙光就在這只手上。

此后,他追隨中山先生,出生入死,投身辛亥革命的浪潮,敲響了民國建立的宏大鐘聲。

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傾覆,于均生欣喜地回到了祖國,榮膺國會議員,遠上北京,議磋國是,泱泱故國就要飄揚起青天白日的旗幟。然而,希望跌出了光明的夢幻。由“同盟會”改組而來的國民黨元老宋教仁喋血滬上,大盜竊國,武昌城頭槍彈閃放出的五彩光環黯然消失。

沉寂的無言中,家鄉濰縣的驚雷卻隆隆向他炸響而來。

袁世凱竊據民國總統的消息傳來,濰縣同盟會員張同普怒不可遏,組織起一支“桃源軍”隊伍,誓師北上討袁,驅除北洋余孽,還我民國旗幟!然而,他失敗了。山東督軍靳云鵬把他押上了濟南小??谛虉?。他做譚嗣同第二,談笑就義,痛斥袁賊,一路向斷頭臺走來,路人為之動容。多少個暗夜中,于均生都在心靈上呼喊著:“中山先生,你在哪里?”

春寒料峭,新月如鉤。一位年輕的濰縣人懷揣槍彈,登上呼嘯而去的列車。他吿別了世代居住的故鄉熱土,吿別了新婚的妻子,也許還告別著春寒中那些還未開放的野花?!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一曲古仁人荊軻式的歌唱。孫振漢,同為同盟會員的于均生表弟,宋教仁喋血的消息傳來之后,壯懷激烈,擊案大呼:“殺賊報國,當在今日!”他千里潛來京師,拼得一死,狙殺竊據了大總統位置的袁世凱。不幸落入敵手,殘忍的鐵釘把他釘上城墻,暴尸街頭。于均生親手收斂了這位同路人的尸首,默默地為他寫下一副沉痛的挽聯:

“赤手博龍蛇,原無忘黃花碧血;

丹心昭日月,終能見青天白日?!?/p>

遠在廣州的黃花崗上埋葬著72名先烈的白骨,在中山先生親手策劃的廣州起義中他們血灑疆場,鋪就了中華民國肇造的道路。在這樣的道路上,中山先生歷盡艱險,九死一生,泱泱天下,唯此一人!一介書生,欲哭無淚,他只有寫下這樣的挽聯,寄托自己悲傷的情懷。

民生多艱,步袁世凱之后塵,當局的軍閥政府竟然撕毀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解散國會,獨夫民賊,一霸天下,革命大業又要付之東流。中山先生再不能沉默,他慨然南下,建起廣州大元帥府,發起“護法”運動。于均生毅然離開北京南下,面見孫中山,任“大元帥府”參議,日夜隨侍在先生身邊。后來,于均生是這樣記載這段歷史的:endprint

“建國七八年間,國父以護法軍建府廣州。未幾,軍政浸紛,先生時郁郁。一日召余等曰:‘爾曹好為之。設事不利,余將為文天祥,定殉民國以沒也!余等極言尉籍,繼之涕泣。先生默然。菁野同志兄索書,偶憶及前事,亦革命史片景也。因錄如右?!?/p>

“無言上西樓,月如鉤?!边@是多少年后都不能忘懷的情景。

首鼠兩端,舉棋不定,先生幻想依靠的南方軍人巨頭居心叵測,“護法”運動又是一場鏡花水月的結果。中山先生憤然辭職,大元帥府人去樓空,于均生就是這時候回到家鄉的。

匆匆10年過去,終于等來了馮玉祥將軍的深明大義,先生卻撒手人寰,國將不國!

《國民日報》照舊雪片般飛來。

《總理遺囑》先登報昭示于天下,國民黨要人去南京紫金山勘選陵址的消息繼而傳來,接著,建造陵墓的要聞隨之走上報端。一定要為總理的陵墓獻上最莊嚴的紀念!于均生首先想到了濰縣的釦器嵌銀掛匾。

門開了,濰縣的十幾位老同盟會員擁進來,還有“示興成”嵌銀店鋪的掌柜。

那是一個令人落淚的場面:當店鋪掌柜打開清晨的門板時,幾十名同盟會員肅立在店鋪外面,面色如水,渾身落滿了早春的霜花。整整在這里站了一夜。不約而同,他們同樣想起了紅木嵌銀的匾額。掌柜感動了,鐵石心腸的人也是要感動的。

匾額上到底該嵌怎樣的內容?

1912年,濰縣同盟會成立,于均生被推選為會長。于均生握住過那一雙肇造民國的巨手,廣州開府,于均生親自目睹先生欲效法文天祥、身殉民國的悲壯情結。

于均生沒有老,希望的烈火在燃燒,心是不會老的。

他輕輕送出幾個字來:“《總理遺囑》?!?/p>

半個月后,掛匾送來了。代價分文不取。

眉須畢肖的中山先生畫像嵌鑲在了正中,繞畫像呈半圓形嵌下了長達百余字的《遺囑》全文,一改鐵筆籀篆文體,雙鉤嵌就的顏字筆筆如鐵,一下把人帶進了肅穆的氛圍。正如中山先生堅毅剛直的神情,閃閃銀縷的描畫,隱透著正氣凜人的光輝: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F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于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這就是孫中山先生!

這就是小城的銅文化流韻!

于均生大為感動。他走進了自己的書房,書房是叫作“百漢百硯齋”的。一生慘淡經營,這里成就著主人翰墨流香的文化夢想。在這個小小的書房里,歷代名家書畫千余幅,珍硯500余方,著名拓片、碑帖300余部。革命成功,于均生要老歸林下,做陳介祺第二。

最珍貴的端石“秋水”硯拿在了于均生的手上。硯石是墨綠色的,熒熒閃亮,正似一泓奔流的秋水。雕硯人巧奪天工,硯池為溪,圍邊做岸,一位輓著獨輪車的老年腳伕正在赤腳越過溪水。石上“硯眼”恰在阿堵:石骨里生出來的丹紅色米粒作了車軸的頂點和輪上的轔轔鐵釘。秋天了,一片葉子飄落下樹梢,那是石骨里天然的一點黃顏色。意猶未了,隱約如霧的白色石筋恰是溪邊的濛濛水氣。再瞧那硯背上的銘文:

“割石骨,出云腴。秋水文章,濯纓濯足。涉溪流,赤雙趺。輓車翰墨,浪淘千古?!?/p>

這是家傳的一方古硯。舊時的寒亭小鎮,以鎮中的萊州府大道分為南北,道南的于姓人家門板上貼起“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的大紅對聯,世代書香門第。那時年輕的祖父正處在“槐花黃,秀才忙”的苦讀中,萊州府教喻聽說了這方古硯,幾次找上門來,許以祖父做“首貢”的代價。要知道,“首貢”由官府推薦越過了秀才的坎,有著同舉人一樣的“功名”,舉人再經過朝廷的“大挑”,就可以候選知縣這樣的官吏。于家人斷然回絕。倒是祖父發憤苦讀,真就考中了舉人,走到他這一代上,年輕時就考中了萊州府的“拔貢”,再后來,考取了清廷的官費留學。于均生給這方古硯取名“端石秋水”,他請人用紅木嵌銀雕上了硯盒,作為世代的珍藏。

大德不言謝,于均生決意要把它送往“示興成”。

就在這樣的時刻,于家發生了一件大事情:父親過世了。按照于均生本來的意愿,雕有《遺囑》的掛匾他要親自護送去南京,然后由紫金山下啟程,轉道北京,去向暫厝在那里的先生遺體進行哭祭。于鈞生一下掉進了矛盾的痛苦中。

仰天長嘆,一方古老的端硯失手落在了地下,秋水流瀉!

護送掛匾的人登上火車,消失在了遠方的夕陽中,于均生還在濰縣的車站上佇立著。西天紛亂的云影是他此時心情最好的寫照,一個從先生身邊走過來的人,他知道寧靜的背后是浪濤的喧囂,悼念的淚水里有著多樣的色彩?!哆z囑》是用金石般字跡嵌下的,然而,冰山有時也會有融化的哭泣。

于均生變成了一首無言的詩篇。

詩總是會有人寫的。歷史走過了短短的時間縫隙,魯迅沉郁磅礴的詩篇出現在了中華的大地上: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p>

又是故事。在那個時代的濰縣,這樣的故事只能發生在于均生的身上。

不幸被故事言中。斯人已去,國是日非,從此拉開了軍閥混戰的序幕,槍彈不時密布在白浪河畔的城頭,河水漂浮著炮火的灰塵,號寒的暮鴉在飛過,民生江河日下的凋敝著。

銅文化的流韻果真要在小城里斷流了嗎?

往事如煙,濰縣的嵌銀漆器店鋪曾達到20多家,作坊林立,遠上北京、丹東、南京、上海、濟南等地開設分號。手杖、墨盒、筆筒、水盂、硯屏、卷煙盒、花瓶、帽筒、桌屏,琳瑯滿目,無所不有。漂洋過海,吸引了多少深目高鼻人的青睞?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又過了三十年,盛極一時的濰縣嵌銀,偌大濰縣城只剩了3戶9人。走進店鋪,柜臺上孤零零擺著一雙烏木嵌銀筷子。endprint

連筷子也是冰凉的。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長歌當哭吧。

獨釣寒江雪

公元1939年。

那時,濰縣城處在了無聲的哭泣中,城頭上掛起了日本人的“膏藥”旗。

那時,對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破山河在”的歲月。濰縣城被日本人占領了,民族仇恨的烈火卻在熊熊燃燒,沉寂的鄉村里不時響起抗擊日寇的槍聲,震蕩著幽幽月光下寧靜的夜晩。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晩中,都蘭桂送別著他的徒弟。

老人已經58歲,他步履蹣跚,一步一淚。正在青年的徒弟考功卿是特意到這個叫作都家村的小村里來吿別的,國難當頭,考功卿要去參加抗日的地方武裝。兵荒馬亂的歲月中,老人知道戰場會用怎樣的命運迎接著自己的這位徒弟。他一句話不說,送了又送。

“爹,您老請回吧?!卑凑战嚾说囊幘?,拜師傅之前,考功卿跪到地上,“砰砰”地給都蘭桂磕了三個響頭,先拜認了干爹。握住師傅手指彎曲成小蒲扇的大手,三年前的情景涌上了眼前。那時,他是個沒了娘的孤兒,師傅就是用這樣的大手把他從地上拉起來的:“好孩子,爹給你個飯碗?!?/p>

下雪了,都蘭桂停在了村頭。

漫天大雪中,考功卿一步一回頭,他知道,老人還在目送著自己。

師傅都蘭桂的大手上握著一把靈巧的雕刀,握了一輩子。無論怎樣的人生風雨,他都緊緊地握著。也許就是因為這把雕刀,大于河岸邊上這個都姓人家不多的村莊才叫做了“都家村”。村上人都知道,雕刀是都家的飯碗。

都家的飯碗來得可真是不容易。師爺都渭南那一代上,只種著幾畝澇洼薄地,十年九不收的日子壓彎了腰背。做風箱的木匠,販皮貨的小販兒,都渭南什么生意沒干過?他推上獨輪車去了安丘縣的山陵地區,那里有他的都姓族人。族人是大戶,讓手腳勤快的都渭南當上了家里的管家,冬閑時還可以去販他的羊皮。

數九寒天,販羊皮的都渭南宿在一座土地廟中,這下不打緊,他遇上了簌簌抖動的“張大眼”。顧名思義,“張大眼”的眼睛特別大,大得要從腦殼上凸出來,那是抽大煙抽的。幾天饑腸轆轆,眼見得大眼也要閉上了。好端端一條人命就要凍死在荒凉的土地廟中,都渭南的皮襖披在了“張大眼”的身上。

“張大眼”醒了,感激流涕,從破爛的褲腰上解下一枚小小的桃核。也許這是他身上唯一的家產了,大難不死,要做傾家蕩產的酬謝。仔細看下去,不得了,神態畢肖的一幅《鐘馗捉鬼圖》刻在了桃核上,髭須虬張的鐘馗掀起了袍角,露出一行蚊足小字“天啟御制”。

明代天啟皇帝刻的。

都渭南遇上了奇人!“張大眼”,一位流落出皇宮的宮廷核雕藝人,先是依靠核雕薄技,依附這家大戶做“清客”,后大戶家境逐漸敗落,加上 “張大眼”吸食鴉片成癮,漸漸走進無賴行為的境地,主人把他逐出了家門,他只得以這土地廟為家。都渭南拜這位奇人為師,三年后回到了都家村,三年,他盡力周濟著這位大眼師傅,“張大眼”過世后,連喪葬的薄皮棺材都是他掏錢買來的。他帶回的可不僅僅是獨輪車上的幾吊銅錢。

考功卿踏過結冰的小河,有幾叢蘆葦在雪中瑟瑟作響。

兒子都蘭桂接過了父親的雕刀。

真像這個充滿美好的名字,天生桂馥蘭郁的氣質,都家的雕刀雕出了滿樹秋香的桂花,流香溢遠,傳到了省城濟南。連一個叫周嘉琛的人都找上門來,要都蘭桂制一枚核雕的印章。周嘉琛是誰?一代偉人周恩來的叔叔!1910年,風華正茂的周恩來從天津赴法國留學,專程到濟南向這位叔叔辭別,周嘉琛正在山東財政廳長的任上。不過,慕名都蘭桂時,周先生早已棄政從商,經營起了面粉廠的生意。

都蘭桂天生聰明,絕技在身。根據客人的姓氏,《周子愛蓮圖》雕上了小小的桃核,羽扇輕搖的老先生面對著一泓清流,神態怡然,那是理學大家周敦頤。蓮花一長一短,長者擎梗探出池塘,清香撩上畫中人的發鬢;短者似放未放,也許它還未從晨睡中醒來呢。另有一碩大荷葉,葉上落了一滴滾動的水珠。說是一枚桃核,其實半個還不到,底下和背面都已經雕平,印文刻在底面坦平處,背面勾畫的,一副對聯清晰可見: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p>

古文《愛蓮說》里的詞句。都蘭桂是讀過私塾的。當然,桃仁兒還是在腹體里晃動著的,不這樣怎么算得上核雕呢?

出其不意,都蘭桂見到了周嘉琛先生。在城里一家經營得紅火的銅匠鋪里,一襲長衫,面孔白凈,談吐斯文中隱透著善良深蘊的修養。周先生的銅印盒是都蘭桂找這家銅鋪鑄的,嚴絲合縫地盛下了印章不說,匠心獨運,還把《周子愛蓮圖》鑄在了印盒的陽面上。為這枚印章,周先生專門抽暇來到了濰縣。對小小桃核上雕出這樣的精巧,周先生大加贊賞,可看到刻在印底上的字,他微微搖頭了。

“知道濰縣的‘萬印樓嗎?”周先生含蓄地問。

都蘭桂聽得出來,如果寫上去的是那些古印上的文字,就更是相得益彰的古雅了。誠意使都蘭桂感動:“重新給先生刻一枚吧?!?/p>

果然就重新雕刻了一枚《周子愛蓮》。不過,上面的字是同好鄉人丁懷曾刻上去的。丁懷曾同樣會核雕,他的師傅就是前面說過、在燕趙之地作過幕客的丁召保,他的李陽冰小篆刻得神形兼備。這期間,丁懷曾正忙著雕刻那輛“巴拿馬轎車”哩,都蘭桂替他想出了不少好點子。

周先生滿意而去。

考功卿走過了一座小小的墳墓,墳墓里埋葬著大師兄。

周先生的含蓄點撥,植下了都蘭桂心頭上的一株大樹,他決心去尋找“萬印樓”??墒?,文化有時是屬于一代人的,隨著陳介祺的時代過去,“萬印樓”成廣陵絕響。為此,都蘭桂作起了“撒花”的生意,從城里的刺繡鋪背來綢緞,背來金絲銀線和圖樣,散發給鄉村里的繡花女,按圖樣繡成后再收集起來送回到城里,賺一兩個銅錢不說,走進鄉村野老的家里,或許有蛛絲馬跡的發現。都蘭桂到鄉村的小鎮上去趕集刻手章,與荒廟中的老和尚盤膝對談,他期冀著,也許會找到一兩方古印??墒?,日本人來了,莫名其妙就抓走了大徒弟。大徒弟叫于學修,是都蘭桂的女婿。第一次到岳母家相親,帶來的禮物是一根大樹上落下來的木棍,木棍上刻著一只吸露的蟬,連那蟬翼上的脈絡都刻出來了。都蘭桂痛快地把姑娘許配給了他,女婿也是徒弟,收在了自己的門下。女婿后被日本人以“私通游擊隊”的罪名活活埋死在了深坑中。都蘭桂的眼睛里要滴岀血來。他閉門謝客,冰冷了這個黑暗的世界。唯獨沒有放下手中靈舞的雕刀,他在一枚桃核上雕出一座長江邊上的黃鶴樓,為女婿陪葬。人去樓空,崇霄的高樓,連窗扇都是可以閉開的,他把心血化作了淚水。endprint

荒野中有一株老桃樹在迎接著考功卿,枯枝如鐵,迎風戰栗,嚴冬的日子里,灼灼桃花落盡,連它都在哭泣。

感謝這一番哲人的點撥吧。機會來了。一輛現實中的馬拉轎車停在了都家村里,車伕跳下車來,敲開了都蘭桂家緊閉著的門板,車上搬下了裝著四十塊“袁大頭”的口袋。是誰這樣猜透了都蘭桂的心思?濰縣城里宅戶家的掌柜親自來了,跟在后面的伙計小心地捧著一個書匣,書匣是有封簽的,工整的一筆趙子昂楷書:《十鐘山房印舉》!早就聽說,《印舉》是《簠齋印集》以后,陳介祺編成的第二部印譜,“萬印樓”的七千余方古印文全都在這個小小的書匣里了。也許這是一套來自上海灘的仿印本,然而,對于都蘭桂,里面即使一方小小的印章,也是無價之寶??腿说囊笸瑯涌量?,要買回的兩枚桃核,必須是帶“百”字的雕刻故事,必須是都蘭桂親自雕刻的,要一絲不差地落上他的名款。

在都蘭桂那里,小小一枚桃核是可以容納大千世界的?!段耐醢僮印?,一個古老的神話,群嬰嬉戲的吉祥變成了刀花的樂章?!栋嬴B朝鳳》,一曲吉祥的音樂,鸞鳳群鳴的樂章變成了桃核皺折的畫圖。沉浸在文化的流韻中,誰都會變成為天真的孩子。當然沒有忘記落下自己的名款。這樣的桃核,師爺張大眼在天有靈,也許是要為之驚嘆的。

然而,天真也是最容易破滅的海市蜃樓。

桃核刻成了。桃核被馬拉轎車拉進了城里的高門大戶。這時,都蘭桂突然得到了一個真實的消息:桃核要送往省城濟南,去為唐仰杜祝壽。唐仰杜是誰?漢奸日偽省長!唐仰杜任省長兼維持會長時,剛及五十一歲,可他作威作福,還罪惡地奢想再活一百年。都蘭桂跌足大恨,催促兒子火急地往城里追趕,豁出性命也要把桃核追回來。他知道,這是給兒子出了難題,留下了人家的袁大頭,這兩枚桃核就不姓“都”了。編個由頭啊,就說桃核的細節處還得做什么修補,借此把名款鏟下來。他都蘭桂為這樣的人祝壽,百年之后,蒙上臉也難見地下的女婿的!

如果沒有記錯,這是藝術大師終生唯一的一次動了心計。

他哪里知道,馬拉轎車拉走的就是“都蘭桂”這三個小小的字符。

兒子回來了,回來得跌跌撞撞。見到父親的一瞬間,放聲大哭,猛然摔倒在地下,右腕跌成了骨折,這可是準備繼承都家雕刀的一只手啊。買去桃核的人家滿口答應鏟去“都蘭桂”三字,甚至把桃核退回去都可以商議。不過得先在這里等幾天,桃核已經送往了濟南,得派人去找回來啊。然后就擺下了酒席。不知是種什么樣的酒,三杯下肚,兒子懵懵懂懂了。當酒意全消的時候,他是坐在麻將牌桌兒邊上的。賭債早不是四十塊“袁大頭”數目,賣掉家里的幾畝薄地都填不上這天大的窟窿。欠賬還錢,天經地義。別問去濟南的事兒,桃核先放押在這里吧!

都蘭桂沉默了,他沒有責備兒子。

桃核上的雕刀是此時他最好的對話伙伴兒。找來一枚桃核,略為沉吟,他使勁地雕刻著,每一刀都在流血??塘T,他篆書上一行小字“南阜左臂”。是乾隆朝那個“揚州八怪”中的畫家高南阜嗎?晚年中風,右臂癱瘓,無力地伏在幾案上,袖筒是軟軟的空洞,左手中的筆桿卻在陡豎著,憤力疾書??塘艘惠呑?,都蘭桂要給兒子留下一方印章。題款小字變成了蝌蚪籀篆。都蘭桂是有刀上功夫的,幾天時間的揣摩,篆刻已見出了幾分功力。

命運是一匹野馬,它奔馳在人生的邊塞上,禍福相掩。沿著七千方古印文的軌跡,都家的雕刀在向銅文華升華。師傅的家就是自己的家,考功卿親自見識了這枚《南阜左書》的核雕。

......流飯橋到了,毛公鼎走過的那座流飯橋。過了橋就是自己的家大考家村。橋頭上還有幾戶人家閃出點點的燈光,稍稍駐足的當兒,考功卿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師傅趕上來了,原來他在一路追趕著自己,他變成了一個雪人。那套《十鐘山房印舉》緊抱在懷中。

“好好活著回來。桃核這碗飯,咱爺們兒活著一口氣也要吃下去。吃完了,峒峪那輩兒上接著往下吃?!边f上書匣,都蘭桂說得淚水潸然。峒峪是誰?他還沒來到人世間呢。都家幾代單傳,都蘭桂早早為還沒來到人間的孫子取下了乳名。都渭南向“張大眼”學藝的那個村莊就叫峒峪呀??脊η淇蘖?,猛然,他跪了下去,跪倒在雪地里,砰砰地向師傅磕了三個響頭。幾年前,他就是這樣向師傅磕頭的。

考功卿走了,那時,濰縣的一支抗日隊伍去了安丘和諸城。

滯留在家里的幾天,考功卿刻完了一只桃核,讓人捎到了師傅的家中?!皾O翁得魚”,核雕行兒中屢刻不厭的題材,考功卿卻把背著鯉魚的老翁刻上了一只小船,小船灣在柳岸上。那是一株衰柳,枝葉下垂,是被大雪壓垂下來的。風雪瀟瀟,柳枝迎風搖擺。一根細細的釣竿伸向水中,當然,這釣竿是緊貼在了漁翁的身上,小心它稍有不慎會斷掉。也許,此時考功卿的心中,那老翁就是雪夜里自己的師傅。見縫插針,小船的側面上有字,細如蚊足,古詩人柳宗元的境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p>

字是用小篆刻上去的。

“孝侯之鈐”

公元1943年。

那時,被日本人占領的濰縣城還處在水深火熱的日子里。

那時,濰縣北鄉揭竿起義的八路軍抗日武裝“七支隊”、轉移去了膠東昆崳山下的游擊戰場,倒是抗戰初起,棄城而走的國民濰縣縣長厲文禮回到了濰縣,依然住進了他當縣長時住過的“十笏園”。不過,已經不再是中國人的縣長,厲文禮當上了漢奸隊伍“魯東和平建國軍”的頭目。歷史留給濰縣大地一片肅殺的秋天。

在這個肅殺的秋天里,考功卿回來了。

他去看望都蘭桂,走上五年前師傅送別他的那條村路,不禁熱淚上涌。

戰爭無情地蹂躪著他手中那把雕刀的命運,槍林彈雨,九死一生,五年疆場的縫隙里,考功卿只刻過五枚桃核,可每一枚都迴蕩著戰場上血肉的故事。

考功卿參加的那支隊伍叫“考團”,團長大名考斌之。

有必要先說一下這個“考團”。

少年考斌之就讀于濰縣中學。有消息傳來,山東省要在省城舉辦中學生運動會,積貧積弱中剛剛成立的濰縣中學卻無法派員參加。沉寂的月夜里,有一個平時話語不多的少年悄悄地走出校門,登上火車,獨自趕往了省城,少年的到來填補了濰縣代表團的空白,他走上競爭激烈的賽場,在三個賽跑項目中連續奪得冠軍。喜訊傳來,全城轟動,學校奏起軍樂,抬彩轎到車站迎接,這少年就是考斌之。如果不是命運的安排,他是要走上劉長春獨赴世界奧運會道路的。endprint

可誰又能預測命運?

山東省膠東道在青島組織一次中學生體育運動會,校方給考斌之報了“撐竿跳高”的項目。這次比賽,有隨父母在青島讀書的日本中學生參加。如期來到青島,按照規定,試跳的時候,考斌之的高度是第一名。事情發生在沖向極端高度的那一刻,日本籍裁判員只把一根撐竿兒留在現場。也許是下意識使然,考斌之握竿兒往地上頓了一下,“咔嚓”一斷兩截,要是發生在身體騰空那一瞬間,后面的事情是不敢想下去的。

考斌之小臉漲成了紫色,撐竿兒摔在了地下。

這下不打緊,取消比賽資格。環顧周圍,幾個帶槍的“日本浪人”筆挺地站在場地上。德國人走了,日本人卻又霸占住青島。濰縣代表團唯一的選擇:屈辱!幾經周旋,被取消比賽資格的考斌之補報了“競走”即賽跑的項目。

膠東運動會結束,考斌之中學畢業了?;氐郊抑?,臉上落著一層霜雪。父親了解這個心性要強的兒子,是比賽成績不好?眼睛在他的臉上詢問。第二枚獎牌拿出來了,銅質圓形的:“膠東中學第一次聯合運動會八百米競走第一名!”

“啪嗒”有聲,一顆沉重的淚水落在獎牌上。

“我要當兵!”聲淚俱下的吶喊。

考斌之真的當兵了,投奔同鄉譚溫江,去了孫殿英的隊伍,他作戰英勇,升為指揮官?!皷|陵盜寶”發生,紅了眼睛的珠玉財寶廝奪中,考斌之一無所有地回到了家鄉??急笾f:那樣的隊伍不是軍人!

盧溝橋一聲炮響,炸醒了考斌之的民族意識,他回到家中,把積累的書籍和體育獎牌全部投入水井,走上抗日疆場,毅然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軍旅生涯,舉起了“濰縣獨立一團”的旗幟??墒朗戮褪沁@樣復雜,“考團”是在濰縣“抗日游擊總司令”厲文禮麾下的,日本人到來后不久,厲文禮棄城而走,“考團”只得隨這位司令去了膠濟鐵路以南的山陵地區。

“考團”子弟兵心系著自己的家鄉,他們越過防線,同入侵的敵寇開始了殊死的搏殺。炸翻了煙濰公路上日寇的汽車,偷襲著日本人在鄉下的據點。在濰縣一個叫畢家村的小村莊里,考團的特務連身陷日軍重圍,團長派擔任“聯絡副官”的考功卿送去鐵令:“打死不投降!”戰斗進行到危急關頭,連長徐選經登上村莊的圍子墻,帽子摘下來扔在了地下:“弟兄們,我是徐選經,外號徐老虎。打日本我們死在戰場上,值了!”特務連同仇敵愾,打得日寇漢奸棄尸而去。闕莊村西的小河橋頭上,考斌之接過部下士兵的長槍,遠距離一槍將日本軍官擊下馬來,打得前來掃蕩的日軍四哄而散。

一個有種的濰縣人!

一群慷慨激昂的濰縣游擊健兒!

考功卿的故事在這樣一支部隊里開始了。

不知是怎樣漩渦暗流中的矛盾爭斗,在紛亂的戰場上,厲文禮升任為山東第八專區專員,兼任“游擊總司令”,手下擁有了十幾萬人的部隊,好景不長,南京政府卻一紙令下,撤銷了他的一切職務。走投無路的無奈下,厲部投向“魯蘇戰區總司令”于學忠將軍,山東省第八專區的地方武裝變成了戰區抗日游擊隊“二縱隊”。于學忠帶兵極嚴,言出規隨,他給“二縱”下達了去后防取子彈的軍令。后防在哪里?安徽阜陽。往返千里,關山阻隔,冰天雪地中每位士兵要腰纏上300粒大槍子彈。而且要渡過日寇拆毀了橋梁的大運河,通過大面積敵占區和鐵甲車巡邏的隴海鐵路?!岸v”的司令部里,面面相覷。

軍令如山:限期三月返回,違令軍法處置!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考斌之無言地站直了他軍人的身姿。

團長親自帶隊,全團精銳機槍連走上了長途跋涉的征程,考功卿隨行在隊伍里。沒有橋梁的大運河已經結下薄冰,浸入肌膚,隊伍停止了前進。團長騎馬從后面趕上來了,沒有過多的語言,赤腳蹚入水中,輕聲地命令著:“前進!”直至全連走上對岸,他還在薄冰中站著,這是怎樣的一位團長???

隊伍返回了,每位士兵腰纏重負,行走緩慢了下來,日寇追趕的隊伍近在咫尺。為了轉移敵人的目標,團長冷靜地觀察著地形。發現這是一處燒磁窯的較大集鎮,田野里排列著燒好出窯的“甕陣”,他當機決定,命令班長程劉四帶領機槍班埋伏在“甕陣”里,敵人追到近前時開火牽制,讓負荷子彈的大部分士兵乘機跑遠。

機槍班長再沒有回到隊伍中。為了給連隊多爭取一點趕路的時間,追趕的敵人已經圍過來,他一個人還在抱著輕機槍瘋狂地掃射,喪失了走脫的機會。追趕主力部隊回來的士兵說,敵人的子彈網眼般打穿了班長的身體。

下一個臨時宿營的村莊里,考斌之為程劉四戴起了黑紗。

隊伍又前進在了路上,腳步如鼓。

三個月后,考斌之和他的機槍連如期而歸。

“去看程劉四的老娘!”團長給考功卿下達了命令。這是考功卿“聯絡副官”的職責。越過膠濟鐵路,來到日偽占領區程劉四的家里,考功卿的喉頭一下哽咽??!漢奸隊伍找上門來打斷了老娘的雙腿,媳婦也已經改嫁,小孫子趴在癱瘓奶奶的背上。老人卻咬牙切齒:“和劉四說,給我狠狠地打那些鬼子雜種!不要回來?!?/p>

“老太太,我給你送桃籃來了?!痹挼阶爝?,卻改了內容。

桃籃,把桃核刻成小提籃狀,老太太掛上衣襟辟邪祈福的那種。

考團的部隊都是濰縣的子弟兵,村莊里誰不認識考功卿這個刻桃核籃的?

考功卿留下的可不是簡單的桃核籃,一對仙鶴飛舞在了桃核籃上,仙鶴是圍繞一株青松飛翔。瞧那樹葉兒,細細的針葉一叢一叢的,正是濰縣北鄉人在墓田里才能見到的松樹??脊η渥吡?,為刻這枚桃核籃,他在日偽占區的村莊里住了三天。他相信,有一天老太太碰上村里的讀書人,會從松鶴上讀出“兇禍”兩個字的。

戰場上的第一枚桃核就這樣刻成了。

沉浮升降的焦急迷惘,走鋼絲般的左右勢力依附中,厲文禮開始吸上了鴉片煙。在縣長任上,他可是嚴行禁煙的?;蔚淖儜B心理使他成了“癮君子”??急笾畞淼剿玖畈?,他正在吞云吐霧。一改沉靜寡言,考斌之冷冷地扔出幾句話:濰縣眾部屬跟隨你離鄉背井,為抗戰還是為了吸煙?真是吸煙,考某人的上校團長可以不當了。endprint

考斌之為人沉靜寡言,輕易不開口,開口就是這樣的語夾風霜。

厲文禮的臉漲得緋紅。

戰爭的環境是殘酷的。滴水成冰的冬天,厲文禮的鴉片煙吸得正濃,士兵們卻還沒發下棉衣,大槍抱在懷里落下一層霜雪。團長來了,除去一件軍官大衣,他同樣是單層的軍裝,只有風紀扣卻依然是緊系著的?!案襾?!”走出營房,考斌之大步向一座陡峭的山頭走去。命令是嚴肅的,不時低聲地傳來:“跟上。不許掉隊!”團長使出了當年運動員的本事。爬上山頭,士兵們大汗淋漓了。

“冷不冷?”

“不冷!”山鳴谷應地回答。

“打鬼子不能怕冷。趕走了日本人,我們回家過好日子去?!?/p>

下山的時候,考斌之叫住了考功卿,小聲地說了吸煙的事:“給司令刻枚印章吧,讓他記住戒煙?!眹y當頭,吸煙誤事,成了考斌之心頭的大患。

這是怎樣的一種微妙關系?以下諫上,輕重難倚,要刻什么?考功卿慎重地斟酌著??脊η湓俨皇钱斈臧輲煂W藝的那個小學徒了,周嘉琛先生的點撥,《十鐘山房印舉》的浸潤,使他在雕刀上升華著自己。核雕印章刻出來了,印紐上雕的是《大漠西行圖》。

文忠公林則徐騎在馬上,正向他被充軍的伊力戍所走去。大漠茫茫,樹景依稀,朔風撲面而來,撩起了畫中人的斗篷。一只手握住被大風刮下的氈笠,半遮著揚沙撲面的臉,馬鬃和馬尾都在風中擺動。

怎樣知道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呢?

小小桃核把茫茫大漠容納在方寸間,戰場上的藝術家忙中偷閑,借著斗篷撩起一角,字如發絲地篆刻上了一副千古流傳的名聯:

“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趨避之?!?/p>

這樣的對聯,舍林則徐而其誰?

第二枚桃核刻在了這樣一個微妙的故事里。

接下來,考團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團的大事情。

考斌之親率全團越過膠濟鐵路,駐防在濰縣西北鄉一帶,尋找戰機,準備再一次重創日軍漢奸隊伍。忽接厲文禮要他火速回返的急電,他雖疑惑不安,但還是服從了命令。他先把部隊安排好,自己只帶傳令兵班到安丘二縱司令部。到達司令部所在地,才知道情況千鈞一發,自己處在了隨時可能被槍斃的危險境地里:總司令于學忠已通令全軍,緝捕要犯考斌之。

于學忠將軍在安丘圈里村集會講話,突然遭手榴彈襲擊,受傷嚴重。事后在現場發現,手榴彈皮鑄有“還我河山”字樣,為考斌之所屬考團制造,將軍勃然大怒,唯考斌之是問。生命危在旦夕,上下一片驚慌。此時,考團政訓處主任丁某正在于學忠司令部駐地受訓,聞訊打馬北上,欲阻止考斌之前來,半路被于部截擊,中彈身亡。

考斌之猛然醒悟,他率部駐防安丘某村,與之相識的于學忠部一個韓姓營長來訪,走時拿走了10個考團自制的手榴彈,說是回去仿造?;厝ズ髤s用這樣的辦法挑撥離間,栽贓考團。弄明白事情原委,他請求厲文禮共同去見于學忠,辨明真假,還以清白。誰想厲文禮膽小怕事,一味推脫??急笾x憤難當,只帶一名傳令兵,打馬趕往于學忠總部。聽說考斌之只身到來,于學忠為這位下級軍官的忠直和膽量所感動,誤會煙消云散,設下酒席接待。

酒席上,將軍站起來,拿槍的手撫上考斌之的肩頭:“雙英兄忠直可嘉,國難當頭,一將難求?!v讓你屈尊了。任本部師職也是堪當大任的?!笨急笾?,字雙英。用表字稱呼屬下是一種慣見的禮儀。不過,這一次的隱隱深意考斌之還是聽得出來的。不禁心頭一熱,他站直了標準的軍人姿勢??墒?,直立少頃,他用沉黙回答著將軍期待的目光。

考斌之毅然返回了厲部。

考團的2000余官兵,全都是他患難與共的濰縣故土兄弟啊。

事后,為感謝將軍的深明大義,受團長囑托,考功卿為于學忠篆刻了一枚虎紐、印文“孝侯之鈐”的核雕印章。于學忠,字孝侯,生于1904年,虎是他的生肖。將軍大為贊賞,作為回報,托人給考斌之捎來了一把嶄新的德國造匣子槍。手起槍落,天上的一只飛鳥應聲墜地。

這槍真好!

第四枚桃核還得刻下去,考功卿是用淚水把它雕成的。

1941年秋天,那是一個嚴霜的早晨。日寇漢奸隊伍以數倍的兵力包圍了濰縣北部的一個小村莊,考斌之和他率領的特務連身陷重圍,戰斗從天黑打到拂曉,到將近拂曉,房屋變成一片火海,密匝匝打落的子彈鋪滿村街,四圍的機槍還在噴吐著猛烈的火舌。彈盡糧絕,團長下令突圍。一陣重機槍子彈飛蝗般襲來,考斌之倒下了,倒在了抗日的戰場上,日本人的子彈打爛了他的整個腹部。噩耗傳來,全團將士失聲痛哭。戰馬蕭蕭,軍樂哀鳴,100余桿大槍長時間對天轟鳴。

考斌之輾轉埋葬進了考家先人的墓地,那是士兵們用生命搶回的“先團長”。

厲文禮派來了送葬的隊伍,隊伍中的考功卿一路沉默。

團長走了,永遠地走了。刀花變成淚水,小小桃核變成了一座墳墓,變成了墳前的墓碑。一株蒼松掩映著石碑,左右兩側對聯隱約可見:

“國難未靖君先去,

還我河山誰與歸?”

那時,團長的父親還健在人世,白發人送黑發人,他痛不欲生。這樣一枚桃核留握在了老人手上。直到要去見兒子的那一天,老人把這枚桃核帶去了九泉之下。

也許,這要成為考功卿刻在戰場上的最后一枚桃核??急笾蝗?,他無意留戀軍紀腐惡的厲文禮,可冥冥中偏不給他這樣的安排。更殘酷的城頂山大戰跟蹤而至。在城頂山的山梁上駐扎著于學忠部的精銳113師,任大山貧瘠,也是父母之邦的土地,113師是一頭猛虎,固守著大山,決不讓日本人侵入一步!日本人惱了,調集大軍,鐵壁合圍,窮兇極惡,要把113師抗日部隊消滅在沂蒙大山中。進攻是兇惡的,抵抗是百倍的頑強英勇。短兵相接,殺聲震天,血肉橫飛,山崩石裂。白熱化的戰斗中,魯蘇戰區總政治部主任周復將軍中彈身亡,于學忠親上陣卻敵,流彈擊中了他的膀臂。孤立無援,身陷重圍,真不知道泱泱大國的國民政府到哪里去了。眼含熱淚,將軍下令突圍轉移防區。面對著恐怖的槍口,厲文禮卻束手就擒,徹底走上了漢奸的道路??紙F的殘部留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中,司令投降日本人的消息傳來,士兵們聲淚俱下,手中的大槍齊齊摔碎在了山崖上。endprint

就在這個當兒,厲文禮司令部的一個文職人員找考功卿來了,滿身血跡,軍裝不整。日本人的機槍把司令部逼在一座山崖前,他猛然倒在了尸體堆中。厲文禮舉起了恥辱的雙手,日本人帶上厲文禮們走了,他是從尸體堆中爬出來的。再刻一枚核雕印章吧,這位文職人員給考功卿出了題目:刻一枚文天祥印紐的,就是歷史上那位“君降臣不降”的文天祥,印文依然是“孝侯之鈐”。他要去尋找于學忠將軍。這是一位“東北軍”老兵,在白山黑水的土地上有他的家鄉,在那里,他聽于學忠講述過親歷淞滬大戰的悲壯,他見到離開那片土地時,將軍灑下了怎樣的淚水。隨從將軍轉戰山東后,被派駐在厲文禮的司令部里。

可以想見,最后一枚桃核考功卿是在怎樣的心情下雕刻的。文天祥的畫像畫在古書里,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到哪里去找?依然是那枚虎紐,依然是“孝侯之鈐”。不過,得個空隙處,考功卿刻下了兩行有力的小字,刀刀都似乎是要把那薄薄的桃核壁穿透:

“史傳君降臣不降,

至今誰為文丞相?!?/p>

“老鄉,”滿天寒星的夜空下,文職人員緊握著考功卿的手,淚水潸然,“再會吧,如果咱們還能從日本人的刺刀下面活過來,總有見面的一天?!闭f完,黑幽幽的大山里,漸漸消失了他的身影。

事情還沒有結束,聽說考功卿會刻桃核,村里的一戶人家拿來了一枚核雕印章讓他見識??脊η湟幌裸蹲×?,這不是給厲文禮刻的那枚“大漠西行”!主人用二兩煙土換來的!江河日下,司令部里齷齪成風,勤務兵隨便就把這枚桃核偷了出來。

考功卿欲哭無淚。

考功卿回到了濰縣,他不愿意留在成為漢奸的隊伍里,讓地下的“先團長”齒冷。

耿耿村燈,荒雞三叫。

聽著徒弟五年戰場上的訴說,都蘭桂真不知該說些什么。他讓考功卿去了青島的“釦雅齋”。濰縣的嵌銀生意經營慘淡,店鋪掌柜去青島開了分號。

地上的大樹一棵一棵,根卻相連在土壤里,嚴冬也不能把它們分開。

30年前,階級斗爭的寒冰融化,筆者采訪考功卿,他已是銀髯飄灑。但說起當年,依然感嘆唏噓,三杯兩盞,酩酊而醉。因為這樣的疆場風雨,有一段時間里,他幾乎停止了手中的雕刀。這樣的景況,真個是古詩人的詩句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馬上琵琶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自古征戰幾人回?”

歷史總要留下無盡的疑問,于學忠將軍收到那枚《文天祥》核雕印章了嗎?

哲人王爾德有言:“性格決定命運?!弊哌^了漫長的歲月,公元2015年,“先團長”考斌之被國家追認為抗日烈士,建了紀念館。

他含笑九泉,睥睨著厲文禮那些民族的敗類。

賈似道古琴

公元1947年。

那時,濰縣城滿街滿巷里住滿了帶槍的大兵,雜牌隊伍有的還住到了店鋪里。

那時,城墻內外林立起森然的碉堡。不知誰喊過一聲,就是風聲鶴唳的騷亂,人頭涌動。滿城里都是恐怖的流傳:要與城外八路軍開戰了。

戰爭是需要“炮灰”的。挨家挨戶地抓壯丁,不能拿槍的老年人和孩子也要被抓去修碉堡這樣的城防“工事”。抓壯丁的方式很特殊,隨著清王朝的結束,“隅”這樣的市井組織早變成了一城四關的鎮和保甲,每個保甲的青壯男丁都得去抽簽,抽中了你就是去堵槍彈的肉蛋,子彈可是不長眼睛的。

青年唐天祥抽出了一根冰冷的竹簽子,文弱書生的臉上變得一片煞白。

唐家雖然已從士紳人家的境地里敗落,可還住在爬滿青藤的幾間小樓里。

唐天祥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回到小樓中的。

唐家在父親那一代是宮廷里的御醫,“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年月,全家四口三口人倒在了血肉橫飛的街頭上,父親一個人逃回到了濰縣小城,破碎的長衫上滿是斑斑的血跡。慘遭橫禍后的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年過40,娶了陳宅老大不小的姑娘為妻,兒子剛長到18歲,御醫父親閉上眼睛離開了人間。唐天祥成了家中唯一的男丁頂梁柱。

那根冰涼的竹簽子放在桌子上,小樓掉進了冰窟霳。全家人號啕大哭。

老天爺這不是要讓老唐家斷了煙兒嗎?傾家蕩產也不能走這樣的一條路。到底是從大戶人家走岀來的,白發顫顫的老娘一咬牙吐出倆字來:“打點!”賣光了小樓里的所有也要把兒子從“炮灰”堆里扒出來!聽說鎮長是嗜好古董的主兒,鎮長是閻王,手心握著別人的命,可他自己的命根被兩件東西緊系著:鴉片煙和古玩。全家開始了翻箱倒篋的忙亂。

誰都不能小覷這小城里深厚的文化土壤。東西找出來了,一張散發著黑漆幽光的古琴。古琴是母親作為嫁妝從陳宅帶到家里來的,當過一任知府的外祖父買下它時花了幾百兩銀子。龍池雁足,鏗爾有聲,才一觸摸,古弦桐尾的清韻沛然流響。古琴有一個詩意的名字:“空谷流泉”。小時候就從母親那里聽熟了古琴“高山流水”的故事,“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毖姥缹W語,就背誦過這樣古琴的詩句。

淵源的家學使唐天祥知道,古琴是古老文化的象征。夜深人靜的樓窗燭影中,對著古琴,他一個人多少次深深沉浸到了遠古的時代中。在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古琴已經產生,“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漢代桓譚曾記載過:“神農之琴,以純絲做弦,刻桐木為琴。至五帝時,始改為八尺六寸。虞舜改為五弦,文王武王改為七弦?!惫爬系牡浼对娊洝防?,記載古琴的詩句是那樣的美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然而,戰爭的大炮把靜好的流韻擊得粉碎,古琴要走到窮兵黷武的魔掌上。

唐天祥流淚了。

許多事情都是發生在瞬間的。在輕撫著古琴的那一刻,年久失修,一片古漆從琴上悄然脫落下來,露出了金鉑貼鑲的幾個魏書小楷:“賈似道珍藏”。

賈似道在哪里?歷史的云霧在縹緲,輕輕纏繞上美麗的西子湖畔?!俺袩o宰相,湖上有平章?!蹦纤味茸诨实鄣某?,賈似道在他仙景似的“半閑堂”別墅里蛐蛐正斗得興濃,直到上朝的鐘聲遠遠傳來,他才讓湖上畫船蕩起,悠然地來到了歌舞升平的朝堂中。賈似道醉了,忘記了厲兵秣馬的元人鐵騎正向國都臨安襲來。姐姐是皇帝的寵妃,自己天生一副美男子的姣好面孔,他就是陶醉在了這樣的美酒中,憑仗著軍國重事。蛐蛐卻從他的袍袖中蹦出來,跳上了度宗皇帝的袍襟。endprint

賈似道的《促織經》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以細膩優雅的文辭論賦、論形、論色、決勝、論養、論斗、論病,對這樣一只小蟲兒進行了詳盡的論述。賈似道是一個敏銳的藝術鑒賞家,所收善本圖書達千余部,他聚斂奇珍異寶,書法名畫,《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展子虔游春圖》、《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卷》《趙昌蛺蝶圖》《崔白寒雀圖》等,均是他“半閑堂”上的藏物。

“空谷流泉”的琴韻正是丁咚在這樣的蝶飛雀鳴畫圖中。

賈似道走了,冒功虛報的襄陽大戰中,隱瞞朝廷向忽必烈大軍貢銀求和的劣跡真相大白,眾怒難犯,度宗的祖母謝太后只得把他貶為嶺南的雷州司戶以謝天下。押解途中,正逢自己的政敵葉李赦還歸來,葉李是被貶為崔州司戶的,有詩相贈:“君來路,吾歸路,來來去去何時住。公田關子竟何如,國事當時誰與誤?雷司戶,崔司戶,人生會有相逢處??椭绣忮朔φ粞?,聊贈一篇長短句?!闭Z夾風霜。賈似道不知道一把閃亮的鋼刀正躲藏在他的背后,再前進幾步就要砍下他的腦袋。生命的最后時刻,也留下了這樣風雅的詩句。

文化有時是一種畸異中的釀酒,唯其畸異,才有著幽遠的流傳。

唐天祥使勁地抱住了這張古琴。留下來,豁出去身家性命也要把這張琴留下來。

古老的文化就是用性命傳承下來的,老唐家全家鐵了心。不知道他們那幾天是怎樣過來的,老媽媽變賣了所剩無多的金銀首飾,找人去了一趟城里“十字口”大街上的“鎏遠齋”。

“鎏遠齋”是干什么的?經營仿古鐘鼎彝器的店鋪。

一場軒然大波出乎意料地平息了下來。古琴又安然地回到了小樓中。

隱約聽說,是東關圩的譚家花大錢買動了自己家的長活,頂替下了唐天祥。

這可不是沸油鼎中撈出秤砣而留下祖輩專賣“魚貼”的老譚家了,民國年間,老譚家出了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大名譚溫江、表字“淞艇”的那位。

這時濰縣小城里,還有誰不知道譚溫江?

琉璃廠,北平著名的古玩街,當時這里有家規模最大的古玩店“尊古齋”。1928年8月,當時社會上正紛紛揚揚盛傳著清東陵被盜的消息:老佛爺慈禧太后的陵墓被炸開,陪葬財寶搶劫一空,容顏如生的遺體暴曬曠野?!白鸸琵S”的老板黃百川卻接待了一位神秘客人,此人攜帶來了幾十件世間罕見的珍寶,急切地要賣出手去,雙方最后以10萬元秘密成交。不料事情敗露,二人均被北平警備司令部拘捕。經審訊,涉嫌出售東陵珍寶的神秘男子正是國民革命軍第12軍師長、濰縣人譚溫江。

譚溫江被捕,輿論直指他的上司,軍長孫殿英。面對世人懷疑的洶洶輿論,孫殿英不敢怠慢,向第3集團軍第6軍團總指揮徐源泉寫出了兩個報告,報告里詳細記載了一次剿匪戰斗,報告稱從巨匪手中繳獲兩只大箱,并列報清單。報告說明譚溫江攜帶的珍寶,是從當地土匪手中繳獲的。

東陵一帶兵匪混雜,土匪盜陵的確有著很大的可能性。而在此時,因銷贓而被捕的譚溫江一直拒絕承認自己參與盜陵,關于珍寶來源,他也解釋是繳自土匪,和孫殿英的報告如出一轍。查無實據,北平警備司令部的審理陷入了僵局。

轟動天下的東陵盜案沉寂了一段時間后,突然又似乎柳暗花明。在前往青島的一艘叫“陳平丸”的輪船上,青島警察廳抓獲了兩名逃兵,從他們身上搜出了36顆珍珠,還有國民革命軍第12軍的標志。一名叫張歧厚的逃兵招供參與了盜陵。原來是由軍長下令,工兵營用地雷將西太后及乾隆帝二陵炸開,36顆珠子就是在西太后的墳里拾的。下級大兵什么時候見過這樣的財寶?哪里還有再跟著隊伍打仗賣命的心思?由楊各莊一溜煙偷跑到天津,賣了十顆珠子,得了一千二百元錢。

一紙供詞,把孫殿英置于無可逃脫的境地。

身居天津張園的清遜帝溥儀,聽到祖陵被盜,悲天愴地,痛不欲生。按照清廷隆裕太后與中華民國簽下的遜位詔約,清陵是要受到永世保護的。他上書南京政府,必欲擊碎孫殿英其腦而后快。

形勢陡轉直下,南京政府迫于輿論壓力,力促平津衛戍總司令閻錫山盡快破案。隨后,由當時的四大集團軍首腦派出自己的代表組成高等軍法會,會審此案!

譚溫江在大獄一坐三年,生還已成絕望。

命運就是歷史。不料,中原大戰爆發了。蔣介石撕破臉皮,親率大軍一定要消滅閻錫山、馮玉祥兩大武裝巨頭,戰場上斗智斗狠,暗地里招降納叛,無所不用其極。形勢危急,孫殿英親握十二萬大軍,倒向任何一方,都會置對方于死地。顧不得溥儀耿耿切齒的控告,閻錫山討好孫殿英,無罪釋放,絕處逢生,譚溫江從監獄中走了出來。

濰縣人卻不買賬:三年大獄,你孫殿英干什么去了?拂袖而去,譚溫江當起了天津的“寓公”?!鞍僮阒x,死而不僵”,這樣的譚家平息一件抓壯丁的事,真是輕輕扔下了一根剔牙齒的草棍兒。

故事走到濰縣,還要循著自己的軌跡走下去。

東關圩的譚家要請客了,譚溫江從天津回了濰縣。他舉家遷往天津,東關圩里還有著他的族人。當年從這里走進山海關外的“講武堂”,由此發跡,直至走上了孫殿英部隊的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的位置,幸虧了族人銀兩的幫助,要知道,父親是一個以鞋匠為業的“羅鍋”人啊。譚家邀請的客人可真有點蹊蹺:全城里經營仿古銅鐘鼎彝器店鋪的掌柜。

濰縣城里的仿古銅店鋪早都關門大吉,只有“鎏遠齋”還在冷落地維持著。

店鋪的掌柜走進譚家時,腦袋“嗡”地脹成了大斗:唐家老太太買走的那件仿鑄“紀侯鐘”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了這里!綠銹斑駁,飾紋生煙,連鐘上凸出的釘點都如星地排列得恰到好處,除非有陳介祺那樣的法眼,誰能看出這是一件贗品?譚家人是從鎮長那里轉手買來的。譚溫江真的回來了。人生風雨的歷練,讓這個從當年東北“講武堂”走出的大兵變得溫文爾雅,一身長袍馬褂的“寓公”打扮,安靜地坐在椅子上。

對這“紀侯鐘”的典故,譚溫江還真是知根知底,他娓娓道來:

紀侯鐘是周代末年諸侯紀國國君鑄造的樂鐘,據后來的古董收藏大家考證,這是為紀念一個名叫姜榮的女人而鑄下的。清乾隆年間出土在壽光縣叫做斗雞臺的那個地方,在地下沉埋了近三千年。贗品屢出,道光咸豐間,京師文人學士葉志冼就曾收藏過此鐘的仿器。endprint

紀侯鐘初出土的時候,流落在當地一位舉人的家里,后來由諸城世家劉統勛的族人劉喜海收藏,劉喜海那里是由友人贈送的。友人相贈,自然是有其理由的,古鐘出土于古代的齊地,諸城是齊魯之邦,“楚弓楚得”,適得其所。劉喜海大喜過望,詩興大發,寫下了《紀侯鐘》長歌,“紀侯筑臺兮,泰山東麓濰水陽,紀侯鑄鐘兮,勒銘作寶光煒煌”,走進了那遠古的歷史幽情。劉喜海死后,紀侯鐘來到了濰縣陳介祺的宅邸里,劉家珍藏的邢仁鐘、虢叔旅編鐘、仲兮鐘一起進入了陳家的“十鐘山房”。陳介祺,唐家老太太的娘家族人,紀侯鐘當然是有可能進入唐家那幢小樓的。

譚溫江繼續說下去??上Ъ覙I不能守,進入民國,陳氏子孫把這些“十鐘”彝器送往了琉璃廠古玩兒店,然后由那里賣給了日本商人,譚溫江就是從日本的一家報紙上認識了家鄉這尊紀侯鐘的。賣給了日本商人的事兒,“鎏遠齋”掌柜還蒙在鼓里呢。

這下戳到了痛處,掌柜大汗淋漓。

要知道,武人是用手槍跟別人對話的!

“可惜,可惜?!蹦鞘且恍┠茏喑龆∵搜鐦返墓喷姲?。話鋒一轉,譚溫江從椅子上站起來,惋惜長嘆。能把古鐘鑄得惟妙惟肖,真是絕技難得。就是仿鑄的古玩,拿到琉璃廠也是要賣上大價錢的。如果照此鑄一套編鐘,賣不上古玩,也給濰縣“十鐘山房”留下美好的念想。

東陵盜寶的一場災難,使武人走進了文化的境界。

淚水沛然而下,店鋪掌柜一躬到底。不能了,那是十幾年前的境況啊。從陳介祺時代至民國初年,濰縣的仿古銅真是烈火烹油的興盛,各地的古玩大商紛至沓來,連琉璃廠的大老板都來到了濰縣。戰亂是古老文化的天敵,二十幾個日月輪回過去,濰縣城里只有“鎏遠齋”一家銅鋪了。兵荒馬亂的歲月,誰還顧得上擺這些古玩?師傅輩兒上鑄下的這尊紀候鐘,在店中冷落了有些年頭,才等到了唐家老太太這樣的主顧。

無言的沉默,空氣都是凝固的。

或許,只有那尊古鐘還在沉悶地回響著古人悲壯的詩句: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p>

讓故事結束吧。一架賈似道珍藏過的古琴,一尊仿古銅鑄就的紀侯鐘彝器,一個才華橫溢卻要成為壯丁“炮灰”的青年,演繹岀的這樣一個故事。

連古琴也從濰縣大地上消失了,消失在茫茫紅塵中。相對于古老的文化,還有比戰爭更殘酷的,那是狂熱的靈魂。公元1968年,“文化大革命”狂躁的風暴降臨了這座城市,飄蕩在抄家破四舊的河流漩渦里,古琴沉下了自己美妙的身影。

光陰荏苒,轉瞬就到了北京的文物拍賣會上。古琴突然再現,以336萬元的價格眼睜睜被別人拍走。臺下有一個人看得淚水涔涔。古琴的一絲一毫他都能背得出來,琴背上有一段教自己撫琴的老師親手刻下的短銘啊。

他是唐家小樓里的那個青年嗎?

空谷流泉是幽遠的,真不知道古琴還要奏響怎樣曲折的命運旋律。

“千里送行舟,猶戀故鄉水”??梢钥隙ǖ膽c幸,無論古琴走得多遠,它永遠銘刻著家鄉大地上的一段銅文化流韻。

寒梅著花未

公元1953年。

那時,古老的濰縣城變成了山東省昌濰專區濰坊市。

那時,城市在討論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迎接著“中國人民銀行”新人民幣的發行,醞釀著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高潮的到來。一個陽光初現的春天,只有新時代的文化蓓蕾還處在暫時的含苞孕育中。

在這樣一個春天里,安徽省歷史博物部門的專家們來到了濰坊市。

他們負有特殊的使命,來尋訪一個叫“潘承霖”的濰縣人。

1933年,安徽省壽縣那地方發生了大災荒,連續的幾年大旱,土地干裂,莊稼顆粒不收。家家戶戶的饑荒卻給了朱家集村鄉紳朱鴻初發財的機會。朱家集村外面有著接連不斷的高大墓冢,最大的高出地面一丈多,荒草紛披的綿延了半里路,村人把這里叫作“李三孤堆”。朱鴻初粗通文墨,他從古老的地方志書上讀到,“李三孤堆”是戰國時期楚國王侯的墳墓,他召集鄉人說,“李三孤堆”可是大伙兒渡過饑荒的好地方。鄉人恍然大悟:這是要盜墓??!盜墓可不是三兩個人可以完成的活,何況是“李三孤堆”這樣的大墓冢。趁著饑荒的機會,朱鴻初點燃起了一把盜墓發財的烈火。他專門從河南安陽請來了相墓的“墓師”,鄉人們早就聽說,在“墓師”的家鄉那里有不少窮光蛋從地下挖出財寶,夜晚茅屋半間,清早醒來,樓瓦亭臺。在“墓師”的指點和帶領下,鄉人扛起锨镢,向“李三孤堆”蜂擁而去。

挖下去,不顧一切地挖下去。當土坑挖到六七丈深的時候,“咔嚓”一聲,锨镢碰到了碩大的墓槨上。在鄉人的驚呼聲中,大量的古銅器出現在了陽光下,銹漆斑駁。上海大古董商聞訊而至,隆隆的車輪把這里的鄉間小路碾成了深溝。

樹大招風。壽縣的國民政府聽到了消息,深恐干系難脫,警察局的人荷槍實彈趕到“李三孤堆”,封堵被挖開的墓口,賣走的銅器嚴令追回。朱鴻初的發財夢瞬間破滅,古老的“三楚”大地卻平添了一筆石破天驚的歷史光輝。

“鑄客大鼎”就出現在這批追回的銅器中,重達400余公斤。多少年后,歷史偉人毛澤東見到這鼎時,幽默地發著感慨:“好大一個鼎,簡直能煮一頭牛了?!币皇侵性貐^更早的發現,它要走上泱泱五千年歷史第一大鼎的位置。

野外考古專家斷定:它來自公元前228年楚國幽王熊悍的墓葬。

古文字專家論證,銘文兩字可辨認:“鑄客?!贝蠖τ行?,有了自己的名字。

然而,如同多難的歷史,大鼎多災多難。在安慶市的文物倉庫里暫時安靜了3個年頭,北京盧溝橋響起了沖天硝煙的炮聲,中華民族什么時候變成了這樣的苶弱?三楚大地上聽見了日寇入侵的嘚嘚鐵蹄。風聲鶴唳,手無寸鐵的文物專家書生們,惶急地裝箱啟運,中央國民政府撥來可憐的運費,要將大鼎沿水路運往抗戰大后方重慶。大炮在地上追趕,飛機在天上跟蹤,運至安徽江西交界處,船只被一道水上大壩的封鎖線擋住了,只得改道陸地前行。有限的人手哪里抬得動裝大鼎的木箱?喊動著“一二三”的號子,大汗淋漓中,人們撬動著木箱翻滾著前進,終于裝上了運載的汽車。endprint

來到大后方的重慶,大鼎住到了瑞典人安特生的家里。

大后方的中國政府哪里去了?政府無暇顧及這只大鼎了??箲饎倮?,大鼎稍得喘息,輾轉去了石頭城南京??墒晴娚缴n黃的風雨沙沙響起,蔣介石的南京政府本打算把大鼎運往臺灣,還未來得及運走,解放軍的沖鋒號聲已在總統府嘹亮響起。

大鼎沉默著,惴惴地擔心著自己的命運。

終于可以回家了。迎著新中國的曙光,大鼎回到了安徽省的文博部門。打開裝運的木箱,在場的人目瞪口呆!這只聞名中華的“鑄客”鼎傷痕累累,兩只鼎足和一只器耳斷裂了下來,四分五裂。

百廢待興的歲月,呼喚著民族文化的修復和續寫。

專家們的學識是豐富的,洞穿歷史的目光又是那樣的犀利??膳c之不同,修復“古董”是絕妙的手上功夫,修鼎之人何在?專家們一時束手無策。隨著文化的進步,歷史考古出現了嚴密的分工,野外考古,典籍探幽,實物辨析,林林總總。尋覓在各領域的空間里,還是沒有找到一位修復大鼎的高手,要知道,這是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年月啊。到底是專家,有人突發奇想,何不從古文字領域另辟一條尋找的蹊徑?

古文字大家商承祚的力作《古代彝器偽字研究》首當其沖地攤上案頭。

曲徑通幽,專家們在這里有了驚奇的發現。商教授的大文中,各具特色地記載了清代下半葉至民國初年20家仿古銅器高手,有十三人聚集在濰縣!他們爭艷斗巧,待價而沽,在沸騰的銅汁中激起了古樸典雅的五彩浪花。然而,風流云散,在商承祚力作問世的年月,高手們不少人作古而去了。根據輩分和年齡的測算,帶著希望的祈盼,專家們的目光盯住了“潘承霖”這個名字。

不遠千里,驅車北上,專家們來到了山東半島腹地里的濰坊市。

潘承霖在哪里?

有著幾百年仿古銅歷史的這座城市,卻要使專家們掃興而歸了。茫茫人海中,百業雜陳,在白鐵店鋪、水泥瓦匠業、木匠業的各行各業中,“潘承霖”這樣的名字不下幾十人,一個個地到來,都是專家們搖頭的結果。剛成立起的街道委員會里沒了希望,到文化部門去試試,找來在城里住了幾代的“老濰縣人”做向導,街街巷巷找遍了仿古銅鋪的舊址,門板上發白的對聯,隱隱透出舊有的文化氣息,院中卻靜無人聲,幾間頗有古色古香味的老屋在空落著。

峰回路轉,買好南去火車票的當兒,接到了濟南同行們的電話:山東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那里,有一位叫潘翰生的技工,愿意承擔這項修復大鼎的工程。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大喜過望。專家們是怎樣的學養?忽然茅塞頓開了:在科舉時代的考場上,有著翰林折桂的佳話,潘翰生不就是潘承林嘛。商承祚老師是飽學文雅之士,口耳相傳,他當然是愿意寫成“承霖”這樣更文雅名字的。在商言商,舊時的濰縣仿古銅藝人,仿造贗品,多有幾個名字同時并用。在商承祚的記載中,甚至有問不出姓名的仿古銅藝人。

一路向濟南趕奔而來。

果然是那位潘承霖,名噪一時的濰縣仿古銅藝人胡延禎的門徒。

捷足先登,1951年,潘承霖受聘進入了濟南的山東省文物部門。

潘承霖來到了安徽。

用他內行人的目光來審視這尊“鑄客”大鼎:

通高113厘米,口徑93厘米,重約400公斤,圓口平唇,修耳蹄足,耳飾斜方格云紋,腹飾蟠虺紋,犀首紋膝。神秘而繁縟復雜的鬼斧神工,氣勢與力量的凸現與組合!

潘承霖是怎樣修復大鼎的?是模擬了古老的濰縣“失蠟法”,是來自大鼎自身藝術靈感的召喚。是洞邃了那個遠古帝王的奢華與威嚴,也許還有三楚大地上浩浩淮流的不屈與傲然。都是,也都不是。仿古銅文化在這尊大鼎上得到了神祕的升華,文化本來就是無從破譯的密碼。

沉靜的歷史穿越。無言的心潮起伏。忘記了日出月落的巧奪天工。

當潘承霖修復好這尊大鼎時,已經是第二年的春天了。

他馬不停蹄,走進了更為遠古的恢宏畫圖。

烈火沖天,銅汁炙熱地翻滾著浪頭,一聲“邪許”的吶喊,裸身露臂的隸徒用特制的工具把銅汁倒進了巨大的陶范,接著是訇然的一陣枷鎖聲響,赤腳的隸徒們身上是帶著枷鎖的,汗水在這里淌成了河流。隨著陣陣的青色煙霧,一塊沉重的銅形抬出來了,誰的皮膚粘上去,撕心裂肺的慘叫聲響起,第二次的倒銅汁還在等著他們。然后把各種銅形鑄在一起。女巫師在旁邊炙著龜甲占卜,冥冥中的神靈在與她對話:成鼎是需要用活人祭天的。鮮血淋漓的人頭在荒蕪原野的鑄銅工場上滾動,一方碩大無比的大鼎鑄成了,趕來的王公大臣齊齊地跪下去。

大鼎在太陽下閃著刺眼的光芒。

從奴隸制社會的商朝武丁王遠古走來,茫茫四千個日月輪回,它沉睡在地下。

1939年,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培文在野地里探寶,這里祖輩有地下挖寶的傳統。探到地層深處,探桿碰上了堅硬的東西。吳培文心頭“咯噔”一震,將探桿弄來一看,帶著銅銹!事不宜遲,找了十七八個人,趁著夜幕連挖了三個晚上,抬上來一個銅銹斑斑的龐然大物。

器物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耳上飾一患浮雕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周緣飾饕餮紋,均以云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下襯三周凹弦紋。腹內壁鑄有“后母戊”三字。形體豐腴,顯鋒露芒。整個器體厚重磅礴。

一只大鼎。震驚后世的青銅器國寶“后母戊”大鼎。

重達800余公斤,這才是華夏民族的第一大鼎!

安陽這地方已經被日本人占領。有人走漏消息,據點里的鬼子幾次來搜索。

再這樣留下去,生命難保。一番商量后,他們找來了北平的大古董商肖寅卿,打算賣掉。肖寅卿開口出價20萬大洋,一個天大的誘惑。因物體重大,肖寅卿要求將大鼎分割成幾大塊裝箱。鄉民們還真找來了鋼鋸和大鐵錘。

也許就是在這次分割中,一只鼎耳不翼而飛。

大鼎哭泣,銅淚墜落。

畢竟是華夏民族的子孫,每一鋸都割在心頭上,吳培文落下了淚水,顫抖的雙手停住了對大鼎的肢解。掩藏好大鼎后,花20大洋從古玩商處買了一尊贗品擺放在家中,避禍遠走他鄉,直至抗戰勝利才回到安陽。endprint

感謝民國元老蔡元培先生。他出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奔走呼號,創建國家中央博物院,收購、撥交、發掘,集中全國第一流珍品文物約二三十萬件,后母戊鼎來到了南京。

此后,南京政府倉皇逃往臺灣,大鼎流落在南京機場上。

此后,后母戊鼎成了人民祖國的國寶重器。

如果說長時期收藏于濰縣的毛公鼎是一顆歷史斷代的《尚書》明珠,后母戊鼎則是鑲滿明珠的文明史王冠。它讓歷史的文明獲得了10個世紀的延伸,它使4000年前的銅文化之花燦爛開放在人類文明的舞臺上,它證實著龍的傳人沒有文字記載的那段遠古的輝煌。

只“后母戊”三個字,就是一部沉重的史書。歷史學家斷定:這是商王武丁兩個兒子為祭祀母親“戊”而鑄,由于這位“戊”母的非凡才能,兩個兒子先后繼承了王位。從這尊樣的大鼎上,歷史中走出了一位偉大的女性。學界泰斗郭沫若首先斷定,“后”就是后來漢字里的“司”,“司”有祭祀紀念之意,大鼎是用來紀念母親的。古文字學家羅振玉為之響應:“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焙笫缹W者另有探索,甲骨文正書反書同字,“司”為“后”字的反寫,大鼎說:“戊”是一位皇天后土一樣偉大的母親!紛紜的論爭讓大鼎披上了神秘朦朧的霧紗。

大鼎上鐫寫著詩人《離騷》的篇章:饕餮是傳說中喜歡吃各種食物的神獸,把它鑄在青銅鼎上,祈禱谷物稔熟,豐年足食。耳廓的猛虎在吞噬,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口中間的人大瞪著眼睛。在詩人屈原那里,老虎是會駕車鼓瑟的,說不定在遠古的時候就有了這樣的傳說。耳上有魚,足下伏蟬,祝福母親在地下安享著大自然的賜予。

潘承霖走向了這尊“后母戊”。

受國家歷史博物館之約,他要去修復大鼎上的另一只鼎耳。千萬不要誤會,那時的國家歷史博物館還叫北京歷史博物館,“后母戊”鼎還留在南京的博物館中。氣勢恢宏的國家歷史博物館殿堂,正在用緊鑼密鼓的醞釀設計迎接“后母戊”的堂皇入駐。

銅文化的藝術家,請珍重你智慧的雙手。歷史的選擇是這樣苛刻,歷史的責任又是這樣的沉重。修復“鑄客”大鼎,你經歷了選擇的考驗,這一次還能不負眾望嗎?

潘承霖的手是顫抖的。他屏住呼吸用心靈跟大鼎對話。

潘承霖走進了那些鼎上紋飾寫就的《離騷》篇章。

終于有一天,他把一只鼎耳原汁原味地還給了那位皇天后土般的母親。

當“后母戊”大鼎重新亮相著它完美無瑕的莊嚴時,潘承霖登上了回鄉的火車。他要去跟家鄉的那座城市告別。潘承霖要遠赴北京工作,共和國的歷史博物館正等待著他的報到。

城市遙遙在望了。

驕傲吧。共和國唯此兩尊頂尖級國寶大鼎上,都留下了你這座城市的手澤。

潘承霖激動起來。在這座城市里,他學藝八年,經營過遠近聞名的“邃古齋”仿古銅店鋪,與這座城市共同經歷過不盡的世事滄桑。如果他是一位詩人,心頭會有詩的:

“君自故鄉來,定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或許是為了紀念,一段“彈洞前村壁”的古城墻還在保留著,城頭上一株紅梅真的怒放了。

是陳介祺窗前的那株紅梅嗎?endprint

猜你喜歡
濰縣桃核
“借”來的成功
“借”來的成功
“借”來的成功
“借”來的成功
手中的桃核
鄭板橋巧解對聯
鄭板橋智斷案
桃核
中華孝道故事
竹枝聲里話竹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