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助力脫貧攻堅*

2018-01-23 08:46◎馮
農業經濟 2018年10期
關鍵詞:城鄉農產品農業

◎馮 莎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并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我黨實施的七項重要戰略之一。一直以來,“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沒有“三農”的現代化,更何談經濟的現代化,因此當前應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不僅是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動力,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一、深刻認識當前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前所未有的新時代,這必然要求我們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時,要關注鄉村發展要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特別是要解決農村地區、貧困地區、落后地區發展的根本問題,補齊發展中的短板,才能從本質上助力脫貧攻堅,注重公平發展,協調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然而,當前在振興鄉村的進程中,仍然存在制約發展的一些問題。

1.村莊不斷減少,農村出現衰落趨勢。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日益更新,全球化發展不斷加速,作為推動經濟的重要動力——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速,帶動了世界范圍內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196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33%,2016年這個比例已上升至54%;與此同時,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注重發展城鎮化,近年來出現了迅猛的發展勢頭,1978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僅僅為18%,2016年已經達到57.4%,全國有一半多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城市。誠然,城鎮化對我國經濟的帶動作用顯而易見,但是隨之帶來的是農村的衰落衰退現象日益突出。根據近年來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自然村落呈現不斷減少的趨勢,平均每天有接近240多個村落消失,2000年我國自然村數量為360萬個左右,到了2010年減少為270萬個,10年間減少了90多萬個。

2.鄉村人口日益減少,空心化問題嚴重。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人口城鎮化速度也不斷加快。世界各地都存在著年輕人奔往大城市的發展趨勢,因此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速度加快,使鄉村人口數量不斷下降。2005年我國鄉村人口數量仍高于城鎮人口數量,發展到2011年這一比例出現反轉,城鎮人口開始多于鄉村人口,同時出現逐年增加的情況。2015年中國城鎮人口達到77116萬人,比鄉村人口多了16770萬人。在農村人口外遷的過程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青壯年勞動力外遷較多,而留守在鄉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兒童,即使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再大,一些年輕的勞動力因為不會務農同時不愿意回到本鄉,因此造成了當前農村的空心化,老齡化,喪失了振興發展的基本資源。農村高質量人口的流失造成了當前農業農村生產的活力和動力嚴重不足,影響了鄉村的發展。

3.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增多。近年來,城鄉發展差距不斷增大,主要表現在居民收入、教育、醫療、就業、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尤其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表現更為突出。研究表明,2002年以來,我國城鄉收入比一直在3倍以上,最近幾年出現了下降的趨勢,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2.72∶1。城鄉教育上存在差距,在基礎學歷和教育資源的享有上都有較大不同,特別是農村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現象比較突出。城鄉醫療差距也在加大,農村大部分地區公共衛生資源短缺,就醫條件受限,因此很多農村地方出現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城鄉在就業,公共財政投入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這種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勢必會對城鄉發展形成制約,因此必須通過發展和振興鄉村來縮小城鄉差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切實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

4.振興的產缺乏業支撐。當前大部分農村仍以傳統農業為主,農業生產品種、結構單一化,生產經營方式落后,產品層次低;農產品加工業鏈條不完整,增值收益不高,難以形成規模經營的局面。同時對農村產業的投資普遍缺乏,加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從事產業的勞動力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大多不愿意留在鄉村就業,造成產業空心化,支撐鄉村振興的產業嚴重不足。

因此,當前科學認識鄉村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制約問題,是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通過鄉村振興不斷將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設定的新目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斷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從根本上提高脫貧攻堅的質量,讓農民農村真正實現全面脫貧,加快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二、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1.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農業生產。通過不斷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順應市場需求變化,科學確定適銷對路、效益可觀的農產品生產份額的增加,同時適當減少那些滯銷低效益的農產品生產。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在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不斷調優農業生產,提高農產品優質化率,以工業化思路經營農業,強化市場導向,把市場需求作為“信號燈”,調優產品結構、調綠生產方式、調新產業體系,培育區域品牌,強化品牌引領,做大做強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不斷培育新型鄉村規?;洜I主體,推進經營體系改革,彌補傳統農業短板,擴大現代化生產方式,為供給側改革提供基礎條件。

2.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富裕農民生活。堅持“農”字當先,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休閑農業和農村電商,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創意文化、農業地產健康養老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使農民獲得更多的增值收益,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功能。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農產品結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動農業產出加工銷售的完備產業鏈條,推動農產品銷售、流通領域的根本變革,同時為農產品搭建全新的網絡營銷平臺,真正做到以工補農、以商補農,從根本上擴展業態增加農戶收益,實現農民生活富裕。

3.注重發展綠色農業,實現生態宜居。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20個字的要求,內涵十分豐富,是一個全面振興的綜合概念。一直以來,城鄉發展在基礎投入上不夠均衡,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生活居住環境差、產業發展基礎差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要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為重點,持續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整治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遵循“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發展根本。加強改造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支撐,提升改造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公路、管網、水利水電、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在農村的建設,從基礎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4.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近年來,我國農村改革需要順應發展趨勢加快改革創新步伐,要深入推進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從而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振興的內在動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繼續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對承包土地實現確權頒證,不斷完善“三權”分置改革,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確保合適的產權安排,使農業生產資源得到有效的使用和合理高效的配置,促進農業生產規模經營水平的提升。繼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揮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作用,推動農民轉變觀念,更新思想,創新工作方法,真正把產業扶貧與推動脫貧攻堅結合起來,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解決鄉村振興的資金問題。深化居住制度改革,真正探索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采取進一步放寬縣市的落戶條件和門檻,盡快實現農民真正變市民,農村農民社區化管理,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在常住人口范圍內的全覆蓋。改革農民就業制度,改變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探索建立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加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相協調,真正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

5.強化科技支撐,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力,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業的綠色化、生態化、標準化建設。要全面振興鄉村,就必須注重人的因素,調動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大學生、退伍軍人、務農老把式、致富能人等鄉村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村莊人才,他們身上往往具有一種特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能夠對普通農民形成引領作用,帶動振興步伐。要大力開發農村科技人才和實用技術人力資源,不斷在農業科技領域加大資金投入,依靠科技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整合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同時,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猜你喜歡
城鄉農產品農業
國內農業
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城鄉涌動創業潮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